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形成和演化特点2008110014地质学基地班王亚伟摘要:地球形成之初,由于陨石高速碰撞,使整个地球处于熔融状态,火山作用 频繁,CO2、N2和水蒸气、还有部分还原性气体开始逸出,由于地球引力,形 成了最初的大气层。但我们直到现在的地球的大气圈主要成分与形成之初有了很 大变化,特别是O2和CO2的含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O2减少的20万倍,而 02从形成之初不含氧气,增加到了现在占大气体积的21%。我们通过对BIF铁 矿、叠层石、红层、煤矿等地质现象进行分析,以二氧化碳的逐渐减少和氧气的 增加为主要线索,对大气演化过程进行一定分析,得到大气形成和演化的特点。关键词:大气圈水圈BIF叠层石红
2、层还原性酸性原始大气层的形成和组分在46亿年以前,地球由一个冰冻的行星受到陨石的强烈、频繁的碰撞,陨 石高速碰撞,其动能转化为内能,产生大量的热,使地球表面达到一千五百摄氏 度,这些星状物体互撞,使地球形成熔融状态,原来包含在陨石中大量气体挥发 出来。由于地球内部核转变能量高,撞击强烈,地球热辐射强,因而地表气温一 直高于水的沸点,水蒸气不能冷凝成水,此时,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汽等为主 要的气体成分,几乎全部积聚在大气圈中,形成了最稠密的火山气圈,大气压很 大,这就形成了地球空气的初貌。随着撞击作用和火山活动的频次不断降低和强度不断减弱,撞击作用和火山 喷发产生的尘埃在大气中不断累积使地球接受
3、太阳辐射能减少等因素的作用下, 地球表生系统不断冷却,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凝结成液态水,地球表面普遍发 生降水,降水使原来较热的地表快速冷却,在38亿年左右形成水圈,即形成了 原始海洋。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大气圈、水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 历了复杂的变化。在本文中将以CO2和O2等主要气体的变化为线索,阐述大气 圈的演化历史。早期氧气的产生及其相关证据研究认为,现在占大气成分21%的O2氧气不是来自星状物体的互撞,而是 后来由有机生物形成的。而地球形成之初,大气中CO2是现在的20万倍。这么 巨大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认为海洋和大气的演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原始海洋海水是酸性的,
4、地球形成之初HCl等气体使得地球早期的海是酸性海。 再从电极电位的角度看,因为碱性介质中铁的氧化产物为难溶物质,能有效降低 其氧化还原电位,使反应能迅速不断地进行:Fe(OH)2+2e-Fe+ 20H-; Eo=-0.88VFe(OH)3+e-Fe(OH)2+ OH-; Eo =-0.56V而在酸性介质,Fe2+氧化成Fe3+的速率则相当缓慢,Fe3+e-Fe2+ ;Eo=+0. 77 V澳大利亚普伦达尔博士对大峡谷沉积层和有机体分析,认为这些岩层每公尺代表 地球寿命约七千年,在哈默斯利的铁层有一千五百公尺,这就是有机体在漫长岁 月中制氧的证据,而不可能是迅速形成的。结合上面的反应化学式,我们
5、认为海 洋在形成之初是酸性的。依据水溶液平衡原理,对于太古代强酸性海水来说,海 水pH值太低致使CO2的活度太低,导致碳酸盐岩不能生成,此时出现的沉积岩 不存在碳酸盐岩类。虽然能利用CO2制造骨骼的珊瑚虫可能出现在31亿年前, 但在中国的西南部的石林中发现最早的石灰石最早大约是二十亿年,也说明在地 球形成二十多亿年后才出现碳酸盐沉积,也进一步证明原始海洋是酸性的。由于地球形成之初nh3 h2s等还原性组分也溶于水中,使海水还具有还原 性,而且海水不断地从热的基性火成岩萃取的Fe2+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充当还原 剂;在原始海洋形成时,陆上也会有很多低价铁细粒等被水带入海中。海水的氧 化还原性比大气
6、还强。前寒武出现的全球性的BIF建造,就是早期海洋为酸性和 还原性的有力证据。由于海水为强酸性,PH值也低至足以使大量铁等元素呈低 价离了形式广泛运移。但是,由于海水pH值太低,绝大多数离了不能发生沉淀 而在海水中聚集,以铁为例,在酸性还原性的海水中,Fe以二价存在,溶解在 海水中。当海水中出现氧气后,水中的游离氧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沉淀, 根据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形成沉淀是PH值的不同,(Fe(OH)2=5.5, Fe(OH) 3=2.8)我们可以判断在形成BIF时海水的PH值在2.85.5之间。在澳洲西部和 南部的哈莫里斯超大型铁矿就是前寒武的BIF铁矿之一,铁矿为褐红色或红色, 认为
