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1页
实验八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2页
实验八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3页
实验八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4页
实验八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八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利用电导率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了解学会用理想反应器串联模型来描述实验系统的流动特性。二、实验原理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示踪响应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反应器入口以 定的方式加入示踪剂,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器出口处示踪剂浓度的变化,间接地描述反应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常用的示踪剂加入的方式有脉冲输入、阶跃输入和周期输入等。本实验 选用的是脉冲输入法。脉冲输入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示踪剂从系统的入口处注入主体流,在不影响主流 体原有流动特性的情况下随之进入反应器。与此同时,在反应器出口检测示踪剂浓度

2、c(t )随 时间的变化。整个过程可以用图1形象地描述。示踪剂检测 示踪剂加入Q *8*Q(a)脉冲输入法(b)脉冲输入(c) 出口响应图1脉冲法测停留时间分布脉冲输入法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代表了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即E(t)。 若加入示踪剂后混合流体的流率为Q,出口处示踪剂浓度为C (t),在dt时间里示踪剂的 流出量为Qc(t)dt,由E(t)定义知E(t)dt是出口物料中停留时间在t与t+dt之间示踪剂所占分 率,若在反应器入口加入示踪剂总量为m对反应器出口作示踪剂的物料衡算,即(1)成=mE()dt示踪剂的加入量可以用下式计算(2)在Q值不变的情况下,由(1)式和(2)式求出

3、:(3)(4)关于停留时间的另一个统计函数是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即 典)=E(fydt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来描述系统的停留时间,给出了 很好的统计分布规律。但是为了比较不同停留时间分布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引入另外两个统 计特征值,即数学期望和方差。数学期望对停留时间分布而言就是平均停留时间匚即(5)明同方差是和理想反应器模型关系密切的参数,它的定义是:(6)若采用无因次方差气则有言= 2/1 2对活塞流反应器言=,而对全混流反应器言=1;对介于上述两种理想反应器之间的非理想反应器可以用多釜串联模型描述。多釜串b 2 联模型中的模型参数N可以由实验数据处理

4、得到的。来计算。(7)当N为整数时,代表该非理想流动反应器可以用N个等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来建 立模型。当N为非整数时,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近似处理,也可以用不等体积的全混流反 应器串联模型。三、实验设备的特点本实验装置数据稳定,重现性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装置设备紧凑,功能齐全。四、装置、流程及试剂图2停留时间分布装置图反应器为有机玻璃制成的搅拌釜。其有效容积为1000ml。搅拌方式为叶轮搅拌。流程 中配有四个这样的搅拌釜。示踪剂是通过一个电磁阀瞬时注入反应器。示踪剂KCl在不同 时刻浓度c(t)的检测通过电导率仪完成。图3数据采集原理方框图电导率仪的传感为铂电极,当含有KCl的水溶

5、液通过安装在釜内液相出口处铂电极时, 电导率仪将浓度c(t)转化为毫伏级的直流电压信号,该信号经放大器与A / D转机卡处理后, 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该代表浓度c(t)的数字信号在微机内用预先输入的程序进行数 据处理并计算出每釜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以及N后,由打印机输出。五、实验步骤准备工作:在室温下,配KCl饱和溶液500ml,取100 ml从釜中拆下电极头,然后把电极头 分别插入KCl饱和溶液,把电导仪打到校正档调满刻度,进行电极校正,然后装好电极。把料液槽中加满水,打开泵进口处阀门,关闭流量计阀门,检查各阀门开关状况, 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三釜串联实验将三釜串联的开关打开,大釜开关关闭

6、,管式反应器开关关闭,将示踪剂加料的三 通阀调整到三釜的位置,打开泵回流开关。打开总电源开关,并打开泵开关,缓缓打开流量计调节阀,调到适当的流量位置(若 流量偏小可适当关闭泵回流阀)。缓缓调节各釜顶部放空阀,让水充满釜,打开搅拌开关,调节搅拌速率到适当位置。打开加示踪剂开关,以驱赶管路中的气体调整到恰好没有气泡混入釜中为最佳,关闭 加示踪剂开关,运行15min。待系统稳定后,用注射器迅速注入示踪剂,在记录纸上作起始标记。当记录仪上显示的浓度在2min内觉察不到变化时,即认为终点己到。3实验结束实验完毕,关闭搅拌开关、泵开关,关上总电源开关,清洗示踪剂加料槽中的KCl 溶液,放出釜内液体(有必要

7、的话活化电极)。可把三釜串联开关关闭,打开大釜开关,将示踪剂加料阀调到大釜位置按上述操作 进行大釜试验,其数据与小釜数据进行比较。六、数据处理序号时间/s电导率 1/uscm-1 c1(t)/mol-l-1 电导率 2/us-cm-1 c2(t)/moll-1电导率 3/us-cm-1 c3(t)/mol-l1134七、结果讨论将各个时刻所记录的电导率值,根据对应温度下的电导率和浓度关系:在25OC时 c(t) = 7.396xk x 10-6 -4.50 x 10-4,计算出相应的c(t)值,并根据公式E(t) = ?也计算m出各个时刻对应的E(t)值。以E(t)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绘出

8、E(t)t曲线。-叩(ti)一艾=用映顼 根据t = p,计算t值。e (t)i i=1&(t )t2i i -4.计算b 2的值。t=-i=1,E9t )ii=15-根据%干,计算b2值。六.思考题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与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有哪些性质?二者有何关系?模型参数N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dN 一=E(t)dt, E(t)其停留时间为tt+d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N依此定E(t、j8 E (t )dt = 1.0义E(t)函数具有归一化的性质:0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F (t) = j T , F (t)留时间小于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0 NE(t), F(t) 之间的关系lE (t) dt 0F (t) = j tdN = 0 NE(t)=穿 dt以及t = 8 nF(s) =E(t)dt = 1.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