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闻天下结构工程史上的灿烂群星高_第1页
建闻天下结构工程史上的灿烂群星高_第2页
建闻天下结构工程史上的灿烂群星高_第3页
建闻天下结构工程史上的灿烂群星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闻天下结构工程史上的灿烂群星高楠/佐治亚理工学院如果你去建筑系问一句“著名建筑师有哪些?”随便哪位建筑系的同学都能说出柯布、 密斯、赖特、安藤、扎哈、赫尔佐格、库哈斯、妹岛、王澍但是,如果你去结构工程系 问一句“著名结构工程师有哪些?”怕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几个答案。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我总觉得,工程技术的发展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建 立在一代又一代优秀工程师的研究实践之上。沿着技术发展的大河向上回溯,不仅是一次大 开眼界的旅行,也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著名工程教育家铁木辛柯撰写材料力学史 i一书,我想其立意也在于此。本文即是对19世纪末以来20位著名结构工程师的简单介 绍,学识有限

2、,浮光掠影,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斧正。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整个近现代结构工程的历史里,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结构工程师。 篇幅有限,活跃在19世纪的著名工程师布鲁奈尔、艾菲尔、罗布林、泰尔福特等等,不在 本文范围之内。另外,结构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 里列出的代表作,是指结构工程师做出了主导性的、决定性的工作和贡献。以下二十位结构工程师按出生年份排序,从先到后,也算是一个结构工程发展历史的简 略回顾。个人偏见和偏好,不足为凭,仅供参考。弗拉基米尔舒霍夫(Vladimir Shukhov,1853年8月28日-1939年2月2日),沙 皇俄国和前苏联工程师。按

3、今天的说法,舒霍夫绝对是大神级的存在。舒霍夫是梁、壳和膜 体系在弹性理论下的应力应变实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的先驱。借助这一领域的研究,他创造 性的发展了双曲壳塔、网状壳体、张拉结构、栅格壳体以及储油罐、输油管、工业锅炉塔架、 船只和驳船等各种各样的结构体系ii。舒霍夫还是一位化学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和设备工 程师,他设计了石油的“舒霍夫裂解”的工艺流程、使用裂解油渣作为燃料的新型锅炉、油 田输油管网、城市给排水网络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舒霍夫”塔。这些独具匠心的双 曲壳塔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屹立在俄罗斯大地上。罗伯特马亚尔(Robert Maillart,1872年2月6日-1940年4月5日)。马

4、亚尔毕 业于苏黎世联邦联邦学院,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伟大先驱。马亚尔是结构历史和结构艺术专 家戴维比林顿教授非常推崇的结构工程师。在现代混凝土刚刚开始兴起的年代,马亚尔赋 予了混凝土结构灵性和活力。根据混凝土独特的力学性能,他发明了无梁楼盖和与之配套的 蘑菇柱帽。更为突出的成就是他的混凝土桥梁设计,尤其是混凝土拱桥,堪称是力与美的完 美结合iii。马亚尔的旷世之作索尔吉纳托贝尔桥被国际桥协评为20世纪最优美的桥梁, 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列入世界土木工程历史遗产,这座跨度90米的空腹箱形混凝土三铰 拱桥,横跨郁郁葱葱的山谷之上,结构之美动人心魄。马亚尔对图解分析的娴熟应用,我觉 得依然能够给现在的

5、工程师启发和创意i v。奥斯玛安曼(Othmar Ammann,1879年3月26日-1965年9月22日),1964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33Building Structure建闻天下安曼也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 与马亚尔一样师从维廉里特教授v。此后安曼选择在美国执业,并逐步成长为一位顶尖桥 梁工程师。安曼设计了连接曼哈顿、纽约、新泽西的众多大跨桥梁,包括著名的乔治华盛 顿桥、贝永桥、布朗克斯怀特斯通桥。作为咨询顾问,安曼也参与了金门大桥的设计工作。尤金弗雷西内(Eugene Freyssinet,1879年7月13日-1962年6月8日),1957年 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章得主。

6、弗雷西内是预应力混凝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足以与同时代 的马亚尔并称为混凝土双子星。他对预应力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完 成了大量设计作品,包括自锚悬索桥、混凝土拱桥、混凝土梁桥、刚构桥等等。与下文我们 将要提到的阿鲁普、坪井善胜、莱昂哈特类似,弗雷西内也称得上是一位结构教育家,他的 公司培养出了米歇尔维洛热、让米勒、米歇尔普拉西德等一批优秀法国结构工程师。国 际混凝土结构联合会颁发的结构混凝土奖章以弗雷西内的名字命名。皮尔卢伊奇内尔维(Pier Luigi Nervi,1891年6月21日-1979年1月9日),1967年结构工程师协会金 质奖章得主。内尔维出生于意大利,毕业于

