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20课 西学东渐21课 新文化运动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孙中山:“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中后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现代的先进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2、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概念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中国应对态度:排拒-接受-全盘西化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历程1、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2、中体西学 师夷长技(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3、维新思想 君主立宪(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
3、派)4、革命思想 民主共和(19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5、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1.背景:2.目的:3.人物:林、魏4.特点:5.评价: 主干知识回顾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接见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朝贡”、“行跪拜礼”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什么观念?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希望与中国发展贸易,派马戛尔尼率领使团访华。中国官员认为英国人来“朝贡”,要求必须在使船上插上“英吉利贡使”的旗号。乾隆要求马戛尔尼行三跪九叩之礼,马戛尔尼不同意。经过反复交涉,马戛尔尼行了单膝下跪礼。乾隆对通商要求以“天朝物产丰盈,不藉(借)外
4、夷货物以通有无”为理由而拒绝。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道光帝可笑的问题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愚昧无知”“盲目排外”自以为是“天朝上国”“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政治上经济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
5、产地。鸦片战争失败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政治)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经济)闭关锁国打破,中西联系扩大(对外)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眼光审视世界(思想)了解西方,抵御外国的侵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当然也含有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结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目的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魏源故居 位于湖南邵阳金潭(今隆回县金潭乡)海国图志书影海国图志设译馆、译报、译书编写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了解、研究世界情况,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源开眼的活动第一人、先河先行者蔚然成风、社会思潮、思想主流“是书
6、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的海国图志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夷长技”,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开始。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林则徐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魏源形成理论,洋务派对此继承和发展。道光二十五年(1845),姚莹在西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
7、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先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之后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思考:林、魏思想的特点? 该如何评价?特点:评价:(1)层面上: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2)两面性:一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实质: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积极: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蔚然成风、 社会思潮、主流思想局限: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 不敢触 及封建制度,并维持封建统治。只是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实践活动
8、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 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C. 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 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 正付诸实践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2、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其中“新”的含义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除弊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的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
9、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A、ac B、abcd C、abc D、bdDB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历史概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2)西学: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3)“中学为体”: “体”本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4)“西学为用”: 用”方法、手段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办洋务,挽救清王朝。代表人物:奕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学习层面:仍集中在科技教育军事,属于“器物”阶段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
10、的严峻形势 鸦片战争后,民危加深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猛烈碰撞(1)社会:(2)思想:背景:最早表达“中体西用”冯桂芬(18091874),江苏苏州人,道光进士。他曾任李鸿章的幕僚,为其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但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西学,多次建议改革,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等。 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曾国藩( )
11、:“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倭仁(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派 李鸿章(洋务派):“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倭仁奕 洋务派顽固派 “体用之争”西学为用1867
12、年,洋务派与顽固派因增设天文算学馆一事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西学为用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创建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同: 阶级属
13、性:地主阶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异:方式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 中体西用 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 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中体中用评价:1、实质:地主阶级内部就何种方式来维护清王朝统治2、作用: 积极:冲击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指导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局限:仅局限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没有触动 封建制度3、结果: 中法战争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分化(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4、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2、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CD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三、维新变法思想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阅读材料分析中法战争(18831885)前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882年)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
15、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年) 思考:1.与洋务派相比,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有哪些进步之处?2.为什么早期维新派对洋务派由支持转为分道扬镳?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三.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原因:人物:主张: 影响: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经济:发展工商业,商战思想:主张西学后期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前期西体西用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16、 西学的传播郑观应、王韬等三.维新思想主干知识回顾1、早期的维新思想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背景:目的:内容:论战:影响: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 此外,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后)(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谭嗣同严复梁启超康有为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