7、是二价铁氧化形成。BIF证明海水的PH值增大和氧气的产生。同样是在澳洲发现了 35亿年前最早的有机体。这些在三十五亿年前出现的 有机体很可能在十八到二十亿年前左右开始开始产生了氧气。在加拿大北部发现 大规模叠层石,现在在澳洲哈美林池水深二到三尺,由于浅滩对水流的限制,其 盐度是周边海洋的两倍,环境类似远古海洋,没有其他生物,只分布有大量叠层 岩,不断释放气体,叠层岩中放出的气体就是氧气。这样我们认为在20亿年前 叠层石就开始产生O2,这些叠层石的年代是在20亿年左右,这与BIF铁矿在 2620亿年前很接近。我们认为如果在水圈中存在自由氧,而在大气中一般认 为没有氧,那么BIF就能形成,而没有红
8、层或者其它陆上的氧化物的证据。自由 氧来源的藻类,它与二价铁的供应和处于平衡状态,这就解释了 BIF和陆上氧化 作用证据缺乏的原因,换句话说,在水中由于光合作用的氧只要不逃逸进入大气 圈去形成红层,必定与二价铁或硫化物组合。在美国大峡谷发现的红层最古老的 为11亿年左右,红层则是二价铁的氧化作用开始逐渐转移到陆地上的证据,海 洋里已经没有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海洋里氧气已经饱和了,并开始释放到大 气里去,使陆地上的二价铁等被氧化形成红层。在地球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氧气和 其它气体在空气里开始了发展地球的过程,而它在这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二氧化碳的不断减少地球在经过约20亿年的演化后,地球火山
9、活动相对减弱目火山间歇期变长, 大陆岩石风化对海洋的中和作用不断累积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水的 pH值于开始增大,大气CO2溶入量增大,致使海水中C02活度增大,碳酸盐水 圈。形成碳酸盐岩岩层。海洋中发生碳酸欲沉淀,出现碳酸盐岩岩层,在中国西 南部的石林中发现的碳酸盐最早为20亿年左右。碳酸盐的形成在整个地球的演 化历史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但对海水及其沉积物起着控制作用,而目是大 气演化及其地球生命出现的重要转折点。碳酸盐沉淀的发生,使得水圈成了大气圈CO2的转移库,将大气中CO2源 源不断地通过海洋进入沉积圈封存起来。虽然该地史阶段火山活动去气作用能补 充一部分CO2进入大气圈,
10、但随着火山活动强度减小、周期拉长,大气圈中CO2 的分压逐渐减小。中国西南部广西自治区桂林石灰石,石灰石含有大量的二氧化 碳,因而它是一个庞大的天然二氧化碳储藏库。从石灰石的表面可以看到石化了 的珊瑚,还可以发现一些灭绝的海生具含钙质硬壳动物化石,如腔肠和腕足动物, 我们认为桂林石灰石的形成是海上有机体活动的结果。这些特别的石灰石沉积据 说是早在泥盆时代中期便产生了。它们把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气体变为硬壳,经历 了两亿年的过程,形成了这个石灰石地区。中国有四分之一是由石灰石覆盖。这 些石灰石的微粒都是在海里产生的,在早期大气层里的气体,二氧化碳是由海里 的生物把它变成石灰石的,假如地球上的石灰石都
11、变回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大气 层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数量就会比现在多20万倍,这个容量几乎等于地球形成 时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的数量。随着PH值的升高,二氧化碳在海洋里的溶解度增大,后来通过纯化学反应 形成石灰石,同时在海洋里无数细小的有机体便把制造石灰石。对于这些小生物 的存在,珊瑚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澳洲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海洋里 的小生物把二氧化碳变成石灰石的过程不断在这里进行着。珊瑚礁是由一串串珊 瑚的骨骼组成的,其原料来自溶解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钙形成的。珊瑚幼虫通 过吸收二氧化碳制造自己的骨骼,形成大量的石灰石,说明海水里相应的大量二 氧化碳被利用了,填补制造珊瑚时消耗的二氧化碳
