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 11竞争性分析的运用王 宇1经济效率与福利分析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之间的区域代表着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又称之为社会福利衡量了市场的参与者经过运用市场买卖所获得的总额外价值这一区域在竞争性市场平衡时被最大化2经济效率与福利分析3QuantityPriceP *Q *SD消费者剩余是价钱之上,需求曲线之下的区域消费者剩余是价钱之下,供应曲线之上的区域经济效率与福利分析4在产量 Q1 时,总剩余相对较小QuantityPriceP *Q *SDQ1在产量处于 Q1 和 Q* 之间时,消费者对每一额外单位的商品志愿支付高于厂商的供应本钱经济效率与福利分析我们希望可以最大化社会总福
2、利5在长期供应曲线上的长期平衡上 P(Q) = AC = MC最大化总剩余要求 Q 满足U(Q) = P(Q) = AC = MC 最大化时,代表性消费者对 Q 的边沿价值等于市场价钱福利损失的计算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运用允许我们可以明确的计算由于对自愿买卖的限制而产生的福利损失当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为线性时,计算会变得很简单,由于福利损失的区域经常是三角形福利损失通常由消费者和消费者共同分担通常而言,谁来承当较大部分的损失由需求的价钱弹性和供应的价钱弹性来决议市场中价钱弹性最小的一方 (绝对值)6价钱控制与短缺有些时候政府会寻求将价钱控制在平衡程度之下这样的安排往往会导致短缺我们可以察看消
3、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变化来分析这一政策对福利的影响7价钱控制与短缺8QuantityPriceSSDLSP1Q1初始的长期市场平衡为 P1, Q1需求增长至 DD价钱控制与短缺9QuantityPriceSSDLSP1Q1D新厂商开场进入该行业短期内,价钱上涨至 P2P2价钱逐渐下降至 P3P3价钱控制与短缺10QuantityPriceSSDLSP1Q1DP3存在短缺Q2 - Q1Q2假设政府进展价钱控制,价钱上限为 P1价钱控制与短缺11这部分消费者剩余的添加表现为图中阴影的长方形QuantityPriceSSDLSP1Q1DP3Q2部分消费者受害由于他们可以更低的价钱购买该商品价钱控制
4、与短缺12阴影的长方形可以看做是从消费者向消费者纯粹的转移支付QuantityPriceDP1Q1DSSLSP3Q2消费的收益也是消费者的损失,由于他们如今只能收取较低的价钱这里没有任何福利损失价钱控制与短缺13阴影的三角形代表了没有价钱控制时消费者剩余的增量QuantityPriceSSDLSP1Q1DP3Q2价钱控制与短缺14该阴影三角形代表了没有价钱控制时消费者剩余的增量QuantityPriceSSDLSP1Q1DP3Q2价钱控制与短缺15阴影区域代表了由于政府干涉互利买卖的进展而没有实现的价值QuantityPriceSSDLSP1Q1DP3Q2这也衡量了该政策呵斥的社会福利净损失价
5、钱支持16某些时候政府还会采取补贴政策价钱支持该政策同样会呵斥价钱扭曲,供大于求后果:产业维护,但容易催生低效率产业无论是价钱控制还是价钱补贴,都会低端消费者产生较大冲击非平衡行为假设可察看到得市场产出由以下函数决议Q(P1) = min QD(P1),QS(P1), 那么供应者对此结果会比较称心而需求者那么不然黑市的产生17税收负担为了讨论从量税 t 的影响,我们需求先区别和联络:购买者的支付的价钱 PD 与销售者收到的价钱 PS PD - PS = t当价钱变化很小时,我们可以得到dPD - dPS = dt维持市场平衡要求满足dQD = dQS 即DPdPD = SPdPS替代变换后得到
6、DPdPD = SPdPS = SP(dPD - dt)18税收负担如今我们可以得到税收 t 对 PD 的影响19同样我们可以得到税收负担由于 eD 0和 eS 0,所以 dPD /dt 0 并且 dPS /dt 0假设需求完全无弹性 (eD = 0), 从量税将完全由需求者来承当假设需求完全有弹性 (eD = ), 从量税将完全由供应者承当总的来说,有着较小弹性反响绝对值的市场参与者将承当由税收引起的绝大部分的价钱变化20税收负担21QuantityPriceSDP*Q*PDPS从价税在购买者支付的价钱 PD 和销售者收到的价钱 PS 呵斥了缺口tQ*税收负担22购买者蒙受的福利损失等于阴影
7、面积QuantityPriceSDP*Q*PDPSQ*但是部分损失变成了政府的税收收入,由图中的正方形表示税收负担23购买者也蒙受了福利损失,其等于阴影面积QuantityPriceSDP*Q*PDPSQ*部分的损失也变成了政府的税收收入,由图中的正方形表示税收负担24因此,阴影的三角形就是税收呵斥的福利净损失QuantityPriceSDP*Q*PDPSQ*福利净损失与弹性一切的非定额税都会产生福利净损失损失的大小依赖于需求和供应的弹性由微小税收 dt 呵斥的福利净损失可以由线性近似来计算DW = -0.5(dt)(dQ)25福利净损失与弹性根据弹性的定义,我们知道dQ = eDdPD Q0