17、子祭天地 ”康 有为(18581927)康 有为康有为:代表作及内容; 思想特点; 意义代表作及内容:A、新学伪经考:把西方的进化论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的历史循环论,简述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B、孔子改制考:内容: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宣扬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思想特点:把与相结合。意义:A、积极;反映了其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革新,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B、局限:暴露其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性。梁启超(18731929)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18、,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次冲决君主之网罗, 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谭嗣同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福州)人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梁启超:代表作;主要思想。严复: 代表作;主要思想;地位变法通议代表作:主要思想:A、宣扬民权思想,认为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强国的保证;B、用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必然性。C、强调改革教育制度。代表作:天演论主要思想:用
19、进化论阐明变法维新的重要性。地位:是第一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开办学堂、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变科举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翻译西方知识书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为维提供了理论依据维新变法的宣传家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
20、样的特点?请思考:你如何评价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他为何这样做?(1)“移花接木”法是指: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2)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3)它反映了康有为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4)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原因)拓展:康有为为何要采用“移花接木”方法来宣传变法维新?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阻力。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
21、此康有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3、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祖宗之法不可变宁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坚持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内容(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4)影响: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派封建顽固势力(
22、1)双方:(4)实践: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背景:19世纪末,面临亡国灭种之祸 过 程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A. 康有为上书 B.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结 果: 实行103天 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影响:
23、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提倡新学,思想启蒙,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学习制度模仿民族危机加深 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小结:西学东渐1840186018941898政治经济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政治制度一鸦战败二鸦战败甲午战败资本主义经济侵入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加剧民资发展资本输出加剧理解:“西学东渐”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从鸦片战争
24、后至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思想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学习的层面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层递深化,而且经历了两次思想论战,掀起了两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小结思维拓展再举出生活中属于“西学东渐”范围内的事物。想一想如没有这些事物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由此你认为对西学东渐采取什么态度?1.坚持“拿来主义”2.取其精华,剔其糟粕3.学习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1.开眼前: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愚昧无知.(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2)中西联系扩大;(3
25、)先进中国人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3.表现:研究与介绍蔚然成风;发展成成为思想主流.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1.时间:(1)西学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2)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3)对待西方科技的态度不同.3.焦点:要不要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1)思想洋务派:继承、发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主张坚持祖宗成法,反对学习西方.(2)实践:洋务派办洋务、采西学,顽固派不断挑起事端.5、结果:洋务派占上风,洋务运动兴起。6.意义(1)积极:(2)局限: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未触动封建制度.(1)积极(2)局限:限于
26、著书立说,没有实践,学习停留在技术层面上。19世纪6090年代1.产生原因:(1)经济: (2)政治: (3)思想:(1)早期:都持“中体西用”思想立场。经济:政治: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1)积极:(2)局限:对中国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起到了启蒙作用。 只是提出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1.时间:(1)经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2)政治: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3)思想:西学知识的传播和维新思想的发展.(1)康有为:代表作及内容; 思想特点; 意义(2)梁启超:代表作;主要思想。(3
27、)谭嗣同代表作:主要思想:仁学批判、纲常礼教,倡导。(4)严复: 代表作;主要思想 ;地位(1)经济:(2)政治:(3)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5.意义:6、实践:思想论战、戊戌变法(1898.69)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1、鸦片战争以后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是指 A、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B、东方国家抵制西方思想、文化,使之逐渐退出 C、东方国家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D、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军事手段征服东方国家 2、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想实现君主立宪制 B、都主张学
28、习西方科技 C、都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都想强调给人民以民主自由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4.“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5.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另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有过这种基本思想的包括林则徐 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A. B. C. D.A1、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3、维新思想-君主立宪(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4、革命思想-民主共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东渐历程:5、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样本
- 华联超市加盟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单位用人合同标准文本
- 单位蛋糕合同范例
- 冷库租赁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医院药品合作合同样本
- 劳动合同标准文本济宁
- 住房装潢工程承包合同标准文本
- 医保专员劳动合同样本
- 劳动合同样本文
- 武汉四调高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国家保安员试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手册
- 2025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三-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PPT)
- 班组长绩效考核表
- 蒙蒂 《 查尔达什舞曲 》 小提琴曲谱+钢琴伴奏谱
- 平衡计分卡及战略地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