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站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3页_第1页
铁路客站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3页_第2页
铁路客站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3页_第3页
铁路客站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3页_第4页
铁路客站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 207 -铁路客站工程质量控制要点铁路客站建设总指挥部20 l l06目录一、地基与基础工程101.1土方工程101.2地基处理121.3桩基工程181.4基坑支护281.5防水工程36二、主体结构422.1混凝土结构422.2钢结构工程552.3型钢混凝土结构632.4网塞、桁架及索膜结构65三、二次结构施工703.1砌体结构70 3.2玻璃幕墙79 3.3石材幕墙84四、屋面工程86 4.1金属屋面87 4.2钢筋混凝土屋面90五、站台雨棚94 5.1站台铺装94 5.2雨棚吊顶96六、装饰、装修工程97 6.1地(楼)面工程97 6.2墙面(柱面)工程109 6.3吊顶工

2、程117 6.4门窗工程121 6.5楼梯、电梯装饰工程126 6.6天桥、地道装饰工程128 6.7卫生间装饰工程129 6.8贵宾室装饰工程132 6.9静态标志134七、建筑给排水及采暖1367.1基本要求1387.2室内给水系统1387.3直饮水1387.4室内排水系统1387.5室内雨水系统1387.6室内热水1397.7卫生器具1407.8室内采暖系统1407.9室外给水管网1437.10室外排水管网1447.11建筑中水系统1457.12室外供热管网安装1467.13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1487.14室内消防栓系统1487.1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497.16固定消防炮系统152八、

3、通风空调工程1558.1基本要求1558.2风管创作1558.3风管部件及消声器1568.4风管系统安装1578.5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1578.6空调制冷系统安装1598.7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安装1608.8防腐与绝热1638.9系统调试1638.10效能的测定与调整 1648.11地源热泵 164九、建筑电气168 9.1电气线路168 9.2变配电装置175 9.3备用和不间断电源安装178 9.4动力配电180 9.5漏电火灾监控181 9.6电气照明182 9.7防雷和接地安装186 9.8电伴热系统189 9.9光伏发电系统191十、设备监控及安全防范设施19210.1设备监控系统

4、19310.2安全防范设施19410.3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197十一、电梯20111.1无机房电梯、无机房观光电梯20111.2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203一、地基与基础工程1.1土方工程1.1,1土方开挖 1)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截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经审批后方可施工。对于开挖深度5m的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2)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既有线、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3)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

5、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十六字原则”。 将开挖面按机械的高度合理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一次到底。开挖中应注意对工程桩的保护。在边坡采取多台阶同时进行开挖时,上台阶应比下台阶开挖进深不少于30m,以防塌方。边坡台阶开挖,应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人工清理。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或多斗挖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30cm。4)开挖坡度的确定: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1.l.1的规定。开挖深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周边环境、挖

6、土设备等合理确定,且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土方不应堆在基坑边缘。表1.11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土的类别边坡值(高: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硬1:0,75 1:1.0一般性粘土硬、塑l:1.0-1:1.25软1:1.5或更缓充填坚硬、硬性土1 :0.5- 1:1.0碎石粪土充填砂土1:1.0- 2 :1.5注: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1.1.2 土方回填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和使用的压(夯)实机具性能而定,一般应进行现场碾(夯)压试验确定。压实机械和工具每层铺土厚度与所需的碾压(夯实)

7、遍数的参考数值,如无试验依据,可参考表112:表1.1.2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压实机具 分层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 250-300 6-8 振动压机 250-350 3-4 柴油打机 200-250 3-4 人工打夯 不大于200 3-4 1.2地基处理1.2.1换填垫层法1)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2)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受扰动,可保留坑底向上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

8、挖去,在铺填垫层前再人工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在碎石或卵石垫层底部宣设置150-300mm厚的砂垫层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同时必须防止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 3)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4)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1.2.2水泥粉煤灰碎石柱(CFG桩)法1)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

9、土。 2)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个少于0.5m。3)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混合料坍落度、桩数、桩位偏差、褥垫层厚度、夯填度(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和桩体试块抗压强度等。 a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超过200mm;b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应大子1%;对满堂布桩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经;对条形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25倍桩径,对单排布桩桩位偏差不应大60mm。c褥垫层铺

