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曾繁仁“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 ,所谓“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大德曰生” 。 “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 ,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长期以

2、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 ,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但事实告诉

3、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 “天人合一” 文化形态, 决定了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 ,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 “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

4、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 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 “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 “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 。诗歌之“意境” 、绘画之“气韵” 、山水园

5、林之“写意” 、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在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选自 2017 年 10 月 20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生生美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生生美学”中的“生生”一词出自周易 ,而“生命的创生”这一具体理解,是由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最先提出的。B “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现生命的伟大” ,这一观点系统地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本质思想,直指我国古代艺术的核心。C.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

6、、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等,都体现了 “生生美学”精神,一直具有 无穷的生命力。D “生生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相和的“中和之美” ,形式上虽与古希腊的“和谐之美”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却并无差别。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天人相和”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内涵的分析,说明了 “天人相和”的生态观 影响了古希腊“和谐之美”生态观的形成。B.文章第三段论证了 “生生美学”呈现出“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既揭示了世间万物生长的规律, 也揭示了艺术创造的规律。C.文章第四段列举例子,论证了 “生生美学”具有意味无穷的含蓄之美,这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中有所体现

7、。D.文章对“生生美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梳理,以此证明其作为原生性的中国美学,始终 鲜活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生生美学”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美学形态,彰显生命之美,崇尚人与自然的相亲相和,反对单纯表现自然之美。B.在“生生美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曾经一度缺乏必要的自信,只能以“审美智慧”来定义, 而不敢称其为中国的美学理论。C “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年画中常见的题材,表现的是寒凝大地、雪孕万物的美的形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D.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活泼灵动,对水不着一墨,代之以大片空白,却使整幅画神韵充盈,凭 借阴阳

8、虚实对比而使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 题。错位之思凸凹( 1 )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 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2 )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3 )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

9、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4 ) 她自己打趣道: “怜惜步子, 就怜惜不了肚子, 身子重了, 日子才过得轻松, 老天对人是公平的。5 )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6 )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7 )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

10、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 母亲说, 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 才需要动, 这跟年轻时不同, 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8 )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9 )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

11、也有了佛门禅意。10)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11)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12) “你是累脱了神经了。 ”她说。13)待我把下巴笑酸了,我极想睡上一觉。14

12、) “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 ”母亲说。15)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16)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 17)现在的我,不仅身形伟岸,气壮如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拥有,譬如官位,譬如文名,在外人看来,是有力量、有分量的人了,足可以傲然挺立,纵横左右。但那空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上的生命暗示却从未离我远去。苍鹰之小、人

13、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从而师从自然、内敛守 成。(选自 2016 年 7 月 18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 3 分)A.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农村妇女,她对生活有着朴素而深刻的理解,教育孩子也有独到之处。B.第(8)段从母亲联想到岁月,在岁月的艰难中,人们往往难以左右生活,而只能顺应生活,这就导致了错位的出现。C.第(11)段中,母亲怜爱的微笑却被我怀疑为嘲弄,并因而奋力追赶,表现出儿童特有的好胜心,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D.第(15)段中的景物描写,借天空的空阔,写出了 “我”因疲劳不堪、百无聊赖而产生的

14、寂寞、空虚之感。在母亲身上, “错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5 分) “错位”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 题。打开历史关上的门访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李韵因为举办“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方能够在北京持续待上十余天。9 月 16 日上午,记者敲响宾馆的房门。还未落座,他便道: “我看到前两天你在头版头条登的那篇保护老建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欣赏。 ”拿出 9 月 13 日的本报,他指着老建筑,别都拆了一文赞不绝口。“知识分子应是文化先觉者”第一次专访冯骥才,是2003 年 2 月 21

15、 日。三天前,由冯骥才倡导和领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在一间几乎被各种木制门窗、建筑构件塞满的所谓客厅里,他指着那些老物件有些激动地说: “能够让自己的文化损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吗?不能!所以,现在第一位的是抢救 ,而且是十万火急! ”回忆起 10 年前关于抢救工程的动意,他提到了几位著名的文化大家。当年,他跟启功、季羡林、于光远等先生一起在北师大开会,共同呼吁紧急抢救民间文化,并向年轻学子们发出著名的“把书桌搬到田野上”的号召。“这十年的历程显现了我们的文化自觉。”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始工作时,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还没签署, 2003 年联合国才将非遗列

