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指标(新)课件_第1页
第三章-综合指标(新)课件_第2页
第三章-综合指标(新)课件_第3页
第三章-综合指标(新)课件_第4页
第三章-综合指标(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总量指标第二节 相对指标第三节 平均指标第四节 标志变动度主要内容第三章 综合指标第一节 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种类总量指标的计算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用统计指标去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就叫综合指标法,简称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从它们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但与数学中的绝对数不同,它不是抽象的绝对数,而是一个有名数。例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8

2、2320.6亿元;财政收入2004.8亿元;粮食产量37911万吨。总量指标的作用 1.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反映某部门、单位等人、财、物的基本数据。 2.它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 3.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及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二、总量指标的种类按其反映的内容分类:总量指标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表示的是一个总体内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即总体本身的规模大小。如,企业数、学校数、职工人数、学生人数等。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

3、的总和,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总数量。如,总产量、总产值、工资总额、税金总额等。 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如,某种产品的产量、商品销售量(额)、工资总额、国民(内)生产总值、人口增长量、人口出生数等。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量、固定资产的价值等。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总量指标计算应当注意的问题:必须注意现象的同类性,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总量;必须明确每项总量指标的统计涵义;必须做到计量单位一致。即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实物单位:

4、不同类的实物指标不能加总 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实物单位主要包括: 自然单位:人、辆 度量衡单位:千克、吨 双重单位或多重单位:千瓦/台 复合单位:吨公里货币单位:能够加总不同类的实物指标劳动单位 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也是一种复合单位,如“工时”、“工日”、“台时”。第二节 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对比的两个数,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平均数或相对数。相对指标的作用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不能

5、直接对比的事物进行比较便于记忆 、易于保密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名数 有名数是将对比的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结合使用,以表明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等。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无名数 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由于对比基数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最常用)、千分数等。思考:哪类相对指标是有名数?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相对指标由于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对比基础的不同,通常分为: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

6、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以“%”表示,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 (1)根据总量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如:某厂计划完成工业增加值200万元,实际完成220万元,请计算工业增加值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2)根据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率、成本降低率、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率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本年度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7.6%,请计算本年度成本降低率的计划完成数。练习题:某厂计划2006年劳动生产率要比上年提高4%,实际提高5%,那么该企业本年度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数是多少? (3)根据平均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某企业某月生产某产品,计划每

7、人每日平均产量为50件,实际每人每日平均产量为60件,则 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20%完成了计划任务。计划执行进度的考核 如果实际完成数所包含的时期只是计划期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被称为计划执行进度,它不是在计划期末,而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来进行计算的。一般适用于检查计划的执行进度和计划执行的均衡性。其计算公式为:长期计划的检查 (1)水平法 水平法是在5年计划中只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社会商品零售额等。其计算公式为: 提前完成5年计划的时间:在5年中,从前往后考察,只要有连续一年时间(不论是否在一个日历年度,只要连续12个月即可),实际完成的水平达到了计划规定的最后一年的水

8、平,就算完成了5年计划,所余时间即为提前完成5年计划的时间。 例: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0万吨,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 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 四 年第 五 年上半年下半年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产量454825271616181718202325 根据某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某种工业产品在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量达到803万吨,该产品在五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上表所示。要求:根据表列资料计算该产品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9、10月11月12月第四年505054555859626363637275第五年757678798181848586899093习题 (2)累计法 累计法是在5年计划中规定5年累计完成量应达到的水平,如基本建设投资额、新增生产能力、新增固定资产等。用累计法检查5年计划执行情况的公式为: 提前完成5年计划的时间:在5年中,从期初往后连续考察,只要实际累计完成数达到计划规定的累积任务数,即为完成5年计划,所余时间为提前完成5年计划的时间。 例:某5年计划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200亿元,5年内实际累计完成2240亿元,则 假定2001-2005年间基建投资总额计划为2200亿元,实际至2005年6月

10、底止累计实际投资额已达2200亿元,则提前半年完成计划。计划完成相对数的作用 (1)准确说明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为搞好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2)反映计划的执行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 (3)反映经济计划执行中的薄弱环节,鼓励执行计划的落后者向先进者看齐。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就是利用分组法,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即差异)的各部分,以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而得出比重或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综合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居民家庭收支的分析研究,

11、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重就越来越小,即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个定律的系数,就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应用一: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或者各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40年,英国统计学家克拉克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减小,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逐渐增加,这就是“配弟克拉克定理”。 某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某产业就业人数所有产业就业人口总数 应用三:老年人人数比重与老龄化社会分析应

