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10个,20分)中间(zhngjin)寄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shq)所寄生的寄主。终末寄主(jzh):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疾病:由自体内遗传系统存在疾病基因或环境刺激因素等的作用下引发或诱发生命机能发生有害改变。引发代谢、功能、结构、空间、大小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称之疾病单纯感染 原发性感染 再感染 重复感染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也称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又
2、称获得免疫,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它是后天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抗原:凡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抗体: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够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的物质。抗原决定簇: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它是决定抗原反应性呈现高度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表位(epitope)。血清学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
3、反应。免疫学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或体内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红细胞或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凝集反应。用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用于凝集反应的抗体称凝集素。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如血清蛋白、多糖和细菌抽提液等)与其相应抗体在合适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物的现象。用于沉淀反应的抗原称为沉淀原;用于沉淀反应的抗体称沉淀素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物标记抗体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
4、法.应用范围极广。多价疫苗:由同一种病菌的不同型或不同株培养制备的疫苗免疫标记技术:将抗原或抗体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加以标记,以提高抗原抗体反应以及抗原或抗体检测灵敏度的一类新技术。1、寄生:生物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与另一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的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的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或谓之为寄生。2、胞囊:胞囊亦称胞果。是绿藻类的松藻科构成其体表的囊状部分。水松体内无组织结构,而是由近于无色的藻丝纵横交织着,其伸出体表的藻丝顶端呈棒状或柱状膨大形成胞囊,排列而构成体表。胞囊顶端聚集
5、着大量的色素体,基部并与2条至数条细胞丝相连,以延向远端的胞囊。存在于胞囊基部厚的环状体部称为胞囊栓。3、混合感染:不同结构的B1P可以同时感染1个细菌,并能在细菌体内进行基因重组。细菌感染时,同时合并病毒感染。或者病毒感染时,同时合并细菌感染。4、试水鱼:鱼苗下池前2-3天,放养部分鱼,可以检查清塘消毒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池水肥度是否适宜,可以可吃掉大型浮游动物,减少肥料消耗。鱼苗下池前,把其全部捞出,这些鱼即为试水鱼。5、四定:即投喂饲料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7、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
6、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8、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够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yngd)能力的物质。9、天然免疫(tinrnminy):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pich)和屏障作用,也称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和粘液、粘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等。10、泛池:又叫翻池,是因为水中溶解氧低而引起的。如果水中溶解氧降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的限度时,便可使鱼窒息死亡。11、专性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宿主夺取营养,或以宿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12、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是表达在B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
7、分子,成熟B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IgM和IgD分子,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也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13、四消:即在日常管理中实施苗种消毒、工具消毒、饲料消毒、食场消毒。14、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5、继发性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又称次发性感染。16、变性:是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其表现为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的现象
8、。17、增生:炎症时的增生是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病灶内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在某些情况下,炎症病灶周围的上皮细胞或实质也发生增生。19、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刺激机免疫细胞,并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效应分子(抗体)或细胞体(致敏T细胞)的性能。20、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具有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可溶性小分子蛋白质。21、兼性寄生:亦称假寄生,在通常情况下过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营寄生生活。22、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
