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共108张PPT)精品课件_第1页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共108张PPT)精品课件_第2页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共108张PPT)精品课件_第3页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共108张PPT)精品课件_第4页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共108张PPT)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键的振动(zhndng)频率第一页,共一百零八页。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zhun dng)能级跃迁产生: 振-转光谱一、概述(i sh)第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第三页,共一百零八页。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chncu)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 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第四页,共一百零八页。第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一、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 0.75 - 1000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b tn),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

2、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2.5m )中红外光区(2.5 -25m )远红外光区(25 - 1000m )。 第六页,共一百零八页。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 (0.75 - 2.5m ) 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产生(chnshng)。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第七页,共一百零八页。中红外光区吸收(xshu)带(2.5 - 25m )是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由基态振动能级(=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

3、基频峰)。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第八页,共一百零八页。 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jindn),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第九页,共一百零八页。 远红外光区吸收带 (25 - 1000m )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gji)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第十页,共一百零八页。 由于低频骨架(gji)振动能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此外,还能用于金

4、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但由于该光区能量弱,除非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分析谱带,一般不在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第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 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 - 曲线或T -(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xingshng)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单位为m ),或(波数)(单位为cm-1)。第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波长(bchng)与 波数之间的关系为: (波数) / cm-1 =104 /( / m ) 中红外区的 波数范围是4000 - 400 cm-1 。第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二、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chn

5、 yn)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 因此,除了(ch le)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 红外吸收带的波数位置、波峰的数目以及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huxu)基团; 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

6、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第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 由于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dnglingfnx),而且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用效方法之一。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红外光谱图:纵坐标为吸收强度,横坐标为波长(bchng) ( m )和波数1/ 单位:cm-1可以用峰数,峰位,峰形,峰强来描述。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pnl);定量:特征峰的强度;二、红外光谱(gungp)与有机化

7、合物结构第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jyu)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对称分子:没有(mi yu)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意图(一)红外光谱(gungp)产生的条件一第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分子(fnz)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V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振动量子数。1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pnl)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二)分子(fnz)振动方程式第二十页,共一百零八页。任意

8、两个相邻(xin ln)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m1+m2)发生(fshng)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分子(fnz)振动方程式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表 某些(mu xi)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键类型 CC C =C C C 力常数 15 17 9.5 9.9 4.5 5.6峰位 4.5m 6.0 m 7.0 m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yunz)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例题

9、: 由表中查知C=C键的K=9.5 9.9 ,令其为9.6, 计算(j sun)波数值正己烯中C=C键伸缩(shn su)振动频率实测值为1652 cm-1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 1.0eV,比转动能级差(0.0001 0.05eV)大,因此(ync)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但为讨论方便,以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为例,说明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第二节 基本原理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 若把双原

10、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作两个小球,把连结它们(t men)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则两个原子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间谐振动。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由量子力学可以(ky)证明,该分子的振动总能量(E)为: E = ( +1/2)h (=0,1,2,) 式中为振动量子数( =0,1,2,);E是与振动量子数相应的体系能量; 为分子振动的频率。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 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 = 0),E= 1/2h ,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当有红外辐射照射到分子时,若红外辐射的光子(L)所具有的能量(EL)恰好等于(dngy)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E

11、v)时,则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而跃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为 Ev = h 又光子能量为 EL=h L 于是可得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dy)条件为: EL =Ev 即 L=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 因此,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cinng)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因为=1时,L=,所以 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

12、动(zhndng)能级由基态(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2)、第三激发态(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 0跃迁至 = 2时, (振动量子数的差值) = 2,则L = 2,即吸收的红外线谱线( L )是分子振动频率的二倍,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第三十页,共一百零八页。 由 = 0跃迁至 = 3时, (振动量子数的差值) = 3,则L = 3,即吸收的红外线 谱线( L )是分子振动频率的三倍,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三倍频峰。其它(qt)类推。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 基频(j pn)峰(01)

