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构筑与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_第1页
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构筑与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_第2页
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构筑与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_第3页
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构筑与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_第4页
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构筑与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持续竞争力的构筑与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摘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的盛 衰,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竞争力之根本。构筑产 业持续竞争力之关键源于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离不 开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比较优 势的产业均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不具有持续 竞争的能力。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主要有三种途径:提升现 有的比较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转换比较劣势为比较优 势。关键词:产业持续竞争力;产业政策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7)11 -0055 -04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进下,一国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 体

2、现在产业竞争力上,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经 济实力的盛衰。但产业具备一时的比较优势,并不代表其竞 争力的强大,使产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基 础。如何构筑产业的持续竞争力并不断的创新,从而促进国 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深入思索和研究的重要 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持续竞争力源自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产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表现为一国生产特 定产品的能力,占领国际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那么,产 业持续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就应该表现为一国生 产的特定产品,可以持续占领国际市场和不断获取垄断利润 的能力。从目前国际产业发展态势来看,可

3、以具备这种持续 竞争能力的产业,通常都是高新技术产业。根据技术传递理 论,即使资本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技术跨国界流动也是不 完善的。元可否认,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是实现多种经济 目标的重要手段。高附加值产业的培养,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乃至生态环境的改善,都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技术进步, 现代经济进步也越来越依赖于连续、高效、大规模和有组织 的技术创新。所以,一国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归根结底是高新 技术产业的发展,一国产业竞争力的持续,依赖于高新技术 产业的不断创新。在高技术产业中,高新技术的首创者开发了处于领先地 位的成果,具有市场的支配地位。这种高新技术很难在别处 再生产,这可能是由于其技术很难模

4、仿,也可能是由于开发 这种技术非常昂贵。为确保或尽可能维持市场与支配地位, 就必须确保和维持技术垄断地位。因此,与特定高技术产业 相联系的一套核心技术才会流动。由于技术跨国界的流动不 完善,一国要有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就必须以产业政策来支持 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动态贸易理论利用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理论。通过现实 的、动态竞争解释对外贸易。一项创新赋予所谓先驱型企业 家暂时的垄断地位,随时间的流逝,竞争者通过模仿使这种 垄断地立不断削弱。由于采用新产品和新生产工艺,老市场 遭到破坏。而新市场和创新者竞争地位得以建立。动态竞争 的基础是先行者和后来者的相互作用。一国的比较优势不是 像通常假定的那样由外部因

5、素给予,而是由竞争刺激和制度 环境所决定,由寻求和学习过程所赋予,因此比较优势一部 分是内生的。根据这种理论,贸易主要由技术进步决定,这 又反过来提出了技术进步的必要性和技术进步条件的差别 的问题。按照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之间各自的技术可利用程度存在着差异。创新公司(和 国家)拥有暂时的垄断地位,使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避开纯价格 竞争。然而,以技术领先地位作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由于后 来者的模仿而受到限制。一旦失去技术优势,贸易方向和结 构就由传统的外贸理论来解释。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贸易的 结构依赖于模仿的时滞,模仿滞后的时间是竞争的决定性因 素。一方面它决定了对创新者有

6、多大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 它也决定了后来者什么时候开始参与从创新中获得利润。模 仿的时滞代表着调整过程的时间长短,所以从竞争的观点来 看有特别的意义。而模仿滞后时间的长短不完全由外部因素 决定,它本身是企业家活动和经济政策作用的结果。当前,由于科技创新的发展导致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分工 细化。在各个国家,公司的专业化不仅反映了它们自己的调 整行为,也是对其贸易伙伴的反应,贸易伙伴的行为又成为 它们进行调整的框架和刺激因素。各国在标准化商品和高技 术商品两方面的竞争都很激烈,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 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以模仿为基 础的追赶的成功已经影响到工业化国家调整的能力