9、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23、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24、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外或体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25、再生:组织缺损后由其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26、抗原决定簇: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它是决定抗原反应性呈现高度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表位(epitope)。27、B淋巴细胞:在骨髓(骨髓样组织)中分化成熟,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成熟的B细胞随血流分布于外周淋巴组织,主要功能为产生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外周血中占淋
10、巴细胞总数的1015%。28、免疫因子:由机体细胞产生,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分泌到体液中或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分子统称为免疫因子。29、弗氏佐剂:由矿物油(石蜡油)、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和杀死的分支杆菌(如结核杆菌)等组成的佐剂。30、T淋巴细胞:它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在胸腺内分化成熟,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的简称。成熟的T细胞随血流分布于外周免疫器官,并通过血液与组织间的淋巴细胞再循环游走于全身,执行其免疫功能。其在外周血中所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80%。填空(20个空,20分)1、鸥鸟是(复口吸虫)的终末寄主。2、草鱼“老
11、三病”是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3、鱼类锥体虫是通过(水蛭)感染。4、以鱼类为中间寄主危害人类的寄生虫是(盾腹吸虫)。5、草青鱼苗发生跑马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口饵料)。6、水产上常用的氯消毒剂有(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和(二氧化氯)等。7、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刺激机免疫细胞,并使之活化、增殖(zngzh)、分化,最终产生效应分子(特异(ty)抗体)或细胞体(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免疫(miny)反应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外或体内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统称为(反应原性)。8、根据CH上同种型决定簇的不同,将Ig分为5种
12、:(IgA)、(IgG)、(IgM)、(IgD)和(IgE)。9、鲢疯狂病是由(鲢碘泡虫)引起的。10、草鱼出血病病原体是(呼肠孤病毒)。1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12、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包括(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抗原的两种性能有(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两者统称为(抗原性)。13、细菌抗原的种类包括(表面抗原)、(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菌毛抗原)、(外毒素)和(类毒素)。14、引起鱼类发病的生物性因素有(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等。15、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来分类有(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
13、腺依赖性抗原)。抗原的其它分类方法,如依性能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依组分成(蛋白质抗原)、(脂蛋白抗原)、(糖蛋白抗原)、(多糖抗原)和(核蛋白抗原)等。依获得方式分为(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和(合成抗原)等。16、卵甲藻病鱼体表出现小白点,随病程的发展小白点发生堆积并联结成片,整个鱼体表象包裹了一层白色的粉末,故称“(打粉病)”。17、水产动物疾病给药方法挂(挂篓)、(浸沤)、(遍洒)、(药浴)、(口服)、(注射)、(涂抹)。简答(10个,60分)1、细菌性肠炎病和肠炎型草鱼出血病的症状有何区别?答:细菌性肠炎病: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
14、细胞,红细胞较少。肠炎型草鱼出血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和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2、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有哪些计算用药方法?常用的给药方式有几种?答:内服药按照体重;外用药按照水的体积(3);给药方法:挂袋(篓)法、药浴法、遍洒法、浸沤法、涂抹法、口服法、注射法(3)。3、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有哪些措施?答:(1)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符合防病要求的养殖场(选择良好的水源条件,科学地建设进排水系统);清整养殖场(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药物清塘);保持良好的水质(2分)。(2)增强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加强饲养管理,科学投饵与施肥,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人工免疫增强养殖动
15、物的抗病能力,选育抗病力强的养殖新品种)(2分)。(3)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建立检疫制度,清整养殖场,机体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用具消毒,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消灭或驱杀一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2分)。4、硫酸铜杀病原体能力的大小受水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其毒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温度(1分);碱度(1分);硬度(1分);pH(1分);有机物(1分);或其它金属化合物等(1分)。5、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答:(1)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夺取营养;压迫和阻塞;毒素作用;其它疾病的媒介(1.5分)。(2)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组织反应(包
16、囊、组织增生);体液反应(发炎、吞噬、免疫反应);宿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1.5分)。(3)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抗性;协助性(1.5分)。(4)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水化学因子影响;季节变化的影响;人为因素;密度因素的影响;散布因子的影响(1.5分)。6、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答:(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1.2分)。(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1.2分)。(3)抑制蛋白质合成(1.2分)。(4)抑制叶酸代谢(1.2分)。(5)抑制核酸合成(1.2分)。7、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答:(1)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