16、入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我们的目标是文化自觉,这是全民的;而知识分子应该是当中的先觉者。当整个社会迷惘时,知识分子应该先清醒;当整个社会过于功利时,我们要给生活一点梦,美好的梦,给一点理想和精神的东西。 ”“责任是第一位的”人们认识冯骥才是缘于他的文学和绘画作品, 而他自己说, 这两种艺术于他是天性、 是性情式的表达, 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则是责任、是自己的选择。因为责任,在绝大多数人对民间文化的内涵还没有什么认识的时候,他就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开始抢救与保护行动了。 1994 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天津市要大规模拆除老城、改建新城的消息。这意味着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天津城、义和团重要的塘口、五四运动的遗

17、址,还有地域文化里面数不尽的财富,都将灰飞烟灭。他急了,拿出自己的一笔稿费,请了近百人,把整个老城考察了一遍。一年多拍了 3 万多张照片,选出 2000 张印成画册。从市委书记、市长开始,到各局局长,每人送一本。最终,他们的努力有了结果,天津市委决定留下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因为责任,在抢救估衣街的那段时间,他被天津媒体封杀;因为责任,他几乎放弃了钟爱一生的文学创作;因为责任,他几乎卖掉了自己所有的画作“责任是第一位的。 ”冯骥才说得似乎很轻松。“把民间文化摆到庙堂里”在别人退休、 可以颐养天年的年龄, 冯骥才担任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 同时受聘于天津大学,担任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

18、012 年年初, 一个寒冷的冬日, 我第一次走进学院, 立刻被无处不在的传统文化气息笼罩了。 院子里,一座古门楼,一个石雕,一块长江纤夫石,无言地彰显了学院所追求的历史与人文的内涵。学院“博物馆化”是冯骥才的追求。学院现有7 个博物馆,每一个都不大,却都很精致,剪纸、年画、雕塑、蓝印花布、木活字印刷、民间画工等,包罗了诸多民间文化种类。在这里,冯骥才把民间文化的精华搬进博物馆,正如他所说, “把民间文化摆到庙堂里” ,就是想让大地灿烂的草根文化登堂入室。他说, 促使自己到大学工作的最重要原因是, 当今社会真正的文化学者匮乏, 大学急需造就新人。 “目前能够在非遗保护一线独当一面的学者,几乎全是

19、60 岁以上,急需后备力量。 ”他认为学生最需要的,一是视野,二是责任,三是能力。他也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到了青年时,你不可能改变他,只能影响他。所以他尽量用学院的一切硬件、软件、思想、方法去影响学生,把学生的未来与时代的需要连接起来。“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话题回到正在展出的“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展上。“这是我对自己 70 年人生的一种梳理。 ”冯骥才思索了一下, “ 70 年里能做和所做的事太多太多。我只是拣了我最倾心、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直视记者的眼睛,他认真地说: “告诉你,这话我没对别人说过,其实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 ”“四驾马车”展览中有一幅作品,

20、是冯骥才在开展前一天连夜创作的“古村落抢救保护,这是我今后最主要的工作。 ”一个曾在皖南见过的古老的木门撞进脑海。画面上是一座徽派建筑的门。蓝绿色的油漆已斑驳,但形制优美。阳光将树影投在门上,光影中写满了岁月的深远。画上,冯骥才写了一句话: “每一扇门都是历史关上的,都等待着我们打开。 ”(选自 2012 年 9 月 18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冯骥才工作繁忙,能在北京持续待上十余天,体现了他对“四驾马车”展览活动的重视,更确切地说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B. 2003年,由冯骥才倡导和领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

21、,受此影响,联合国将非遗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内容。C.早在1994年,天津市将要进行老城改造时,冯骥才就着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民间文化保护活动, 这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反映了他的文化先觉意识。D.冯骥才将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博物馆化”的举措,既使部分民间文化的精华得以保存,也 在客观上起到了熏陶、影响年轻学子的作用。.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导语部分写冯骥才对记者老建筑,别都拆了文章的评价,将话题引到“文化遗产保护”上来,并为主体部分的详细报道作了铺垫。B.文中对首次专访冯骥才的回忆、对其以志愿者身份保护天津老城的插叙,主要目的是使报道更加

22、曲折起伏,增强可读性。C.正文第二部分最后一段,写“冯骥才说得很轻松”,主要是为了表现他对自己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甚感欣慰且如释重负的心理。D.通讯多处直接引用冯骥才的原话,有利于展示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也避免了行文的呆板。E.冯骥才称“四驾马车全是为了一驾车”,从“四驾马车”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一驾车”指的应是“教育”,因为培养后继人才是重中之重。.文章选择以冯骥才的绘画作品作结,有何作用? (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题。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

23、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郡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 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 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 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 ”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 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郛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潮 雨,人

24、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 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人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 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慧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 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杜重威据郑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郑平,授郑都留守,加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昨,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

25、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奉觞进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 享年六十八。(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建义:起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 /护之敬达/性慧不知/其营护i1人日/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慧/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T岩t /不知其营护/谓人日/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

26、敬达性慧不知/其营护i1人日/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昆仲”指兄弟, “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B “团练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设立的官职,掌管辖区军队事务。C “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D “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庇、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B.

