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7系g12产品培训车载网络和供电_第1页
宝马7系g12产品培训车载网络和供电_第2页
宝马7系g12产品培训车载网络和供电_第3页
宝马7系g12产品培训车载网络和供电_第4页
宝马7系g12产品培训车载网络和供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培训产品信息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BMW总体说明所用符号为了便于理解或突出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本手册中使用了下列符号/图标:包含重要安全说明和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当前状况和国家规格BMW车辆满足最高的安全和质量要求。环保、客户利益、设促使不断开发车辆的系统和组件。因此本手册中的内容与培训所用车辆情本手册主要介绍欧规左侧驾驶型车辆。右侧驾驶型车辆部分操况不同。针对不同市场和出口国家的配置型号可能还有其手册图示情其他信息来源有关各的其他信息请参见:用户手册ISTA。:conceptinfob2015 BMW AG(慕尼黑 BMW AG(慕尼手册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更改/

2、补充情况请参部分部分,适用于相关培训师和学员。有关技术数据方面。信息状态:2015 年技术培训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总线系统71.1.总线概览81.2.主总线系统101.2.1.K-CAN101.2.2.1.2.3.1.2.4.PT-CAN11FlexRay12以太网131.2.5.D-CAN171.3.子总线系统171.3.1.LIN 总线171.3.2.1.3.3. OBD2局域CAN28USB28接口281.4.2.控制单元292.1.控制单元安装位置292.2.网关332.2.1.车身域控制器BDC34MOST 总线上的控制单元362.3.1.

3、Headunit362.3.2.3.2.2.3.3.带MOST 总线的高保真音响放大器37后座区系统 RSE382.3.4.模块 VM392.4.K-CAN2 上的控制单元392.4.1.挂车模块 AHM392.4.2.2.4.3.2.4.4.2.4.5.车顶功能中心FZD40后部空调系统HKA40行李箱盖功能模块HKFM41座椅模块412.4.6.座椅气动模块422.5.K-CAN3 上的控制单元422.5 1.前部车灯电子装置432.5.2.2.5.3.机 RFK43驻车操作辅助系统 PMA442.5.4.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452.6.K-CAN4 上的控制单元452.6.1.仿真声

4、效设计 ASD462.6.2.2.6.3.2.6.4.控制器 CON46自动恒温空调 IHKA47灯光效果管理系统 LEM4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6.5.通信系统盒 TCB482.7.K-CAN5 上的控制单元482.7.1.2.7.2.信号FBD49近距离通信系统 NFC492.7.3.无线充电盒WCA502.8.以太网上的控制单元502.8.1.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 ACC502.8.2.2.8.3.顶部后方侧视机 TRSVC51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512.9.PT-CAN 上的控制单元522.9.1.数字式发电子系统 DME,DME

5、2522.9.2.2.9.3.2.9.4.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 DDE52远光灯辅助系统 FLA53组合仪表KOMBI532.9.5.夜视系统电子装置NVE542.10.PT-CAN2 上的控制单元542.10.1.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EGS542.10.2.2.10.3.选档开关 GWS55电源控制单元 PCU552.10.4.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CR562.11.FlexRay 上的控制单元562.11.1.碰撞和安全模块ACSM562.11.2.2.11.3.2.11.4.2.11.5.2.11.6.2.11.7.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57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57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5

6、8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HSR59选装配置系统SAS59分动器VTG602.11.8.垂直动态管理VDP602.12.局域CAN 上的控制单元612.12.1.2.12.2.传感器61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副控单元)623.供电63供电概览63系统电路图643.2.组件653.2.1.行李箱概览663.2.2.3.2.3.发室概览67蓄电池6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2.4.3.2.5.3.2.6.3.2.7.3.2.8.3.2.9.3.2.10.3.2.11.3.2.12.3.2.13.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68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68发电机68集成式供电

7、模块69右前配电盒69左前配电盒70后部配电盒71车身域控制器71采用车载网络支持措施的 PCU7124 V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724.总线端控制764.1.车辆状态764.2.4.3.供电总线端79部分网络运行804.3.1.部分网络运行的前提条件814.3.2.部分网络运行控制单元的前提条件81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总线系统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总线系统总线概览总线概览8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ACSM碰撞和安全模块AMPT顶级高保真音响放大器BDC车身域控制器DDE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DME2数字式发电子系统 2后部电动主动式侧倾

8、稳定装置EARSHEGS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FBD操作服务FLER右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ZD车顶功能中心HEADUNITHeadunitHKFM行李箱盖功能模块IHKA自动恒温空调组合仪表KOMBINFC近距离通信系统PCU电源控制单元RFK机9RSE后座区系统PMA驻车操作辅助系统NVE夜视系统电子装置LEM灯光效果管理系统KAFAS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HSR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HKA后座区自动空调GWS选档开关FLEL左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LA远光灯辅助系统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械式助力转向系统)EARSV前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ME数字式发电子系统CON控制器