17、螨类等生物性因素(1.5分)。(2)机体自身因素:(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1.5分)。(3) 自然条件:养殖密度;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溶氧、PH值等);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1.5分)。(4)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1.5分)。8、阐述(chnsh)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及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答:(1)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水产动物抗
18、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治方法尚在探索中;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3分)。(2)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疫苗(ymio)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3分)。9、作为抗体必须(bx)具备哪几个条件?答:(1)只有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才能产生(1.5分)。(2)必须有抗原刺激(1.5分)。(3)能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1.5分)。(4)其化学本
19、质是一种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5分)。10、简述鱼类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答:抗原进入机体 (识别) 巨噬细胞 (吞噬或胞饮,送至) 脾和肾等器官 (吸收积累产生) 抗原信息 (传递) 淋巴细胞 (增殖、产生)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阐述淡水鱼类病毒性出血病与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答:(1)病毒性出血病的主要病症特征表现在:其口内上下腔明显充血,且上腔有明显的血肿,口腔及鳃盖内侧呈放射性充血现象,鳃丝发白,腹部无明显 腹水,虽严重贫血,但其腹壁没有明显变薄,明显充血,胸腔有可见血丝,甚至有条块状血凝现象,体表呈全身性较为均匀的点状充血,破损处指压可见血液渗出。(2)细菌性败血症主要病症特征表现
20、在:体表则呈斑片状充血(烂身病即源于此缘),指压没有明显的血液渗出,鼻闻则有腥臭味,腹部膨大并充盈淡黄或微红的腹水,重者拎起头部则从红肿的肛门里自溢,腹壁因贫血变薄,呈灰白色,无明显充血现象,心、肝、胆及其基部均呈发炎状,鳃丝发炎肿胀但无发白,鳃盖外侧呈放射性充血。2、阐明水产动物疾病的经过与结局?答:(1)疾病的经过:潜伏期;(2)前驱期;充分发展期(3分)。(2)疾病的结局: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3分)。3、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答:(1)颗粒变性 :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2分)。(2)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
21、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2分)。(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2分)。4、阐明寄生虫寄生的方式?答:(1)按寄生虫的寄生性质分为:兼性寄生;专性寄生(2分)。(2)按寄生部位分为:体外寄生;体内寄生(2分)。(3)按寄生的时间分为:永久性寄生;临时性寄生(2分)。5、磺胺药分为哪几种类型?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答:(1)磺胺药分为: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外用磺胺药(3分)。(2)用药注意事项:首次剂量常加倍;内服时应给予等量的碳酸氢钠,使尿液呈碱性,避免在肾脏内出现磺胺结晶,引起肾结石的发生(3分)。6、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应该
22、如何诊断疾病?答:(1)现场调查:调查发病环境和发病史(调查养殖环境,调查养殖史和发病史);水质情况调查与分析(水温,水色和透明度,PH值,溶氧;水的化学性质;了解饲养管理情况;了解鱼群的异常表现(1.2分)。(2)肉眼检查:体表的检查;鳃的检查;内脏的检查(以肠道为主)(1.2分)。(3)显微镜检查:镜检的方法(玻片压展法,载玻片压展法,病理切片检查);各器官的镜检(体表,鳃,肠、胃 ,其他器官,如血液)(1.2分)。(4)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1.2分)。(5)疾病诊断时的注意事项:如果发生暴发性的大批死鱼,一般依“急剧缺氧农药或工业废水污染暴发性流行性鱼
23、病人为投毒”的思路去分析鱼类的死亡原因;要用活的或刚死亡的养殖动物检查,检查数应在5-10尾以上;要保持鱼体湿润;取出鱼内部器官,要保持器官的完整和湿润;用过的工具要洗干净后再用,避免把病原从一个器官带到另一器官或从一个机体带到另一个机体;一时无法诊断的疾病要保留标本(1.2分)。7、简述影响非特异性免疫(miny)的因素?答:(1)环境因素:DO;水质;水温(2分)。(2)营养因素:营养不足,体质下降,机体抗菌力降低;营养不足,机体细胞(xbo)代谢下降,病毒感染率降低(2分)。(3)个体差异和年龄影响(2分)。8、决定抗原(kngyun)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1)分子大小(1.2分)
24、。(2)化学结构与组成(1.2分)。(3)异物性(1.2分)。(4)免疫途径(1.2分)。(5)机体应答性(1.2分)。9、简述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的制作方法?答:组织称重,剪碎,加10倍生理盐水匀浆(2),3000-3500r/min低温离心30分钟(2),取上清夜加青霉素1000IU/mL,链霉素g/ mL,4过夜除菌(2),加福尔马林最终浓度为0.1%(2),32恒温灭活72小时,4保存(2)。10、根据疫苗的获得方法来分类,鱼用疫苗的种类有哪几种?答:(1)死疫苗(灭活疫苗) (1分)。(2)活疫苗(1分)。(3)化学疫苗(1分)。(4)亚单位疫苗(1分)。(5)基因工程疫苗(1分
25、)。(6)合成疫苗(1分)。1、阐明寄生虫感染的来源和途径?答:(1)寄生虫感染的来源:a.宿主 外界环境:水、饲料、土等 宿主。b.宿主 中间宿主 宿主。c.宿主 媒介宿主。d.宿主 宿主(3分)。(2)寄生虫的感染途径:a.经口感染。b.经皮感染(3分)。2、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答:a.诊断技术研究(1.2分)。b.病原体鉴定(1.2分)。c.流行病学研究(1.2分)。d. 病理学研究(1.2分)。e.药物学研究(1.2分)。3、阐明水产动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病理性萎缩发生的原因?答:(1)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萎缩)(1.2分)。(2)神经性萎缩(1.2分)。(3)废用性萎缩(
26、1.2分)。(4)压迫性萎缩(1.2分)。(5)缺血性萎缩(1.2分)。4、水产动物有机体引发炎症的原因有哪些?答:(1)物理性因子:高温(烧伤)、低温(冻伤)等(1.5分)。(2)化学因素:酸、碱等(1.5分)。(3)生物因子: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1.5分)。(4)免疫反应:是由过敏原引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结核菌素反应、皮试等)(1.5分)。5、影响水产动物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药物方面的因素: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2分)。(2)动物方面的因素:种属差异;生理因素;病理状态;个体差异(2分)。(3) 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水温;