13、 2885.9 cm-1 最强二倍频峰( 02 ) 5668.0 cm-1 较弱三倍频峰( 03 ) 8346.9 cm-1 很弱四倍频峰( 04 ) 10923.1 cm-1 极弱五倍频峰( 05 ) 13396.5 cm-1 极弱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j pn)峰的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以HCl为例: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1+2,21+2,),差频峰( 1-2,21-2, )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rngy)辨认。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2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为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必

14、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yudo)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发生的。 分子由于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负性的不同,也显示不同的极性,称为偶极子。通常用分子的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 当偶极子处在电磁辐射电场时,该电场作周期性反转,偶极子将经受交替的作用力而使偶极矩增加或减少。由于偶极子具有一定(ydng)的原有振动频率,显然,只有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频率相匹时,分子才与辐射相互作用(振动耦合)而增加它的振动能,使振幅增大,即分子由原来的基态振动跃迁到较高振动能级。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

15、 因此,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fnz)称之为红外活性的; =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为非红外活性的。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mu )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就会产生共振,此时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而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 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样品,由于(yuy)试样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数范围减弱,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

16、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二、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非常(fichng)小的振幅(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相比)作周期性的振动,可近似的看作简谐振动。这种分子振动的模型,以经典力学的方法可把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原子看成钢体小球,连接两原子的化学键设想成无质量的弹簧,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由经典力学(jn din l xu)可导出该体系的基本振动频率计算公式 式中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定义为将两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单位长度时的恢复力(单位为Ncm-1)。第四十页,共一百零八页。 单键、双键(

17、shun jin)和三键的力常数分别近似为5、10和15 Ncm-1;c为光速(2.9981010cm s-1),为折合质量,单位为g,且 根据小球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上式可写成: Ar为折合相对原子质量。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 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直接原因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键的力常数。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折合(zhh)相对原子质量Ar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反之,则出现在低数区。 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例如CC、 CC、 CC三种碳碳键的质量相同,键力常数的顺序是三键 双键 单键。因此(ync)在红外光谱中, CC的吸收峰出现在2222

18、 cm-1,而CC约在1667 cm-1 ,C-C在1429 cm-1。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 对于相同(xin tn)化学键的基团,波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平方根成反比。例如C-C、C-O、C-N键的力常数相近,但相对折合质量不同,其大小顺序为C-C C-N 100 非常强峰(vs)20 100 强峰(s)10 20 中强峰(m)1 10 弱峰(w)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1两类基本振动(zhndng)形式伸缩振动 亚甲基: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zhndng)形式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变形(bin xng)振动 亚甲基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例水分子峰位、峰数与峰强(1)峰位 化学

19、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zhndng)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shn jin)偶基距变化时,无红外吸收。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峰位、峰数与峰强例CO2分子(fnz)()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频峰;()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d r)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倍频峰;()瞬间(shn jin)偶基距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1内部因素(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xioyng):吸电子基

20、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移)化学键的振动频率(pnl)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pnl)上。四、影响(yngxing)峰位变化的因素第七十页,共一百零八页。cm -1cm -1cm -1cm -1b.共轭效应(xioyng):R-COR C=0 1715cm-1 ; R-COH C=0 1730cm -1 ;R-COCl C=0 1800cm-1 ; R-COF C=0 1920cm-1 ; F-COF C=0 1928cm-1 ; R-CONH2 C=0 1920cm-1 ;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CHCHCHCH157

21、6cm-11611cm-11644cm-11781cm-11678cm-11657cm-11651cm-12222CH3060-3030 cm-12900-2800 cm-1(2)空间(kngjin)效应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空间效应:场效应;空间位阻;环张力()氢键效应 (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对峰位,峰强产生极明显影响,使伸缩振动频率(pnl)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影响(yngxing)峰位变化的因素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一、红外光谱的特征性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chn jin)基团吸收峰三、基团吸收带数据四、分子的不饱和度第三节 红外光谱(gungp)与分子结构第七十四页

