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_第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_第2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_第3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_第4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月经不调讲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zhngy)适宜技术培训 月经不调 盘庆东 顺德(shn d)中医院康复科共九十三页概述(i sh)定义广义-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gibin),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的主要特征介绍。共九十三页 月经概述(月事,月水,月信) 月经是指胞宫周期性的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 周期 2135天,一般约为28天 经期(jngq) 指每次月经持续时间,多为45天。 经量 指经期排出的血量, 一般行经总量为5080ml。共九十三页经色 指月经的颜色,正常者多为暗红色但受经量影响,所以月经开始时颜色较淡,继而逐渐加深,最后(z

2、uhu)又转呈淡红。经质 指经血的质地正常经血应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共九十三页初 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约十四岁绝 经(断经) 健康女子一般49岁左右月经闭止 并 月月经二月一至 避 年月经一年一行 居 经(季经)月经三月一至 暗 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shu yn) 激 经(盛胎、垢胎) 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 胎儿的特殊月经生理(shngl)现象共九十三页月经(yujng)产生机理 对于(duy)月经的产生机理,你的理解?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肾气天癸冲任胞宫共九十三页1.肾气盛:主导作用和决定作

3、用。2.天癸至:天癸是促成(cchng)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3.任通冲盛:任脉所司精、血、津、液充沛, 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 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按时满盈。4.血溢胞宫、月经来潮:“血海满盈、满而自溢”共九十三页与月经产生机理有关的因素 督脉调节,带脉(di mi)约束: 控制月经周期性的重要因素。 气血是化生月经的基本物质 。 脏腑为气血之源: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胃主受纳腐熟,与脾同为生化之源; 肾藏精,精化血; 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而输布精微。 故五脏安和,气血调畅,经络通畅, 则血海按时满盈,经事如期。共九十三页 血溢胞宫月经(yujng)来潮肾气(shn q)盛天癸至督脉调节

4、,带脉约束任通冲盛任脉通(精血津液旺)太冲脉盛(聚脏腑之血)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按时满盈气血脏腑月经产生机理图示共九十三页月经产生(chnshng)机理的临床意义2.二个病机1.三个观点(gundin))肾气在妇女生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气血是冲任维持胞宫正常生理功能 的基本物质)脏腑化生精、气、血,参与月经生理)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共九十三页.四个 重要治疗(zhlio)原则)补肾(b shn)滋肾)调理气血)疏肝养肝)健脾和胃.一个对应:与西医的性腺轴相对应共九十三页西医学认为 :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luncho)分泌的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之宫腔流血。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

5、系失于平衡 月经不调共九十三页卵巢(luncho)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发育及成熟排 卵黄体形成及退化共九十三页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xinq)(经早)分类 月经后期(经迟) 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正常月经周期为: 2135天,平均28天。共九十三页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fshng)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共九十三页月经先期: 是指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出现(chxin)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经期延长: 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

6、天以上,甚至淋漓2周方净者。共九十三页月经(yujng)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延后3至 5个月一行,但经期基本正常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经期正常,连续 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 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共九十三页经间期出血(ch xi): 在两次月经之间,即“的候”之时,发生周期性阴道流血者。崩漏: 是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共九十三页病因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q qn)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倦过度 体质因素共九十三页病因(bngyn)

7、病机 肾气旺盛 肝脾调和(tio h) 月经按时而下 冲任脉盛共九十三页素体虚弱(xru)饮食失节过劳久思大病久病素体(s t)阳盛肝郁化火过食辛燥感受热邪情志抑郁气滞血瘀经产感邪瘀血内停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气虚血热血瘀热扰冲任迫血妄行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共九十三页禀赋素弱 肾气不足少年(shonin)肾气未充 精血不充多产房劳 (肾虚)素体血虚 冲任血海空虚久病伤血 营血亏虚 经血化源不足饮食劳倦 脾虚化源不足思虑伤脾 (血虚)感受寒邪,血为寒凝 (血瘀)素多忧郁,气郁血滞 冲任受阻素多痰湿 血行不畅脾失健运 痰阻经脉湿聚成痰 (痰湿)月经过少月经(yujng)后期共九十