27、PH值;有机物等(2分)。6、简述大蒜的保健作用?答:(1)强力杀菌(0.75分)。(2)防治肿瘤和癌症(0.75分)。(3)排毒清肠,预防肠胃疾病(0.75分)。(4)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0.75分)。(5)防治心脑血管疾病(0.75分)。(6)保护肝功能(0.75分)。(7)旺盛精力(0.75分)。(8)预防感冒(0.75分)。7、简述佐剂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答:(1)佐剂的作用: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加抗原的表面积); 增强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 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引起或增强IV型超敏反应(3分)。(2)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主要可能有以下原因):主要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
28、殖、分化,改变抗原的物理形状,使抗原在体内维持较长时间,易于巨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并提呈给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3分)。8、血清学反应有哪些特点? 答:(1)特异性与交叉性。(2)表面性与可逆性。(3)定比性。(4)阶段性。(5)高度敏感性。(6)条件(tiojin)依赖性,如:pH值(一般为6-8)、温度(37-45)、适当(shdng)的电解质、震荡等。9、抗原具有哪些(nxi)特性?答:(1)特异性(1.2分)。(2)异物性(1.2分)。(3)大分子胶体性(1.2分)。(4)结构复杂性(1.2分)。(5)完整性(1.2分)。1、水产动物疾病检查过程中应
29、注意些什么事项?答:1.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如果发生暴发性的大批死鱼,一般依“急剧缺氧农药或工业废水污染暴发性流行性鱼病人为投毒”的思路去分析鱼类的死亡原因。2.要用活的或刚死亡的养殖动物检查,检查数应在5-10尾以上3.要保持鱼体湿润4.取出鱼内部器官,要保持器官的完整和湿润5.用过的工具要洗干净后再用,避免把病原从一个器官带到另一器官或从一个机体带到另一个机体6.一时无法诊断的疾病要保留标本2、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定义是什么?答: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3、水产动物疾病研究的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答:1)20世纪初至50年代:
30、着重寄生虫病研究;2)20世纪60年代:并强调细菌性疾病研究;3)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病毒性鱼病和暴发性鱼病的研究;4)20世纪90年代至今:逐渐强调疾病与水域环境的综合作用。4、简述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发展过程。答:1、原始阶段19世纪中叶之前,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就有鱼病的记载,公元前330年,亚里氏多德对金枪鱼的甲壳类寄生虫进行了描述,但都未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2、发生阶段:19世纪中叶至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对鱼类寄生虫病(虫体形态、生活史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3、发展阶段: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主要进行细菌性
31、疾病(疖病)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逐步开始进行了病毒性疾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的研究,现在已营养代谢病、免疫学、病理学、诊断技术、药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我国对水产动物疾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以前主要是进行寄生虫病的研究,且很不系统。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步进行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草鱼出血病)。5、水产动物疾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答:1.与水产动物本身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2.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知识有关:如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3.与
32、养殖水体环境化学知识有关:如水化学和环境与水质监测技术等4.与病害监测技术有关:如生物制片技术、PCR技术和电镜技术等;5.与病害防治研究与应用知识有关:如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和水产动物免疫学等。6、影响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环境因素A.自然条件(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养殖密度。(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淤泥的影响。B.人为因素(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yn yo)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3)机械(jxi)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
33、ynq)发病,水霉病)。2.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3.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7、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答: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是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互相影响的结果。仅仅病毒存在(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但由于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强壮健康,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环境条件(水体)中各
34、种因素有利于鱼类对病原的清除,即使在水体中大量存在病原,鱼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而不发生疾病。相反,鱼类抵抗力很弱,环境条件也不利于鱼类生长,而有利于病原生长繁殖,使得疾病的发生发展。8、病原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答:病原体的来源:1.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2.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传播方式:水平传播:指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常是通过口腔、消化道或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机体。垂直传播:指通过繁殖、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9、水产动物疾病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答:1.诊断技术研究:病理学诊断、免疫学诊