9、ASD仿真声效设计AHM挂车模块ACC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RSR右侧传感器(避让辅助系统)SCR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MBFH前乘客侧后部座椅模块SMFAH驾驶员侧后部座椅模块SPNMHR右后座椅气动模块右前座椅气动模块SPNMVRSWW2车道变更警告系统(副控单元)TRSVC顶部后方侧视机VM模块WCA无线充电盒1用于FlexRay 总线系统启动和同步的启动节点控制单元3还与总线端 15WUP 连接的控制单元1.2. 主总线系统1.2.1. K-CANG11/G12 使用以下 K-CAN:102有唤醒权限的控制单元ZGM网关模块VTG分动器VD

10、P垂直动态管理TCB通信系统盒SWW车道变更警告系统(主控单元)SPNMVL左前座椅气动模块SPNMHL左后座椅气动模块SMFA驾驶员座椅模块SMBF前乘客座椅模块SAS选装配置系统RSL左侧传感器(避让辅助系统)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BMWK-CAN2 K-CAN3 K-CAN4K-CAN5。系统ISTA 不在总线概览内显示 K-CAN5 上的控制单元。通过车身域控制器进行。所有 K-CAN 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均为 500 kBit/s。1.2.2. PT-CANG11/G12 使用以下PT-CAN:PT-CANPT-CAN2。用于 PT-CAN2 的网关位于数字式发电子

11、系统DME 内。两个 PT-CAN 的数据传输率均为 500 kBit/s。11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1.2.3. FlexRayFlexRay12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2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 DDE(仅限四缸/六缸发)4分动器VTG6前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V8车身域控制器 BDC10后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H碰撞和安全模块ACSM12FlexRay 概览包含所有发型号和选装配置。四缸/六缸发与DME/DDE(序号 2)相匹配。八缸/终端电阻位于控制单元和车身域控制器十二缸发与DME1(序号 7)

12、和DME1(序号 3)相匹配内。FlexRay 的数据传输率为 10 MBit/s。1.2.4. 以太网带有五根或四根导线的以太网在F01 上已开始使用带有五根导线(四根数据导线和一根用于启用接口的导线)的以太网来进行车辆编导航系统数据更新。在 F01 上使用另一个带有四根数据导线(用于向RSE 传输导航数据)的型号实现从Headunit 至后座区系统RSE 的以太网连接。两个以太网型号均与 PC 网络的标准以太网型号 100BASE-TX 相似。在 G11/G12 上仍使用带有五根导线的型号实现从 OBD2 接口至车身域控制器的以太网连接。带有两根导线的以太网在G11/G12 上使用带有两根

13、导线的以太网进行车内通信。无保护层单对双绞线是一种以太网形式,由 OPEN Alliance BroadR-Reach 研发。它是两根单线、相互缠绕且无保护层的数据传输导线。BMW 将这种针对汽车领域进行调整的特殊以太网称为OABR 以太 网。1313选装配置系统 SAS11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HSR9垂直动态管理VDP7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1(仅限八缸/十二缸发)5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械式助力转向系统)EPS3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2(仅限八缸/十二缸发)1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OABR 以太网连接的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 2 x100 Mbit/s。

14、硬件优势其中一项主要使用方式是传输车辆机数据(F15)。以太网的优势在于,车辆机(基于 IP)并非仅与一个控制单元相连,而是多个控制单元均可车辆机的数据流。因此网络非常稳定,而且可以针对将来进行良好配置。另一项重要优势是可以快速进行控制单元编程(快速擦写编程)。通过以太网可以显著缩短快速擦写编程时间。CAN 总线仅以每条信息最长 8 字节进行数据传输,而以太网信息长度超过 1500 字节。因此提高了有用数据率:在更短时间内可传输明显更丰富的信息包。OABR 以太网连接仅使用两根导线(而非之前以太网的四根或五根导线),这样可进一步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数据传输采用标准以太网 100BASE-TX

15、时,发送和接收时分别使用一个线对来传输数据。采用 OABR 以太网时与上述标准以太网不同,使用一个线对来传输数据。即采线OABR 以太网时,两个单对电缆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模式。在此两根导线以差分方式传输一个总信号。由于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一根导线断路时,信号无法再通过第二根导线返回。因此无法再进行对称传输,数据总线通信会停止。进行传输时,两根导线分别以 100 MBit/s 同时进行双向信息传输。因此综合起来,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200 MBit/s。之后在收发器内将所发送信息从总线信号中去除。由此得到相对侧收发器的信息。下面通过 OABR 以太网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图展示如何进行:O