12、用二:就业人数比重与产业结构分析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指标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一比几或几比几的形式来表示。例如,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212万人,乡村人口74544万人,则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例可表示为43:57,也可以表示为1:1.3。分析总体中若干部分的比例关系时可采用连比形式。例如,我国2005年末从业人员为7582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33918万人,第二产业为18092万人,第三产业为23815万人,三个产业从业人数比例可表示为45:2

13、4:31,也可表示为100:53:70。 人口性别比例:一般情况下,在出生婴儿中,男婴稍多于女婴。正常比例大体是男性比女性为105:100。性别比例失衡与高储蓄率 中国总体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07年已经高达50%,这不但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远高于中国过去的储蓄率,例如自1990年以来,国内储蓄占GDP的比例已经上升了15个百分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与经济学教授魏尚进指出,中国居民储蓄率的提升与中国社会中不断扩大的男女比例失衡存在关联。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就一直在不断加重,而现在全国新出生婴儿中的男女比例已达122:100。男孩子的父母在潜意识中对孩

14、子的择偶难题有所感应,因此无意识地提高了储蓄率,以更大房子、更多存款增强其竞争力。 某地区2004-2005年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 单位: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2004年和2005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2004年2005年生产总值3640544470 其中:第一产业81578679 第二产业1380117472 第三产业1444718319比较相对指标(横向比较) 比较相对数又称类比相对数,是将两个同类指标作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指标在不同条件下(如在各国、各地、各单位)的数量对比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标准的选择: 比较标准是一般对象。 比

15、较标准(基数)典型化。如,国家规定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国外先进水平等。 根据下述资料计算比较相对指标,以分析各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市名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口数(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甲138.551747963乙179.213904595丙228.25823922地区546.0211464765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用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可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其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的数值表示有两种方法:一般用复名数表示,如“人/平方公里”;少数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如净资产收益率。

16、 思考:已知美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384亿美元,年末人口总数为2.6065亿人 ,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何种类型的指标,是平均数吗?厦门统计局 :2010年厦门市资产负债状况简析 动态相对指标(详见第四章、第五章) 动态相对数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作为对比标准的时间叫做基期,而同基期比较的时期叫做报告期,有时也称为计算期。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指标要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在比较两个相对指标时,是否适宜相除再求一个相对指标,应视情况而定。第三节 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各种平均数之

17、间的关系正确运用平均指标的原则(略)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标的概念 平均指标是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简言之,平均指标是说明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平均指标的特点将数量差异抽象化只能就同类现象计算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在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属一个总体,在经济内容上有着从属关系,即分子数值是分母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只有这样计算出的平均指标才能表明总体的一般水平。正是在这点上,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表现出性质上的差异。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的总

18、量指标对比,这两个总量指标没有依附关系,而只是在经济内容上存在客观联系。以此标准来衡量,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粮食产量等是平均数;而人均收入、人均粮食产量是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的作用平均指标可用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对比平均指标可用于同一总体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对比平均指标可作为论断事物的一种数量标准或参考平均指标也可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进行数量上的估算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指标有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其中,数值平均数是指根据分布数列中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而来的平均数,如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位置平均数是指根据分布数列中某些标志值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平均数,如众

19、数和中位数。有关平均指标的小故事一个人到某公司求职,经过调查得出关于该公司工资的一些数据。如果是你,应该如何选择?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职员C职员D职员E职员F职员G月薪(元)60004000170013001200110011001100500二、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 算术平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和典型特征的最基本指标,是统计中计算平均数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公式为: 社会经济现象中有许多研究的总体,总体标志总量等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例如,各个职工工资的总和就形成工资总额,各个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总和就形成总产量。算术平均数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

20、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如果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而且没有经过分组,则可先将各单位的标志值相加得出标志总量,然后再除以总体单位数,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称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例: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生产某种零件,日产量(件)分别为12、13、14、14、15,则平均每个工人日产零件件数为多少?加权算术平均数 如果掌握的资料是经过分组整理编成的单项数列或组距数列,并且每组次数不同时,就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具体方法是:将各组标志值分别乘以相应的频数求得各组的标志总量,并加总得到总体标志总量;将各组的频数加总,得到总体单位总量;用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即

21、得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次数(f)在这里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统计学上将其称之为权数或权重。当各个标志值的权数都完全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候,加权算术平均数就成为了简单算术平均数(如何推导?)。 变量数列的权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绝对数表示,称次数或频数;另一种是以比重表示,称比率或频率。同一总体资料,用这两种权数所计算出来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同。 如果我们掌握的资料,不是单项数列而是组距数列,在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应当将各组的组中值作为各组的标志值进行计算。按日产量分组(千克)工人数(人)f组中值XXf60以下1055550607019651235708050753