22、,共一百零八页。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在一定范围(fnwi)内出现的化学键振动频率基团特征频率(特征峰);例: 2800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1850 cm-1 C=O 特征峰;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CH2COCH2 1715 cm-1 酮CH2COO 1735 cm-1 酯CH2CONH 1680 cm-1 酰胺一、红外光谱(gungp)的特征性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常见的有机(yuj)化合物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670 cm-1依据基团的振动形式,分为四个区: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O,N,C,S)

23、22500 1900 cm-1 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31900 1200 cm-1 双键伸缩振动(zhndng)区41200 670 cm-1 XY伸缩, XH变形振动区红外光谱(gungp)与分子结构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二、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chn jin)基团吸收峰1 XH伸缩(shn su)振动区(4000 2500 cm-1 )(1)OH 3650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bn hun)上的C

24、H 3030 cm-1 =CH 3010 2260 cm-1 CH 3300 cm-1 (2)饱和(boh)碳原子上的CH3000 cm-1 以上(yshng) CH3 296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2870 cm-1 对称伸缩振动 CH2 293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2850 cm-1 对称伸缩振动 CH 2890 cm-1 弱吸收3000 cm-1 以下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2 双键伸缩(shn su)振动区(1200 1900 cm-1 )苯衍生物在 1650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xshu)(强度弱),可用来判断取代基位置

25、。(1) RC=CR 1620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duchn))时,无红外活性。 (2)单核芳烃 的C=C键伸缩振动(1626 1650 cm-1 )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3)C=O (1850 1600 cm-1 ) 碳氧双键的特征(tzhng)峰,强度大,峰尖锐。醛,酮的区分(qfn)?第八十页,共一百零八页。3 叁键(C C)伸缩(shn su)振动区(2500 1900 cm-1 )4. XY,XH 变形振动区 1650 cm-1 指纹区(1350 650 cm-1 ) ,较复杂。 C-H,N-H的变形振动; C-O,C-X的伸缩振动; C-C骨架(gj

26、i)振动等。精细结构的区分。(1)RC CH (2100 2140 cm-1 ) RC CR (2190 2260 cm-1 ) R=R 时,无红外活性(2)RC N (2100 2140 cm-1 ) 非共轭 2240 2260 cm-1 共轭 2220 2230 cm-1 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三、基团(j tun)吸收带数据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常见基团(j tun)的红外吸收带特征区指纹区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C-H,N-H,O-HN-HCNC=NS-HP-HN-ON-NC-FC-XO-HO-H(氢键)C=OC-C,C-N,C-O=C-HC-HC

27、CC=C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八页。四、分子(fnz)的不饱和度定义: 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如:乙烯(y x)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计算: 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 (2 + 2n4 + n3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作用: 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例: C9H8O2 = (2 +29 8 )/ 2 = 6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八页。一、仪器类型(lixng)与结构二、

28、制样方法三、联用技术第四节 红外分光(fn un)光度计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八页。一、仪器类型(lixng)与结构两种类型:色散(ssn)型 干涉型(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八页。内部结构Nicolet公司(n s)的AVATAR 360 FT-IR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八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jigu)框图干涉仪光源(gungyun)样品(yngpn)室检测器显示器绘图仪计算机干涉图光谱图FTS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八页。傅里叶变换(binhun)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图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八页。迈克尔干涉仪工作(gngzu)原理图 第九十页,共一百零八页。二、制样方法(fngf)1)气体(qt)气体(qt)池2)液体(yt):液膜法难挥发液体(BP80C)溶液法液体池溶剂: CCl4 ,CS2常用。3) 固体:研糊法(液体石腊法)KBR压片法薄膜法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八页。三、联用技术(jsh)GC/FTIR(气相色谱红外光谱(gungp)联用)LC/FTIR(液相色谱(s p)红外光谱联用)PAS/FTIR(光声红外光谱)MIC/FTIR(显微红外光谱)微量及微区分析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八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