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5_第1页
(完整版)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5_第2页
(完整版)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5_第3页
(完整版)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5_第4页
(完整版)西南交大场地设计课件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场地设计(五)上 讲 回 顾微气候的概念?理解热岛效应及其应对。 微气候定义为由细小下垫面(指直接与大气下表面接触的地表面)构造特征所决定的发生在地表1.5M2M大气层中的气候特点与气候变化。 城市热岛效应在场地设计中的应对措施 1、借助绿色空间调节城市小气候。在城市范围内提供绿地网 2、利用以风为基础的合适策略将高密度建筑区域的热量和污染物质带走。 3、利用数字模拟改善城市小气候场地的自然限制条件如何影响场地设计实践的?上 讲 回 顾场地的建设条件 场地的建设条件是相对于自然条件而言的,主要着重于各种对场地建设与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人为因素或设施。场地的建设条件包括:1、区域环境条件2、周围环

2、境条件3、内部建设现状条件4、市政设施条件问 题 ?场地的建设条件如何影响场地设计实践的?场地的设计与建设为什么要有公共限制?场地设计的的公共限制的内容有哪些?下列基本概念的名词解释及其对概念的理解: 用地红线 道路红线 绿线 蓝线 紫线 黄线 容积率 。场地的建设条件对场地设计实践的影响场地布置设计实例场地布置问题:一、设计条件:1、某城市拟在某名人故居西侧修建艺术馆一座,用地北侧有一古塔,南侧为湖滨公园,如下图所示。 2.规划及设计要求:沿用地界线5m以内不得布置建筑物和展场;沿湖岸A、B两点间观看古塔无遮挡;应满足艺术馆和名人故居2个景点连续参观的要求;结合环境留出不小于900平方米供观

3、众休息的集中绿地。3.艺术馆拟建项目的名称、层数、平面形状及尺寸(可旋转)详见附图二、任务要求:画出场地布置图,标明项目名称、场地主入口和集中绿地,不必画道路、广场。 合格答案不合格答案三、答案评析: 不及格答案主要有两点失误: 1.新建的艺术馆未能与东侧已有的自然环境及名人故居融为一体,以便形成连续的空间组合及参观流线。 2.艺术馆自身的建筑组合,也因库房、研究所和停车场居中,而将陈列厅与室外展场割裂,导致功能分区混杂,参观路线不畅。 一、设计条件 1.某医院用地现状及拟建筑的单体平面见下图。 2.用地中古树应保留,建筑单体平面和朝向不得改动,但连廊的长短和方向可根据需要设置。二、任务要求

4、1、布置拟建的建筑物,不需画道路、广场和绿地,仅标示停车场的位置。 2、在拟建的建筑物旁,标注门诊、急诊、出入院和探视人流,以及供应、污物(含尸体)流线。 3、标示医院主要人流和车流出入口。 三、答案评析: 由于用地南侧为已建的医院生活区,北侧为小河且无城市道路,因此医院就诊人流和车流的出入口只能在东侧或西侧的城市道路上。此点也即首先决定了门诊楼的位置,其他建筑则可随之定位,故可形成如下两个方案:优秀方案1.东入口方案。该布局的最大优点是:就诊人流和车流出入在东侧,而供应、污物(含尸体)物流均在西侧,二者绝对隔绝。太平间与营养厨房均居下风向,太平间位置隐蔽,距病房手术、门诊及污物出口均短捷。辅

5、助医疗位于门诊与病房手术之间,服务方便。仅急诊人流宜移至门诊楼东端,以避免与大量门诊人流的交叉。及格方案2.西入口方案。与东入口答案相比,本方案的建筑组合显得不够舒展,辅助医疗位置较偏。太平间位置较暴露,距门诊较远且迂回,难免交叉。如将其与营养厨房换位,虽然依旧均位于下风向,但太平间将与就诊人流同侧,更不理想。尤其是就诊人流及车流与供应物流同侧,不如东入口答案理想,故仅能视为及格答案。 设计实例: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楼北京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贝聿明 (I. M .PEI ) “地块被包围在大园环的交通要道中间。根本无法找到一个现成的入口,我必须从地块中创造出入口,我于是提议在那个地块

6、的后面开一条新的道路,经过艰难漫长的谈判后,规划部门终于点头。那是我工作的第一步。 除了诸多的不利因素外,这个地块有一个优点:由于所处的位置正好在机场飞行航道之外,新建筑不必象所有机场以北建筑般受到高度限制。建筑有一定高度后我们就能俯瞰香港的其它建筑、维多利亚港和九龙的景色” 贝聿明谈贝聿明 北京中银大厦 贝聿明 (I. M .PEI ) “这是一座大型建筑,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地距离紫禁城大约只有一英里,所以必须受到高度限制。这些限制的结果是一幢笨拙而单一的建筑,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把建筑物的中心设计成一座拥有大空间的花园,借以将光和景带入内部办公室。 问题在于是“什么样的花园”,由于中心空

