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勘察 技术资料PAGE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海南分院 PAGE 9 hnsk 1 序 言我院受三亚京海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了三亚市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勘察任务,于2009年7月1日进场,至2009年7月16日野外作业结束,历时16天。工程概况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地位于三亚市凤凰路东侧下洋田村三巷片区临春岭西侧山脚下,边坡平面累计南北长度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山体高程约为18.060.0米不等,最大坡角约45度,坡底高程约14.0米,边坡类型为永久性岩质边坡,破坏类型为滑移型,安全等级为一级,岩体类型属类,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拟建场地与北坡位置关系1.2 勘
2、察的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为边坡治理提供充分的岩土工程参数依据,以达到安全、合理的整治边坡的目的。其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和性质; 查明场地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和完整程度; 查明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物情况、充水情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查明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特性指标; 查明场地所在地区气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提供场地所在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对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
3、筑的适宜性作出结论;提供边坡设计所需的相关参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以及边坡整治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 1.3 勘察依据和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所执行的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如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3、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1.4 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工作量根据任务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采用如下勘察方法:(一)、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1、调查测绘内容收集工程所在地区区域地
4、质概况,调查其周围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场地地形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调查区域地层岩性、成因时代、性质和分布范围、岩层风化特征及接触关系,岩层露头的产状和地质构造类型及性质。调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水文及水文地质特征,并了解其化学成分及腐蚀性。2、调查范围边坡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200 m范围。对主要切坡位置扩大范围到山顶。3、调查测绘精度地质测绘采用1:200比例尺,成图用1:200比例尺。(二)钻探现场钻探采用XY-100型液压钻机,以泥浆护壁或跟管钻进技术。孔深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钻穿软弱地层进入硬地层5.0015.00m后终止。
5、如遇岩石应钻至中风化岩石35m,对钻探设备无法进入时,采用人工挖探井,以挖至强凤化顶面为准。1、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大于80%;砂土大于60%;碎石土、强风化岩层大于50%;中风化岩层大于80%。2、钻探取样每一技术性钻孔010m,每隔2.00m取一个样和进行一次标贯试验,10m以下适当放宽,但每个技术孔每层土要取一个样。(三)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国产标准贯入试验设备,锤重63.5kg,落距76cm,采用全长700mm对开式贯入器,自由落锤法进行试验,试验时,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先预打15cm,再记录打入30cm深度或记录每打入10cm深度时的锤击数。(四)钻孔放样钻孔位置放点和孔口高程测定,
6、采用日本拓普康生产的GTS-311全站仪,以海南平面座标系进行施测,钻孔标高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本次勘察含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水质化学分析等多项,具体工程量详见下表1.1。工 作 量 统 计 表 表1.1序号工作内容工作量1勘探点测放(个)372工程地质调查测绘(km2)0.063钻探总进尺(m/孔)338.70/254取土样及土工试验(件)255探井(m2/个)36/126三轴剪切试验(件)67取岩石样(组)岩石抗剪试验2岩石抗压试验10岩石块体密度2岩石饱和吸水率6岩石的切片鉴定28标准贯入试验(次/孔)13/69取水样及水质简分析(件)210土质简
