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临床-护理药专血液ppt课件_第1页
医药-临床-护理药专血液ppt课件_第2页
医药-临床-护理药专血液ppt课件_第3页
医药-临床-护理药专血液ppt课件_第4页
医药-临床-护理药专血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进入学习 课堂血 液 主讲:张轶医学基础组学习目标:掌握:体液、内环境、血浆、血清、等渗液、 高渗液、低渗液的概念;血液的pH ;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 ; 血凝的概念与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的概 念及生理意义;ABO血型系统 熟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生理性止 血;抗凝和促凝的因素;Rh血型系统; 输血的原则第五章 血液 概述 体液与内环境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和输血概 述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 统中循环流动。 血液的基本功能: 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 吸收热量 生理性止血

2、和防御功能体液与内环境一、体液二、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体液:人体内的液体(占成人体重的60%)细胞内液(体液的2/3)细胞外液(体液的1/3)包括血浆、组织液、脑脊液和淋巴等二、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二)稳态: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含义:一方面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不断地破坏 另一方面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又在不断地维持意义: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浆人体抽出 的血液放置于 有抗凝剂的试 管内,静置或离 心后,试管内 的血液可分上 下两部分:上面 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液凝固一段时间后,血凝块体积缩小 并析出淡

3、黄色透明液体。血细胞比积 = 血细胞容积血液容积100%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一、血浆1.血浆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物、有机物水(90%92%)HCO3- 、Cl- 、SO42- 、HPO42 等Na+ 、K + 、Ca2+、Mg2+ 等 无机物有机物 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不含氮有机物(葡萄糖、乳酸、酮体等)非蛋白含氮物(氨基酸、尿酸、尿素等)2. 血浆的生理功能1 营养 4 形成胶体渗透压 2 运输 5 参与机体免疫3 缓冲 6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浆蛋白的功能:白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4、球蛋白:免疫功能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血浆的理化特性血浆渗透压 :313mOsm/L,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一)血浆晶体渗透压作用: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很重要概念: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等渗溶液(如0.95%NaCl、5%G等): 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如低于0.95%NaCl、5%G等): 渗透压比血浆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如高于0.95%NaCl、5%G等): 渗透压比血浆高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溶血现象皱缩现象概念:血浆中所含

5、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 很小,不超过1.5mOsm/KgH2O。作用: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 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当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组织液增加 发生水肿 血浆pH值取决于: 血液缓冲系统 肺排酸功能 肾排酸保碱功能正常值:7.35-7.45异常:7.35(酸中毒) 7.45(碱中毒)二、血细胞及其功能(自学)(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s )1.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 周边稍厚。 数量: 男 5 1012个/L 女 4.21012个/L2. 红细胞的功能功能物质:血红蛋白(Hemoglob

6、in Hb)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1)运送O2和CO2 (2)缓冲pH生成原料:铁、AA、蛋白质等促成熟因子:内因子、VitB12、叶酸3.红细胞的生成数量:(410)x109个/L(一)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s )1.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嗜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白细胞分类及功能血小板生理数量:1

7、00-300109个/L功能: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参与生理止血1000109/L 易发血栓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13分钟 定义: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 从血管流出,但几分钟后出血就自 行停止。生理意义:反映生理性止血状态,与血小 板的数量和功能密切相关。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血凝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一)血小板粘附与聚集粘附:血小板粘附于血管损伤处暴露的胶原纤维上的现象聚集: 血小板相互粘连的现象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概念: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特点: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

8、维蛋白,形成血凝块。(一)凝血因子概念: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特点:因子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因子、PF3外,余为蛋白质因子、在肝脏合成,需VK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二)凝血过程+PF3XXaIIIIaIIa(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1. 内源性凝血途径 是指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Blood Vessel InjuryIX IXaXI XIaX XaXII XIIaaFibrinogenFibrin monomerXIII内源性凝血途径Fibrin polymerPK K Ca2+VIII PF3 Ca2+

9、V PF3 Ca2+因子的激活途径 是指凝血的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激酶,因子)是来自组织,而不是来自血液的凝血途径,故又称为凝血组织因子途径。XaaFibrinogenFibrin monomerXIIITissue InjuryTissue FactorThromboplastinVIIa VIIX 外源性凝血途径Fibrin polymerV PF3 Ca2+Ca2+2. 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的始动因子是XII,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均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 (TF或III),来自组织。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联系与区别 区别: 联系:生成Xa以后,

10、 内源和外源两条凝血途径成为同一的途径抗凝系统的作用 蛋白质C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肝脏合成,使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活性中心失活 肝素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可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抗凝作用肝脏合成,灭活因子、,增强纤溶抗凝意义:1 正常时防止血管内血液凝固, 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2 血管损伤凝血时使凝血局限在 损伤局部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及抑制物二、纤维蛋白溶解(一)纤溶的概念 纤溶是指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分解产物的过程。(二)成分: (三)纤溶的过程: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抑制物+_+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四)纤

11、溶意义: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1.血管激活物2.组织激活物子宫、甲状腺、淋巴结含量最高(如:尿激酶) 使生理止血过程中所产生的血凝块能随 时溶解,从而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 畅通2. 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等多种功能血型和输血 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7- 8%,体重为60kg的人,血量约5L 。一、血量 循环血量(circulationg blood): 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贮备血量(reservoir blood): “滞留”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动脉,流动较慢。 失血10% 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 失血20% 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失血30% 出现生命危险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血量恒定血型鉴定2.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B、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C、调节血浆酸碱度 D、参与血液凝固即时评估单选题:3.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不含: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球蛋白 D、纤溶酶原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5.子宫、甲状腺、肺等手术后易渗血,主要因为这些组织中含有较多的: A、纤溶抑制物 B、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