16、ABR 以太网内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图14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2A,2B,2COABR 以太网上的信息4收发器 2 的信息分层模式信息传输遵守传统以太网 100BaseTX 定义的规定。负责发送和接收的装置必须依据上述规定进行工作,从而就如何处理数据达成一致。以太网使用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简称 OSI 模型。共由七层:第一层:100MBit/s 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驱动程序,硬件)第三层:网络层(数据包传送,路由)第四层:传输层(数据包保护,加密)第五至七层:应用层(用户使用和流程)。针对双线以太网 OABR 增加了以下附加模块:车辆网络管理服务发现协议(针

17、对不同步启动和停止功能)。因此用于双线OABR 以太网的OSI 模型表现如下:155去除的收发器 1 信息3去除的收发器 2 信息1收发器 1 的信息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OSI 模型索引说明2传输层(数据包保护,加密)4数据链路层 = 建立连接,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硬件)6针对 OABR 以太网定义的附加模块在 G11/G12 上使线OABR 以太网在 G11/G12 上通过双线OABR 以太网使以下控制单元与车载网络连接: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ACC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顶部后方侧视机TRSVC。165以 2x100 MBit/s 进行数据传输的物理层3网络层

18、 = 网络(数据包传送,路由)1应用层(用户使用和流程)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在G11/G12 上还通过双线 OABR 以太网连接以下控制单元:HEADUNIT后座区系统RSE选装配置系统 SAS通信系统盒顶部后方侧视机TRSVC。1.2.5. D-CANPT-CAN 的数据传输率为 500 kBit/s。1.3. 子总线系统1.3.1. LIN 总线为了获得更好的概览效果,在此分多张系统电路图来展示G11/G12 的LIN 总线。1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车门区域 LIN 总线概览LIN 总线18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

19、2前乘客侧车外后视镜4前乘客侧前部电动车窗升降器电子装置6遮阳卷帘开关8非接触式行李箱盖开能10遮阳卷帘开关驾驶员侧前部车窗升降器电子装置1214驾驶员车门开关组件1915驾驶员侧车外后视镜13驾驶员侧前部开关11驾驶员侧后部开关9驾驶员侧后部车窗升降器电子装置7前乘客侧后部车窗升降器电子装置5前乘客侧后部开关3前乘客侧前部开关1车身域控制器 BDC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发电气系统和供电系统 LIN 总线概览LIN 总线20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2电子扇4500W 电源控制单元 PCU6150W 电源控制单元 PCU 18发电机1 150 W

20、 电源控制单元 PCU 安装在配备 24 V 转向系统的车辆上。219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 DDE7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IBS5右后配电盒3车身域控制器 BDC1风门控制装置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车顶功能中心 LIN 总线概览LIN 总线22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2车内后视镜4车身域控制器 BDC6后部车内照明装置237带有倾斜传感器的器 SINE5天窗内衬电机3车顶功能中心FZD1晴雨/光照/水雾传感器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转向柱开关中心和操作单元 LIN 总线概览LIN 总线24G11/G12

21、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2车身域控制器 BDC4音响系统操作单元6触摸识别装置HOD(放手检测)8右侧多功能方向盘按钮10转向柱开关中心 SZL2511电动转向柱调节装置9车灯操作单元7方向盘电子装置5灯开关/智能型安全按钮3中控台操作单元1刮水器电机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自动恒温空调 LIN 总线概览LIN 总线26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索引说明2芳香器4鼓风机电机6后部空调系统鼓风机电机8左侧空气分布风门步进电机10右侧混合空气风门步进电机后部空调系统操作单元1214间接通风步进电机16后座区左侧混合风门步进电机18左侧混合风门步进电

22、机20后座区左侧空气分布步进电机22左侧脚部空间步进电机24左侧分层步进电机26左侧通风步进电机循环空气步进电机2830电气热器32中间格栅内的触摸式操作单元2733自动恒温空调IHKA31空调系统操作单元29新鲜空气步进电机27除霜步进电机25右侧通风步进电机23右侧分层步进电机21右侧脚部空间步进电机19后座区右侧空气分布步进电机17右侧混合风门步进电机15后座区右侧混合风门步进电机13后座区操作单元11后座区自动空调HKA9右侧空气分布风门步进电机7左侧混合空气风门步进电机5车身域控制器 BDC3离子灭菌器1驻车暖风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1. 总线系统1.3.2. 局域CAN在G

23、11/G12 上根据相应配置使用以下局域CAN 总线:从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 EGS 至选档开关GWS 的局域 CAN从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 至驻车操作辅助系统PMA 的局域 CAN从选装配置系统 SAS 至右侧从选装配置系统 SAS 至左侧域 CAN传感器RSR 的局域 CAN传感器RSL 和车道变更警告系统(副控单元)SWW2 的局从车道变更警告系统(主控单元)SWW 至右侧传感器 RS器RSL 和车道变更警告系统(副控单元)SWW2 的局域 CANBMW断。系统ISTA 不在总线概览内显示局域CAN 上的控制单进行诊局域CAN 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均为 500 kBit/s。1.3