10、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夯填度不得大于0.9。 d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为15 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检验应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施工结束28d后进行。6)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的10%的桩进行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桩身完整性。1.2.3水泥土搅拌法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2根。当桩周为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

11、量。2)竖向承载搅拌桩施工时,停浆(灰)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300-500mm。在开挖基坑时,应将搅拌桩顶端施工质量较差的桩段用人工挖除。3)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a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b成桩后3d内,可用轻型动力触探(Nl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4)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a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b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5)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

12、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6)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7)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强度、桩体直径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d后的试件。1.2.4注浆法 1)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高压喷射注浆的设计孔位。2)施工中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的顺序、注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等。a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按工程要求确定,可取0,8-l.5,常用1.0。b,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宣大于50m。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3)

13、竖向承载旋喷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4)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注浆体强度、承载力等。检查孔数为总量的2%-5%,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20%对应进行二次注浆。检验应在注浆后15d(砂土、黄土)或60d(粘性土)进行。1.2.5土和灰土挤密桩法1)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覆盖土层厚度宜符合: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0.5-0.7m;冲击成孔,宜为1.2-1.5m。2)施工前应对土及灰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做检查。3)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等做检查。4)成桩后主要应检查

14、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对重要工程,除检测上述内容外,还应测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5)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1.3桩基工程1.3.1泥浆护壁灌注桩1)成孔a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b桩位的放样

15、允许偏差为:群桩,20mm;单排桩,l0mm。c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d灌注桩的施工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mm;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OOmm;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 mm。2)钢筋笼a.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式接头(钢筋直径大于20mm)。b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可置于内侧。 3)泥浆的制备a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土层外,均应制备泥浆。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b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

16、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4)混凝土的灌注a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b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宣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

17、,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c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主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1.3.

18、2长螺旋钻孔灌注桩1)当需要穿越老黏土、厚层砂土、碎石土以及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时,应进行试钻。2)钻机定位后,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 mm。3)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宜为180-220 mm;粗骨料可采用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 mm;可掺加粉煤灰或外加剂。4)桩顶混凝主超灌高度不宜小于0.3-0.5m。1.3.3人工挖孔1)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0.8m,且不宜大于2.5m;孔深应视土质决定且不宜大于30m。当桩净距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2)混凝土护壁的

19、厚度不应小于1OO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应振捣密实;护壁应配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构造钢筋,竖向筋应上下搭接或拉接。3)开孔前,桩位应准确定位放样,在桩位外设置定位基准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应由专人负责。4)第一节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a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b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00-150mm,壁厚应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5)修筑井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a护壁的厚度、拉接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b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c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

20、mm。6)挖至设计标高,终孔后应清除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并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1.3.4混凝土预制桩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a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和电弧焊,当钢筋直径不小于20mm时,宜采用机械接头连接。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对焊或电弧焊时,对于受拉钢筋,不得超过50%;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35d(主筋直径),并不应小于500mm。b混凝土预制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2)凝土预制桩的运输与堆放a混凝土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b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当叠层堆

21、放时,外径为500-600 mm的桩不宜超过4层,外径为300-400 mm的桩不宜超过5层。c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3)接桩材料质量要求a焊接接桩:钢板宜采用低碳钢,焊条宜采用E43;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宜采用探伤检测,同一工程检测量不得少于3个接头。b法兰接桩:钢板和螺栓宜采用低碳钢。4)接桩质量要求a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b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土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c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采用铁

22、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d.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e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f.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个接头。1.3.5静压沉桩1)施工前应对成品桩(锚杆静压成品桩一般均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堆放)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2)采用静压沉桩时,

23、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且场地应平整。3)静力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抱压力不应大于桩身允许侧向压力的1.1倍。4)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5)压桩顺序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场地地层中局部含

24、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对该区域进行压桩。当持力层埋深或桩的入土深度差别较大时,宜先施压长桩后施压短桩。6)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1.3.6锤击成桩1)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设硬本、麻袋、草垫等弹性衬垫;桩锤、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2)打桩顺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根据基础的

