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3800字_第1页
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3800字_第2页
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3800字_第3页
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3800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3800字 绿色建筑的兴起为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和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暖通空调技术的不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建筑的可持续开展。本文把绿色建筑作为暖通空调技术开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设计与应用的相关问题进展讨论。 关键字 :暖通空调;绿色建筑;应用 The rise of green building for HVAC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At the same time, HVAC technologys unceas

2、ing development, further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takes green architecture as HVAC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view of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issue.Key words : HVAC; green building; 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U96+2文献标识码:A

3、文章编号:引言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充分利用可再生的材料和能源,亲和自然,尽量不破坏环境和文化传统,保护居住者的安康,充分表达可持续开展和人类回归自然的理念。绿色建筑的兴起为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和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暖通空调技术的不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建筑的可持续开展。1.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要坚持的原那么1.1节能 节能不仅指节约能源,还要节约材料。从整个空调系统内部所涉及到的水泵、制冷机、控制系统、风机等各个构造的投资过程,控制其原材料和能源涉及材料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而对于现代新型绿色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用,还要与绿色建筑物内的围护构造、室内照明等系统互相结合、互相

4、协调、互相关系。1.2回用 绿色建筑中整个系统的回用都与暖通空调系统有关。其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各部分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大多数零部件可以进展拆卸。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假如某个部分构造报废了,其中的运行设备、管材等非运转件或者材料经过一定的保养和维修,仍可以进展回收再用。1.3广回 收这个原那么是指暖通空调系统的各个材料和零部件都可以进展回收,回收与回用不同,回收是指对材料与零部件进展分类回收,而不是笼统回收。1.4循环利用 经过以上暖通空调系统中设备材料的回用和回收,废料经过专门的处理后要可以再生,实现从原料到产品到废料最后再变为原料的闭环良性循环。对于岩棉、玻璃钢等相对本钱较高但却不能回收利用的

5、原料,在设计时就要尽量少用,最大限度的限制其使用量。2.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HVAC 实际上是Heating VentilatingandAirConditioning的英文缩写,取这三个功能的综合简称,即为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的根本思路是使日光、热、空气仅在有益时进入建筑,其目的是控制阳光和空气于恰当的时间进入建筑,以及储存和分配热空气和冷空气以备需要。2.1控制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于暖通空调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增加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可以充分利用昼光照明,减少电气照明的能耗,也减少照明引起的夏季空调冷负荷,

6、减少冬季采暖负荷。另一方面,增加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又会引起空调日射冷负荷的增加。控制太阳辐射所采取的详细措施有: (1)选用节能玻璃窗。例如,在采暖为丰的地区,可选用双层中充惰性气体、内层低辐射LowE镀膜的玻璃窗,能有效地透过可见光、遮挡室内长波辐射,发挥温室效应;而在供冷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外层LowE镀膜玻璃或单层镀膜玻璃,能有效地透过可见光、遮挡直射日射和室外长波辐射。国外最新利用液晶技术的智能窗(又称开关窗SwitchGlassing),利用晶体在不同电压下改变排列形状的特性,可以根据室外日射强度改变窗的透明程度。 (2)采用将可见光引进建筑物内区,同时遮挡对周边区直射日射的遮檐。 (

7、3)采用通风窗技术,将空调回风引入双层窗夹层空间,带走由日射引起的中间层百叶温度升高的对流热量。中间层百叶在光电控制下自动改变角度,遮挡直射阳光,透过散射可见光。(4)利用建筑物中庭,将昼光引入建筑物内区。 (5)利用光导纤维将光能引入内区,而将热能摈弃在室外。 (6)最简单易行但又是最有效的方法是设建筑外遮阳板,也可将外遮阳板与太阳能电池(又称光伏电池)结合,不但降低空调负荷,而且还能为室内照明提供补充能源。 上述措施能很好地解决昼光照明与空调负荷之间的矛盾。2.2利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当今生态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它是一项长远的技术,我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坐北朝南,讲究穿堂

8、风,都是自然通风,节省能源的朴素运用。只不过当现代人们再次意识到它时,才感到更加珍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从珲论到理论都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涉及建筑形式、热压、风压、室外空气的热湿状态和污染情况等诸多因素。2.3采用蓄冷技术 前些年随着夏季用电量的激增,国内大多数省区在用电顶峰期拉闸限电已成家常便饭。为了降低用电峰谷差,一种高效节能的蓄冷中央空调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场进入了国人的视野。这让当时很多人看到了不再受限于拉闸限电的曙光。蓄冷技术是人类在面对能源危机时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技术革新,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利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制

9、冷,将冷量以冰或水的形式诸存在蓄冷设备中;在电力顶峰时段,将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供应空调使用,到达电网的移峰填谷、节省运行电费、节能环保的目的。然而,时至今日,蓄冷技术在全国尚未得到普遍推广,笔者深感遗憾。冰蓄冷和区域供冷除了节能环保外,更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利用。首先,我国如今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发电机的可调配性不强,所以很难随意控制或改变它的发电量。使用冰蓄冷技术,就可以让电厂的发电机组夜间在高效率区运行,这样就降低了它的单位煤耗。从这一点来说,冰蓄冷夜间用电进步了电厂发电机的效率。其次,冰蓄冷和区域供冷技术避开用电顶峰后,其对电力资源占有率也随之降低。这就相当于把社会资源放大了,在同等的电

10、力资源条件下我们可以供应更多的工程。反推回来,这还可以缓解国家对电力建立投入紧张的场面。3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前景 在70年代,能源危机曾震动全世界,在此之前大多数商业楼宇中的HVAC系统为了满足空调房间的温湿度要求,常常会把空气制冷后又进展再热,而很少考虑能耗,再加受骗时照明系统的耗能量是如今系统的2至3倍、围护构造的保温性能极差,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能耗的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从HVAC系统形式上看,定风量,双风管和外区诱导系统的使用占了主导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能耗。能源危机之后,人们对HVAC系统设计和运行观念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新风量减到最低程度,照明度也随着降低,室内空

11、气温度保持在能满足舒适感的下限。于是能耗下降了,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那就是空气品质的恶化。随着建筑业的开展,人们的认识程度不断进步,暖通设计师们逐渐明白,要把节能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以最少的能耗,创造安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并保护大气环境,这也正是绿色建筑对暖通专业的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暖通空调的专业人员不仅要考虑HVA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而且还需要建筑其它方面的配合。4.完毕语 随着社会开展,科技进步,物质生活丰富,精神需求不断进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办公,而希望能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的办公环境,暖通空调技术的开展和进步正逐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拥有舒适、安康建筑的需求。世界的开展和繁荣与人们创始性的思维和劳动不可别离。随着科学的开展,人类对生存环境不断认识和发现,能及时把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使我们的建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兴起为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和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暖通空调技术的不断开展,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开展,为现代建筑的开展注入了活力和活力,并采用科学的环境控制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