8、三页 素性抑郁 肝气逆乱,疏泄失司 气血失调忿怒伤肝 血海蓄溢失常(shchng)素体肾虚多产房劳 肾气亏损 冲任失调大病久病 藏泻失司 血海蓄溢失常少年肾气未充绝经期肾气渐衰月经(yujng)先后无定期共九十三页 主要(zhyo)病机脏腑功能失常(shchng) 血气不和 影响冲任二脉损伤冲任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失调共九十三页辨证论治(binzhnglnzh)月经先期主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月经后期主症: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月经先后无定期主症:月经或提前或错后,连续(linx)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量或多或少。 共九十三页辩证(binzhng)施

9、治一、脾肾气虚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伴有经期延长的特点,经量多,但是经色淡,并且质稀薄,女性会出现面色白和腰膝酸软,严重的会头晕耳鸣,小腹冷坠,夜尿多。舌苔白,舌头脉细而无力,鉴定脉弱。治法:健脾补肾,益气(y q)调经。方药:举元煎合归肾丸加减。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熟地20克,川续断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20克,艾叶10克,首乌30克,当归12克。共九十三页方解: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熟地、补骨脂、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艾叶温经止血调经,首乌、当归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加减法正值经期量多,取当归,阿胶( jio)12克、乌贼骨12克、艾叶用以止

10、血。如果经期延长,酌量加炒蒲黄10克、益母草30克来止血。如果月经后期还没到,就加巴戟9克、牛膝12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来通经。共九十三页辩证(binzhng)施治二、肝肾阴虚型:主证:月经周期如果提前,伴有经期延长的特点,并且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脸颊潮红,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大便于结。并且舌苔(shti)质红,舌苔(shti)量少,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方药: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女贞子15克,旱莲草18克,干地20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共九十三页方解:本方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菟丝子滋养肝肾,于地、白芍、玄参

11、、麦冬滋阴清热,五味子交通心肾,并有收涩止血的作用。加减法正值经期,月经量多,加阿胶12克(另溶)、岗稔根30克、乌贼骨12克、金樱子30克以养血收涩止血。经期延长,淋漓不断者,可加益母草30克、茜草根15克、地榆15克、荆芥(jn ji)炭10克、煅牡蛎30克以祛瘀凉血、收涩止血。月经完期或先后无定,加桑椹子15克、金樱子30克、珍珠壳20克、淮山药15克、当归9克以滋肾调经。共九十三页辩证(binzhng)施治三、气血虚弱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

12、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bizh)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共九十三页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bi sho)、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加减法 月经后期未至,可加丹参20克、牛膝9克以活 血通经。心悸怔忡可加酸枣仁15克、夜交藤20 克、大枣10克、 五味子9克以养心安神。共九十三页辩证(binzhng)施治四、肝郁气滞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wnlun),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

13、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调经。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白术9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木香6克(后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共九十三页方解:本方用柴胡、香附、郁金、木香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茯苓、白术健脾和中。加减法肝郁化热见月经先期、月经过多者,可加丹皮12克、栀子10克、川楝子10克以疏肝清热,茜草15克、地榆15克以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见月经后期,经行不畅,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桃仁(torn)12克、红花6克、益母草30克以活血调经。肝郁脾虚月经失调加重茯苓至30克,淮山药

14、15克以健脾益气。肾虚见面部有斑加女贞子15克、菟丝子15克,以滋肾调经。共九十三页辩证(binzhng)施治五、血寒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xu kui),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治法:温经散寒调经。方药:温经汤加减。桂枝10克,艾叶10克,熟附子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牛膝12克。共九十三页方解:本方用桂枝、艾叶、熟附子温经散寒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党参(dn cn)、白术、炙甘草益气调经,牛膝活血化瘀通经。加减法如腹痛拒按,时下血块者,加吴茱萸6克、乌药9克、香附9克、炒蒲黄10克以散寒祛

15、瘀止痛,如月经量多,去牛膝,加炮姜10克、艾叶12克用炭以温经止血。共九十三页辩证(binzhng)施治六、血瘀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延长或缩短(sudun),经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治法:活血祛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炒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益母草30克。共九十三页方解:本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tiojng),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活血祛瘀止血。加减法月经量多者去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加田七

