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在颈椎源性疾患中的辨证应用课件_第1页
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在颈椎源性疾患中的辨证应用课件_第2页
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在颈椎源性疾患中的辨证应用课件_第3页
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在颈椎源性疾患中的辨证应用课件_第4页
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在颈椎源性疾患中的辨证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在颈椎源性疾患中的辨证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特色诊疗中心张振宇 主任医师教授准确诊断,正确认识疾病规律,避免误诊误治而发生意外合理使用推拿手法,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恰当的选择施治部位或穴位一二三手法操作“力”的使用技巧 1力的大小要以当时相机而行力的方向始终朝向病灶的核心 力的作用点要吸定,切勿滑移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颈部交感神经节颈上神经节:是全部神经节最大者,为菱形,位于C12或C23或或延伸至C4横突水平的前方,颈内动脉后方。发出的神经主要有颈内动脉神经、颈外动脉神经、心上神经和咽喉支等。颈中神经节:最小,约在C6水平,发出的分支主要有心中神经、

2、颈总动脉神经等。颈下神经节: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方,约C7横突与第1肋骨水平。颈下神经节与第1胸神经节合并而成星状神经节。分支主要有椎动脉丛、锁骨下丛和颈心下神经。当C7T3错位时可因星状神经节和胸13交感神经前纤维受损引发房颤或心绞痛发作。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位于颈部脊柱两侧,各有3个一、颈源性血压异常颈椎病和高血压病都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近年明显上升,且出现低龄化趋势。这两个分属不同系统的疾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以引起血压异常改变,其中包括使血压升高或降低,临床上以血压升高者多见,称颈源性高血压。针对颈椎病进行治疗,进而达到解除原发因素,降低血压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原

3、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绝对不可以放弃口服药物,单纯采用推拿手法治疗。但配合推拿手法,确实能够起到辅助降压,缓解头晕目眩等症状的效果。而且,平时采用推拿手法,对于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也是很有帮助的。当颈椎有病损(尤其是上颈段),刺激颈交感神经(尤其是颈上神经节与颈下神经节),使颈内动脉神经与椎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丘脑下部的后部缩血管中枢与延髓外侧的加压区受到影响,不断发出异常冲动,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血管口径小,血流阻力大,导致高血压;此外,颈部三个交感神经节均有纤维发到心脏去,形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分布到窦房结、房室结、冠状动脉等,并随冠状动脉的分支而致心肌,故当交感神经的兴

4、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而导致血压升高。相反,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流障碍,使脑缺血而影响丘脑下部的前部舒血管中枢与延髓内侧的减压区时,可导致低血压。如由于血流的影响,有心室充盈量减低,心排出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据资料报道,脑内舒血管中枢的供应血管口径比缩血管中枢的大,且对刺激的反应,后者比前者敏感,所以临床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比低血压的为高。典型病例郭XX,女,63岁。2010年9月就诊。主诉头晕4月余。随体位改变、劳累、受凉后头晕症状加重。血压波动明显,自测血压波动在180130/10070mmhg范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症状及血压不见减轻。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和家族史。经人介绍于我科求诊

5、。查:颈僵,活动度减。BP:140/88(服药后)颈部软组织压痛广泛,以C3-5棘旁为著。压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牵拉(+-)腱反射正常引出。霍夫曼征(-)X线检查结果如下:颈椎X线报告:颈椎生理曲度可,C4以上椎体向后移位,椎体缘可见尖刺样突起。功能位椎体后缘连续性欠佳,C3-7椎间隙狭窄,两侧C3-7椎间孔变形狭窄,项韧带及前纵韧带部分骨化。印象:颈椎退行性改变伴颈椎失稳诊断:1、颈椎病;2、颈性血压改变处理:1、颈肩背手法理筋治疗。 2、银杏叶片19.2mg24#1盒sig:2# tid po 3、监控血压,不适随诊。结果:头晕消失,血压正常。预后良好。停用高血压药物。二、颈

6、源性眼痛与视力障碍颈性眼痛及视力异常是指由于颈椎病或颈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引起一系列症状。一般患者以严重的视力障碍和眼痛为主诉,临床容易误诊眼部疾患或头部疾患而贻误病情。颈部遭受外伤或受寒或长期低头等,均易造成颈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使颈椎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和时间后,位移的颈椎,尤其是第2、3、4颈椎横突压迫或牵拉颈上交感神经节,再加上损伤引起的炎症刺激,可使其发出的节后纤维颈内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所支配的颈内动脉痉挛,眼部组织缺血及血管内压力增高,引起眼痛及视力异常。椎动脉入脑后汇合成椎-基底动脉,其分支可营养视觉传导路及大脑枕叶的视皮质中枢。椎动脉缺血