35、断等提高疾病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2.病原体鉴定:3.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流行的发生、蔓延和终止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弄清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原因等。4.病理学研究:阐明疾病发生的机理。5.药物学研究: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10、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有哪些区别?答:由机体自身产生抗体,使机体不再担心被病毒感染的免疫叫自动免疫。自动免疫是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而非直接自体外引入抗体。自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可通过疾病病原体本身或通过免疫接种(使用已杀死的或弱化的疫苗或类毒素)产生。免疫须经几天,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但能长久甚至终生
36、保持,且通过注射所需抗原很容易再活化。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2.水产动物免疫的种类及其功能如何?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有哪些区别?免疫的主要类型1.天然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也称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和粘液、粘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等2.获得性免疫: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它是后天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也称特异性免
37、疫。1)自动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获得的免疫2)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抗体或因人工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a.发生作用时间:自动免疫:慢(1-4周);被动免疫:快(立即)b.效果:自动免疫:可刺激机体持续产生抗体,再次接收抗原刺激将表现出再次反应或反应增强被动免疫:体内抗体数量不会增多,再次接触抗原也不出现增强(zngqing)反应c.维持(wich)时间:自动(zdng)免疫:长(半年至终生);被动免疫:短(2-3周)d.用途:自动免疫:预防感染;被动免疫:应急治疗3.简述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及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水产动物免疫的特点1.水产动物病原与人类疾病关
38、系不大,不易引起重视;2.水产动物免疫机制依赖于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明显;3.水产动物抗体与人等高等生物的已知抗体不同,其疾病的免疫学防治方法尚在探索中;4.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其免疫学研究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水产动物免疫在病害防治中的意义1.通过人工免疫或对病后有免疫力个体筛选,培育免疫新品种(SPR);2.通过人工免疫,可有效预防流行病的发生;3.免疫防治可有效避免药物残留及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4.免疫防治可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而产生的耐药性;5.疫苗防治可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4.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主要作用?1.外部屏障作用:a.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b.具非特异性抗菌物
39、质:溶菌酶、皮脂腺产乳酸等c.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2.体内屏障作用:防止病原和其他异物进入大脑3.非特异性免疫细胞1)吞噬细胞: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作用:受病原和宿主产生的趋化因子作用接近并吞噬或杀伤病原2)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主要存在于肾脏和腹腔,血中少。作用:与哺乳动物NK细胞类似,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从而具有抗感染作用4.非特异性体液因子1)补体:作用:a.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过补体第二激活通路补充抗体作用;b.激活后的补体能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c.激活后的补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胺等多种功能,协助杀灭病原.2)干扰素:作用:干扰素为重要的抗病毒感染因子a.抗病毒增
40、殖活性;b.免疫调节活性;c.细胞分裂抑制活性;d.抑制肿瘤生长活性;e.改变细胞生物学特性等。3)溶菌酶作用:可直接溶解杀死G+菌等病原微生物4)C反应性蛋白作用:a.作为调理素可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量;b.能使真菌、细菌乃至寄生虫中的糖类和磷酸酯产生沉淀,从而杀灭病原体。5)备解素:为-球蛋白,可在补体协助下杀死许多细菌、原虫甚至某些病毒等5.抗原的主要特性有哪些?作为抗体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抗原的特性1)特异性:具有与相应(xingyng)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能力;2)异物性:正常情况下,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都是异种或异体物质,机体本身的物质或细胞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亲缘
41、关系越远、组织(zzh)结构间差异越大,抗原性越强。3)大分子胶体(jio t)性:抗原的分子量较大(1万Da以上),分子量小于4000Da的物质一般不具抗原性。同一类物质,其抗原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4)结构复杂性:抗原要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复杂的结构抗原性:芳香类Pr.非芳香类Pr多糖核酸类脂5)完整性:抗原必须保持完整的化学活性基团才能具有抗原性,否则,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作为抗体必须具备的条件:1)只有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才能产生;2)必须有抗原刺激;3)能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4)其化学本质是一种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6.血清学反应有哪些特点?1.特异性与交叉性:a.特异性:一种抗原一般
42、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b.交叉性:当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时,其结合又具有交叉性2.表面性与可逆性:a.表面性:抗原与抗体分子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b.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分开,且其性质不变。可逆性是免疫吸附层析法提取免疫纯抗原或抗体的理论基础。3.定比性:抗原与抗体需按一定的比例结合一般情况下,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是多价的,而抗体上的抗原受体通常是单价的或二价的,二者只有以一定比例结合才能出现可见的血清学反应。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时间短(数秒),不可见2)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可见阶段:慢(数分至数天),有凝集、沉淀等5.