24、.3. USB在G11/G12 上根据车辆配置使用以下USB中控台内的USB 接口(标配中间扶手内的USB 接口底板内的 USB 接口后座区系统内1.4. OBD2 诊使用OBD2 接口可通内。于车辆编程的以太网接口同样位于 OBD2 接口28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2.1. 控制单元安装位置为了获得更好的概览效果,在此用两张图以不同视角来展示控制单元。在这两张图上展示了所有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安装位置索引说明右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LER24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6夜视系统电子装置NVE8近距离通信系统 NFC297车身域控制器 BDC5数字式发电子系统 2 DM

25、E23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1右侧传感器RSR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索引说明10HEADUNIT12控制器CON14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16右前座椅气动模块 SPNMVR18通信系统盒 TCB驻车操作辅助系统PMA2022行李箱盖功能模块HKFM24操作服务FBD26电源控制单元 PCU28车道变更警告系统(副控单元)SWW230顶级高保真音响放大器AMPT32后座区自动空调HKA34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HSR左后座椅气动模块 SPNMHL3638前乘客侧后部座椅模块 SMBFH40左前座椅气动模块 SPNMVL42驾驶员座椅模块 SMFA3043选档开关GWS

26、41无线充电盒WCA39后座区系统RSE37选择性催化剂还原 SCR35驾驶员侧后部座椅模块 SMFH33后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H31仿真声效设计ASD29模块 VM27灯光效果管理系统LEM25机 RFK23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1垂直动态管理VDP19挂车模块AHM17右后座椅气动模块 SPNMHR15车顶功能中心FZD13远光灯辅助系统FLA11前乘客座椅模块 SMBF9自动恒温空调IHKA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索引说明45分动器 VTG47选装配置系统 SAS49机和侧视系统控制单元TRSVC51左侧传感器RSL53前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

27、SV控制单元安装位置3154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ACC52左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LEL50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 EGS48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46组合仪表 KOMBI44碰撞和安全模块ACSM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索引说明2右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LER4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6夜视系统电子装置NVE8近距离通信系统 NFC10HEADUNIT控制器CON1214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16右前座椅气动模块 SPNMVR18通信系统盒 TCB20驻车操作辅助系统PMA22行李箱盖功能模块HKFM24操作服务FBD26电源控制单元 PCU车道变更警告系统(副控单元)

28、SWW22830顶级高保真音响放大器AMPT32后座区自动空调HKA34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HSR3235驾驶员侧后部座椅模块 SMFH33后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H31仿真声效设计ASD29模块 VM27灯光效果管理系统LEM25机 RFK23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1垂直动态管理VDP19挂车模块AHM17右后座椅气动模块 SPNMHR15车顶功能中心FZD13远光灯辅助系统FLA11前乘客座椅模块 SMBF9自动恒温空调IHKA7车身域控制器 BDC5数字式发电子系统 2 DME23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1右侧传感器RSR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索引说明37

29、选择性催化剂还原 SCR39后座区系统RSE41无线充电盒WCA43选档开关GWS45分动器VTG选装配置系统 SAS4749机和侧视系统控制单元TRSVC51左侧传感器RSL53前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V2.2. 网关3354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ACC52左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LEL50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 EGS48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46组合仪表KOMBI44碰撞和安全模块ACSM42驾驶员座椅模块 SMFA40左前座椅气动模块 SPNMVL38前乘客侧后部座椅模块 SMBFH36左后座椅气动模块 SPNMHL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2.1. 车身域控制

30、器 BDC车身域控制器BDCBDC 功能车身域控制器 BDC 执行以下功能:网关禁起动防盗锁总线端控制 中控锁车外照明装置车窗升降器 喇叭车内照明装置 刮水和装置车辆数据传输数据用于车况保养CBS。BDC 内的保险丝在 BDC 内通过保险丝为以下组件提供保护:音响系统操作单元驾驶员辅助系统操作单元车灯操作单元车窗升降器后窗玻璃加热装置行李箱盖功能模块34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自动恒温空调 OBD2 接口电源控制单元晴雨/光照/水雾传感器转向柱开关中心通信系统盒车门外侧拉手电子装置垂直动态管理中控锁。(电子装置)BDC 内的继电器在 BDC 内有以下继电器:总线端 30F电

31、动车窗升降器中控锁后窗玻璃加热装置前灯装置。BDC 内的网关网关模块ZGM 集成在 BDC 内。它可以说是控制单元中的控制单元,因为 BDC 内ZGM 的工作方式就像是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ZGM 的任务是将所有主总线系统彼此连接起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可综合利用各总线系统提供的信息。ZGM 能够将不同协议和速度转换到其他总线系统上。通过ZGM 可经过以太网将有关控制单元的编程数据传输到车辆上。BDC 内的LIN 控制器BDC 是LIN 总线上以下组件的网关:左侧和右侧车外后视镜驾驶员车门和前乘客车门开关组件左后和右后车门开关组件左后和右后车门遮阳卷帘开关组件转向柱开关中心车灯开关智能型安全按钮