27、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C.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D.高行周曾赢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 )会夜分澍雨,行周曰: “此天赞也,彼必无备。 ”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 5 分)(2)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典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15 题。谒金门王安石春又

28、老。南陌 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揭了。【注】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A.首句点明时在暮春,一个“又”字,写出时光流逝之快,并暗含主人公深深叹惋之情。B.又是梅小之时,回想起当年在城外“南陌”离别的情景,思念感慨之情油然而生。C.三句与温庭筠春晓曲中“帘外落花闲不扫” 一样写出了日常生活的闲适安逸。D.四句将笔触拉至梦境,“悄”字写出沉浸回忆而浑然不觉,情意之深厚可见一斑。E.上片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既有眼前实写之景,也有虚写之景,二者彼此呼应

29、。15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层层深入表达烦恼之情的。 (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 7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教仲弓实践仁德在于主敬行恕,其中“,”四句则要将心比 心,多为他人着想。(2)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在游览山洞之后,以“,也二三包,阐发了只要能尽力实现志向 就不会后悔,也不怕别人讥讽的心得。(3)在鹊桥仙中,词人秦观以“,里 也旬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只要二人彼此真诚相爱,即 使天各一方,也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远赴异国,救治当

30、地病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传授先进医疗技术,医疗队的志愿者在当地有口皆碑 。 为将“温暖到我家”计划落到实处,工作人员不胜其烦地逐户走访贫困家庭,然后分门别类进行精 准帮扶,收到良好效果。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不久就受到周星驰力捧的黄圣依,却在出名之后把昔日恩人告上法庭,这种投桃报李之举着实让人心寒。 “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谦卑的言行是君子立身行事的关维,那些夸夸其谈、师心自用 的人,终将自取其辱。 第一次参加春晚的相声演员岳云鹏表示,这个舞台会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已经排练多次,但 上场前自己仍然忐忑不安,心有余悸。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市委领导率先垂范

31、,敢于担当,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扎实工作,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大好局面迅速形成。 A.B.、C. D.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通过这次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武警战士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让整个警营 都充满了浓郁的书香之气。B. 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首发,标志着我国铁路研发技术 己经走在世界前列。C.实验学校举行师德专题讲座,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教师文明从教的,职业意识, 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D. 2018年央视新年晚会摒弃了以往注重以歌舞娱乐为主的做法,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因素,大大提升 了晚会的品位,深受观众好评

32、。.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素雅宁静的西湖,犹如一面镜子,通柳摇曳,鸟儿低飞,古朴的亭子静静坐落在那里。在长长的湖畔行走,难免有些疲惫与单调,但将这一路美景收入眼帘,心情便好像品茶一样,沁人,必脾。清香中带有一丝干涩干涩中带有一丝清香A.将四周的美景收入其中B.四周的美景被收入其中C.四周的美景被收入其中清香中带有一丝干涩D.将四周的美景收入其中干涩中带有一丝清香.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5分)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身体会出现一些疼痛症状,例如口腔溃疡、颈部疼痛、腰部疼痛等; 例

33、如消沉、郁闷、焦躁等。,圭T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身上出现严重的慢性疾病,或者患上精神疾 病。.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简要概括其寓意,不超过 6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请以“心痛的时刻”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60分)答案:(3分)C (A文中是说方东美明确地用“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来概括中国哲学精神;B 系统地阐释”表述错误,它只是“生生美学”的雏形;D “但在本质上却并无差别”错误。) TOC o 1-5 h z (3分)A (“天人相和”的生态观影响的是“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3分)A (“反对单纯表现自然之美”错误。)(3分)D (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有误

34、,应是以天空的空阔反衬苍鹰的渺小,引发对生命卑微的思考。)(5分)(1)母亲的手美丽、纤长、白皙时却不善女红,丑陋、短粗、弯曲时却异常灵巧。(2分)(2)母亲的身姿袅娜、柔软、温暖,却要负重而变得蹒跚而病、步态老丑。(1分)(3)母亲的生命年轻时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劳碌奔波,内心却洒满阳光;年老时本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清闲且乐此不疲。(2分)(6分)(1)在错位中,人们失去的同时也在收获,其中蕴含着公平、平衡; (2分)(2)在现实中,泰 然面对错位,化被动为主动,方能进入乐生佳境;(2分)(3)在自然中,可以认识天地之大、人力之微,进而懂得敬畏自然,内敛守成。(2分)(3分)B (“受此影响,联合国将非遗列入了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说法文中无据。)(5分)AD(选A得2分,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