7、和意愿。 要维护其技术领先地位,创新国家不仅依靠保护主义,更加 激烈的国际竞争必定迫使公司作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去从事 研究与开发,试图缓解竞争的压力;公司也倾向于把研究与 开发的成本“国家化”,把负担转嫁给一般公众。因此,国 家扶持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有关各方 企图减轻公司因为模仿时滞缩短而遭受的压力,迫使国家产 业政策的预算增加。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是十分艰苦的工 作,一般而言,技术竞争越激烈,研究开发工作效率就越高, 也会有更多的改进区位优势的努力,从而也导致更经常地利 用产业政策手段。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运用 产业政策工具力图缩短模仿的时滞,这包括以产业政策支

8、持 本国形成吸引外国技术的基础结构;也应用产业政策工具来 开发高新技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技术创新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是各国发展产业,乃至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但技 术引进、消化、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 指导与支持。在缺乏政策介入的情况下,单靠市场机制将会 导致技术开发投资不足或重复投资的问题。为了实现技术资 源的有效开发和最优配置,防止技术创新的中断,确保产业 技术的持续进步,国家就必须以适当的产业政策对技术开发 与推广进行有效的指导、组织、扶植和协调。因而,推进高 科技产业发展需要有效产业政策的支持。二、我国产业持续竞争力状况我国目前

9、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优势的基本上都是资源型 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成 本。相对而言,我国只是在低技术产品部门具有比较优势, 一些高技术产品部门处于比较劣势。这样,我们在面对贸易 自由化的冲击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仅仅在产业链低端 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样的产业是不具备持续的竞争力。产业 的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一定时段的比较优势得不到提升,就 会变成比较劣势,更不可能具有竞争力。那么,发展中国家 如何使本国的产业优势转换为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关键在 两个方面:一是构筑可持续性产业优势;二是促成动态性比 较优势。也就是说,将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培养成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

10、型产业,实现产品结构向低成本、高 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本国的比较优势逐 渐得以提升,形成动态性和可持续性比较优势。因而,任何 发展中国家都迫切希望通过自身的工业化努力实现产业结 构的升级,即实现由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政策越来越注重产业技术 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产业技 术创新能力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对提升传统产 业以及形成产业持续竞争力造成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几 个方面:第一,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低 下。我国从事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

11、投入有限。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人占GDP的比重已从 1998年的0.7%提高到2005年的1.35%。但这一水平仍大大 低于发达国家。美国2000年R&D的投入比重为2.76%,法 国为2.15%,德国为2.46%,新加坡为1.89%;日本1999 年R&D的投入比重为2.93%,韩国为2.47%。长期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盲目、重复引进,由于不重视消化吸收和创新, 致使每年技术装备进口额持续上升,不仅造成国家资源的巨 大浪费,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提 高。2001年我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平均为 14.56:1,其中比值最高的是化学纤维为5

12、8.11:1,比值最低的 是服装业为8.88:1。与日本、韩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 收费用之比平均1:3的水平有很大差距。第二,技术创新人才短缺。我国R&D人员绝对数量居 于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但从每百万人中从事R&D研究 人员所占比例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在每百万人中, 从事R&D的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中国为454人,日本为 4909人,美国为3676人,韩国为2193人,新加坡为2318 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在每百万人中的比重。中国 为200人,日本为827人,韩国为318人,新加坡为301人。 在我国近9000个大中型企业中70%的企业没有科技机构, 2/5的企业既无研

13、究开发机构,也无研究开发人员。第三,专利申报数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2005 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为6.6万件。而1997年美国专利申请总 量为236692件,韩国为129982件,日本为417974件。虽 然我国专利申报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但与这些有较多自主 创新技术的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尽 管我国有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但从专利申报数量来看,科 技人员优势并未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第四,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是国际上衡量技术进 步水平的通用指标。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2000年,中国 制造业每个工人的增加值为2885美元,而美国为81353美 元,日本为92582