16、末3克(冲)、血余炭10克、赤石脂20克以收涩祛瘀止血,月经后期未至者,去炒蒲黄、五灵脂,加丹参20克、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以活血养血调经。小腹疼痛较甚者,加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乌药9克以理气止痛。共九十三页 治疗(zhlio)原则: 治本调经 治本:消除导致(dozh)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调经: 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共九十三页39 辨证论治(binzhnglnzh) 1、辨证要点: 重点是月经的期、量、色、质、 气味(qwi)的变化及伴随月经而出现的症状。 2、基本治则: 重在调经,调理气血。 补肾、扶脾、 疏肝。共九十三页 具体治法: 1.补肾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填补精血为

17、主,辅以温阳之品。 2.扶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益气(y q),健脾升阳除湿。 3.疏肝肝主疏泄。疏肝理气调经。 4.调理气血病在气者,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治血为主,佐以理气。 5.调理冲任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肾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故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共九十三页 月经不调的中药治疗(zhlio)1、治疗原则:重在辨证求因,治本调经。2、辨证要点: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伴随出现的突出症状以及全身兼症、舌脉等,运用(ynyng)脏腑、气血、八纲辨证方法综合分析。3、调经大法:又有补肾、扶脾、疏肝和调理气血之分。因“经水出诸肾”,月

18、经的产生以肾为主导,故调经治本,其本在肾。共九十三页 调经(tiojng)大法 (1)补肾:以平补肾气和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肾中阴阳平和,精气充旺,则月经自调。 (2)扶脾: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升阳燥湿,使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得以化生营血而不致聚湿生痰,气血生化有源则月经源盛流畅。 (3)疏肝: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血柔肝之品,使肝气(gnq)条达,气血调畅,血海蓄溢有常,则月经自调。 共九十三页 调经(tiojng)大法(4)调理气血:当分清气病、血病、气血同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佐以治血;病在血者,治血为主,佐以治气。治气当辨气虚(气陷)、气郁(气滞)和气逆,气虚、气陷者补气

19、升阳举陷,气郁、气滞者理气解郁行滞,气逆者顺气降逆。治血当辨血虚、血瘀、血寒、血热,血虚者补血养血,佐以益气生血;血瘀者活血化瘀(hu xu hu y),佐以理气、散寒、化痰除湿;血寒者温经散寒,佐以养血或活血;血热者清热凉血,佐以涩血止血。 共九十三页 治疗月经病要顺应和掌握规律: 1.经前经后用药有别 经前勿滥补宜疏肝理气,调血活血 经后勿滥攻宜补肾健脾,调养气血 经时兼治标缓解临床症状 平时重治本调整脏腑经络气血 2.顺应不同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 青春期重肾,生育期重肝,更年期期重脾。 3.掌握虚实补泻(b xi)规律 虚证:补肾扶脾养血 实证:疏肝理气活血共九十三页 鉴别(jinbi)诊

20、断注意排除妊娠、异常妊娠出血以及肿瘤、急性炎症(ynzhng)、损伤等器质性病变。1、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与早孕停经鉴别:2、月经过少与先兆流产、异位妊娠鉴别:3、经间期出血与慢性宫颈炎鉴别:4、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与崩漏鉴别共九十三页 分阶段调经(tiojng)原则经期:血室正开,用药应因势利导,慎用大寒大热之剂;若非月经过多,不宜过用收涩之品,以免影响经血排出和子宫内膜顺利剥脱。经前:血海充盈,若非虚证月经过少,不宜滥用补品,以防壅滞气血。经后:血海空虚,切勿滥用攻剂,即使(jsh)实证,经后也应攻补兼施。 共九十三页 止血药的合理(hl)运用清热凉血止血:黄芩 栀子炭 大黄炭 槐花 地

21、榆 侧柏叶 藕节 白茅根 茜草 大小蓟 炒贯众化瘀止血药:三七(三七粉、云南白药(yn nn bi yo))茜草 炒蒲黄 血余炭 益母草 温经止血药:艾叶 炮姜 炒荆芥收涩止血药:乌贼骨 煅龙牡 赤石脂 各种炭剂养血止血药:阿胶 三七 滋阴止血药:旱莲草 阿胶无论何种出血,均可选用仙鹤草止血。 共九十三页 月经过多的西医(xy)治疗(一)月经过多:因其多有雌激素偏高的现象,对生育年龄(ninlng)患者可用睾丸素对抗雌激素,或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及其他各种止血剂对症治疗。如丙酸睾丸酮2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或甲基睾丸素5mg,舌下含化,每日2次,连用3天。或氟灭酸200mg,口服

