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回复精选(持续更新中) HYPERLINK /blog/ l m=0&t=1&c=fks_080075083084080069081074084070084080087065087095 o 哲学生活问答 哲学生活问答 2009-05-24 11:40:08 阅读4632 评论38 字号:大中小订阅 HYPERLINK /blog/static/25066239200861511919175 t _blank 20082009年林老师国内外时事精选(高考、考研、公务员时事)作者: HYPERLINK / t _blank 林锦礼 来源: HYPERLINK / t _b
2、lank 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1、342: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1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我选c答案a)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人1次也不能踏进同1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1种观点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1样事物是相同的,1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如果从它不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同我都1样无穷无尽”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有a符合.而bc只强调
3、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d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2、kathlee: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3、见风使舵4、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1杯春露冷如水 5、.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6.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老师,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抓主要矛盾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见下面第6题)5、联系6、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见下面第8题)3、网易博
4、友10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b.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老师,这两句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教材中的例子,用于讲联系的普遍性的“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这是毛泽东的诗了,1般的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讲到这个例子的,表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4、网易博友10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老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这是王充在论衡的话,他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
5、精!”也就是说,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5、海:“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是因为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怎样理解?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对于同1个决策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是正常的,“赞同”和“反对”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如果只听到赞同的声音,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就意味着决策会片面性,没有全面的思考决策议题的科学性.一老师 讲的不太清楚。直接说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听不到不同意见无法全面的看问题就好了。 HYPERLINK / t _blank 回复一老师 嗯,看了过去
6、的解释才感觉到这答案有点不科学,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主次之分,有时反对的多,有时是赞同的多,只能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主流又要持到支流并不是全面的观点,而是两点论。6、网易博友243:林老师好,请教1下“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1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事物是运动的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望见逝
7、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中心怅恨,无时或已.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感情沉降到最低点,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1片柳暗花明的新镜.“欲就麻姑买沧海.”这里即因此而认定沧海归属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整个沧海.1杯春露冷如冰.1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失望情绪.选c7、网易博友197:请问如何理解“不折腾”?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搞什么形象工程或什么运动,瞎折腾.8、网易博友28:“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溪
8、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b.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d.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请林老师分析1下这道题,好吗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只有a是联系的观点.b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体现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d4: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意思是自己画了40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的道理,才能在:分的熟练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
9、貌. 从冗繁到清瘦,可以看出板桥对画竹领悟的过程.可以想象,刚开始画竹,他是把竹枝的1枝1叶都要画出来的,所谓“1枝1叶总关情”.但这样的表现只能是自然的忠实的复制和描摹,最高境界只是逼真而已.而非能表现竹子的精神,表现作者对竹子意义的独特理解,从而达到艺术化的境界.“清瘦”可以说是板桥对竹子意义特有的发现,这种发现的表现就成了1种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有属于竹子的天然素质,有倾注了作者的情思.也许清瘦的竹子不那么像自然界的竹子,画着画着,对过去的纯描摹而言似乎是“生”了,但这却是1个更高的创新的“熟”的境界.可不可以这样说,艺术的创造只有当我们在1个阶段以后感觉到了“生”,才能进入另1个“熟”
10、的天地.生,其实是对当前自我的否定,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断否定自己,不断上升,以臻完美.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辩证的否定观.9、网易博友20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请问老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联系的观点10、网易博友206:2008江苏政治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1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答案是d.不懂啊.为什么不是a.呢? HYPERLINK / t _
11、blank 林老师回复:率皆有法,就是它们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d最符合.11、网易博友246:“万物必有成衰,万事必有张弛”.下列与这句话所反映的原理1致的有bda.天将与之,必先苦之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d.有时1扇门虽然关上了,其余的门却是敞开的请老师解释,谢谢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成衰和张弛,都是矛盾,万事万物都有,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只有bd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12、网易博友107:有人引英国作家卡莱尔的话评价电影梅兰芳“写的完美的传记跟活得完美的人生1样罕见”,这句话体现了a.矛盾具有特殊性b.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c.
12、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1的为什么要选c呢?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材料浓缩成1句就是“完美的事物是很罕见的”,即事物都是有矛盾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13、kathleen:5-29 19:30 以下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吃1堑,长1智2、乐极生悲、否极泰来3、月满则亏,水满则溢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5、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1毛轻.向来枉费推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荐有新生者,:丈龙孙绕凤池.7、万山不许1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
13、村.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1、吃1堑,长1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求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5、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1毛轻.向来枉费推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荐有新生者,:丈龙孙绕凤池.:辩证的否定7、万山不许1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4、网易博友11: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4、。”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C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HYPERLINK /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答案是选C,选B怎么也说不能的。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说明了物质无限可分15、网易博友199: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体现什么哲理?谢谢了。 HYPERLINK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即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这是教材的例子了,生活与哲学P32就有,看来你对教材的掌握还是要加强。16、
15、网易博友19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啥意思?体现什么哲理?谢谢。 HYPERLINK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这句古话说明做任何事情功都需要一定的积累过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另一个就是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烧三日满,才能试出是不是真玉,也只有通过七年的生长期,才能分辨两种类似的植物。(这里的材指的是树木,好像原来是指两种很相似的树,要等到他们生长多年之后才能分辨他们)网易博友180:6-17 16:18 17.2009年春晚节目不差钱和参与该节目演出的小沈阳,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有人对该节目以及对小沈阳本人颇有微词。下列选项与此包含的哲理相同的
16、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和D有什么不同啊?选B.但是D玩什么不选呢 HYPERLINK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说大家都有道理,但我们知道真理只有一个,只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有两种真理。所以它是不正确的。18、TINTIN 老师,“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再具体点的话,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里的哪一个? 谢谢! HYPERLINK t _blank HYPERLINK t _blank 林老师回复: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9、ywz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包含着什么哲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渔船合伙捕捞合同范本
- 玻璃幕墙销售合同范本
- 礼仪培训合作合同范本
- 父母房屋过户合同范本
- 矿山复绿包销合同范本
- 物流货运采购合同范本
- 安全生产板块分析讲解
- 安全趣味知识竞赛讲解
- 2024年望都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2025年隔离制度知识试题及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俄国近代思想史(北京师范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勘察项目项目管理田园综合体勘察与建设考核试卷
- 《樱桃栽培》课件
-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 《留置胃管的护理》课件
- 无处不在-传染病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旅行社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模版(2篇)
-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与面积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授课课件
- 2024年安徽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