7、分析(件)22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计算参数2.1 地形地貌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场地为低山,山前斜坡,地形似“M”形状,坡脚处部份段砌有块石挡墙,高约3.05.0米。该边坡原为自然坡形,植被茂密,杂草丛生,经人工挖坡建房,拆迁后,呈现台阶状场地。2.2 区域构造背景场地区域位于九所-陵水东西深大断裂与文昌-琼海-三亚北北东向断陷带之交汇部之南,本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构造运动,构造形迹互相交错穿插,迭次出现,呈现一幅复杂的构造图象。根据三亚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本区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与北西向等。北东向断裂主要有榆林断裂、狗岭断裂以及角岭断裂,为
8、本场地有影响主要断裂之一,北西向断裂主要有抱坡岭断裂、南边岭断裂等。本区域新构造运动以不对称的穹状隆起为特点,以间歇性上升为主,局部产生断陷,形成各级夷平面台地等。根据历史地震资料,三亚所处的琼南地区陆上发生的地震最大震级为4.5级,震中位于三亚、乐东和五指山三市县交界处附近的扎南,影响本区的地震烈度小于6度,无大的地震活动。在勘察范围及深度内未发现大断裂和其它断层通过,场地稳定。2.3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台风频繁,干湿交替明显,终年无霜,冬短夏长。据19552002年三亚历年气象观测资料,三亚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8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1755.0mm,多年
9、平均蒸发量2273.0mm,多年平均气温25.7,极端低温为5.1,极端高温为37.5。从每年2月中旬12月上旬为夏季,12月中旬翌年2月上旬为春秋季,湿度7290%之间。5月至11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0%,其中89月降雨量最大;11月至来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极端降雨量为640.9mm。多年平均风速2.7m/s,年风向多东风,次为东北风。台风累年年平均影响个数4.3个,累年年最高影响个数10个。三亚市台风季节一般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10月分结束,个别年份延长到11月结束。三亚市多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及蒸发量统计表 单位(mm) 表3-1项目全年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
10、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统计年份气温25.821.422.324.526.828.428.728.527.127.426.324.322.21955-2000降雨量1755.06.911.822.237.8131.0185.2170.5216.4258.5215.149.113.41957-2000蒸发量2273.0-1959-2002注:资料来源于海南省气象局、三亚市气象局2.4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2.4.1、岩土类型及成因据场地内钻孔揭露地层,边坡为岩质边坡,其岩质组成为白垩系早世花岗混合岩,后经构造变质作用的影响,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硬、脆,经风化作用,浅表层呈粘土状,
11、由于雨水冲刷,局部堆积大量的坡积土,呈碎石土状。2.4.2、地层结构与岩性:经勘察查明,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Qml)、第四系坡积层(Qdl)及中生代花岗混合岩(52)。自上而下共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第层杂填土(Q4ml):杂色(黄褐色、红褐色),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松散。层厚0.502.40m。在TK3、TK8号探井和ZK9、ZK12、ZK15、ZK16、ZK18、ZK27、ZK28、ZK29、ZK30、补4号钻孔有揭露,。第层坡积土(Qdl):红褐色,棕褐色,主要由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和母岩碎石组成,松散。揭露层厚0.605.00m,层顶埋深
12、0.002.00m,层顶高程为23.9645.68m。在TK1、TK2、TK3、TK4、TK5、TK6、TK7、TK10、TK13、TK21、TK22、TK26、TK32号探井和ZK9、ZK14、ZK15、ZK19、ZK20、ZK23、ZK24、补5号钻孔均有揭露。第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52):黄褐色,已风化成粘土状,可塑硬塑,含未风华完全的花斑岩碎块,尚能辨别母岩结构,遇水手捏即碎,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层厚0.6010.00m,层顶埋深0.002.40m,层顶高程为18.0844.84m。在ZK11、ZK12、ZK16、ZK17、ZK18、ZK20、ZK24、ZK2
