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更新改造规划各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_第1页
社区更新改造规划各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_第2页
社区更新改造规划各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_第3页
社区更新改造规划各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_第4页
社区更新改造规划各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铁 路 局 社 区 更 新 改 造 规 划规划的目的?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的逻辑组织?各子系统如何规划?图式语言 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是以城市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使用为核心的公共干预。规划的目的?目的:确保城市建成环境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克服城市建成环境开发中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同时保证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规划的基本原则?区域协调原则 考虑周边条件对其影响,同时也要考虑改造后对城市的影响规划对象应将之视为一个整体 ;在整体中应解决规划对象的主要问题 。整体性原则 基于现实情况对规划对象有全面的掌握; 分析、探讨过去和现在,目的在于解决现实问题, 并为揭示未来和展开实

2、现目标的未来行动提供借鉴。尊重现实原则 以未来的视角审视现实问题 规划最重要特征是未来导向性。规划作为人类的一项社会行动,是人类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与人为环境的具体行动,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尚未发生的或者是即将发生的,是具有鲜明的社会导向和行为干预性。 规划的逻辑组织?问 题 导 向目 标 导 向提 出 规 划 总 体 目 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规划结构+规划方案分各子系统具体落实空间手段非空间手段社会管理经济规划背景 为什么研究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涉及哪些因素? 政策、相关规划 规划地段的区位、历史、现状、确定规划目标目标是人类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 城市规划过程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目标的引导

3、下展开的,另一方面,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目标的实现,是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组织的,因此目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规划目标的制定隐含价值取向 从某种角度来说,目标确定的实质是依据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有关于未来希望所作出的综合判断。 在城市规划领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不仅贯彻在整个规划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和行动中,而且从规划的本质意义上说,规划本身就是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是不可剔除的决定性因素。目标的确定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实质就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斗争与妥协。分析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采用和空间相关的手段、方式,对规划目标提供物质实体的支持“规划是一个过

4、程” ,意味着规划并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结果,而更关注发展过程中对于机制和途径的把握。 什么是结构?影响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系统科学讲的要素和结构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要素仅指系统的基本的或主要的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不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才涉及而且只涉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结构指的是要素或要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架构,关注的是结合方式及其形成的整个框架或构形。规划结构 为什么先提出规划结构?系统内部各要素十分庞杂,提出结构有利于梳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规划结构可以在定量要素方面用图表,定性要素方面用文字,在空间形态方面用图形来表现。社区更新改造规划各子系统分别深入研究、落实 详细节点解决方

5、案 各子系统如何规划?子系统的概念 当系统的组分数量足够多,而且难以甚至无法按照同一方式进行整合和管理时,就必须对他们分片或分组或分段进行整合和管理。考察这种系统的结构需要子系统的概念。子系统内部应具有结构意义。 子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系统性:子系统不是一般的部分,也不仅仅是整系统的组分,它本身一定是系统,具有系统的基本特征,必须作为系统来认识。把子系统仅仅当成组分看待,轻视、忽视它特有的系统性,不把它当系统对待,便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结构问题。隶属性:子系统是母系统的一个部分,母系统中至少还有不同于它的另一个子系统,一般情况是同时存在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是一个局部,如果只片面考虑就会出问

6、题的。地方性(局域性):不同的构成成分,不同的内部关联方式。(1)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主要满足后排房屋(北向)不受前排房屋(南向)的遮挡,并保证后排房屋底层南向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间。 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的环境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或大寒日)的有效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的满窗日照的时间。 日照间距住宅规划基本要求a. 每套也不尽相同。本次规划日照间距为1: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b. 托

7、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日照间距 各个地方由于所处的区位不同,日照间距也各有不同,西安日照间距为1:1.35。(2)住宅侧面间距 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 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概 念 商业设施规划是指针对城市或者城市中的一个区域,参照国家规定并考虑实际需求情况,提供内容完善以及规模合理的商业设施,在空间上对这些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为该区域使用者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商业设施规划基本要求 商业设施位置的选择位于居住区中心位于居住区主要出

8、入口处沿居住区主要道路位置几何中心沿主要道路主要出入口处分散在道路四周特点服务半径小,便于居民使用,利于居住区内景观组织,但内向布点不利于吸引更多的过路顾客,可能影响经营效果。可兼为本区和相邻居住区居民及过往顾客服务,故经营效益好,且有利于街道景观的组织,但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的干扰。便于本区居民出入小区使用,也可兼顾其他居住区居民使用,经营效益好且便于交通组织。居民使用方便,可选择性强,经营效益好,但面积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几种商业布置方式特点比较从商业类型来看:餐饮、零售超市等业种普世能力强;一旦达到经营的门槛人口规模,即就会就近布局。药店、花店、水果店等业种,由于其主体消费群中患者

9、以及患者家属为多,因而与医院成关联布局趋势。打印店、文具店、以及书店,多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与学校关联布局。中小学设施规划基本要求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到达各项设施所需的最大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要求小学服务半径500米;中学服务半径1000米。 小学 应安排在社区内部,与社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社区的中心位置。中学 可适当布置在社区外围,但不宜向城市道路开口,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需 求方 式分 布交通量分配交通规划基本要求需求为什么会产生?需求会在什么地方产生?需求通过什么方