7、亦可导致视力障碍。一旦确诊,推拿理筋加颈部旋提手法治疗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吴若涵 女 6岁 双眼眶痛 视物不清一月 看书10分钟后发作 休息后缓解 上颈椎横突旁压痛 眼科查眼底及眼压均() 手法颈部理筋10余次后症状缓解C2 C3椎间隙略增宽 前宽后窄吴若涵 女 6岁 双眼眶痛 视物不清一月 功能位片:C2以上轻度向后、向前滑脱C2以上轻度向后滑脱C2以上轻度向前滑脱吴若涵 女 6岁 双眼眶痛 视物不清一月开口位片: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 左侧略窄郑闻 女 34 颈项痛、左眼胀痛、眩晕2周右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34cm,Vmax=79.7cm/s左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27cm,Vmax=

8、103cm/s王祎祎 女 29 颈项僵硬酸痛、眩晕、眼痛、右眼发突感治疗前2015/01/14治疗后2015/02/09右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33cm,Vmax=105cm/s左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24cm,Vmax=47.3cm/s右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39cm,Vmax=62.0cm/s左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26cm,Vmax=49.0cm/s三、颈源性类冠心病由颈胸椎病所引起的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等临床疾病,统称“颈源性类冠心病”亦称“颈心综合症”。心前区疼痛称为“颈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称为“颈性心律失常”;典型病例患者芦某,男性,29岁,工程师主诉:“背部疼痛伴心慌反复发作

9、5年余”于2015年1月14日于我科门诊就诊。病史:曾于安贞、阜外、北大人民等多家医院检查,均未检出心脏器质性病变。胸椎正侧位X-Ray手法治疗后患者诉背部疼痛缓解。但患者于治疗当晚自觉心慌症状加重。遂至北大人民医院急诊就诊,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等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15年1月15日于我科专家门诊复诊。详问病情特点: 患者描述心慌症状表现:“心脏抖动”、“时而停跳,时而多跳”、“常因停跳夜里惊醒,捶胸后缓解”; 症状与体位变化关系密切:“低头弯腰时加重”、“似白鹤亮翅动作时减轻”。颈背部外观图1颈背部外观图2颈椎X-Ray2022/7/20治疗予手法按摩治疗:治疗时颈部及背部可触及

10、“反应点”,点按可诱发患者主观“放射至心脏抖动”。当日治疗结束时症状明显改善,当晚睡眠质量大幅提高。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5日后,改为每周3次。随访连续治疗3次,心慌症状完全消失。治疗4周随访,未再出现心慌症状,背痛明显减轻,并逐渐出现颈部酸痛不适感。2月6日复诊背部外观图四、颈源性肩周痛颈性肩周痛是指由于颈椎及周围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导致以肩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因C5脊神经根受压,导致肩周痛和肩功能部分受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极易误诊为肩周炎而贻误治疗。由于肩部疼痛,反射性引起肩周肌肉保护性痉挛,关节功能活动进一步受限诱发疼痛,而疼痛也会加重关节功能受限,形

11、成恶性循环。若不能及时合理治疗最终致肌挛缩,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而使关节功能丧失,演变为真正的肩关节周围炎。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颈部理筋手法加旋手法疗效快速且显著。2022/7/2035MRI显示:C3/4/5椎间盘突出,脊髓轻度受压黄韧带增厚五、颈源性听力障碍颈椎急、慢性损伤可以压迫和刺激营养内耳的动脉,血流量减少,导致耳鸣和耳聋,称为颈源性耳鸣和耳聋。推拿治疗极为有效。椎基底动脉入脑后分出的迷路动脉进入内耳道,主要供应内耳血液。内耳的迷路动脉的各个分支在到达耳蜗和前庭器官之前,都要经过扭曲或螺旋状行走,这种解剖形态特点,决定其较易发生微循环障碍,引起耳鸣耳聋。郝洁 女 40岁 耳鸣 颈肩

12、背痛半年Page 37生理曲度反弓C2/3/4/5阶梯样改变郝洁 耳鸣右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30cm,Vmax=54.8cm/s左侧椎动脉颅外段内径0.32cm,Vmax=95.1cm/s基本手法七线五区十二穴推拿法按揉督脉线按揉颈旁线拨揉法按压法动法叩击法风池、 肩井、颈根、 天宗、肩外俞、天髎均左右各一穴颈七线 肩胛五区 十二穴颈七线之按揉督脉线 (项韧带)位置:督脉线自风府穴至大椎穴连线 (颈后正中颈椎棘突上之项韧带)。方法:患者端坐,轻度前屈,医生立于后侧,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拇指自上而下按揉12分钟。亦可用一指禅推法。一手按住上端,另一手向下推捋。作用:缓解痉挛,解痉止痛(温通督