32、音响系统操作单元35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车内后视镜晴雨/光照/水雾传感器车顶功能中心(车内照明装置)左侧和右侧后座区舒适座椅电动转向柱调节装置刮水器中控台操作单元后部配电盒。以下控制单元通过LIN 总线与 BDC 连接,但 BDC 仅执行唤醒功能而不执行网关或主控功能:附加蓄电池充电单元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电子扇主动风门控制数字式发电子系统。2.3. MOST 总线上的控制单元2.3.1. HeadunitHeadunit在 G11/G12 上除通过控制器操作外,还可在 CID 上以触摸方式操作Headunit。带有选装配置“手势控制”时还可通过手势操作特定功能。36G1

33、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3.2. 带 MOST 总线的高保真音响放大器在 G11/G12 上根据音响系统使用以下放大器:高保真音响系统七声道放大器无总线连接顶级高保真音响系统九声道放大器顶级音响系统十声道放大器。高保真音响放大器七声道放大器无总线连接高保真音响放大器顶级高保真音响放大器九声道放大器带 MOST 总线顶级高保真音响放大器3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高级音响放大器十声道放大器带 MOST 总线顶级音响放大器2.3.3. 后座区系统 RSE后座区系统RSE在 G11/G12 上,后座区系统RSE 带有一个蓝光驱动器。38G11/G12 车载网络

34、和供电2. 控制单元2.3.4.模块 VM模块 VM带有选装配置“电视功能”(SA601)时, 示,必要时也为后座区系统RSE 提供。模块VM 提供图像信息以便在信息显示屏 CID 内显2.4. K-CAN2 上的控制单元2.4.1. 挂车模块 AHM挂车模块 AHM挂车模块负责:控制挂车照明装置并为其供电以电械方式操作挂车牵引钩。39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4.2. 车顶功能中心 FZD车顶功能中心 FZD根据车辆配置,车顶功能中心FZD 包括以下相应组件:防盗装置滑动天窗控制装置手势机在带有手势控制功能的车辆上,在车顶功能中心内装有手势像机显示为控制单元。通过车顶功

35、能中心进行。手势 身域控制器将总线电码传输到另一个CAN 总线上。机。在 BMW系统内不将手势摄机与 PT-CAN4 连接,因此无需通过车车顶功能中心不负责控制车内照明装置。车内照明灯单元和车顶功能中心电子系统安装在同一个壳体内。2.4.3. 后部空调系统 HKA后部空调系统 HKA40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后部空调系统控制单元服务于除四区空调系统外作为选装配置提供的后部空调系统。它负责控制和调节后座区的 HKL 组件。2.4.4. 行李箱盖功能模块 HKFM行李箱盖功能模块 HKFM行李箱盖功能模块控制单元负责控制行李箱盖举升装置。2.4.5. 座椅模块座椅模块根据车辆

36、配置使用以下座椅模块:驾驶员座椅模块 SMFA前乘客座椅模块 SMBF驾驶员侧后部座椅模块 SMFH前乘客侧后部座椅模块 SMBFH41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座椅模块位于相应座椅内,用于控制伺服电机。根据配置情况,必要时车内可安装四个相同的座椅模块。通过导线束接口进行控制单元设码。根据附加接地设码对车内控制单元进行相应分配。2.4.6. 座椅气动模块右后座椅气动模块SPNMHR根据车辆配置使用以下座椅气动模块:左前座椅气动模块 SPNMVL右前座椅气动模块 SPNMVR左后座椅气动模块右后座椅气动模块座椅气动模块在相应座椅气动模块。通过配。况,必要时车内可安装两个或四个相

37、同的。根据附加接地设码对车内控制单元进行相应分2.5. K-CAN342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5.1. 前部车灯电子装置左侧和右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左侧前部车灯电子装置FLEL 和元安装在左侧和右侧前灯内。前部车灯电子装置包括:控制相应前控制前灯照2.5.2.进行批量生产接 K-CAN4 的机。以后会改为以太网。43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5.3. 驻车操作辅助系统 PMA驻车操作辅助系统 PMA根据配置情况,PMA 控制单元执行相应功能:驻车距离系统 PDC(标配)驻车辅助系统(SA5DP)高级驻车辅助系统(SA5DV驻车距离知目前与系统 PD

38、C 可在物的距离。在此通过声音信号和视觉显示告驻车辅助系统可使停车入位高级驻车辅助系统可在带有驻车操作辅助车轮罩饰板内也各有离系统 PDC 的所有传感器。此外后左右助系统还需要车辆的机系统。44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5.4. 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车道变更警告系统SWW图中显示了两个车道变更警告系统SWW(主控单元)和SWW2(副控单元)。SWW(主控单元)控制单元位于右侧。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副控单元)控制单元位于左侧。车道变更警告系统SWW 控制单元用于以下选装配置:车道变更警告系统SA5AG高级行驶辅助系统 SA5AT顶级行驶辅助系统 SA5AU。SW

