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海明威_第1页
第十二节海明威_第2页
第十二节海明威_第3页
第十二节海明威_第4页
第十二节海明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一、生平和创作海明威(18991961)是现代英语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1899年7月21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一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虔诚的教徒,有很好的艺术修养。海明威从小爱好音乐和美术。在学校期间成绩优异,并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1917年中学毕业后,在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受到以简洁明快为尺度的新闻写作训练,为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定下了基调。2他1918年入伍,以救护队司机的身份来到意大利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幸身受重伤(237片碎弹片),并因此而患上了失眠症。战后住在巴黎,学习写作,结识了庞德、斯泰因等知名作家。1923年出版了第一个集子这个短篇和十首

2、诗。1924年出版了第二个集子在我们的时代里,收入短篇小说14篇,主要描写一个带有自传性的主人公涅克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这个暴力世界的牺牲者形象,构成了海明威一生创作的中心;在我们的时代里也标志海明威艺术风格的形成,那种含蓄简约、欲说还休的叙述笔法在后来的创作中进一步发展为一场文学语言的革命。31926年,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发表,为他赢得了声誉。小说描写一些英美青年战后流落巴黎的生活情景。女主人公勃瑞特艾希利是英国姑娘,战争中在意大利前线当护士,她的情人在战争年代死于赫痢。她在战后与男主人公杰克巴思斯相识。后者是美国青年记者,因下部受伤而失去了性能力,两人相爱,但苦于不能结合。勃瑞

3、特失望之余,变得消极放荡,终日出没于酒吧间和咖啡馆。4小说塑造了战后苦闷、迷茫、沉沦的青年一代形象,揭示出战争对他们精神和肉体的暴力摧残,表现了那个宗教信仰衰微,伦理道德解体的时代面貌。作者在书前引用了两条题辞。一条出自圣经传道书:“一代过去了,另一代又来临;但是大地永存。”作家把斗牛士罗米洛身上体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男性力和美作为“永存”的精神价值,作为象征生命力的“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寄托着失望中的一线希望。另一条是斯泰因对海明威等人说的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由于这条题辞,太阳照样升起就成了后来流行欧美的创作流派“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海明威1927年回到美国后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

4、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进一步挖掘男性所持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塑造出斗牛士、拳击手等坚强不屈的“硬汉性格”。192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此后十余年间,海明威以美国为据点,先后到西班牙、非洲、古巴等地游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记者身份去前线采访,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有的和没有的(1937)与丧钟为谁而鸣(1940)。这两部小说反映了海明威思想上的进步,早期创作中的“硬汉性格”也得到了新的发展。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1950年发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写一个顾影自怜的军官凭吊旧战场的悲观情绪。艺术没有新的突破,批评界认为作者已

5、江郎才尽。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问世,海明威声誉再振;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部描写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与自然搏斗的小说把海明威一生敬仰的硬汉精神提高到哲理寓言的高度,加以抽象化地表现,使这个故事成为深刻象征意义的“神话”。作者将强烈的主观意向倾注到关于海上恶斗的客观描绘之中,使小说表面上讲的是现实的失败,而实质上却是颂扬硬汉精神的胜利和崇高。7海明威晚年迁居美国,因多种疾患缠身,作品不多。后终因不堪忍受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于1961年7月2日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去世后,他的妻子玛丽发表了他的回忆录不定期的节日(1964)和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1970)。海明威的创作反映

6、了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下的西方知识分子苦闷迷惘而又不甘绝望的精神面貌,突出了那种在暴力世界强加给自己的厄运面前保持人的尊严的悲壮努力。8二、永别了,武器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海明威第二部长篇小说,1929年发表后,当年就四次再版,成为代表海明威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畅销书。西方批评家指出,这部书的书名在英语中有双重意义,既可作“永别了,武器”解,也可理解为“永别了,怀抱”。海明威巧妙地运用这个书名概括了所要表达的战争与爱情的双重主题。9故事情节及结构小说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参加意大利前线意军医疗队的美国青年军官亨利腓特烈,与一个英国护士卡萨玲巴克莱相识,从而产生了一出爱情悲剧。