22、,每日3次。止血敏3g、止血芳酸300mg、维生素C1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其它如安络血、6-氨基己酸、对羧基苄氨、止血环酸等也可应用,但因这类止血药不能控制内膜剥脱和促进再生,故不能完全赖以止血。 共九十三页 黄体功能(gngnng)不健的治疗(二)黄体功能不健:既可表现为月经先期、经期延长,也可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1、促进卵泡发育:氯菧酚胺为首选,于出血第5天起,每晚服50mg,连用(linyng)5日。用于月经后期、稀发,或无排卵型功血。2、黄体功能替代疗法: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10mg,连用10-14天。3、黄体功能刺激疗法:于基础体温

23、上升后开始,隔日肌注HCG2000-3000u,共5次。 共九十三页 黄体萎缩(wi su)不全的治疗(三)黄体萎缩不全:可表现(bioxin)为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1、孕激素: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或安宫黄体酮每日口服10-20mg,自估计下次月经来潮前8-10天开始,连用5天。停药后可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较完整剥落。2、绒促激素(HCG):有促进黄体功能的作用,用法同黄体不健。 共九十三页 月经不调的治疗(zhlio)3、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即西药(xyo)人工周期。己烯雌酚1mg(或炔雌醇0.05mg),于出血第5天起,每晚一次,连服20天;至服药第11天起,每日加用黄体酮10m

24、g肌注(或安宫黄体酮6-10mg口服),两药同时用完,一般停药3-7天出血。再于撤药性出血第5天重复用药,连续3个周期。如为无排卵功血,一般用药2-3个周期后可恢复排卵功能。(四)经间期出血:于月经周期第10天起给炔雌醇0.005-0.01mg,每日一次,连服10天。 共九十三页单方(dnfng)验方山楂红糖饮 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功能:活血(hu xu)调经主治:血瘀所致月经量少、月经后期。共九十三页单方(dnfng)验方黑木耳红枣(hn zo)茶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所致月经过多。共

25、九十三页乌鸡(w j)气血双补汤宜在冬令双补气血。可于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f ln)各9g,将鸡洗净,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月经前每天1剂,每个月经周期服35剂。 共九十三页气血(q xu)兼补,养血通经汤 墨鱼(乌贼)1条,约200300g,桃仁6g。 将墨鱼洗净切块,同桃仁共煮,食墨鱼喝汤。 每天1次,每月连服56天。 黄芪(hungq)30g,枸杞30g,乳鸽1只。 将乳鸽洗净,黄芪用布包,同枸杞,放炖蛊 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服食。 一般隔天炖服1次,冬季每月连服45次。共九十三页中医适宜(shy)技术拔罐法

26、以留罐法治疗(zhlio)月经不调取穴:一组是八髎、膈俞、期门、关元 一组是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 交替使用。留罐10-15分钟。 每于月经前一周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隔日治疗一次。共九十三页上篇-基础知识共九十三页中医(zhngy)适宜技术刮痧法取穴:背部:脾俞、肝俞、肾俞 腹部:关元、气海(q hi) 下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地机 胁部:期门 每穴刮1-2分钟。 共九十三页上篇-基础知识共九十三页中成药治疗(zhlio)*月经先期(xinq)脾虚不摄证: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肾气不固证: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肝经郁热证:加味逍遥丸共九十三页中成药治疗(zhlio)月经(yujng)后期阳

27、虚寒凝证: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气血亏虚证: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气滞血瘀证:血府逐瘀胶囊共九十三页中成药治疗(zhlio)月经先后不定期肝气郁滞证:逍遥丸或七制香附丸肾气(shn q)虚弱证:金匮肾气(shn q)丸或右归丸共九十三页中成药治疗(zhlio)月经过(jnggu)少血虚证:人参养荣丸或乌鸡白凤丸肾精亏虚证: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血瘀证:益母草膏共九十三页中成药治疗(zhlio)月经过多气虚证:补中益气(y q)丸或归脾丸血热证:加味逍遥丸血瘀证:血府逐瘀胶囊共九十三页中医(zhngy)适宜技术耳针法: 主穴: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刺灸:每次选2-4穴,毫针

