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课件23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老子1.论语十二章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_,_”。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_,_,_。”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_”和“_”。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

2、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7.在论语颜渊中,孔

3、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_,_。”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10.在论语十二章中,_,_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

4、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10.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1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

5、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13、论语十二章中“_,_”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_”。15、论语十二章中,“_,_”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1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

6、弘毅;任重而道远”。13、论语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也”。15、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1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1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

7、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19、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20、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所讲的道理相似。1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1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19、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0、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

8、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讲的道理相似。2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2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2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24.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25.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这两句话来概括。21.

9、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4.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如论语中所说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那样认真反思自己。25.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话来概括。2.大学之道6.大学之道中

10、,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9.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10.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6.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7.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8.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

11、识的途径的句子是:“致知在格物”。9.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0.大学之道中,用“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1.大学之道中,用“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2.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4.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5.大学之道中的“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12、;而“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1.大学之道中,用“在止于至善”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2.大学之道中,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先修其身”,修身的前提条件是“先正其心”。4.大学之道中,用“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5.大学之道中的“致知在格物”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物格而知至”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11.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_,_,_。”12.大学之道中,“_,

13、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13.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_,_。_”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14.“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11.儒学经典大学开篇就明确了大学的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2.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13.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14.“格物

14、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15.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16.大学中的“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17.大学中的“_,_,_”认为,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15.大学之道中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16.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物格而后知至”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17.大学中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认为,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18.大学之道中,表明物和事皆有规律,推演万物皆有道的句子是“_,_,_,_”。19.大学之道中,用“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20.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21.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22.大学之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