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5讲 城市(chngsh)空间结构共六十五页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lln)基础区位理论土地(td)竞租理论共六十五页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科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农业区位论德国学者杜能假设在一个匀质的“孤立国”中,城市是唯一的农产品消费中心,于是农业生产(shngchn)就以城市为中心,按照土地有效利用和运输成本经济原则进行经营,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布局。 “杜能圈”共六十五页畜牧圈 三圃式农作圈 谷草农作圈 轮作农业圈 林业圈 自由农作城市 共六十五页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系统阐述了工业区位及其选择和合理布局的理论韦伯假设的对象是一个(y )匀质的孤立国家或特定地区,然后引入了运输、劳动
2、力和聚集三个区位因子,确定工业生产的最佳区位及相应的工业布局。共六十五页中心(zhngxn)地理论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创立不同等级的中心(zhngxn)地其影响范围的大小不一样。中心(zhngxn)地为周围地区提供的货物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就越多,中心(zhngxn)地的等级就越高;反之,若中心地对周围地区提供的货物少,服务范围小,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就少,中心地的等级就越低。按照这一规律即可确定不同的城市等级,并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六边形法则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城市土地(td)竞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隆索(W.Alonso)1964提出 分析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
3、住用地等不同类型的竞标地租函数,得到一个城市(chngsh)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地租曲线。 由于越靠近中心,其收益越大,运费越小,同时地租也越高,从而形成围绕中心商业区分布的环形土地利用模式土地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共六十五页阿隆索的城市土地(td)竞租模式 共六十五页城市空间结构三种(sn zhn)经典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几位社会学者提出同心圆理论(lln)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lln)共六十五页新城、卫星城、边缘(binyun)城市 新城(new town)的概念来源于19世纪源于英国规划鼻祖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lln)。 20世纪20年代霍华德的忠实
4、追随者恩温在制定伦敦地区的规划时,提出了卫星城(Satellite town)的概念 新城开发运动最先在英国兴起 ,迅速波及欧洲大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香港等,成为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城市化运动 共六十五页边缘城市的区位(q wi)模型 共六十五页有机疏散(shsn)理论 1942年,芬兰学者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lln) 二战之后,西方许多大城市纷纷以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为指导,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大伦敦规划和大巴黎规划。 共六十五页 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
5、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 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wngfn)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 共六十五页塔弗的城市(chngsh)地域理想结构模式 共六十五页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结构(jigu)模式 共六十五页山鹿诚次 日本(r bn)都市圈的空间结构 共六十五页美国(mi u)郊区化中的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共六十五页城市空间(kngj
6、in)的层次划分 共六十五页城市空间(kngjin)发展过程 共六十五页城市群空间(kngjin)发展理论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群内各个(gg)城镇的经济联系,各种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比较集中,联系比较紧密共六十五页城市群区域边界为开放型,因而(yn r)边界相对模糊城市群不同尺度,可以分为都市区 都市圈都市带共六十五页“大都市带”理论(lln)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根据对美国东北海岸地区的城市考察,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都市带
7、”理论,从而使城市体系理论有了开创性的新思路。 借用原意为巨大城邦(chn bn)的古希腊词 “Megalopolis” 来命名 1983年,宁越敏首次用“巨大都市带”的译名向国内介绍了戈特曼的思想 共六十五页大都市带的形成(xngchng)条件和标准一是区域内有较密集的城市;二是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三是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联系密切(mqi);四是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 万人以上;五是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共六十五页目前(mqin)世界上的六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东海道)欧洲(u z
8、hu)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北美的地形(dxng)共六十五页美国(mi u)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40多个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shupng)达到90%以上。纽约市人口超过1500万,世界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 华尔街打个喷嚏,全世界感冒 共六十五页美国(mi u)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
9、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有20多个100万以上人口(rnku)的城市,占据美国70%以上制造业产值,形成了一个特大工业区域。城市人口超过5000万全球汽车制造中心、机械制造中心 共六十五页欧洲(u zhu)西北部大都市带由荷兰、比利时、大巴黎地区、莱茵-鲁尔(l r)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100万人口城市5座以上 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50座以上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00万。共六十五页英格兰大都市带伦敦(ln dn)、伯明翰、曼切斯特、利物浦、纽卡斯尔、利兹、诺丁汉、谢菲尔德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日本(r bn)东海道大城市群东
10、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分为东京、名古屋、京阪神三大都市圈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集中了全国大型企业(qy)的80%100万以上10座,10万以上100多座GDP3万亿美元,人均3万美元以上全球汽车、家电、造船中心东京是全球3大金融中心之一 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中国(zhn u)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沪宁杭地区(dq)15个城市扩大到16个城市长江三角洲规划 2省1市泛长江三角洲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美国(mi u)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1910年美国(mi u)人口普查局采用 后
11、来成为国际通行的一个概念。欧洲、日本 指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共六十五页美国(mi u)都市区的定义 1990年,规定每个都市区应有一个人口5万以上的城市化地区(Urban Area)为核心外围地区包括中心县和外围县外围县是与中心县邻接且满足以下条件的县;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至少(zhsho)占全县劳动力总量的75以上;人口密度大于50人平方英里且每10年人口增长率在15以上;至少15的非农业劳动力向中心县以内范围通勤或双向通勤率达到20以上。共六十五页中国都市区的界定(ji dn)方案中心城市非农业人口在50万人以上外围县(市)必