13、7、ZK28、ZK29、ZK30、TK31、补6、补5、补4、补3、补2、补1号孔有揭露。第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52):棕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斑状、显微文象交生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很发育,泥质充填,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砂砾状,手用力可掰碎。层厚1.0020.10m,层顶埋深0.6011.50m,层顶高程为10.8844.38m。层位较稳定,各钻孔均有揭露,由于深度有限,各探井仅揭露至该层层顶。第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52):浅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斑状、显微文象交生结构,块状构造,有少量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局部充填,裂隙面稍粗糙,质坚硬、脆,岩芯较完整,呈长
14、柱状,长度为1550cm,RQD=75。层顶埋深4.0025.10m,层顶高程为4.4732.17m,揭露层厚5.207.00m。该层未揭穿,在ZK11、ZK14、ZK15、ZK16、ZK17、ZK19、ZK20、ZK23、ZK24、ZK27、ZK28、ZK29、ZK30、补4、补3、补2、补1钻孔有揭露。以上地层埋藏分布特征及层位接触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NO.2)及钻孔柱状图(附图NO.3)。2.4.3、基岩面形态和坡度据实地调查和地形剖面切图统计,基岩面形态呈斜面状,岩面坡度约为2035度。坡体强中风化基岩面形态边坡切坡形态概貌2.4.4 岩土工程性能分析与评价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
15、学性质统计分析本次勘察在15个钻孔中采取土样25件,标准贯入试验13次。所进行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结果汇总于土工试验报告表(附录NO.7)中,对室内土工试验成果,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列于表4.1-1中。其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汇总于表(附录NO.5)中,各层土的标贯试验锤击数示于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录NO.3)和钻孔柱状图(附录NO.4)中,其分层统计结果列于表4.1-2中。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海南分院 PAGE 10 hnsk土 的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指 标 统 计 表 4.1-1地层编号统计指标物理性质指标固结直剪快剪含水率重度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
16、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快剪粘聚力内摩擦角0GsSrlpI LI p1-2E s1-2(%)(kN/m3)(%)(%)(%)(%)(MPa-1)(MPa)(kPa)(0)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统计频数13 13 13 12 12 13 13 13 13 8 8 2 2 最大值26.30 20.00 2.75 0.993 90.777 46.90 27.00 -0.035 20.300 0.46 9.97 145.3 18.9 最小值13.00 15.90 2.70 0.592 50.504 32.40 19.10 -0.684 11.900 0.20 4.32 132.5 17.2 平均
17、值18.25 17.95 2.72 0.759 66.102 39.65 23.72 -0.294 15.931 0.31 6.55 138.9 18.0 标准差3.57 1.12 0.02 0.132 12.455 5.07 2.74 2.913 0.09 2.08 变异系数0.20 0.06 0.01 0.175 0.188 0.13 0.12 0.183 0.30 0.32 标准值20.03 17.39 2.71 0.828 72.633 37.11 22.35 17.388 0.37 5.15 备注;统计时已删除异常值。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海南分院 1 PAGE 15 hnsk标准贯入试
18、验成果表 表4.1-2层号钻孔深度实测击数修正击数 统计层坡积土ZK154.65 - 4.9539.0 35.57 /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ZK161.55 - 1.8530.0 29.76 实测统计:n=6u=32.5=23.51=0.33修正统计:n=6u=30.64=22.43=0.32ZK162.25 - 2.5535.0 33.60 ZK163.65 - 3.9543.0 40.25 ZK174.55 - 4.8545.0 41.13 ZK182.85 - 3.1516.0 15.32 ZK184.65 - 4.9526.0 23.76 ZK272.85 - 3.1512.0 *11.3
