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头颈和五官 头 形 头形过大(解颅):小儿头颅均匀增大,颅缝开裂,面部较小,智力低下者,多属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水液停聚于脑所致头形过小:小儿头颅狭小,头顶尖圆,颅缝早合,智力低下者,多因肾精不足,颅骨发育不良所致方颅:小儿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颅呈方形者,亦是肾精不足或脾胃虚弱,颅骨发育不良的表现,可见于佝偻病、先天性梅毒等患儿 2、囟 门囟门是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是临床观察的主要部位。 后囟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24个月时闭合。 前囟呈菱形,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时闭合。囟门突起(囟填):多属实证。为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或颅内水液停聚所致。但在小儿哭
2、泣时囟门暂时突起为正常。囟门凹陷(囟陷):多属虚证。可见于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精气亏虚、脑髓失充的患儿。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囟门微陷属正常。囟门迟闭 (解颅):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常兼有“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等症状表现。3、动 态 病人头摇不能自主,不论成人或小儿,多为肝风内动之兆,或为老年气血虚衰,脑神失养所致 4、头 发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故望发主要可以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可见于大病后和慢性虚损病
3、人突然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为斑秃,多为血虚受风所致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表现者为肾虚;有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表现者为血热化燥所致 青年白发,伴有肾虚症状者属肾虚,伴有失眠健忘症状者为劳神伤血所致,但亦有因先天禀赋所致者,不属病态小儿头发稀疏黄软,生长迟缓,甚至久不生发,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二、望五官 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望咽喉(一)望目 肝脏病者,应于风轮,心脏病者,应于血轮,脾脏病者,应于肉轮,肺脏病者,应于气轮,肾脏病者,应于水轮 目 神眼睛黑白分明,精采内含,神光充沛,有眵有泪,视物清晰,是眼有神,虽
4、病易治白睛暗浊,黑眼色滞,失却精彩,浮光暴露,无眵无泪,视物模糊,是眼无神,病属难治目赤红肿: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黄疸眼睑淡白:气血不足眼胞浮肿:水肿眼窝下陷:伤津脱液小儿露睛:脾虚瞳孔散大:精气衰竭量目上视、斜视、直视:肝风内动(二)望 耳肾、胆(耳轮色泽及分泌物)正常人耳廓色泽红润,是气血充足的表现正常人耳廓厚大,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廓瘦小而薄,是先天亏损,肾气不足耳轮干枯萎缩,多为肾精耗竭,属病危色淡白属寒,清黑属痛,焦黑为肾精亏耗耳旁红肿疼痛:风热外袭或肝胆火热耳中疼痛耳聋流脓:肝胆湿热或胆经有热耳轮甲错:久病血瘀 (三)望鼻肺、胃(分泌物及外形)鼻流清涕外感风寒鼻流浊涕外感风热鼻流脓涕
5、,气腥臭鼻渊外感风热或胆经蕴热上攻于鼻鼻衄肺胃蕴热,灼伤鼻络鼻红肿生疮,多属胃热或血热鼻端生红色粉刺,称为“酒皶鼻”,多因肺胃蕴热所致鼻柱溃陷,多见于梅毒病人 鼻柱塌陷,眉毛脱落,多见于麻风恶候鼻翼煽动,多见于肺热或哮喘病人,是肺气不宣、呼吸困难的表现 (四)望口与唇脾胃(色泽和形态)唇色红润:此为正常人的表现。唇色红紫:实热;鲜红:阴虚;樱红:煤气中毒唇色淡白:此为气血亏,可见于大失血的患者。唇色青紫:寒凝、凝滞环口黧黑,唇卷露齿:脾气将绝睡时口角流涎:脾虚或脾胃有热(五)望齿与龈肾、胃(色泽、形态及润枯)龈色淡白:血虚不荣牙龈红肿:胃火上炎牙龈出血:红肿,胃火伤络;不红微肿:虚火伤络牙齿松
6、动稀疏:齿龈外露,肾虚或虚火上炎(六)望咽喉肺、胃热咽喉红赤肿痛:肺胃有热;兼黄白脓点:肺胃热盛咽部嫩红,痛不甚剧:阴虚火旺乳蛾红肿疼痛:风热或痰火 咽喉有灰白点膜,迅速扩大,剥落则出血:白喉 如何检查六、望皮肤 (一)形色变化(二)斑疹1.形色变化皮肤荣润而光泽:见于正常人,精气充沛皮肤虚浮肿胀,按优压痕:水湿泛滥 皮肤干瘪枯槁:津液耗伤皮肤、面目皆黄:黄疸皮肤粗糙如鱼鳞,扶之涩手:肌肤甲错:血虚挟淤 2.斑疹斑疹:出现于皮肤表面的红或紫色片状、点状的皮疹。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摸不应手。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斑疹的病机:斑疹多由外感热邪失于透泄,邪郁于肺胃,深入营血