43、高度敏感性:可用于检测极微量的抗原与抗体。如: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检测含量低至10-3mg/ml的鱼类病毒;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含量为10-3mg/ml的细菌性病原6.条件依赖性:抗原抗体间出现可见反应要提供最适的条件,如:pH值(一般为6-8);温度(37-45);适当的电解质(如生理盐水);震荡(增加抗原抗体相互接触的机会)等。7.免疫学原理在水产病害防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一、用于疾病的诊断1.用已知抗原诊断病原:用已知抗原与从患病动物中提取的抗体进行血清学反应,以确定病原种类。该法只能用于病体已产生抗体的诊断。2.用已知抗体诊断病原:将已知抗体与从病体中分离的病原进行血清
44、学反应,以确定病原的种类,该法适于所有被诊断动物。二、用于疾病的治疗利用被动免疫,即给患病动物接种抗体进行应急治疗。过程:先将抗原(疫苗)注入同种或其他种动物机体,1-4周后从接种动物的血液等部位提取抗体(或制备卵黄抗体),并将提取的抗体接种到患病动物中进行疾病治疗。三、用于疾病的预防水产动物免疫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为研制疫苗进行疾病(jbng)的预防。在水产养殖动物中,由于只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脊椎动物才能在接种抗原后产生抗体,目前因此也认为只有这些动物才能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疾病的预防。8、主要的抗原抗体反应(fnyng)和现代免疫标记技术有哪些?主要(zhyo)的抗原抗体反应(一)凝集反应(
45、Agglutination):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红细胞或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凝集反应。用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用于凝集反应的抗体称凝集素。(二)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可溶性抗原(如血清蛋白、多糖和细菌抽提液等)与其相应抗体在合适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物的现象。用于沉淀反应的抗原称为沉淀原;用于沉淀反应的抗体称沉淀素。包括环状沉淀反应、絮状沉淀反应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琼脂扩散免疫试验等。其中,前两者敏感性不高,已少用,派生方法现仍广泛应用。(三)补体结合试验:有补体参与,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有
46、2个系统共5种成分组成。(四)中和反应: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能抑制抗原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毒性、酶活性和病毒感染性等)的反应。现代免疫标记技术:将抗原或抗体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加以标记,以提高抗原抗体反应以及抗原或抗体检测灵敏度的一类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应用范围广(抗原或抗体定量、定性、定位)(一)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物标记抗体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技术。(二)免疫酶技术or酶免疫测定: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应用范围极广。(三)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来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灵敏度的
47、技术。(四)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技术A.荧光免疫技术:用荧光素(如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标记来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分析技术。B.发光免疫分析:利用物质的发光特征(如辐射光波长、发光的光子数)与产生辐射的物质分子的结构常数、构型、数量等密切相关,通过受激分子发射的光谱,发光衰减常数、发光方向等来判断该分子的属性;通过发光强度来判断物质的量的免疫分析技术。(五)免疫电镜技术:在保持抗体免疫性的前提下,用高电子密度的标记物(如铁蛋白、金等),或用经细胞化学方法处理使电子密度增高的标记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等酶类)标记抗体后,将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然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技术。又称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9.以双抗体夹心法为例,简述用ELISA法检测水产动物病原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含解析
-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高等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互联网平台2025年异构数据库融合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中的应用
- 家具设计中的社会功能与环境适应性研究探讨及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家具行业的消费者行为分析考题试题及答案
-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有效方法与策略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中的空间美学考题及答案
- 未来出行领域技术展望试题及答案
- 2024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岗位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登高车安全培训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课件
- 在线监测运维管理体系
- 英语课件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四 Unit6 Developing ideas
- 2025年数独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化工工艺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州大学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文献汇报
-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考数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