12、,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便要加 上去溶解在海水里,那么珊瑚就负责立即把二氧化碳变成石灰石。珊瑚并不是生 产石灰石的主要动物,其主要起到支撑作用,而应是叠层岩,腕足动物,含石灰 质的藻类。这样就使得大气中大量的CO2储存在了碳酸盐中,CO2的减少使地球 的温度降低,更有利于生物生存。大气圈中CO2和O2的此消彼长大气圈中的CO2除维持相当量的进入海水和沉积物外,显生宙日益繁盛的 植物光合作用也消耗一定量的CO2,同时大气中O2的增加,陆地上由于氧化条 件的增强,各类岩石风化过程中的氧化作用不断加强,从寒武纪开始,生物开始 在海洋中蓬勃发展,到了泥盆纪高等植物在陆地大量出现并一直演化到现今。植 物的登
13、录,出现的大规模森林必然也会影响CO2和O2在大气圈中的比例,即为 CO2随着森林的出现不断减少,O2不断增加。现在全球分布最广的煤炭形成于 石炭纪,也是地史时期植物大爆炸的证据。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三番市以北的 巨型红杉树可以说是太阳能的贮存室,它们代表了几千年的太阳能作用,现在的 热带雨林同样为我们研究O2和CO2的演化提供依据。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的 CO2逐渐被转移至沉积物和植物(包括植物残体或有机碳)中,大气中CO2降到很 低的水平,直至大气海洋、植物二者达到平衡。植物光合作用不断产生O2,使 得大气中O2不断累积。从地球形成到现在n2在大气中是相对稳定的组分,植物 的固氮作用消耗的量
14、极为有限。此外,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变化对水圈、生物圈、表生地质作用的影 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臭氧的变化直接通过紫外线作用于生物,臭氧层的出现为 生物登陆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结论:在地球形成之初以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汽还有部分还原性气体,几 乎全部积聚在大气圈中,形成了最稠密的火山气圈,当时几乎没有氧气。在三十 五亿年左右出现藻类,大量的证据显示在20亿年左右,开始产生大量的氧气, 叠层石,BIF铁矿以及稍晚一点的红层都证明了氧气生成;石灰石等碳酸盐岩有 力的证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移;煤炭等证明大规模森林的存在地质现象则二 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相互转化的证据。氧气的增加和二氧化碳的减少,见证了大气 的演化历史,也很大程度反应了地球的演化。但从人类进入工业革命后,对煤,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燃料的大量使用,向 大气圈排放了大量了 CO2,造成了温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招聘声明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化工行业销售渠道拓展及合作伙伴管理面试题目及答案
- 海洋经济核心指标
- 民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 建行协议书存款
- 2025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指导
- 创新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
- 温州市中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考核
- 景德镇市中医院个体化治疗方案考核
- 合肥市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基础笔试
-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 工程部组织架构图及职责
- TSG 23-2021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
- 液化气站双重预防体系手册
- (安全生产)浙江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 辽宁省建筑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
- (高清版)AQ 2036-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商会财务工作报告
- 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制度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