19、6 ZK284.15 - 4.4515.0 *13.77 ZK292.85 - 3.157.0 *6.63 备注带“*”统计时已删除异常值。 三轴剪切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4.1-3层号项目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Cuu(kPa)uu()频数66最大值87.4024.50最小值19.703.50平均值43.1815.27标准差28.018.92变异系数0.650.58标准值20.067.90注:试验条件为不排水不固结。岩石机械强度试验统计表 表4.1-4岩层样品编号取样深度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块体密度(g/cm2)抗剪断强度饱和吸水率c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ZK3019.8-20.062.7ZK271
20、1.3-11.534.5ZK2013.8-14.0137.3ZK1726.0-26.221.7ZK1616.8-19.2140.12.75252332.00.03150.10.03140.20.03ZK补423.6-25.639.02.78413014.20.03200.30.03130.10.03统计平均值105.62.76332723.10.03 各土层的工程性能评价层,杂填土:分布于TK3、TK8号探井和ZK9、ZK12、ZK15、ZK16、ZK18、ZK27、ZK28、ZK29、ZK30、补4号钻孔,松散,为原建筑拆迁堆积建筑垃圾,均匀性差,工程性能差。层,坡积土:分布于TK1、TK2
21、、TK3、TK4、TK5、TK6、TK7、TK10、TK13、TK21、TK22、TK26、TK32号探井和ZK9、ZK14、ZK15、ZK19、ZK20、ZK23、ZK24、补5号钻孔,松散,土质不均匀,稳定性差,容易滑动。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分布于ZK11、ZK12、ZK16、ZK17、ZK18、ZK20、ZK24、ZK27、ZK28、ZK29、ZK30、TK31、补6、补5、补4、补3、补2、补1号孔,层位稳定,坚硬状,土质均匀,平均天然含水量18.2%,平均天然孔隙比0.759,平均压缩系数0.31MPa-1,属中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实测击数为1645击,平均值为32.5击,饱和抗剪
22、强度标准值为:Cuu=20.06 kPa uu= 7.90,稳定性较差,容易滑动。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分布于各钻孔,层位稳定,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岩层稳定一般,不容易滑动。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分布于整个场地深部,由于深度有限,仅ZK11、ZK14、ZK15、ZK16、ZK17、ZK19、ZK20、ZK23、ZK24、ZK27、ZK28、ZK29、ZK30、补4、补3、补2、补1钻孔揭露,层位稳定,顶板起伏变化较大,高差为4.0025.10m,质坚硬,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105.6 MPa,块体密度为2.76g/cm2,抗剪断强度C=23.0 kPa,=3327,工程性能好。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
23、值 表4.2地 层层填土层坡积土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fak(kPa)1002002505002500Es(MPa)/(6.5)7.0/(kN/m3)/17.518.5(28.0)(35.0)Ck(kPa)/20.025.023.0k(0)/8.032.033.0备注“()”内为经验值,Es、为平均值,Ck、k为建议标准值。2.4.5 主要结构面特征1)结构面类型和等级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判别,边坡岩体结构面类型以构造裂隙结构面为主,其表现为裂隙、伴生节理裂隙、层间微错动型式。结构面受区域构造控制,以压性或压扭性破裂面为主,并伴生有次生结构面,属风化裂隙,在平面
24、和侧面上呈 “”型。结构面等级为级,对岩体稳定性的作用表现为破坏岩体的完整性,与其它结构面组合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破坏方式。2)构造裂隙结构面产状主要结构面由二组构成,一组分布在北坡,其产状SW42/NW4845(1号-3号勘探线),一组分布在西坡,其产状SE35/SW5581(4号-9号勘探线),具有陡倾角、连续性差,多为闭合式,切割深度多为2040m,切割面局部有方解石充填,结构紧密等特点,此外还有一些0.52.0m长的微小风化裂隙,裂隙密度为36条/m2。3)结构面发育程度据现场露头观察,边坡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程度巨快型,形成块状结构体,延伸程度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结构面基本闭合,风化程度属强
25、中风化,以强风化为主,西坡结构面主要为风化裂隙,由水渗透到原构造结构面风化而形成眼球状结构面,层面间未见渗水。边坡典型地质剖面图4)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由二组节理构成,结构体类型为块状结构碎裂状结构,稳定性处决于边坡和结构面走向夹角大小,夹角小稳定性差,夹角大,稳定性好,结构体规模分级为级块体级岩块。5)主要结构面力学属性边坡岩体中的主要结构面剪切变形特征属“似塑性破坏”型,结构面强度特征表现为抗剪强度低,而法向变形较小的特征,但未发现有软弱夹层或泥化夹层型结构面出露。6)裂隙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主要裂隙结构面有两组,一组分布在北坡,其产状SW42/NW4845,倾向与边坡坡向垂直,