22、7508090368530609010027952565100110141051470110以上8115920合计16413550算术平均数的不足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使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变小,且受极大值的影响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当组距数列为开口组时,由于组中值不易确定,使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不很可靠。三、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它是各个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是否分组,调和平均数又可分为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种。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先计算各个变量值的倒数,即1/X;计算上述各个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即 ;再计算这种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23、,即 ,这就是调和平均数。也即: 在现实生活中,直接用调和平均数的情况很少,一般是把它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来使用,且二者的计算结果相同。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Xf,f=m/X。M是一种特定权数,它不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而是各组标志总量。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加权调和平均数是在用相对数计算算术平均数和用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由于所掌握的资料的限制而产生的。 由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时调和平均数法的应用 例:已知某商品在三个集市贸易市场上的平均价格、销售额的资料如下: 请计算:该商品在三个贸易市场上总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市场平均价格(元/千克)X销售额(元)M甲2.0060000乙2.505

24、0000丙2.4060000合计170000 应用:某种蔬菜价格早上为0.5元/斤、中午为0.4元/斤、晚上为0.25元/斤。 (1)现早、中、晚各买2斤、3斤、4斤,求平均价格? (2)现早、中、晚各买2元、3元、4元,求平均价格?由相对数计算算数平均数时调和平均数法的应用(P95) 例:某工业公司有三个工厂,已知其计划完成程度及实际产值资料如下: 请计算:该工业公司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工厂计划完成程度(%)实际产值(万元)甲951140乙10513440丙1152300合计16880 在由平均数或相对数计算平均数时,要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的问题,关键在于以算

25、数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依据。如果我们所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母项数值,则直接采用加权算数平均数的形式;如果我们所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子项数值,则需采用调和平均数的形式。即:缺分子资料用算术平均数形式,缺分母资料用调和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又称“对数平均数”,它是若干项变量值连乘积开其项数次方的算术根。 当各项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适宜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思考:有无此种情况?)。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情况,可分简单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几何平均数两种。简单几何平均数适用于未分组资料,加权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分组资料。简单几何平均数 简单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连

26、乘积的n次方根,其计算公式为: 在实际计算工作中,由于变量值个数较多,通常要应用对数来进行计算,即: 所以, 。由此可见,几何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对数的算数平均数的反对数。 例:以下是我国某工业产品2001年-2005年期间的产量和逐年发展速度,请用几何平均数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年份产品产量(亿吨)逐年发展速度(X)20009.80200110.54107.6200210.80102.5200310.87100.6200411.16102.7200511.41102.2合计加权几何平均数 当各个变量值的次数(权数)不相同时,应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将公式两边取对数,则为: 所以:

27、 例: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25年的年利率分配是:有1年为3%,有4年为5%,有8年为8%,有10年为10%,有2年为15%,求平均年利率。五、众数众数的概念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要利用众数代替算术平均数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如果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不是一个,而是两个,那么,合起来就是复众数。在某些情况下,众数是一个较好的代表值。例如在服装行业中,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在进行生产和存货决策时,更感兴趣的是最普遍的尺寸而非平均尺寸。又如,当要了解大多数家庭的收入状况时,也要用到众数。 思考:还

28、有什么情况会用到众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单项数列确定众数的方法:观察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就是众数。 尺码(码)37383940414243销售量(百双)112389240143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的方法:观察次数。首先由最多次数来确定众数所在组,然后再用比例插值法推算出众数的近似值。其计算公式为:(P102推导过程) 下限公式(通常): 上限公式: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次数分布按日产量分组(千克)工人数(人)按日产量分组(千克)工人数(人)60以下10901002760701910011014708050110以上8809036 请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工人日产量的众数?众数的特点众数是一个位置平均数,

29、它只考虑总体分布中最频繁出现的变量值,不受极端值和开口组数列的影响。在变量分布偏态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能增强对变量数列一般水平的代表性;众数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平均指标,当分布数列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趋均匀分布时,则无众数可言;当变量数列是不等距分组时,众数的位置也不好确定。 六、中位数中位数的概念 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中位数把全部的标志值分成两个部分,一半标志值比中位数大,另一半标志值比中位数小,且二者的个数相等。中位数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人口总体类型是属于青年型、中年型还是老年型,可以

30、用人口年龄中位数作为平均年龄来加以判断。 中位数是一种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统计资料中含有异常的或极端的数据时,中位数比算术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有5笔付款:9元、10元、10元、11元、60元 付款的算术平均数为20元,中位数为10元,请问谁更能代表平均每笔的付款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先将标志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加以排列,然后用下列公式确定中位数的位置:总体单位数是奇数,则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单位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如:20,23,26,29,30。总体单位数是偶数,则居于中间位置的两项数值的算术平均数是中位数。如:20,23,26,29,30,32。由单项数列