7、全书共五卷。第一卷写亨利和卡萨玲相识相爱,亨利受伤转送米兰医院;第二卷写卡萨玲到米兰医院,两人热恋,秘密结婚,卡萨玲送亨利重返前线;10第三卷写意军前线大溃退,亨利在溃退中被战地警察当奸细捉住,面临就地枪毙的危险,他愤然逃走,从此与战争告别;第四卷写亨利和卡萨玲重新团聚,意警追捕,两人逃往瑞士;第五卷写两人在瑞士短暂的幸福生活,接着卡萨玲死于难产,剩下亨利孤独一人。作者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严格地按着时间顺序把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活动加以叙述,深刻地揭示出主人公亨利的命运。11思想意义这部小说同太阳照样升起一样,具有强烈的反战倾向。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主人公的个人幸福遭到破坏为主线,对

8、战争进行了谴责。然而,作者并没有用一大堆恐怖描写来谴责战争,而是集中凝炼地刻画某些战地细节:阴雨连绵的天气,士兵们的厌战情绪,野战医院里的痛苦呻吟等等,从而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憎恶。书中的主人公们可以说是残酷战争的牺牲品。12亨利虽自愿参加意大利军队,但在经受炮火洗礼和严峻考验后,觉悟到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是一种用人的生命进行的赌博。于是他决定实行“单独媾和”,退出这场赌博,永远告别武器。他和卡萨玲逃往中立国瑞士,想在爱情中忘掉血淋淋的战争;可是这种逃避现实的办法只是表现上暂解决了个人问题,其结果是战争照样进行,爱情也遭到毁灭。小说结尾时,孤零零的亨利冒雨走回旅馆,今后何去何从?他不知道。他只

9、知道跟战争永别了,可前途一片渺茫。作者通过作品告诉我们:“迷惘的一代”的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帝国主义的战争。作品用“永别了,武器”作为小说的题目发人深省。它不仅喊出了战争后一代青年发自内心的声音,而且喊出了广大人民的正义呼声。13主要人物形象亨利腓特烈和卡萨玲巴克莱是“迷惘的一代”的两个青年典型。亨利原来在意大利学建筑,受战争宣传的蛊感而参加了一次大战。亨利和卡萨玲由相识到相爱,正是两个迷惘青年的结合。随着他们关系的发展,真正的爱情产生,新的生活出现,两人相依为命,不再孤独。于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战争发生了冲突;强烈的反战主题,使爱情故事显示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卡萨玲的爱情唤醒了亨利。忠贞的爱情

10、使亨利克服了软弱,战胜了诱惑。14爱情使亨利转变,但却不能使亨利与战争决裂,军人的“义务”观念依然左右着他的行动。所以,作者在揭示爱情与战争这对矛盾的同时,着力渲染军人的“义务”观念与军队的腐败无能之间的冲突,为爱情悲剧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使爱情悲剧从属于社会悲剧而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军人的“义务”观念与军人的腐败无能之间的冲突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普遍的厌战情绪使亨利精神空虚。15亨利由一般的厌战到谴责战争,由随世沉浮到揭露生活的虚伪,用自己的正直维护着朴素的道德观念,这是亨利对战争的态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由于意军的腐败,前线不断失利,造成大溃退。在溃退中,亨利被意军战地警察抓住,使亨利对战

11、争的态度发生了决定性转变。在这一极其残酷的环境中,亨利的思想性格发生了飞跃性变化,他背叛了军人的天职而逃走了。亨利这样做决不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而是一种正义的叛逆行为。甜蜜的爱情没能使亨利与战争决裂,而是战争本身才使他与战争分道扬镳,小说的批判力量正在这里。卡萨玲的死,作为战后人们的结局,含义就非常深刻。作者把悲剧的高潮落在战后,也就最终表明了他的创作意图。16卡萨玲死了,亨利从孤独开始又回到孤独之中。他没能超越他的阶级与时代,走出那个迷惘的“荒原”,但是生活毕竟教育了他,此时的孤独与他开始的孤独也有所不同。小说结尾写他进产房去与死去的卡萨玲告别,他一言不发,呆滞冷漠。这是无声的悼念,无声的

