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_第1页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_第2页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_第3页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_第4页
以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科学发展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毕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8)摘要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中小学课程本身的改革,要使基 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就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 要的、开放灵活的科学教育体系。文章基于对社会形态转型与 教育形态转型之间关系的分析、社会形态变革对科学教育的迫 切要求,指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科学教育对基础教育改 革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础教育;改革;科学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诚然,课程改革的目的不只在中小学课程本身,而是要建立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开放灵活的科学教育体系。当前,

2、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转型的特征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将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形态转型为以人为本的 科学教育。人类已经进入了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的生产方式要求学校教育要把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科 学素养放在核心位置,因此大面积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作为教育发展的主题,而 且必须把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纳入主课堂、主渠道。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 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学教育素养与科学教学实践能力。一、社会形态转型决定着教育形态转型20世纪末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形态,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由工业 社会迈入了科学社会。在此背景下,注

3、重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资源能 力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在科学社会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科技 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确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问题。本世纪初,美 国公布了科学教育改革蓝本一一“2061计划”。欧美各国根据这一计划提出的未来青少年科 学素养基准,都在大力变革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积极调整基础教育目标,改革课程计划, 大力加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这些都掀起了一场波 及世界的以提高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教育变革运动。2004年初,国际科学联盟(IAP)发表了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的 联合声明,

4、全球1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科学家志愿者队伍积极支持该项目,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陈竺代表中国科学院在联合声明上签字。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助理 总干事Walter Erdelen提出:科学教育改革应该作为重要议题列入教科文组织的议程,应该 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该计划,并且着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教育改革。他在国际科学技术 大会上号召世界各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政策制订者,要为系统改革青少年科学和技术教育而 共同努力。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变化和人的发展 需要进行历史性转换。一定的社会形态要求有相应的教育形态,如我国农业社会有传统的儒 家教育和科举

5、制度,现代工业社会有以分科知识技能训练的学校教育和学历制度。随着工业 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行业的不断分化,科学教育的分科越来越细,培养目标越来越专业化。 在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进入到科学社会以来,特别是信息技术 革命的作用,使传统社会的大工业生产日益走向衰落,新型产业模式正在取代旧有模式。科 学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育创新,这决定着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着社会财富的流向与聚集的方式,这不仅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 力,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工业社会向科学社会的转型,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尽管我国是

6、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化程度还很低,但是这不能 否认我们已经无可回避地进入了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转型提出的 时代要求。随着科学社会对人的素质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明确今天和未来中国教 育发展与转型的目的、方向、出路、措施。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知识创新,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才。人才资 源,已经是最宝贵的第一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本中的精华,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 关键。在科学社会,国力的竞争,最根本的乃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的基础教 育改革必须面向科学社会的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必须解决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 法,使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管

7、理的运行机制与知识经济生产的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 度等能力与素质上。知识经济决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产品价值和社会经济的增长 必须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来实现。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关 键因素。劳动者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 人力资源,是财富中的财富。国外研究表明,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 长成正比,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创新能力越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就越高,生产成本就 越低,经济效益也就越大。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资源

8、的开发,已经成为当今 世界财富论坛和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在人才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对当今 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正确认识,也是对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深刻变革的积极回 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的共识与行动。但 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农业人口未能城镇化、学历主义仍在支配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下,我 国的科学教育尚未受到重视。尽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而且已经进入了 全面实验阶段,然而对如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问题却没有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来。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我们还没有对科学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如

9、科学教育应该占有什么地位, 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实践能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怎样提高等等,还没有 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具体措施。总的说来,我国基础教育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书面考试 为主要形式,是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社会大转型、 社会形态的急遽变革,现行的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发展,其形态必须变革。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科学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门类。在工 业化社会,由于生产门类的不断分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实施知识分科和专业化人才教 育是必要的。但在科学社会,高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在信息网络化越来越影响着 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现

10、代化,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主导知识经济动力的情况下,传 统的分科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一般说来,传统的 分科专业化人才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技能,而科学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 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方面。 我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根据科学社会人的发展目的和任务,确立青少 年科学素养的基准,并按照这一基准实施科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科学社会人才 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二、我国社会形态变革呼唤科学教育在今天,我国社会形态的转型决定着教育形态的改革与发