8、/P0替代变换后得到dQ = eD eS /(eS - eD) dt Q0/P0再次交换后得到26福利净损失与弹性当 eD 或者 eS 为零时福利净损失也为零税收不会对货物的买卖量产生影响当 eD 或者 eS 很小时,福利净损失也比较小27买卖本钱买卖本钱也可以在购买者支付的价钱和销售者收到的价钱直接呵斥“缺口不动产经纪人的代理费用股票销售的经纪人费用假设买卖本钱是从量方式的话,该本钱由买卖双方共同承当取决于详细买卖中各自的弹性28国际贸易带来的获利29QuantityPriceSDQ*P*在国际贸易缺失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平衡为 (P*, Q*)国际贸易带来的获利30QuantityPric
9、eQ*P*SD需求量将上升至 Q1 同时供应量下降至 Q2Q1Q2假设世界价钱 PW 小于国内价钱 P*,那么价钱将降至 PWPW进口 = Q1 - Q2进口国际贸易带来的获利31消费者剩余上升(总阴影面积)消费者剩余下降 (褐色阴影面积)毫无疑问,总福利上升(粉红色阴影面积)QuantityPriceQ*P*SDQ2Q1PW关税的影响32QuantityPriceSDQ1Q2PW需求量下降至 Q3 同时供应量上升至 Q4Q4Q3假设政府征收关税从而价钱上升至 PRPR进口 = Q3 - Q4进口关税的影响33消费者剩余下降(总阴影面积)消费者剩余上升(褐色阴影面积)福利净损失(两个阴影三角形
10、的面积)政府获得关税收益(粉红色阴影面积)QuantityPriceSDQ1Q2PWQ4Q3PR福利净损失的量化估算福利损失的三角形面积可以经过估算来获得由于 PR = (1+s)PW , 需求量的比例变化为34福利净损失的量化估算35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QuantityPriceSDQ1Q2PWQ4Q3PR其他贸易限制将进口限制在 Q3 - Q4贸易配额制度可以产生和关税类似的效果消费者剩余的一样下降消费者剩余的一样上升一个艰苦区别是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税收收益福利净损失将会更大36本章小结消费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为我们分析经济变化给市场参与者带来的福利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代表了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商品时获得的整体成效的变化长期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代表了消费要素投入的报答变化37本章小结价钱控制既会呵斥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转移支付,也会使互利消费者和消费者的互利买卖无法进展从而带来损失税收负担分析关注赋税最终承当者如何被决议税收负担将主要由对价钱变化表现出缺乏弹性的参与者来承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小企业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称计算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考试题及答案
- 虚拟现实剧本创作委托合同
- 工业模具设计版权交易及后续研发成果分成执行协议
- 废气数据补充与排放标准符合性验证合同
- 海关数据录入项目与派遣人员服务及数据安全保障协议
- 美团民宿民宿民宿运营管理优化协议
- 别墅智能安防系统租赁及优化服务协议
- 抖音网红品牌代言合作权益分配与推广协议
- GB 22128-2019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
- “习惯的养成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赛
- 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课件
- DB42T1770-2021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标准
- 青绿山水 国画 教学课件
- 2015年低压电工初训题库
- 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课件
- 工厂生产计划变更通知单
- 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备案表
- Q∕GDW 12152-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
- 5A景区创建程序、条件和申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