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分鼻_第1页
呼吸系统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分鼻_第2页
呼吸系统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分鼻_第3页
呼吸系统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分鼻_第4页
呼吸系统人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分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呼吸系统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分鼻第一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节 呼吸道一、鼻()外鼻外鼻由骨和软骨作支架,外被皮肤。(二)鼻腔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前部由软骨构成,后部由骨构成。鼻腔向前以鼻孔通体外,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部。两侧鼻腔均分为前后二部,前部为鼻前庭,后部为固有鼻腔。1鼻前庭是鼻腔的前部,由两侧鼻翼围成的部分,内面被以皮肤,生有鼻毛,有阻挡灰尘的作用。2固有鼻腔是鼻腔的后部,结构特征是:(l)鼻中隔前下部有一丰富的血管吻合丛,称为易出血区,约90的鼻衄发生在此。第二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

2、分隔出上、中、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前部。(3)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因结构与机能不同,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 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处,活体上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其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有三种细胞构成第三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支持细胞 呈高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支持细胞包绕着每个嗅细胞。很象神经胶质细胞。嗅细胞 为双极神经元,其树突呈细棒状,伸向上皮表面,其末端呈小泡状称嗅泡,后者表面发出 1030根纤毛一嗅毛,嗅毛细长,无摆动性,常倒向一侧,浸于嗅腺的分泌物中,嗅毛是嗅觉感受器。能感受气味物质的刺激。嗅细胞轴突穿出基膜后形成无髓神经纤维,进入中枢神经的

3、嗅球。基细胞 呈锥体形,位于上皮基底部,有分裂增生能力。粘膜固有层 为薄层结缔组织,与下方的骨膜相连。其中有许多浆液腺嗅腺,开口子上皮表面,可不断地分泌稀薄的液体,覆盖于上皮表面,可溶解空气中的气味,刺激嗅毛,引起嗅觉冲动,分泌物又不断分泌,可清洗嗅上皮表面,保持嗅觉的敏感性。第四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呼吸部 为嗅区以外的其余部分,活体上呈微红色。粘膜固有层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粘液腺,可温暖和湿润被吸入的空气;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住状上皮,纤毛作定向摆动,使粘液移向咽部冲刷粘膜表面,具有净化空气中的细菌和灰尘的作用。(三)鼻旁窦鼻旁窦是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共4对,即

4、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它们都开口干鼻腔,因此对发音有共鸣作用,窦壁粘膜与鼻腔呼吸部粘膜连续,故鼻腔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二、咽(见消化系统)第五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喉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音器官。()喉的位置喉位于颈前部,向上开口干咽腔的喉部,向下与气管相通(相当于46颈椎段)。喉的两侧有颈部的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后壁是喉咽腔的前壁。喉上方借韧带和肌肉与舌骨相连,下方借肌肉连于胸骨(二)喉的结构喉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内面衬以粘膜。第六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 1喉软骨 有一块甲状软骨、一块环状软骨、一块会厌软

5、骨、一对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 位于舌骨下方,环状软骨上方,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的大部分,它由左右两块四方形软骨在前缘愈合成,连接处向前突出即为喉结,其前下缘有环甲韧带连于环状软骨,两侧借下角与环状软骨侧面构成环甲关节,上缘有一宽阔的薄膜一甲状舌骨膜,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2)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形似指环,前部低窄称环状软骨弓,后部高宽称环状软骨板。板的上绿中线两侧与杓状软骨构成环杓关节。( 3)会厌软骨 形似树叶,上缘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内面,其后面对向喉腔。吞咽运动时咽与喉上提,会厌可掩盖喉口,防止食物进入喉腔。(4)杓状软骨 一对,呈三角形,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

6、与其构成环杓关节。第七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喉肌 喉肌均为骨骼肌,其主要作用是使声带紧张和松驰,声门开大和缩小。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两组肌群。(1)声门开大或缩小的肌群环杓后肌 起自环状软骨板后面,止于杓状软骨。该肌收缩可使声门开大。环杓侧肌 起自环状软骨侧面,止于杓状软骨。该肌收缩可使声门缩小。(2)声带紧张和松驰的肌群环甲肌 起自环状软骨前外侧,止于甲状软骨下缘,该肌收缩可使声带紧张。甲构肌 起自甲状软骨内侧面,止于杓状软骨外侧面,该肌收缩可使声带松驰第八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3喉腔 上通咽腔喉部,下通气管。在喉腔侧壁的粘膜有上、下两对矢状位的粘膜皱襞