11、展。要实现教育形态的转型目 标,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 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正确对待国情,高度 重视社会形态变革对加强教育形态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大力加强科学教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服务国家正 确处理各种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对于指导各项建设实践和具体工作,对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取决于发展观的科学性。科 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深刻

12、总结了国内20多年 来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出的发展战 略新思路,是我国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思想。今天,我国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社会发展, 必须由过去的不惜代价地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转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基本满足型、知识普及型、专业人才型的,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需 要,必须向质量效益型、创新能力型、人本发展型转化。要解决我国的教育发展严重存在的 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差、资源浪费严重诸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的 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我国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现实社

13、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矛盾,这是服务社会和人的发 展的客观需要。现实社会面临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呈扩大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 减缓;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越 来越大。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心长期在城市,农村人口包袱不能解决,开发农村人 力资源的目标难以实现。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东西部发展差距呈 扩大趋势,两个地区的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我国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性主要是经济差距引起的,教育经济政策的一刀切,造成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支持 教育力不从心,学校教育资源流

14、失严重,教学质量明显下滑。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行业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不 平衡、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差,造成我国人才培养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教 育结构失衡,特别是近些年来追求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 教育呈萧条趋势。社会事业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重,群众对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反映强烈;国家教育事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本性不断异化为市场经济的 文化产业副产品,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调配能力差,造成择校商业化、学历商 品化。上学难,实际是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落后农村、社会收入低和生活 困难的城镇家庭子女上好学校难,交学费难。加上社会就业

15、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处于逐年下滑趋势。政府工作人员中存在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奢 侈浪费、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等现象;社会道德、政治风气的不良,是造成学校 德育环境缺失和师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党中央提出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 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五个坚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可持 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为措施。应该说这为我们实施科学教育提供了空前 未有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环境。我国以经济

16、建设为中心,追求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稳定、自然协调、生态平 衡、科技进步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发展目标,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因自身民族、历史、 文化、环境、资源、能力,特别是人口数量和素质的问题。我国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与社会与人的发展,就必须围绕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主要问题,深化教育形态变革,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教育改革。社会主要矛 盾和问题科学教育改革问题人口包袱围绕如何实现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核心任务,根据科学 社会劳动者素质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提高青少年适应 科学社会生产方式的就业、创业能力。环境破坏围绕如何制止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社会、土地

17、、水资源环境的破 坏问题,培养青少年的环境科学意识,爱护环境、建设环境。生态危机围绕如何控制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动物生态的破坏问题,培养青少 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学会认识资源、利用和开发资源的科学 立场与方法。人文失落围绕如何培育和弘扬优秀的伦理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统,加 强青少年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 神教育。价值失衡围绕社会经济充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 化,如何处理社会价值、经济效益、人生意义、科技应用等问题,以 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加强科学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教育。社会腐败围绕如何制止道德沦丧、权钱交易、

18、贪污腐败、丑恶现象蔓延问题, 加强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社会公德、法制与民主教育。资源不足围绕如何实现有效的物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由工业社会粗放型经济的 资源依赖向科学社会密集型知识经济的智力资源依赖问题,加强以人 为本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树立科学的生存与发展观念,增强中华民 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市场危机围绕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和产业质量与效益,以及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国家主权安全问题,培 养青少年正确对待国内发展与对外开发的质量和效益意识,提高国际 市场竞争能力。素质教育滞后于社会与人的发展。更新素质教育内涵,加强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 的可操作性,是提倡与实施

19、科学教育的客观要求。10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从历史的角度看,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 探索,应该总结和批判。素质教育已经实施10多年了,为什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人才培 养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什么如此之低?人民 群众对教育发展的现状为什么如此之不满?本课题组根据上述问题,深入北京、上海、浙江、 安徽、山东、山西、江苏、湖北8个省市10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调研,从基础教育的现状与 问题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制度、教师素质的影响,我国的素质教育从理念到 实践均未能与社会转型的需要有机结合,既没有科学的理论说明,也没有类似于“2061计划” 那样提出明晰的素养基准,由于缺乏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操作性,最终不得不流于口号和 形式,不得不严重滞后于社会与人的发展。素质教育问题与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教育实践中尚未得到明显体现,“素质教育”和“教育创 新”流于口号,其理论尚不能揭示科学教育本质,其实践则是注重书本知识和学科考试内容;(2)教育质量评估依然局限于学生对教科书给予的知识和标准答案的把握程度,仍然 将大多数学生视为应试的解题工具;(3)新一轮基础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