31、确定中位数 求中位数位置= ; 计算各组的累计次数(向上累计次数或向下累计次数); 根据中位数位置找出中位数。某厂工人日产零件中位数计算表按日产零件分组(件)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25338031101377321427673427545336187226418808合计80并判断是属于何种类型的分布?由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 由组距数列确定中位数,应先按 的公式求出中位数所在组的位置,然后再用比例插值法确定中位数的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下限公式(向上累计时用): 上限公式(向下累计时用):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的中位数计算表按日产量分组(千克)工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向下累计次数60以

32、下10101646070192915470805079135809036115859010027142491001101415622110以上81648合计164七、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总体分布呈对称状态时,三者合而为一;总体分布呈右偏时, ;总体分布呈左偏时, 。 英国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K. Pearson)认为,当分布只是适当偏态时,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例:某企业工人的月收入众数为2800元,月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为3100元,则月收入的中位数近似值是多少,该企业工人月收入的分布属于何种类型的分布?第四节 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意义和作用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案例:道

33、格拉斯公司应如何选择供应商 道森公司和克拉克公司是道格拉斯公司的两家供货商,两家供货商都表示大约需要10个工作日交付订货。下表是两家供应商订货交付时间的历史数据,今后道格拉斯应选择哪家供应商供货? 一、标志变动度的意义和作用 标志变动度也即标志变异指标,它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又称离散程度或离中程度。标志变动度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依据。标志变动度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小;标志变动度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例,某车间两个生产小组各人日产量如下: 甲组:20,40,60,70,80,100,120 乙组:67,68,69,70,71,72,737070 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方法主要有:

34、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二、全距 全距又称“极差”,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用以说明标志值变动范围的大小,通常用R表示全距。全距数值越小,反映变量值越集中,标志变动度越小;全距数值越大,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则标志变动度越大。 对于根据组距数列求全距,可以用最高组的上限与最低组的下限之差,求全距的近似值。但当有开口组时,若不知极端数值,则无法求全距。三、四分位差 把一个变量数列分为四等分,形成三个分割点(Q1、Q2、Q3),这三个分割点的数值就称为四分位数。第三个四分位数Q3与第一个四分位数Q1之差就是四分位差,用公式表示如下: Q.D.=Q3-Q1 舍去数列中最低

35、的1/4和最高的1/4数值,仅用中间那部分标志值的全距来充分反映集中于数列中间50%数值的差异程度就是四分位差。四分位差的数值越大,表明Q1与Q3之间变量值的分布越远离中位数Me,也就说明中位数的代表性越差;反之,四分位差的数值越小,则说明中位数的代表性越好。 根据未分组资料计算四分位差: 例如:某数学补习小组11人年龄(岁)为:17,19,22,24,25,26,34,35,36,37,38。请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数学补习小组的四分位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如果(n+1)不为4的整数倍,则按上述方法计算出来的四分位数位置就带有小数。此时,四分位数就应该是与该小数相邻的两个整数位置上的标

36、志值的平均数,权重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整数位置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近,权重越大;距离越远,则权重就越小,权重之和等于1。 例:某车间1月份工人的生产量分别为13、13.5、13.8、13.9、14、14.6、14.8、15、15.2、15.4公斤,计算该产品产量的三个四分位数和四分位差。四、平均差 平均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以A.D.代表平均差,其计算公式如下:未分组资料: 分组资料: 五、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的概念 标准差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它是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标准差的意义与

37、平均差基本相同,也是根据各个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求其平均离差后再来计算的,但由于采用离差平方的方法来消除正负离差,因此在数学处理上比平均差更为合理。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未分组资料:分组资料: 计算标准差的一般步骤:算出每个变量对平均数的离差;将每个离差平方;计算这些平方数值的算术平均数;把得到的数值开方,即得到标准差。某企业员工日产量的标准差计算表按日产量分组(千克)工人数(人)f组中值X60以下1055-27.6260701965-17.6270805075-7.62809036852.3890100279512.381001101410522.38110以上811532.38合计164标准差的应用:测定分布偏度 绝对偏度不便于不同水平的现象之间进行比较,因此需要将算术平均数与众数的差距除以标准差,这样就得到了偏态系数(SK),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般情况下,SK0为右偏, SK0为左偏,SK=0为对称分布。偏态系数通常取值在-3到+3之间。SK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偏度越大;反之,则表明偏度越小。 计算标准分(学会查P340的“正态分布分位数表”) 对于来自不同均值和标准差的个体的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对比,需要将其转化为同一规格、尺度的数据后再进行比较。这种转换的方法常常是将数据进行标准化。标准化是通过计算标准分来进行分析的,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分实际上是将不同均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