12、悲痛,也是无声的抗议。他用沉默告诫人们:这种造成人间悲剧的帝国主义战争武器,应该永别!17艺术风格在艺术方面,海明威的作品有他自己的独特风格。首先,他强调创作要如实地反映现实。海明威作品的素材大多取自个人经历和亲身感受。永别了,武器这说小说之所以写得相当成功,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这是和作者亲身参加过一次大战,并受过重伤,住过医院,有着切身的生活经历和直感经验分不开的。18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在小说中不直接出来议论,而是让人物自己行动,使读者感到好似亲历其境,亲眼目睹了作品里的情景,亲耳听到了作品里人物的声音,非常亲切。比如卡萨玲的死,对亨利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海明威没有作长歌当哭式的渲染,

13、却采取了通过主人公的动作(位置移动)反映其内心活动的手法,这些动作具体地反映了主人公那极度悲痛的、孤寂的心情有,使读者的感受更为强烈。19其次,海明威在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也借鉴了现代派的象征暗示等技巧。海明威曾一再把文学作品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之下。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概括,也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独特原则。这一原则的成功运用,使海明威的大部分作品具有深沉含蓄,意蕴丰厚的艺术特征。20在具体手法上,他除了用简洁有力、

14、富于潜台词的人物对话、准确客观的内心独白来塑造性格,深化主题,增强气势外,还常常用象征暗示来展义聘情。在这部小说中,他用晴天象征幸福,用秋雨象征不幸和死亡,并让风雨贯穿小说的全过程,使之与战争造成人间悲剧的全过程相协调。小说一开头就写秋雨,此后天上的晴雨就一直随着主人公的苦乐而变换。这些气候变幻的象征性意象,较好地传达出战争的可怖、和平的可贵,以及它们对人类精神巨大影响的主观意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21第三,海明威还运用了冷竣讽刺和荒诞幽默手法。他在小说中往往用表面轻描淡写,实质犀利深刻的笔法,挑开西方现实社会的锦绣帷幕,暴露它的罪恶本相。如写亨利躲在防空洞中吃干酪时被炸伤,竟成了英雄受褒赏;

15、而当他为尽军人“义务”重返前线后,竟被视作间谍遭死刑。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貌似荒诞的情节,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西方世界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之乖谬可恶。这一手法是美国“黑色幽默”的雏形。22第四,海明威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简明利落的文体风格。他创作态度严谨,作品在发表前都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有的甚至校阅、修改几十上百遍。海明威曾对记者说过,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结尾处最后一页,他改写了39遍,才感到满意。他说过:“我尽力删去没有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一切事情”,为了以“最简洁的词句来表达最复杂的意思,避免无用的迂回曲折”,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清除了“古老神圣的文章俗套”。简洁洗炼

16、的语言风格使他的文体获得了“电报式”文体的称号。23海明威的文字凝炼,惜墨如金,但有时却一再出现反复,这在干净利落的叙述语言中显得十分突兀。这并不是“败笔”,而是作家有意识采取的一种艺术技巧,起着特殊的作用。如小说的第41章亨利独自坐守在产房外面的一只椅子上,等着卡萨玲从手术室回产房的一段内心独白,作者就一连十次写到亨利重复“她若是死了,那该怎么办?”这里的重复生动地凸现了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世界,又为即将发生的重大事变奏出沉郁凝重的主旋律,这种主旋律的多次重复,大大渲染了强烈的感情氛围。24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也象海明威的其它作品一样,思想内容充满了矛盾,艺术上也带有一定的不足。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