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班级:化学(2)班姓名:郭婷学号:40707100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论。2. 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用途。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基本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5.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碳单质的使用情况,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可燃性;6. 在学习了碳单质可燃性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碳能否与化合态的氧发生反应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习碳单质的还原性,即,实验探究碳还原氧化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
2、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8.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欲望,同时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9. 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二、教学重点:碳的还原性。三、教学难点: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五、教学任务分析1. 起点能力:学生已在上节课学习了碳的三种常见的单质,认识到“性质决定用途”;学生在氧气性质一节已经做过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对碳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2. 使能目标:
3、使学生初步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方案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学会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3. 终点目标:掌握碳的稳定性和还原性,能熟练操作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其了解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欲望。六、教学仪器和药品试管、具支试管、单孔胶塞、止水夹、导气管、药匙、酒精灯、试管架、铁架台等。碳、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火柴等。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课实物展示: 用墨写的字画。观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 提出问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写字作画,我们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这些字画历经千百年
4、,但墨迹依然清晰不变,这是为什么? 评价并板书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思考、讨论、回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课,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进一步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复习引出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实验,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二.碳的可燃性:1.完全燃烧O2充足C O2 点燃 CO2回忆实验现象、结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在过去条件没有暖气的时候,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在室内用煤炉烧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而煤气中毒多发生在晚上,大家讨论一下发生煤气中毒时中毒人所处的环境,试着猜想一下煤气中毒
5、的可能原因。四个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讨论的主题不仅要找出“煤气”是怎样产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人会“中毒”。(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思考、讨论、回答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身边物质的科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评价并板书 2.不完全燃烧O2不充足2C O2 点燃 2CO (O2不充足) 提出问题 根据“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呢? 评价总结 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都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烟道通畅,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
6、分燃烧。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探究碳的还原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与化合态的氧反应,例如碳能否与氧化铜反应呢?讨论,猜想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对猜想提出假设小结 1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 CuOCu CO22碳能与氧化铜反应;C CuOCu CO3碳与氧化铜不反应。从问题出发进行大胆地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1实验设计(1)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评价总结 反应装置与实验室制氧气装置基本相同
7、。(2)检验产物(CO、CO2) 评价总结 CO2石灰水;CO点燃。展示已安装好的实验装置如下 思考、讨论、交流 1.C与CuO均为固体,C在常温下稳定,此反应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所以应选择与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类似。2.检验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可用点燃的方法,看火焰的颜色。探究实验装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对比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赌棉花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流将固体粉末冲出,堵塞导气管。大家分析一下本次试验中需要赌棉花吗? 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发现试管口应堵棉花。得出结论该实验装置不需要赌棉花培养学生动脑,通过对比学习科
8、学知识的方法。(3)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通过所学氧气制取的操作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评价总结并点播气密性检验装药如图连接固定打开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关闭止水夹,同时停止加热。 思考、讨论、交流 操作步骤气密性检验装药如图连接固定打开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关闭止水夹,同时停止加热。培养学生动脑通过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实验探究根据提出假设的依据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论证,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呈红热状态,有无色气体产生,通入
9、澄清石灰水,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处所出气体不能燃烧,冷却后,试管内留有光亮的紫红色固体。对各种假设进行论证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质。3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问通过实验验证了哪一条假设是正确的? 评价总结并板书 3.碳与氧化铜反应C 2CuO 2Cu CO2讨论后达成共识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概括。 引导学生对碳与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在此反应中哪种物质得氧?发生了什么反应?具有什么性质?而另一种物质呢? 评价总结 在此反应中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听老师讲解对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总结并板书 三.碳的还原性1.C 2CuO 2Cu CO2 提问 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讲解并板书2.C CO2高温2CO3.3C 2Fe2O3 4Fe 3CO2记录笔记思考回答记录笔记理论应用于实际,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总结 本节课知识重点。整理笔记及时总结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子帮别人签合同
- 国企项目制合同
- 二次供水泵房节能降耗2025年专项培训试卷
- 实际经营合同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福建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ab卷
- 2025浙江浙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50人(第三批)笔试参考题库及答案1套
- 2024国网重庆市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套
- 买卖合同 定金合同
- 2025国网吉林省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6国网海南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套
-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DB35T 1626-2016 氟化工行业废水和废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河南省公务员2025年考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四川广安武胜县嘉陵水利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品牌建设术语释义手册
- 2025年内镜清洗消毒知识考核试题附答案(护理、洗消)
- 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10月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软件测试团队培训方案
- 餐饮托盘技能培训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