39、W 是主控控制单元,通过其也可对连接局域CAN 的附加控制单元进行(副控单元)控制单元用于车道变更警告系统。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2选装配置高级行驶辅助系统和顶级行驶辅助系统还需要以下控制单元:左侧右侧传感器传感器2.6. K-CAN4 上的控制单元45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6.1. 仿真声效设计 ASD仿真声效设计ASD仿真声效设计系统控制单元产生用于乘员区的发声响。在此根据声音设置编踏板角度(负荷要求)、发转速和扭矩等不同参数计算出发声响。之后通过车辆自身音响系统在乘员区输出。2.6.2. 控制器 CON控制器 CON在 G11/G12 上使用带触控板的控制器。客户可

40、在触摸式操作面板上通过文字方式输入用于导航系统的地点信息或号码和联系人数据。进行地图操作时可通过例如移动手指来移动、扩大和缩小地图视图。46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6.3. 自动恒温空调 IHKA自动恒温空调IHKA自动恒温空调是G11/G12 的标准配置。2.6.4. 灯光效果管理系统 LEM灯光效果管理系统LEMLEM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以下照明装置:全景天窗G12 B 柱内的光刃式 B 柱氛围灯高级音响系统的扬声器挡板。4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6.5.通信系统盒 TCB通信系统盒 TCB在 G11/G12 上安装第二代以下功能:通信系统盒

41、 T与车顶天线连接,负责执行带 eCall(紧急呼叫功能)的 BMW Online通过一个集成在车功能(接办公方面的“通过 P-SIMernet2.7. K-CAN548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7.1.信号FBD信号信号控系统。BMWFBD 控制单元负责进行操作服务通信。它也接收车轮电子装置数据用于轮胎压力监系统 ISTA 不在总线概览内显示FBD 控制单元。通过车身域控制器进行。2.7.2. 近距离通信系统 NFC近距离通信系统NFC近距离通信系统 NFC 控制单元用于车内近距离通信。BMW系统 ISTA 不在总线概览内显示 NFC 控制单元。通过车身域控制器进行。4

42、9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7.3. 无线充电盒 WCA无线充电盒 WCA无线充电盒WCA 控制单元充电支架并控制充电过程。BMW系统 ISTA 不在总线概览内显示 WCA 控制单元。通过车身域控制器进行。2.8. 以太网上的控制单元2.8.1. 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 ACC主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 ACC在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主动定速巡航控制 ACC Stop&Go 控制单元内有一个基于于探测车辆前方区域。通过一个传感器实现近距离和远距离探测。原理的传感器用50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8.2. 顶部后方侧视机TRSVC顶部后方侧视机 TRSVC顶部后

43、方侧视机控制单元接收以下机的图像信息:前部机左侧车外后视镜右侧车外后视镜机。机机各机通过以太网与 TRSVC 连接。2.8.3. 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 KAFAS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 控制单元用于以下选装配置: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51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基于堵车辅助系统交通标志识别碰撞警告机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带城市制动功能的行人识别功能带城市制动功能的碰撞警告。2.9. PT-CAN 上的控制单元2.9.1. 数字式发电子系统 DME,DME2数字式发电子系统 DME 和 DME2图中显示了DME 和 DME2 控制单元。D

44、ME2 控制单元位于左侧(沿行驶方向看)。数字式发的网关。电子系统负责控制内燃机。此外数字式发电子系统还是 PT-CAN 与 PT-CAN2 间在四缸和六缸发上安装DME 控制单元。在八缸和十二缸发上除 DME 外还安装DME2 控制单元。2.9.2. 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 DDE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DDE 负责控制柴油发关。此外 DDE 还是 PT-CAN 与 PT-CAN2 间的网52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9.3. 远光灯辅助系统 FLA远光灯辅助系统 FLA在不带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KAFAS 的车辆上,远光灯辅助系统控制单元集成在车内后视镜内。在带有KAFA

45、S 的车辆上,由基于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执行远光灯辅助系统功能。2.9.4. 组合仪表 KOMBI组合仪表 KOMBI在 G11/G12 上,根据选装配置情况使用两种组合仪表型号:带 8.8 英寸 TFT 显示屏的基本型组合仪表带 12.3 英寸 TFT 显示屏的高级型组合仪表。53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9.5. 夜视系统电子装置 NVE夜视系统电子装置NVE夜视系统电子装置控制单元接收夜视机的图像信息。在此通过FBAS 将图像信息传输给HUADUNIT,从而根据需要在 CID 内进行显示。2.10. PT-CAN2 上的控制单元2.10.1. 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 EG