28、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皮肤针法: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rn mi)、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叩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一次。共九十三页中医(zhngy)适宜技术穴位注射法: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 每次选2-3穴,辨证选用注射液(当归、胎盘(tipn)、川芎、维生素B12等),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一次。共九十三页针灸(zhnji)治疗治疗(zhlio)原则:以调和气血为主。如因血热则应清热凉血;因气虚则应补气摄血调经;因血寒宜温经散寒调经;因血虚则养血调经为主;因肝郁宜疏肚理气解随;因肾虚宜补肾调经。共九十三页腹部操作(cozu)取穴及部位:关

29、元、气海、中极。共九十三页中极 (膀胱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功效】助阳利水,调经止带。【主治】癃闭,遗尿,尿频,遗精,阳痿,疝气,痛经,崩漏,阴挺,月经不调,带下。【操作】直刺11.5寸;穴位深部为膀胱,需排空尿液后再行(zi xn)针刺,孕妇禁针刺。共九十三页膀胱(png gung)35白环俞 定位 俯卧,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 1.5 寸,平第四骶后孔。主治 (1)遗尿,疝气(shnq),遗精,月经 不调,白带。 (2)腰骶痛。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共九十三页中医适宜(shy)技术针灸治疗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

30、前再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直至病愈(bn y)。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 ,隔日1次,直到月经不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共九十三页按语(ny)针灸对月经不调有很好的疗效,但切勿(qi w)将早孕、宫外孕当成月经不调治疗。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应及早作适当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注意经期卫生,少进生冷及刺激性饮食;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共九十三页 常见(chn jin)中成药的使用需知共九十三页小结(xioji)概述 :定义(dngy)、分类 、正常月经周期病因病机:与肝、脾、肾、冲任密切相关。辨证论治:主症、兼证、治法、方药。其他疗法

31、:耳针法、皮肤针法、穴位注射法。 共九十三页 加味逍遥(xioyo)口服液(丸)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昏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薄者禁用; 青春期少女、更年期妇女、经期(jngq)延长、月经量过多合并贫血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一般服药一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改善,或月经量过多,或经水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未婚或绝经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少进油

32、腻,忌气恼劳碌。 共九十三页乌鸡(w j)白凤丸(口服液)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气滞血瘀或血热实证引起的月经不调或崩漏不宜使用; 感冒时不宜服用; 月经量过多或患有其他疾病者,应遵医嘱服用; 患有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或正在接受(jishu)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同时服用; 忌喝茶和吃白萝卜; 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少进辛辣、油腻。 共九十三页复方(ffng)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 月经过多或感冒时不宜服用; 糖尿病患者慎服; 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

33、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功能主治 调经养血,化瘀生新。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量少色暗。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产后腹痛因瘀热所致(su zh)者,应配合清热解毒药物使用; 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少进油腻。 共九十三页介绍几种月经病的中医治疗(zhlio)验方共九十三页 1.补肾促排卵汤 炒当归10g 赤芍10g 山药10g 熟地黄10g丹皮10g 茯苓10g 川断10g 菟丝子10g 鹿角(ljio)片(先煎)10g 山茱萸5g 五灵脂110g 红花5g 川芎5g 山楂10g 共九十三页2.痛经(tngjng)方(气血虚,气滞血瘀)当归20g

34、 白芍30g 川芎10g 延胡索20g香附30g 柴胡15g 丹皮20g 白芥子18g郁金20g 甘草10g 蒲黄20g 五灵脂20g徐长卿10g 皂角10g,肉桂5g,乳香10g没药10g,刘寄奴30g。共九十三页3.痛经(肝郁气滞)当归10g 川芎10g 枳壳(zh k)10g 香附10g 益母草15g 乌药10g 郁金10g 甘草10g玄胡索15g 川楝子15g共九十三页4.通经散(气滞血瘀)桃仁10g 当归10g 赤芍(ch sho)10g 炮山甲10g 红花10g 乌药10g 莪术10g 刘寄奴10g 三棱10g 肉桂5g 川芎5g 川牛膝10g 丹参10g 鸡血藤30 徐长卿20 甘草10共九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