7、,上对称前庭襞(其间隙为前庭裂),下对称声带,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即为声门,空气通过此处引起声带颤动,因而发声。喉腔借前庭襞和声带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第九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和位置气管 为圆筒状管道后壁略扁平,气管上接喉,下至第4、5胸椎处分成左、右支气管。左支气管细长,比较倾斜,右支气管粗短,较陡直,分别经肺门人左、左肺。气管后方贴近食管,颈段前方及侧面有甲状腺。气管和支气管由“C”形软骨环和连于其间的环状韧带构成,气管有16-20个软骨环,左支气管有约78个软骨环,右支气管有约34个软骨坏,c形软骨缺口处由横向的平滑肌纤维

8、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壁所封闭。气管软骨具有支架作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情开放状态,以维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第十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一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气管和支气管的组织结构管壁结构由内向外分三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外膜。粘膜层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膜由结统组织构成,含丰富的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和浆细胞。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的气管腺,气管腺是由浆液性和粘液性腺泡组成的混合腺,分泌物经导管排人管腔,气管的上皮和腺体的分泌物是防止尘埃人肺的保护装置。外膜由软骨和结统组织构成,软骨缺口处有致密结统组织及平

9、滑肌封闭,软骨构成管壁支架,保持气道通畅。电镜观察,气管上皮有五种细胞构成,即:纤毛细胞 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纤毛及微绒毛,纤毛向咽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波浪式运动,将气管与支气管粘膜表面的薄层粘液与吸入的尘粒、细菌等异物推向喉部被咳出,故纤毛细胞是净化呼吸道的重要成分之一。第十二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杯状细胞 呈高脚杯状,细胞结构与肠管环状细胞类似,顶部胞质有粘原颗粒,分泌粘蛋白,与管壁内腺体的分泌物共同构成一道粘液性保护屏障。基细胞 锥体形,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可分化为杯状细胞和纤毛细胞。刷细胞 呈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可分为1型刷细胞和11型刷细胞。I型刷细胞与进入上皮的

10、神经末梢形成突触,认为具感受器的功能。11型刷细胞顶部有基粒前身物质,可能是一种未成熟的细胞。小颗粒细胞 又称内分泌细胞,细胞较矮,内有许多分泌颗粒,可分为神经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神经分泌细胞常几个集在一起,基部有神经末梢,此种细胞分泌五羟色胺;内分泌细胞分泌多肽激素,详情不明。第十三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四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肺一、肺的形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宽而短,左肺窄而长,肺柔软而有弹性,呈海绵状,一般呈半圆锥形,上方为肺尖,下方为肺底,又称隔面,与膈接触,外侧面为肋面,内侧面为纵隔面。肺的纵隔面中间有一凹陷称

11、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的地方。左肺由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由叶间裂及右肺副裂分为上、中、下三叶。左、右支气管在肺门处首先分出肺叶支气管,右侧为三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三叶;左侧为两支,分别进入左肺的上、下叶第十五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六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肺的组织结构肺的表面被有浆膜即胸膜脏层,它在肺门处返折与胸膜壁层相续,胸膜表面有薄层液体光滑,湿润,使两层胸膜随呼吸运动而滑动。肺组织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间质为肺内的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支气管从肺门人肺后

12、反复分支呈树状,称支气管树。各肺叶支气管人肺叶后即反复分支形成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本细支气管。终本细支气管再分支成呼吸性细支气管,后者分支为肺泡管、肺泡囊(图710)。从叶支气管直至终未细支气管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称肺的传导部,而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称肺的呼吸部。第十七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肺表面的浆膜伸入肺内将肺实质分隔成许多肺小叶,肺小叶是由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的,肺小叶呈锥体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胎儿肺的结缔组织较多,肺小叶分界清楚,成人肺结缔组织少,小叶分界不清,但在肺表面隐约可见肺小叶底部轮廓。第十八张,P