7、所致,斑从肌肉而出,疹由血络外溢。斑疹的色泽、形态、稠密色泽:红润为顺,淡滞为逆形态:分布均匀,稀疏为邪浅病轻 稠密或根部紧束有脚:热毒深重 疏密不匀,或先后不齐,或见而既隐,多为邪气内陷 斑色暗紫,其形较大,时出时隐,多为气虚不摄血或挟有瘀血望排泄物,分泌物 排出物排泄物指人体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分泌物指官窍所分泌的液体,在病理情况下其分泌量增大,也成为排出体外的排泄物二者总称为排出物 一、望痰涎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黏液,其中浊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均属有形之痰涎是从口腔流出的清稀黏液(一)痰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为痰
8、之故。痰少而粘,难于咯出,多属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虚津亏,清肃失职。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痰湿。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故量多而滑利易出。痰中带血,色鲜红者,为热伤肺络。临床多以阴虚火旺者为多见。若咳吐脓血腥臭痰,或吐脓痰如米粥者,属肺痈。由热邪犯肺,热毒久蓄,肉腐而成脓。(二)涎脾胃口流清涎者,由于脾冷;吐粘涎者,因脾热。临床之口中涎多,多见于脾胃虚寒 ;口中涎粘,多见于脾胃积热。涎自口中流出而不自知,睡则更甚者,多属脾气虚不能收摄。小儿胃热虫积,也多见流涎。吐出多量泡沫,多为胃中有寒,或有积冷,或有湿滞,或有宿食。二、望呕吐物胃气上逆呕吐物清稀无臭 ,多为寒呕。因
9、胃阳不足,难以腐熟水谷,水饮内停,致胃失和降,多因脾肾阳衰或寒邪犯胃所致。呕吐物秽浊酸臭,多为热呕。因热邪犯胃,或肝经郁火,致胃热上逆。呕吐物酸腐夹杂不化食物,多属食积。多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宿食不化,久则腐败,致胃气不降,故吐出酸腐食物。若呕吐不化食物而无酸腐味,多属气滞,常频发频止,由肝郁犯胃所致。 望呕吐物胃气上逆呕吐清水痰涎,伴口干不饮,苔腻胸闷,多属痰饮。脾失健运,则胃内停饮,痰饮随胃气上逆而吐出。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湿热或郁热。肝气横逆犯胃,热迫胆汁上溢,胃失和降而呕黄绿苦水。呕吐鲜血或紫暗 血块,夹杂食物残渣,多属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宿有瘀血,血不归经。若脓血混杂,多为胃痈
10、。 三、望大便脾胃肠大便清稀,多属寒湿泄泻;大便黄褐如糜,多属湿热泄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大便如粘冻,挟有脓血,多属痢疾,为大肠湿热;大便燥结,属肠道津亏;便血,血色鲜红,先血后便,为“近血”,因风热灼伤肠络或痔疮、肛裂;血色暗红或紫黑,先便后血,为“远血”,为内伤劳倦。 四、望小便肾、膀胱小便清长,见于病人多属虚寒证;小便短黄,见于病人多属湿热证;尿中带血,多因热伤血络,或湿热蕴结膀胱;尿有砂石,见于石淋,多因湿热内蕴,煎熬成石;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如脂膏,见于尿 浊、膏淋,多因脾肾虚衰,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 望小儿指纹 一、望指纹的方法部位:食指的第一部
11、位为风关,即掌指关节横纹向远端至第二节横纹之间;第二节为气关,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第三节为命关,即第三横纹至末端。 方法:抱小儿向光,医师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推数次,指纹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正常形色:正常的指纹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 枝、粗细适中。 小儿指纹图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二、临床意义 部位:指纹显于风关时,是邪气入络,邪浅而病轻。指纹从风关透至气关,其色较深,是邪气入经,主邪深入而病重。若指纹显于命关,是邪气深入脏腑,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称为命关。若指纹直达指端,叫做透关射甲,病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