46、S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EGS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单元直接装在自动变速箱内。54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10.2. 选档开关 GWS选档开关 GWS选档开关 GWS 用于选择行驶档位。通过 PT-CAN2 以及接变速箱电子控制系统 EGS 的局域 CAN 进行总线连接。2.10.3. 电源控制单元 PCUPCU电源控制单元用于:为附加蓄电池充电从附加蓄电池为车载网络供电。在电源控制单元PCU 内有一个 500 W 功率的 DC/DC 转换器。55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能量管理系统调整条件由车辆使用情况所决定。发运行时,通过PCU 为附加蓄电池充电。内

47、燃机不运行例如执行 MSA 关闭功能期间,通过PCU 从附加蓄电池为车载网络输送能量。2.10.4. 选择性催化剂还原 SCR选择性催化剂还原 SCR在柴油机车辆上,选择性催化剂还原 SCR 控制单元用于废气再处理。2.11. FlexRay 上的控制单元2.11.1. 碰撞和安全模块 ACSM碰撞和安全模块 ACSM56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碰撞和安全模块ACSM 的任务是持续评估所有传感器信号并由此识别出碰撞情况。ACSM 分析传感器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选择地触发所需乘员保护系统。ACSM 探测横摆率并将该到FlexRay 总线上。因此无需用于其他系统的附加横摆率

48、传感器。2.11.2.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2.11.3. 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前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V57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后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H后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EARSH,前部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 EARSV。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控制单元直接安装在相应执行机构内。2.11.4.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根据配置情况和发供电。型号为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械式助力转向系统)提供 12 V 或 24 V 电压采用 24 V 型号时,需要一个附加蓄电池、一个G11/G12 行李箱内。元件和

49、一个附加蓄电池充电单元。这些组件安装在由 EPS 探测转向角信息并通过FlexRay 总线将其提供给其他控制单元。58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11.5. 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 HSR后桥侧偏角控制系统HSR侧偏角控制系统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后桥转向。2.11.6. 选装配置系统 SAS选装配置系统SAS选装配置系统 SAS 控制单元可提供大量驾驶员辅助功能。SAS 未安装任何传感器。功能所需信息由相应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提供。SAS 启用相应功能所需的控制单元。可执行以下功能:带城市制动功能的碰撞警告具有制动功能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带城市制动功能的行人识别功能驻车操作辅助系统59G

50、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堵车辅助系统具有停车和起步功能的基于机的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前方道路辅助系统。SAS 所需图像信息由KAFAS 提供。2.11.7. 分动器 VTG分动器 VTG在 xDrive 车辆上,分动器控制单元控制分动器内的离合器。2.11.8. 垂直动态管理VDP垂直动态管理VDP垂直动态管理控制单元用于以下配置:动态减振器控制系统空气悬架。60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VDP 控制单元:控制减振器内的阀门通过车辆高度传感器探测车辆高度针对空气悬架控制压缩机和阀门。2.12. 局域 CAN 上的控制单元BMW系统 ISTA 不在总线概览内显示局

51、域CAN 上的控制单元。通过相应主控控制单元进行。2.12.1.传感器左侧传感器RSL 和右侧传感器 RSR带有选装配置顶级行驶辅助系统 SA5AT 时,右侧位于车辆右前侧和左前侧。传感器RSR 和左侧传感器RSL 的控制单元61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2. 控制单元2.12.2. 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副控单元)车道变更警告系统图中显示了两个车道变更警告系统SWW(主控单元)和SWW2(副控单元)。SWW(主控单元)控制单元位于右侧。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副控单元)控制单元位于左侧。车道变更警告系统 SWW2(副控单元)控制单元通过一个局域 CAN 与车道变更警告系统(主控

52、单元)控制单元连接。通过主控控制单元进行BMW系统。62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供电3.1. 供电概览63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3.1.1. 系统电路图供电64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索引说明2起4发室配电盒6发室附加蓄电池8右前配电盒10车身域控制器内的保险丝后部配电盒1214500W 电源控制单元 PCU16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18左前配电盒3.2. 组件6517蓄电池15蓄电池配电盒13右侧蓄电池配电盒内的保险丝11CAN 终端电阻9车身域控制器 BDC7发室附加蓄电池配电盒5跨接起动接线柱3发电机1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数字式柴油机电子

53、系统 DDE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3.2.1. 行李箱概览蓄电池索引说明2后部配电盒4150W 电源控制单元 PCU6蓄电池8行李箱附加蓄电池G11/G12 的车辆蓄电池是一个 105 Ah 的 AGM 蓄电池。667元件5带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的配电盒3500W 电源控制单元 PCU1右侧蓄电池配电盒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3.2.2. 发室概览发室附加蓄电池索引说明2发室附加蓄电池4跨接起动接线柱3.2.3. 蓄电池在 G11/G12 上使用 AGM 蓄电池进行供电。根据发型号和车辆配置,车上可能有一个、两个或三个蓄电池。行李箱内的起动蓄电池 105 Ah发