13、脉、疏经理气)。颈七线之按揉颈旁三线(双)位置:左右各三,共六线颈旁1线(颈夹脊线):自天柱穴至颈根穴连线,(即斜方肌颈段),左右各一线。颈旁2线:风池穴至肩井连线,左右各一线。颈旁3线:第1颈椎横突至第7颈椎横突后缘连线(沿醫明天牖路线),左右各一线。方法:拇指纵揉法:以拇指指端着力吸定于颈部两侧三线之肌肉,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作轻柔和缓小幅度的,分别沿三线垂直方向做前后拨揉动作。拇指平揉法:以拇指指端沿水平位同时按揉三条旁线,缓缓向下移动。三指捏法:三指相对两侧同时捏揉。力的方向为斜向前对侧。作用:其作用力深达肌层,具有解痉止痛、松解肌及筋膜高张力和粘连的作用。(行气活血,疏通筋脉)注意

14、:按揉或归挤不要伤及颈部皮肤,否则会导致疼痛难忍。肌筋膜紧张高张力肌筋膜粘连相关神经、血管受累穴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穴,后正中线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后发际凹陷中。 颈根穴:经外奇穴,大椎旁开1寸。按揉手法力的方向是沿斜方肌的外缘朝向对侧偏前。此肌劳损被拉长,触诊在斜方肌下绷的很紧,像绳索一般,当患者低头转动时颈背部有牵拉疼痛感。按揉颈旁第1线时可在斜方肌外缘的深层触到紧张的头半棘肌。肩胛五区推拿法位置及分区:肩胛冈上区:冈上肌区域,自颈根部至肩峰端,上面覆盖有中斜方肌。肩胛内上角区:肩胛提肌区域,上面覆盖有中斜方肌。肩胛内上区:小菱形肌区域。上面覆盖有中斜方肌。 肩胛内侧缘区:菱形肌近

15、肩胛内侧缘与冈下肌结合部条形区域。 表层有覆盖有下斜方肌。肩胛外下区:冈下肌及小圆肌外端区域,约天宗穴和肩贞穴之间。方法:拨揉法。按压法。动法。叩击法。肌筋膜紧张高张力肌筋膜粘连相关神经、血管受累肩胛五区之相关臂丛神经分支及其分布:1、肩胛背神经(C5):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2、肩胛上神经(C5、6)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经肩胛横韧带下方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主干继续向外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下肌,肩胛关节。3、胸背神经(C7、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行,分布于背阔肌。4、腋神经(C57):发肌支支配三

16、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由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手法的功力要透过斜方肌找到深层的肌筋膜病灶!拨揉法肌筋膜紧张高张力肌筋膜粘连相关神经、血管受累方法:以拇指或肘尖分别拨揉肩胛五区的肌肉及深筋膜。以第25近端指间关节沿肩胛周围拨揉肩胛五区之肌筋膜疼痛点。要领:手法产生的功力要深入透达肌筋膜深层之粘连紧张处,重点是条索和硬结等,以按之极为酸胀而舒适为佳。作用:能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地缓解肩背疼痛。手法的功力要透过斜方肌找到深层的肌筋膜病灶! 按压法肌筋膜紧张高张力肌筋膜粘连相关神经、血管受累方法:以第25近端指间关节自外而内按

17、压或压肩胛区与区间之筋肉,以及此两区冈上肌和肩胛提肌交界处之筋膜,用力方向自后稍斜向前下,以有得气感为佳。作用:疏通气血,缓解头部血供。解剖:有肩胛提肌、冈上肌、中斜方肌。手法的功力要透过斜方肌找到深层的肌筋膜病灶! 动法肌筋膜粘连肌筋膜紧张高张力相关神经、血管受累位置:肩胛五区相关之肌筋膜。方法:以第5掌指关节背面为着力点放于患处,以腕的灵活摆动带动力向肌肉层渗透。速度80120次/钟,时间35分钟。注意:动时要注意寻找手法力的作用点,即一定用第5掌指关节背面,在肩胛五区出现的条索、硬结、包块等阳性反应物进行揉,且须要出现酸胀舒适的得气感为佳。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筋膜和韧带痉挛、增强其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能有效地缓解肩背头颈疼痛。手法的功力要透过斜方肌找到深层的肌筋膜病灶! 叩击法肌筋膜紧张高张力肌筋膜粘连相关神经、血管受累位置:肩胛五区相关之肌筋膜。方法: 虚掌拍击:手指自然并拢,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