7、间的规模很大,大约是边长55米的正方形,为了抵抗北方的风沙,中庭必须加上玻璃天窗,这样便形成了中庭空间,但这也使得花园设计更加困难。” 贝聿明谈贝聿明场地的公共限制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同时也为确保场地和其它的用地拥有共同的协调环境与各自的利益,场地设计与建设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共限制。 公共限制条件是通过对场地设计中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来实现的。通过对场地界限、用地性质、容量、密度、限高、绿化等多方面指标的控制,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与周围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一致。场地的公共限制的内容一、用地控制 (一)、场地界限 (二)、用地性质二、交通控制 (一)、基地交通出入口方位

8、(二)、停车空间 (三)、道路三、密度控制四、高度控制 (一)、建筑限高 (二)、建筑层数 (三)、平均层数五、容量控制 (一)、容积率 (二)、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六、绿化控制 (一)、绿地率 (二)、绿化覆盖率七、建筑形态 2.2建筑、建筑突出物与用地红线的规定2.2.1用地红线: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用地界限; 道路红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城市道路路幅(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界限; 绿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水渠、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的界限; 紫线:国家和各级政府确定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保护范围界限; 黄线

9、: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的用地界限。2.22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退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绿线、兰线、紫线、黄线一定距离后的建筑基底位置不能超过的界限,退让距离及各类控制线管理规定应按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执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景观第一部分总平面设计 P6页一、用地控制(一)场地界限1、征地界限与建设用地边界线 征地界限:是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供土地使用者征用的边界线,其围合的面积是征地范围。征地界限内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如代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征地界限是土地使用者征用土地,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费的依据。 建设用地边界线:是指征地范围内实际可供场地用来建设使

10、用区域的边界线,其围合的面积是用地范围。2、道路红线(1)道路红线与城市道路用地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两条红线间的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由城市市政和道路交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2)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 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的关系有如下三种:A、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的一侧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邻。B、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场地中被城市道路占用的土地属于城市道路用地。C、道路红线与征地界线分离,基地应设置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3)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

11、03522005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2.5

12、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3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4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424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

13、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人道路红线建造。425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顶盖的公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3、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 building line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414 相邻基地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

14、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 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2 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3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4、蓝线: 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水渠、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的界限。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二)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三)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四)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五)其它对城市水

15、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5、绿线 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6、黄线 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的用地界限。所称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一)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市轨道交通线、站、场、车辆段、保养维修基地;城市水运码头;机场;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二)取水工程设施(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站)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垃圾码头、垃圾堆肥厂、垃圾焚烧厂、卫生填埋场(厂);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和修造厂;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四)城市气源和燃气储配站等城

16、市供燃气设施。 (五)城市热源、区域性热力站、热力线走廊等城市供热设施。 (六)城市发电厂、区域变电所(站)、市区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 (七)邮政局、邮政通信枢纽、邮政支局;电信局、电信支局;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 (八)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九)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十)避震疏散场地、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十一)其他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 7、紫线 国家和各级政府确定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保护范围界限;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17、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二)用地性质用地性质即土地的用途,详见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0.1 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二、交通控制(一)基地交通出入口方位: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

18、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案例: 某基地A三面临城市道路,要求在基地东面设置基地机动车出入口。 当地规划部门要求: 后退城市主干道的道路红线15m;后退城市次干道的道路红线5m;后退主干道和主干道之间的切角15m;后退主干道和次干道之间的切角10m;后退次干道和次干道之间的

19、切角5m;后退用地分界线3m。 要求绘出基地A的建筑控制线范围,及基地机动车出入口的范围(二)停车空间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61 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362 新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363 机动车停车场(库)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进行处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其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三)道路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20、503522005 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基地内通路要求规定: 1)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其连接处的车行路面应设限速设施,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基地内车流量较大时应另设人行通路。 通路的间距(道路中心线)宜160m.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宜80m。车行通路宽度应4m,

21、双车通路应 7m。人行通路应 1.50m。 2)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应 15m x 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应 18m x 18mo 3)基地内车行通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应 3m,距托幼、小学校建筑应 5m。基地内设有室外消火栓时,车行通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应按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行通路。当设置高架人行通路与建筑平行时应考虑私密视距要求。三、密度控制 场地使用的密度主要指场地内直接用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占总场地的分额。常见的指标为建筑密度建筑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

22、age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密度= X 100 场地总用地面积四、高度控制 用以控制场地建筑高度的指标主要有建筑限高、建筑层数(或平均层数)。建筑限高适用于对一般建筑物的控制,建筑层数主要用于对居住建筑的考核。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3 建筑高度控制 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下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度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

23、、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术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注:建筑高度控制尚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 432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2 非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人建筑高度内:1)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

24、面面积不超过14者;2)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3)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五、容量控制 场地的建设开发容量反映着土地的使用强度。最基本的容量控制指标是容积率,此外还有人口密度等。(一)容积率容积率 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中的总建筑面积通常不包括0.0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容积率 场地总用地面积(二)人口毛密度与人口净密度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0.23 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2.0.24 人口净密度

25、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六、绿化控制对场地而言,一般的绿化控制指标有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9120023.2.4 绿化覆盖率 percentage of greenery coverage 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3.2.5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ratio of green space 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一)绿地率:绿地率:场地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化用地总面积绿地率= X100 场地总用地面积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