14、美元,韩国为40919美元,泰国为19946 美元,马来西亚为12661美元。可见,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 率甚至还低于具有相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第五,技术进步贡献率相对较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是边际产出中扣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投入对经济增 长贡献后的余值,反映技术、生产能力、研究与开发、劳动 者技能和努力程度、管理水平、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对经 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贡献率可以全面反映技术创新的成 果。是衡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大多 数产业与地区计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公式为:EA = (ya kp l/y)*100%。其中,EA为技术进步贡献率, y为产出年均

15、增长率,a为资本产出弹性,k为资本年均增 长率,p为劳动产生弹性,l为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美国 在计算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时还要考虑中间投入。按此公式 计算,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30%左右, 而美国制造业在70%以上。通过以上几个指标的衡量来看,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仍然 落后,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易受冲击的幼稚阶段,产业持续 竞争力水平低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更快的发展,离不开政 府提供的支持。近些年,我国产业技术政策在培育自主创新 方面加大了力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仍不理想。尽管其中 不乏诸如基础条件、市场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但我国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是由政府干预和推动的。在经济

16、全球 化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角色将 面临调整。在市场竞争中,政府的任务主要不是实施项目, 而应该是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环境, 防止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在我国体制条件、法规环境、 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创新意识和社会文化氛围还不能完全 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 导和调控作用,形成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软、硬 环境,显得格外重要。三、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提供有效产业政策支持培养和创造中国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持续竞 争力,产业政策应该有所作为。促进产业比较优势,构筑产 业持续竞争力主要有三种途径:提升现有的比较优势、

17、创造 新的比较优势和转换比较劣势为比较优势。据此,笔者认为, 产业政策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应着重注意以下以几个方面:1制定适于国际竞争规则,有利于提升产业比较优势 形成持续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战略。全球性的产业分工与重组 格局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 趋势已经呈现。“人世”后,制造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同 时也是受影响最大的产业。制造业应对“人世”影响的根本 举措就是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对于制造业这样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应着力制定并实施旨在提升产业国际竞 争力的政策体系,制定一个面向全球分工和有利于发挥比较 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竞争战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 展和跨

18、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战略的实施,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 措施,全面融入全球性产业分工与重组当中,制定和实施一 种立足于长期发展的、开放和竞争的,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的,有利于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思路,才能从根 本上提高我国比较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看到,比较 优势是一国的天然禀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 若使产业长久地保持其优势,就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多样化, 使产业具有多方面竞争力。这就必须对其增加人力资本和知 识经济的投入,创造新的知识性比较优势。在当今世界主要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引领增长的潮流的趋势下,唯有不断 地创新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真正分享最大利益。2对竞争力不同的产业采取差别

19、化分类调整政策。由 于资源禀赋不同,初始条件的差异,以及各产业的发展状况 不同,在一起共同参与国际竞争,遵循国际竞争的游戏规 则”的情况下,各产业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各不相同。如果 对所有产业的政策均一刀切,其结果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 弱。因而,对竞争力不同的产业应采取差别化的分类调整政 策。对于那些近期和中长期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政策重 点应放在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其竞争 力和比较优势,进一 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产业重组和合理化,把行业内若 干大企业尽快做强做大,促进大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 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于那 些近期受一定冲击,但中长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20、行业,应 在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中寻找发展空间,加快产业技术进 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那些竞争力不强,没有发展 潜力的行业,可采取收缩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要通 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大产业调整与援助政策力 度,确保产业退出过程有序和安全。3利用产业政策引导构建产业内的比较优势。经济全 球化改变了产业的贸易模式,由产业间的贸易转向产业内的 贸易,也使产业比较优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长期以来,中 国的经济学者和政府产业规划部门都非常希望建立本国完 整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建 成了发展中国家最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其中包括几乎无所不 包的制造业体系。但经济开放以后,整个产业体系是低效率 的。虽然通过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来解决产业中的效率“瓶 颈”,情况有了局部的改善,但是整个产业体系仍然是低效 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