54、室内的附加蓄电池 60 Ah24 V 转向系统车辆行李箱内的附加蓄电池 12 Ah。针对车载网络支持措施在发室内装有一个附加蓄电池。在带有电动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的车辆上还通过该蓄电池为两个稳定杆执行机构供电。673发室附加蓄电池配电盒1发室配电盒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3.2.4. 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智能型蓄电池传感器IBS 探测以下 12 V 蓄电池数据:电压电流电极温度。IBS 进行信息计算和分析。之后通过 LIN 总线将相关结果发送至系统和车身域控制器)。控制单元(数字式发电气电子3.2.5. 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发生相应严重程度的事故时会触发安全型蓄电池

55、接线柱 SBK。发室内蓄电池正极接线柱供电会中断,与之连接的用电器会断电。安全型蓄电池接线柱安装在蓄电池旁配电盒内。3.2.6. 发电机在 G11/G12 上使用效率更高的发电机。通过降低整流器内的损耗提高发电机效率。在此用主动控制的MOSFET 晶体管取代造成损耗的二极管。通过提高效率可降低耗油量。根据发型号和车辆配置使用不同发电机。68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型号:四缸和六缸发使用 180 A 和 250 Ach 产品八缸发使用 252 A Valeo 产品。3.2.7. 集成式供电模块集成式供电模块通过集成式供电模块可为发管理系统及其组件提供 12 V 供电。3.2.8.

56、 右前配电盒右前配电盒69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一个总线端 30B 继电器安装在右前配电盒内。通过右前配电盒可为用电器提供总线端 30、总线端 30B 和总线端 15N 供电并进行相应熔断保护。右前配电盒的 15N 电源电直接来自于后部配电盒。3.2.9. 左前配电盒左前配电盒一个总线端 30B 继电器安装在左前配电盒内。通过左前配电盒可为用电器提供总线端 30 和总线端 30B 供电并进行相应熔断保护。70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3.2.10. 后部配电盒后部配电盒在后部配电盒内装有以下继电器:两个总线端 30F 继电器两个总线端 30B 继电器总线端 15

57、N 继电器后窗玻璃加热装置继电器。所有继电器均采稳态设计。车身域控制器通过 LIN 总线控制继电器。通过后部配电盒可控制两个前部配电盒的硬线连接总线端 30B 继电器。3.2.11. 车身域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 BDC 负责控制总线端。一个总线端 30F 继电器安装在 BDC 内。通过 BDC 可为一些用电器提供总线端 30 和总线端 30F 供电并进行相应熔断保护。3.2.12. 采用车载网络支持措施的 PCU现代化车辆由于用电器较多因此能量消耗较大。因此主要在内燃机不运行和发电机不提供能量(例如发自动起停阶段)期间,蓄电池承受非常大的负荷。为了保护蓄电池,在G11/G12 电源控制单元 PC

58、U 内装有一个 DC/DC 转换器并在发附加蓄电池。室内装有一个71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能量管理系统调整条件由车辆使用情况所决定。发运行时,通过传统车载网络为附加蓄电池充电。内燃机不运行例如执行 MSA 关闭功能期间,由附加蓄电池为传统车载网络提供能量。在电源控制单元PCU 内有一个与PT-CAN2 连接的控制单元和一个 500 W 功率的 DC/DC 转换器。车辆带有电械主动式侧倾稳定装置时,由发室内的附加蓄电池为其供电。3.2.13. 24 V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由于G11/G12 八缸和十二缸发型号较重,因此前桥负荷较大。这又会造成转向助力所需功率提高。由于相关电流较大

59、,因此将EPS 供电提高至 24 V。为此需要一个附加蓄电池、一个箱内。元件和一个附加蓄电池充电单元。这些组件安装在G11/G12 行李充电单元负责充电状态并通过一个DC/DC 转换器为附加蓄电池充电。除24 V 导线层和多项其他条件外,充电单元还接通元件内的继电器,附加蓄电池通过该继电器集成在电路内。只有该继电器接通后才会为EPS 提供 24 V 供电。出现故障时,EPS 也能以 12 V 电压运行。72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24 V 转向系统供电73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索引说明2数字式发电子系统DME/数字式柴油机电子系统 DDE4右前配电盒内的保险丝

60、6后部配电盒内的保险丝8元件10蓄电池配电盒内的保险丝制动信号灯开关1214组合仪表 KOMBI带元件的附加蓄电池蓄电池和元件索引说明元件2741行李箱内的附加蓄电池13转向柱开关中心 SZL11碰撞和安全模块ACSM9行李箱内的附加蓄电池7150 W 电源控制单元 PCU5车身域控制器 BDC3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械式助力转向系统)EPS1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SC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3. 供电电源控制单元150 W 电源控制单元电源控制单元负责充电状态并通过一个DC/DC 转换器为附加蓄电池充电。75G11/G12 车载网络和供电4. 总线端控制总线端控制G11/G12 的总线端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