26、结构面的影响较小,较稳定,一组分布在西坡,其产状SE35/SW5581,倾向与边坡坡向同向,切坡面边坡坡角与结构面夹角约20,存在发生层面(外倾平面)崩塌的可能。西坡由于构造运动造成的外倾岩层现状2.4.6、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由于雨量充沛,降水对本边坡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山体斜坡坡面的冲蚀破坏。据地形图示,边坡坡顶可能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大于60000平方米,排水坡度约为30度,汇水通道的长度一般为200300米,最短汇水通道长度为20米左右 。坡顶雨水冲沟据现场踏勘,边坡坡顶植被茂密,保护完好,坡面上未见有地下水渗透现象。坡顶植被发育情况2.4.7、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据现场地质调
27、查,边坡工程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仅在边坡西侧段因雨水冲刷,导致小范围垮塌。边坡西侧的冲沟情况2.5 地下水与地基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过程中分别在ZK17、ZK23号钻孔中取水样和ZK27、ZK31地下水位以上土样各一件,分别做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详见附录NO.8-9,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对水土腐蚀性评价如下:2.5.1 地下水的腐蚀性: 按类环境类型考虑,在水质分析结果中的SO42- 的含量范围为71.7173.31mg/L,Mg2- 的含量范围为7.9710.96mg/L,因此,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为强透水层考虑,P
28、H值为7.427.72,侵蚀性CO2含量均为2.20mg/L,HCO3-均为45.7762.94mmol/L,因此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其水质分析结果中的CL-含量均为31.20mg/L,当长期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综合评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2.5.2 场地土的腐蚀性按类环境类型考虑;地下水以上土样分析其土的SO42-含量范围为:334.66462.14mg/L,大于450mg/kg小于2250mg/kg;Mg2-含量范围为11.9523.90mg/kg,均小于3000mg/kg,因此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
29、性。按地层渗透性强透水层考虑,土样的pH值范围为:7.087.65,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土样的CL-含量为:155.99212.72mg/kg,按A土层考虑,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样的pH值范围为:7.087.65,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综合评定: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以及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2.6 地震基本烈度与地震效应(一)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的划分,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二) 场
30、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1.3条之规定估计各岩土层剪切波速如下表6.1:剪切波速估算值表 表6.1 土层项目层杂填土层坡积土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土层剪切波速建议取值130300260450 1000土的类型软弱土中硬土中硬土岩石岩石 以ZK17为例,估算20.00m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为370m/s。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条4.1.6条的有关内容,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在5m,综合确定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三) 场地饱和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
31、评价工程场地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四) 场地的抗震地段类别场地内不存在可液化饱和砂土和可震陷软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条规定判定,本场地的建筑抗震地段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2.7 边坡工程评价2.7.1 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类型属岩质边坡,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破坏后果属严重,边坡岩体类型属类,其可能的破坏形式划分为崩塌和滑移型,其破坏特征为沿坡积土、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强风化碎
32、裂结构或散体状岩体软硬接触面滑动式崩塌。2.7.2 边坡工程力学参数1)边坡类别:类岩质边坡。2)边坡重要性系数为1.10(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3)岩土参数: (a)填土:平均层厚h=0.502.40m。 (b)坡积土:=17.5kNrn3。平均层厚h=0.605.00m。 (c)全风化花岗混合岩:=18.5kNrn3,c=20.0kPa,=8.0。平均层厚h=0.6010.00m。 (d)强风化花岗混合岩:=28.0kNrn3,c=25.0kPa,内摩擦角=32.00.8(折减系数)=25.6。平均层厚h=1.0020.10m。 (e)中风化花岗混合岩:=35.0kNrn3,c=23.0M