10、式实现?车和人选择通道的问题尺 度城市尺度: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地区尺度:内部道路系统的组织节点尺度:怎么和周边建筑物发生关联? (1)城市交通 城市的交通包括两大部分: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主要指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 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如铁路交通、水路交通、公路交通、航空交通以及管道运输等。城市交通类型 (2)城市交通的类型 城市交通在性质划分为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大类,城市动态交通因运输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城市客运交通和城市货运交通。城市静态交通主要指的是停车,停车是城市交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城市交通静态交通动态交通从性质上

11、划分城市货运交通城市客运交通从运输对象角度划分停车场住宅区交通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征,其动态交通的内容主要是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服务等日常生活内容。住宅区交通购物、娱乐、消闲、交往等内容的生活性交通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运运送、邮件投递等内容的服务型交通消防、救护、出警等应急性交通 居民上下班、上下学内容的通勤性交通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具有必须性、定时性和定量性的特征具有必要性和偶然性 的特征住宅区交通类型住宅区交通组织方式交通组织的方式有人车混行和人车分行两种基本方式。人车混行:车行,步行共用一条居住区、小区道路 ,是一种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体系。在私人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交通组

12、织方式既经济又方便。人车分行: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是由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的道路系统所组成,是针对住宅区内存在大量的私人机动车交通量的情况而采取的规划措施。包括部分人车分行和完全人车分行。 (1)停车方式 住宅区车辆的停车方式一般可采用地面停车(地面集中停车、地面分散停车、路边停车)、立体停车(地下停车、地面停车楼)等多种方式。居民一般根据停放的时间段、停放的时间长度和停放的车中来选择不同的停车方式。住宅区静态交通概 念 道路系统规划是指针对交通系统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对道路系统进行调整,如道路网结构、道路断面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交通规划中提出的要求。道路规划基本要求 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13、在进行道路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道路系统需要为步行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 道路系统要很好的解决车行和人流之间的矛盾; 在进行旧区改造时,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设施;道路分级 居住区级道路 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居住区不小于15米。车行道一般需要9米,如通行公交时,车行道宽度应为10-14米,多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一般与城市支路同属一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 是居住小区内外来联系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一般为6-9米。多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道路 为居

14、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它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有时也伸入住宅院落中。组团路: 路面宽3-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多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 宅间路 直接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通路,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米,连接高层住宅时其宽度不宜小于3.5米。 机动车道路边停小客车:车道宽度2.5米公交港湾(停大客车):车道宽度3米慢速通行车辆(车速40km):车道宽度3.5米快速通行车辆:车道宽度3.75米道路横断面设计 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自行车车行宽度1米,考虑与路缘石有一段距离,一般取0.25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按2.5米、

15、3.5米、4.5米递增。 人行道:考虑人行、树木种植、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一般取0.75米/人,对于商业中心、车站的人流较大地区,人行道应尽量留宽。行道树一般种植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行道树树池:1.5*1.5米,距离道牙一般为0.5-1米。 停车设计 停车场(库)是解决静态交通的方式,是道路交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停车点的选择:1交通交汇处 2大量人流汇集的设施附近 3结合现状道路设置 停车类型(1)地面停车 地面集中停车场,16-20m2/车位; 路面停车场,25-30m2/车位;(2)地下停车 采用住宅低层、宅间绿地布置地下停车; 地下停车场,30-35m2/车位。车辆停放方式(a)平行

16、式停车;(b)斜列式停车;(c)垂直式停车 停放方式 回车场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8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 】。参考资料绿地规划基本要求 绿化布置应考虑建筑群总体布局的要求,建筑群的功能特点、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既美观又经济的树种;绿化布置还应考虑季节变化、空间构图的因素,主次分明地选择适当的树种和布置方式。此外,遮阳、隔离也应予以考虑,利用绿化来弥补建筑群布局或环境条件的不良缺陷。 形成点、

17、线、面的空间结构关系;“点”上成园,成景“线”上形成绿化网络关系“面”上需要较高绿化高覆盖率; 建立与外围绿地系统的连接,共同构成城市级的绿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宏观层面 植物种类选择要符合: 气候 文化氛围 功能 时间.微观层面 植物栽植方式要符合: 环境氛围 活动的展开. 功能可按小型综合性公园的功能组织来考虑,一般有安静游憩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服务管理设施等。(1)安静游憩区:作为游览、观赏、休息、陈列用,要求有人密度较小,故需要大片的绿地。区内可设置休息场所,散步小径、桌凳、廊亭、台、榭。(2)文化娱乐区:是人流集中热闹的动区,可和小区的公建结合起来设置。(3)儿童活动区:各种设施要考虑少年儿童的尺度,可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障碍游戏等。(4)服务管理设施:可有小卖、休息以及废物箱等。公共绿地基本功能分区 绿地布置形式较多,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形式,即规则式、自然式以及规则与自然结合的混合式等。 (1)规则式:布置形式较规则严整,布局对称均衡,园路多用直线或几何规则线形,各构成因素均采取规则几何形和图案形。绿地基本布置形式(2)自由式:以校仿自然景观常见,各种构成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