12、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全县(或县级市)GDP中非农业产值占75%以上; 全县(或县级市)非农业劳力(lol)占50%以上; 城镇人口比重在40%以上。 共六十五页“都市(dsh)圈”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1960年日本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规定(gudng)都市圈的中心市人口规模须在10万以上,且外围地区到中心市的通勤率在5以上,其中大都市圈要求中心市为中央指定城市或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且邻近有50万人以上的城市,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人口不低于本地人口的15 1980年,日本全国确定了8大都市圈 共六十五页中国(zhn u)的都市
13、圈 2002 年,江苏省制定了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规划(guhu),南京大学张京祥等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规划(guhu)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都市圈是指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构 共六十五页界定(ji dn)标准(1)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在100 万以上, 且邻近(ln jn)有50万人口以上城市; (2) 中心城市GDP 中心度 45 %; (3) 中心城市具跨省际的城市功能;(4)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的15 %。共六十五页当代(dngdi)城市发展新理论结合(jih)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世界城
14、市理论(全球化)信息城市理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共六十五页1.世界城市理论(lln)(假说)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城市的形成,而世界城市又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城市体系的金字塔的顶端世界城市 world city全球城市 global city 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的竞争纽约(ni yu) 东京 伦敦共六十五页 1986年 弗里德曼提出“世界城市(chngsh)假说”弗里德曼采用7个指标分类: 1 主要的金融中心 2 跨国公司总部 3 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 4 商务服务部门的快速增长 5 重要制造业中心
15、 6 主要的交通枢纽 7 人口(rnku)规模共六十五页世界城市(chngsh)等级体系1、全球金融连接伦敦纽约东京2、跨国连接迈阿密、洛杉矶、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新加坡3、重要的国家连 接巴黎、苏黎世、马德里、墨西哥城、圣保罗、汉城、悉尼4、次要的国内或区域连接大阪-神户、旧金山、西雅图、休斯顿、芝加哥、波士顿、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香港、米兰、里昂、巴塞罗纳、慕尼墨、莱茵-鲁尔共六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信息化与信息城市(chngsh)的浮现 信息化浪潮(lngcho)的冲击波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而且将极大地推动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并直接改变传统城
16、市形态与功能,一种新型的“智能城市”即高度信息化和全面网络化的城市将矗立在世人面前。信息化程度和水平是目前衡量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共六十五页 信息(xnx)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 共六十五页技术革命(gmng)与城市发展阶段共六十五页 有关信息化城市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 信息城市(information city) 网络城市(network city ) 连线城市(wired city) “信息首都(shud)”(information capital) 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等。 共六十五页在某些城
17、市由于网络的普及而崛起的同时,必然有另一些城市在竞争中被淘汰,呈现出衰退的迹象。由此,带来了原有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地区之间关系的重整。一方面,城市的不断扩展使其边缘区相互渗透乃至融合,形成区域中城市的组合体;另一方面,由于有了网络的依托,城市不一定只为其所在区域服务,而区域也可以依赖网络而将其功能分散于各地的特定节点上。巨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等不同级别的城市将在全球的基础上组合成一个新城市网络,时空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inhu),“地球村”正在变为现实。共六十五页城市所拥有的互联网域名数量以及(yj)骨干网络带宽容量是反映该城市在全球信息网络中地位高低的2个主要指标。从互联网域名
18、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地区:北美、西欧和东亚,尤其以美国最为密集。事实上,在全世界拥有域名数量最多的前10位城市中,除了伦敦和汉城,其余的城市都在美国,这也说明了美国在全球信息网络发展中的领导地位。 共六十五页 全球各区域(qy)的国际骨干网络中心 共六十五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地加大,使物质距离因素(yn s)的作用减少,部分城市中心职能会向城市中心区以外扩散。伴随信息革命而兴起的高科技制造业往往集中于环境优美的城市郊区或乡村地区。由于信息传递技术和设施的改进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为办公活动的分散化乃至为“家中工作”提供了可能,职工可以在家里或小型的办公室里工作,即所
19、谓“SOHO”(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的工作方式。1991年美国共有547万人在家办公,而且在家办公的人数每年还以15%的速度递增。 共六十五页 按照托夫勒的说法(shuf):“人们被第二次浪潮即工业革命的浪潮冲击到工厂和办公室中,而第三次浪潮则使人们重新回到家庭中”。生产、办公、居住功能的融合,使城市中心职能的分散化趋势更为明显,这些中心职能扩散的目的地主要是通过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的综合社区,这种综合社区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之一。共六十五页工业城市结构模式(msh)和信息城市结构模式(msh) 共六十五页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工明显,工业区、居住
20、区、休憩(xiq)娱乐区往往自成一体,并环绕着城市中心区分布在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和科技园区等相互混合并互为补充,使城市布局更趋向于多中心的网络状结构,其向外围的扩展也呈现多极化复合发展态势。共六十五页 这种新型的空间结构模式以总体上分散化和个体综合性为特征,在空间上呈现类似城镇群的形态,群内城镇呈均质状分布,相距较近;群间以较强烈的自然景观空间分隔,并以快速交通相联系。每个城镇都是网络结构上地位平等的点,而且彼此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城镇内部的功能都是综合性的,兼具居住、工作以及服务等功能,并设有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一些(yxi)交流场所,这样的城市空间形态舒适而富有效率。共六十五页3. 可持续(chx)城市目前生态环境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含解析)
- 学校校园绿化苗木成活率保障措施
- 老年人旅行能力评估流程
- 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及NETs水平对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和相关性研究
- 基于显化理论的美容医学文本汉译实践报告-以国际期刊Aesthetic Medicine为例
- 跨界合作与保险SWOT-全面剖析
- 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 医院建筑外墙工程劳动力及设施投入策略
- 信息技术行业数据安全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 2025小学三年级班主任情感教育计划
- 班组长、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记录表
- 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教育79课件
-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图集(2019版)
- 2025年江苏省江宁城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 题型04 化学工艺流程题-【好题汇编】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 高钛渣及其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黄油行业供需态势及进出口状况分析
- 三下26《和拖延的坏朋友说再见》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
- 2023无人机系统测评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