33、Pa,内摩擦角=33.00.80(折减系数)0.90(时间效应系数)=22.8。 (f)岩体破裂角:61.5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634条。 (g)C30水泥砂浆与岩石之间的粘结强度:0.40MPa。 (h)中风化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105.6MPa。4)坡顶附加荷载:q=3 .5kNrn2。5)抗震设防烈度:6度。6)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7)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设计建议取值1.301.35。2.7.3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工程场地区处于地震活动弱区,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不发育,人工开挖边坡坡体暂时相对
34、稳定,对人工开挖边坡按照相应规范进行治理后适宜工程建设。2.7.4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建筑场地在27.50米深度范围内,仅ZK9、ZK14、ZK16、ZK18、ZK19、ZK20、ZK23、ZK24、ZK28、ZK29、ZK30揭露地下水,赋存在层坡积土和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中,均属空隙型潜水,勘察期间,雨后24小时实测地下水位1.00-9.00m,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做好疏排工作。2.7.5 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破坏特点 本工程边坡的可能破坏形式属于崩塌滑移型,场地人工开挖边坡的结构由长英质花岗混合岩及其风化体组成,目前人工开挖边坡是处于暂时相对稳定(或临界稳定)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
35、B50330-2002),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评价,该人工开挖边坡的稳定状态属于极限稳定状态。 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斜坡破坏历史,工程场地原为个体私人建造楼宇进行不规划,不规则对山体斜坡切方,部分切方建造了边坡支护的挡土墙,有些裸露在阳光下,没有采取边坡支护措施,但从未发生过斜坡边坡破坏和边坡支护倒塌现象,场地内山体斜坡和切方边坡及边坡支护措施基本上处于稳定。斜坡特征斜坡地质条件:场地组成斜坡的岩土为坡积土和岩石(花岗混合岩),除个别岩石露头受风化作用,伴生次生结构面,风化裂隙发育,分布于浅层岩体中,平面和侧面上呈“”型,连续性差,结构面粗糙,无充填物,根据钻孔揭露深部原生结构面不发育,山体斜坡处
36、于稳定状态。斜坡形态:除个别地段由于人为切方岩石裸露外,大部分保留天然山体,形似“M”,中间高似鼻形,两翼低洼,形成降雨在中间段分散,两翼汇聚径流发育,降雨渗入和地表径流对斜坡和边坡稳定起着控制作用,中间段坡度和高度打,对切方边坡稳定不利,容易导致边坡岩体破坏,而两翼地形低洼,汇聚雨水径流发育,对斜坡和边坡稳定是不利,产生滑动的可能性概率比中间鼻形区段要高。地表情况:经调查,场地斜坡坡脚未发现地下水渗出点,崩坡积物等堵塞,雨季时,斜坡上未发现渗出点;植被密度大,植被茂盛,是场地斜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切方边坡稳定的支柱,个别处由于人为活动,建楼宇的地方需要对斜坡乱切方造成局部斜坡小崩塌现象,为山体斜坡不稳定的隐患,除此之外,植被条件好,天然山坡和切方边坡基本稳定;未发现山体斜坡上的不稳定标志,如倾斜弯曲的树干,坡面和坡肩上的拉裂缝,滑动和波状起伏的坡面,山体斜坡基本稳定;斜坡活动性:经调查,未发现山体斜坡活动迹象。气候条件:场地所在地区年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属于干湿型。综上所述,场地山体斜坡和切方边坡基本属稳定型,但工程建设需对山体斜坡进行切方,使坡度和高度大的部位,边坡临空,处在不稳定状态,需要对切方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后财产补充协议
- 沈阳转让协议书
- 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与质量保证合同
- 软件售后维保合同协议
- 股权转让及合作协议
- 幕墙石材钢架施工合同
- 产品采购供应合同附加条款
- 赠送贴纸定制合同协议
- 车撞人协议书范本
- 跟员工提前合同解除协议
- 陶艺店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储能电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标准租房合同范本
- 三元空间下个人化IP综艺《灿烂的花园》叙事与价值研究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汽车博览会》名师课件2
- 学校食堂“三同三公开”制度实施方案
- 海南2025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招聘11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A 2a-2e 教案
- 比较文学形象学-狄泽林克
- 商业地产运营管理规章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