25、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3)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主、碎石类主及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并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必要时,施王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确定。1.3.7钢桩1)钢桩的制作a,裁作钢桩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b用于地下水有侵蚀性的地区或腐蚀性涂层的钢桩,应按设计要求作防腐处理。2)钢桩的焊接a端部的浮锈、油污等脏物必须

26、清除,保持干燥;下节桩顶经锤击后的变形部分应割除。b节桩焊接时应校正垂直度,对口的间隙为2-3mm;焊丝(自动焊)或焊条应烘干。c应对称进行,焊接应用多层焊,钢管桩各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渣应清除。d低于0或雨雪天,无可靠措施确保焊接质量是,不得焊接;每个接头焊接完毕,应冷却一分钟后方可锤击e焊接接头除应按下表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外,还应按接头总数的5%进行超声或2%进行X射线拍片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个接头。3)钢桩的沉桩a桩如锤击沉桩有困难,可在管内取土以助沉。b桩断面刚度较小,锤重不宜大于4.5t级(柴油锤),且在锤击过程中桩架前应有横向约束装置,防止横向失稳。c土层较硬

27、时,H型钢不宜送桩。1.4基坑支护1.4.1排桩支护工程1)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2)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3)非均匀配筋排桩的钢筋笼在绑扎、吊装和埋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方向与设计一致。1.4.2地下连续墙1)地下墙与地下室结构顶板楼板底板及梁之间连接可预埋钢筋或接驳器(锥螺纹或直螺纹),对接驳器也应按原材料检验要求,抽样复验。2)施工前应检验进场的钢材、电焊条。已完工的导墙应检查其净空尺寸墙面平整度与垂直度。检查泥浆用的仪器、泥浆循环系统应完好。3)施工中应检查成槽的垂直度、槽底的淤积物厚度、泥浆比重、钢筋笼尺寸、浇注导管

28、位置、混凝土上升速度、浇注面标高、地下墙连接面的清洗程度、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锁口管或接头箱的拔出时间及速度等。4)永久性结构的地下墙,在钢筋笼沉放后,应做二次清孔,沉渣厚度应符合要求。1.4.3水泥土桩墙1)水泥土墙采用格栅布置时,水泥土的置换率对于淤泥不宜小于0.8,淤泥质土不宜小于0.7,一般粘性土及砂土不宣小于0.6;格栅长宽比不宜大于2。2)水泥土桩与桩之间的有效搭接宽度:考虑截水作用时,不宜小于150mm;当不考虑截水作用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3)深层搅拌水泥土墙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及水泥掺入量或水泥浆的配合比试验,以确定相应的水泥掺入比或水泥浆水灰比,浆喷深层搅拌的水

29、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15%-18%;粉喷深层搅拌的水泥掺入量宜为被加固土重度的13%-16%。4)高压喷射注浆施工前,应通过试喷试验,确定不同土层旋喷固结体的最小直径、高压喷射施工技术参数等。高压喷射水泥水灰比宜为1.0-1,5。5)深层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桩水泥土墙的桩位偏差不应大子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6)高压喷射注浆应按试喷确定的技术参数施工,切割搭接宽度应符合:旋喷固结体不宜小于150mm;摆喷固结体不宜小于l50mm.;定喷固结体不宜小于200mm。7)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

30、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4.4锚杆及土钉墙1)土钉墙的构造要求a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b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应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与土钉螺拴连接或钢筋焊接连接。c土钉的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l-2m,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0-200。d土钉钢筋宜采用II、III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32mm,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e注浆材料宜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l0。f.喷射混凝土面层宜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l0mm,间距宜为150-3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子C20,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31、g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h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土钉墙墙顶应采用砂浆或混凝土护面,坡顶和坡脚应设排水措施,坡面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泄水孔。2)施工中应对锚杆或土钉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或土钉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锚杆或土钉应力等进行检查。a锚杆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宜大于l00mm,偏差度不应大于3%;b土钉成孔施工宜符合:孔深允许偏差士50mm;孔径允许偏差士5mm;孔距允许偏差+l00mm;成孔倾角偏差士5%。c浆体应按设计配制,一次灌浆宜选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