7、博洛尼亚大学,堪称结构工程史上最优秀的“混 凝土诗人”之一。内尔维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完善了混凝土的设计理论,借助着二战之后百废 待兴、大兴土木的形势,成功的让混凝土成为了主流的建筑结构材料。作为结构工程师,内 尔维以混凝土薄壳、肋壳、折板薄壳著称,并且对混凝土预制化有着深刻的理解vi。他设 计建造的壳体,不仅外形美观、受力合理、用料节省,而且工期短、预制化程度非常高。代 表作包括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大小体育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倍耐力大厦。奥韦阿鲁普爵士(Sir Ove Arup,1895年4月16日-1988年2月5日),1973年 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章得主。阿鲁普出生于英国,毕业于丹

8、麦工业大学。阿鲁普是奥雅纳 工程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时至今日,奥雅纳的业务遍布全球,已经是工程咨询设计领域的巨 头之一,阿鲁普本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能令人惊叹。此外,作为结构工程师,阿鲁普主持 设计的代表作包括高层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的早期试水之作Highpoint I公寓、著名的悉尼歌 剧院、采用转体施工的达勒姆步行桥。阿鲁普本人非常喜欢达勒姆步行桥,他去世后,家人 按照他的愿望在这座桥上撒下了他的骨灰。今天的达勒姆步行桥上安放着一座阿鲁普的半身 铜像,以纪念这位杰出的结构工程师。爱德华多托罗哈(Eduardo Torroja, 1899年8月27日-1961年6月15日)。托罗 哈也是一位混凝土

9、诗人,也是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在西班牙工 程师群星中,他上承安东尼高迪,下启菲利克斯坎德拉。托罗哈擅长混凝土壳体、悬挑、 空间网格壳体的设计和分析,在西班牙内战前后等困难时期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尽可能低的 造价完成了很多优美的作品,包括阿尔捷希拉集贸市场穹顶、阿罗斯渡槽、马德里赛马场看 台、埃斯拉拱桥等等。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协会的终身成就奖以托罗34建闻天下Building Structure哈的名字命名,专门颁发给对空间结构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结构工程师。坪井善胜(坪井善盼 Yoshikatsu Tsuboi 1907年5月27日-1990年12月6日), 1976年托罗

10、哈奖得主,曾任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协会主席。坪井善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日 本工程师,在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他和丹下建三等建筑师合作,完成了很多标志 性的工程,包括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代木体育馆、1970年大阪世博会场馆。同时,坪井 善胜非常注重工程教育,致力于培养年轻工程师,在注重师承传统的日本业界堪称一代宗师。 坪井善胜也参与了很多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协会的工作,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协会专门设有 以坪井善胜的名字命名的优秀论文奖。弗里茨莱昂哈特(Fritz Leonhardt,1909年7月12日-1999年12月30日),1975 年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章得主,1981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

11、程协会奖章得主。莱昂哈特先 后就读于普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此后在斯图加特大学任教,同时也有自己的工程咨询公 司。莱昂哈特对现代斜拉桥、混凝土电视塔、箱梁桥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明完善了顶 推施工方法vii,设计了大量的优美的悬索桥、斜拉桥和混凝土塔。莱昂哈特的作品还包括 著名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此外,他也是很多德国优秀结构工程师的导师和引路人,比 如约格施莱希的职业生涯就是在莱昂哈特的公司起步的。德国工程师协会的结构工程师奖 项以莱昂哈特的名字命名。菲利克斯坎德拉(Felix Candela,1910年1月27日-1997年12月7日),1960年 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章得主。我们很难

12、界定坎德拉到底是个懂建筑的结构工程师,还是个 懂结构的建筑师。普林斯顿大学比林顿教授和加洛克教授撰写的关于坎代拉的著作,书名就 叫坎德拉:工程师、建造者、结构艺术家viii。坎德拉最为著称的是他的混凝土薄壳, 几乎把混凝土壳体的美丽和优雅发挥到了极限,代表作包括Los Manantiales餐厅、LOceanografic 餐厅、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场馆。传奇之作Los Manantiales餐厅的花 瓣形混凝土壳体最大跨度30米,厚度仅仅4厘米,令人叹为观止。林同炎(Tung-Yen Lin,1912年11月14日-2003年11月15日),美国工程院院 士,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林

13、同炎曾就读于唐山工学院,此后远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深造,后来也在该校任教。林同炎最大的成就是他对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ix,极大 的促进了预应力在实际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预应力混凝土优秀论文 奖以林同炎的名字命名。同时,林同炎也有自己的工程咨询公司,工程设计包括在尼加拉瓜 地震中屹立不倒的美洲银行大厦、若干桥梁工程。此外,还有被称为“最壮美的未建成桥梁” 的Ruck-A-Chucky 曲面曲线悬索桥。海因茨艾斯勒(Heinz Isler,1926年7月26日-2009年6月20日),1996年托 罗哈奖得主,2006年弗雷西内奖得主。艾斯勒也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一

14、生致力于 混凝土壳体的设计和建造,守护着35Building Structure建闻天下混凝土薄壳最后的荣耀,在 美丽的瑞士留下了许多更美丽的混凝土壳体x。这些混凝土薄壳无需任何防水措施,不惧 风雪,矗立在瑞士严酷的环境中。艾斯勒对模型设计无比钟爱,很多工程的设计都是用缩尺 模型进行研究,比如一张薄膜,按照支撑条件吊挂好,然后浇上水放在室外,第二天早上, 水都冻成了冰,把它反过来,这块冰的形状就是混凝土壳体的初始合理构型。据说,艾斯勒 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小模型,艾斯勒还在院子里和办公室里修建了整套的铁路模型,玩具火 车每天在蜿蜒数百米的铁路线上奔跑。这种令人神往的生活态度,或许就是艾斯勒那永不