13、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1. 肺的通气部 包括叶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等,它们的基本结构与肺外支气管相似,也分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但随其反复分支,管径变小,管壁变薄,管壁三层结构渐不明显,并发生一些相应变化: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不规则软骨碎片、腺体、杯状细胞逐渐减少至消失;平滑肌逐渐形成连续的环行层,并随管径变细,在比例上相对增多细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的环行平滑肌在植物性神经的支配下收编或舒张,可调节进入肺泡的气流量,正常情况下是吸气时平滑肌松弛,管腔扩大,呼气时,平滑肌收缩,管腔变小。在病理情况下,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以致呼吸困

14、难,为支气管哮喘。2肺的呼吸部 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第十九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1)呼吸性细支气管 是终未细支气管的分支,它是肺通气部和呼吸部之间的过渡性管道,管壁结构与终未细支气管近似,表面是单层立方上皮,上皮下的结缔组织内有少量环行平滑肌,主要特点是管壁上出现了少量囊状肺泡,故从呼吸性细支管开始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2)肺泡管 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它是由许多肺泡围成的管道,管壁四周都是肺泡囊和肺泡的开口,无完整管壁,管壁自身结构很少,只存在于相邻肺泡开口之间的部分,此处上皮下有薄层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肌纤维环行围绕在肺泡开口处。第二十张,PP

15、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3)肺泡囊 与肺泡管相连续,是由许多肺泡围成的,但在肺泡开口处无环行平滑肌,肺泡囊实为众多肺泡的共同开口处;(4)肺泡 是支气管树的终未部分,呈杯状、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每个肺约有肺泡34亿个,总面积达7080m,肺泡壁很薄,表面覆以单层扁平上皮,有基膜,相邻肺泡紧密相贴,仅隔以薄层结缔组织,称肺泡隔。肺泡上皮 肺泡上皮由1型和11型两种细胞组成。I型肺泡细胞 肺泡表面大部分由I型细胞覆盖,细胞扁平,表面光滑,核扁圆形,含核部分略厚其它部分很薄,胞质内细胞器很少,吞饮小泡甚多。第二十一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型肺泡细胞 圆形或立方形,嵌于

16、1型细胞之间,细胞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发达,还有许多分泌颗粒,故11型细胞是一种分泌细胞。分泌颗粒大小不一,直径0llum,颗粒内含有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样结构,称嗜俄板层小体,后者主要含有磷脂等,由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经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后形成板层小体,小体以胞吐方式将分泌物排入肺泡腔,分泌物中的磷酯等成分在肺泡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称表面活性物质,该物质与肺泡气体之间所形成的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由型细胞不断地产生,经1型细胞吞饮转运或经第二十二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肺泡隔 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为肺泡隔

17、。肺泡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紧贴肺泡上皮,肺泡内的O2与血液中的CO2 进行交换。肺泡隔内的弹性纤维较多,使肺泡具良好的弹性和扩展性,肺泡隔内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肺巨噬细胞广泛分布在肺间质内,不少巨噬细胞游走入肺泡腔内,又称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活跃,有防御作用肺泡孔 是沟通相邻肺泡的孔道,直径约10l5um,每个肺泡有一个或多个, 当某个终未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时,可通过肺泡孔建立侧路通气,防止肺泡萎缩,但肺泡孔也容易导致肺内局部炎症的蔓延。气一血屏障 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气 血屏障,它由下列结构组成: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

18、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型内皮。有的部位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无结缔组织,两层基膜直接相贴而融合,气一血屏障很薄.第二十三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四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3肺的血管 肺血管有两个来源,一是肺动脉和肺静脉,是肺的功能血管,具有完成气体交换的作用,二是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是肺的营养血管。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经肺门人肺,随支气管反复分支,直至肺泡,在肺泡隔内形成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出肺门,流入左心房。第二十五张,PPT共二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支气管动脉发自胸主动脉或肋间动脉,与支气管伴行人肺,沿途分支形成毛细血管。营养各级支气管,终未支至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内的毛细血管一部分汇入肺静脉,另一部分则形成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伴行,经肺门出肺,注入上腔静脉。第三节胸膜与纵隔一、胸膜及胸膜腔胸膜属浆膜,分脏、壁两层。壁层贴在胸廓内面、纵隔的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