15、枯 竭的灵感来源。克里斯琴梅恩(Christian Menn,1927年3月3日-),2009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 协会奖章得主。梅恩任教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预应力混凝土。 作为一位杰出的桥梁工程师,梅恩有大量的工程实践,主要以混凝土桥梁见长,尤擅板式斜 拉桥、矮塔斜拉桥等等,建成作品有一百多座,代表作包括甘特桥、森尼伯格桥。莱斯利罗伯逊(Leslie E. Robertson,1928年2月12日-),2004年结构工程师协 会金质奖章得主,2004年法兹鲁尔汗终身成就奖,2011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奖章 得主。罗伯逊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球知名的超高层结

16、构专家,也是著名工程设 计咨询公司理雅的创始人。代表作包括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2001年毁于9.11恐怖袭击)、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等。罗伯逊与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合作颇多,香港 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日本美秀美术馆的结构顾问均为理雅。美秀美术馆的入口桥梁横跨 山谷之上,糅合了悬臂、悬索、张弦结构,非常纤细优雅,获得了2002年国际桥协评选的 杰出结构奖。法兹鲁尔汗(Fazlur Khan,1929年4月3日-1982年3月27日),1982年国际 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奖章得主,美国工程院院士。汗出生于孟加拉,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 巴纳-尚佩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SOM工

17、作,是SOM的合伙人。可以说汗是 高层建筑的一代宗师,他提出并且完善了筒体、桁架筒体、束筒的概念,让SOM成为超 高层建筑的领头羊,让人类可以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突破高度400米大关。代表作包括雄 踞世界第一高楼名号近30年的束筒体系的西尔斯大厦、桁架筒体的汉考克中心。在他英年 早逝之后,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居住委员会的终身成就奖以他的名字命名,颁发给对高层结 构工程作出贡献的结构工程师。约格施莱希(Jorg Schlaich,1934年10月17日-),1990年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 章金奖得主,200236建闻天下Building Structure年莱昂哈特奖得主,1991年国际桥协奖章 得

18、主,2004年托罗哈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施莱希任教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学术成 就包括完善了混凝土的拉压杆模型xi。更为耀眼的则是他的工程实践,优秀作品无数,而 且花样繁多,包罗万象,大项目做的经济合理,小项目做的别出心裁。青马大桥、孟买大桥、空中客车A380车间、汉诺威世博会展馆、各种跨线桥、各种人行桥、各种折叠桥、各种 索网塔、各种可折叠可收放屋面、各种玻璃幕墙和索穹顶此外,他还关注能源问题,致 力于研发太阳能电站相关技术,完善了热空气流动型的太阳能电站的工艺和结构,并且已经 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付诸实施。另外,施莱希跟爱因斯坦、福尔摩斯这些著名的高智商人士 一样,也爱拉小提琴。塞西尔巴尔

19、蒙德(Cecil Balmond,1943年2月26日-)。巴尔蒙德出生于斯里兰卡, 后来在英国读书,先后就读于南安普顿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目前,巴尔蒙德是奥雅纳的副 主席,负责奥雅纳的高级几何学小组,此外还是哈佛、耶鲁的客座教授。巴尔蒙德最为著名 的就是他与库哈斯、伊东丰雄、西扎等新锐建筑师的合作,将很多纸面上的炫目之作变成了 现实。代表作包括中央电视台新楼、蛇形画廊、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葡萄牙馆、波尔多住 宅等等。巴尔蒙德很有才情,热爱写作,其中异规一书已经有中文译本xii。巴尔蒙德 还酷爱音乐,当年在吉他手和结构工程师之间忍痛割爱放弃了吉他手这个选择。米歇尔维洛热(Michel Vir

20、logeux,1946年-),1996年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章得主, 1999年莱昂哈特奖得主,2003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奖章得主,2006年弗雷西内奖 得主,法国科学院院士。维洛热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科桥路学院,出道于弗雷西内的工程公司, 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桥梁工程师,尤其擅长体外预应力、斜拉桥,代表作包括世界第一高的米 约高架桥、诺曼底大桥等等。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1951年7月28日 -),1992年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章得主。卡拉特拉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典 型的建筑结构两门抱的工程师加建筑师,作品着眼于结构的表现力和雕塑感,灵感往往来自 于仿生学,追求的是一种动感的平衡,非常擅长可折叠可转动结构的设计xiii。作品包括各 种斜塔斜拉桥、异形桥梁、复杂异形结构等等。出现在电影变形金刚3中的密尔沃基美 术馆就是卡拉特拉瓦的作品,巨大的遮阳格栅可以上下舞动,就像整个美术馆在展翅飞翔。威廉贝克(William F. Baker,1953年10月9日-),2010年结构工程师协会金质奖 章得主,2009年莱昂哈特奖得主,2008年法兹鲁尔汗终身成就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