32、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宣使用水灰比0.45-0.55的水泥浆。d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3)土钉支护的施工监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支护位移的量测,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附近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察,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4)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不少于1-2次;在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施工监测过程应持续至整个

33、基坑回填结束、支护退出工作为止。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如场地周围生产、生活排水,上下水道、贮水池罐、化粪池渗漏水,人工井点降水的排水,因开挖后土体变形造成管道漏水等)进行仔细观察。1.4.5钢板桩 1)质量检验a钢板桩不得有明显的扭转。b用于基坑支护的成品钢板桩如为新桩,可按出厂标准进行检验。c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对外观质量进行检验,包括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表面缺陷,端头矩形比,垂直度和锁口形状等。若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允许用砂轮等机械方法修磨或焊补进行缺陷的清除或修补。2)清理清理后的钢板桩截面尺寸必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清理

34、处与原轧制表面的交界面应圆滑无棱角,且清理宽度不得小于清理深度的5倍。3)焊补 a,钢板桩的表面缺陷在焊补前应采取铲除或砂轮打磨等机械方法完全除净,然后进行堆焊修补。焊补后必须进行修磨,并保持与原轧制面一致。b钢板桩的焊接外缘不得存在咬边及焊瘤。加强焊缝的焊坡高度应至少高于原轧制表面1.5mm,用铲除或砂轮打磨等机械方法清理加强焊缝焊坡后,必须保证与原轧制表面同一高度。c焊补必须根据钢的牌号、采用适当的工艺进行。d焊补前所去除缺陷的深度,必须小于被清理面公称厚度的30%;焊补面积必须小于U型钢板桩总表面积的2%。4)钢板桩焊接为保证钢板桩自身强度,接桩位置不可在同一平面上,必须采用相隔一根上下

35、颠倒的接桩方法。1.4.6基坑变形监测1)基坑开挖前,应确定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2)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3)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得少于两次。4)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以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1.4.1的规定执行:表1.4.1基坑变形的监控值(cm)基坑类型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围护结构墙体最大监控值地面最大监控值一类基坑353二类基坑686三类基坑81O10注: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类基坑: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大于10m。与临近建筑

36、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要严加保护的。2三类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3.除一类和三类外的基坑属二类基坑。4当周围已有的设施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这些要求。1.4.7降水排水 1)降水井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2)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lVoo-2%。,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

37、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排水沟宽度宜为0.2-0.3m。 3)水泵应置于设计深度,水泵吸水口应始终保持在动水位以下。成井后应进行单井试抽检查降水效果,必要时应调整降水方案。降水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测试含砂量,保证含砂量不大于0.5%。1.5防水工程1.5.1防水混凝土1)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变形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b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c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

38、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d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3)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b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c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d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靠。4)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39、a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b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施工缝防水施工的规定。c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d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5)穿墙管道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b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c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 d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6)埋设件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

40、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b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c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7)密封材料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检查粘结基层的干燥程度以及接缝的尺寸,接缝内部的杂物应清除干净。b热灌法施工应自下向上进行并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斜槎;密封材料熬制及浇灌温度,应按有关材料要求严格控制。c冷嵌法施工应分次将密封材料嵌填在缝内,压嵌密实并与缝壁粘结牢固,防止裹入空气。接头应采用斜槎。d接

41、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嵌填背衬材料,外露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其宽度不得小于l00mm。1.5.2卷材防水1)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2)基层在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做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500mm.。3)防水卷材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表1.5.2 防水卷材铺设厚度防水等级设防道数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级三道或三道以上单层:不应小于1.5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1.2mm单层:不应小于4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3mm2级二道设防3级

42、一道设防不应小于l.5mm不应小于4mm复合设防不应小于l.2mm不应小于3mm4)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l00mm,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错开1/3 -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l0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1.5.3涂料防水层1)涂料防水层应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

43、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接性。 2)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l0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材料。 3)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4)掺外加剂、掺和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O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2,且厚度不应小于l.0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 5)防水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接槎宽度不应小

44、于l00mm。二、主体结构2.1混凝土结构 2.1.1模板工程 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超高、重载、特殊条件支模架需按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2)模板的钢材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 GB/T 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 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 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

45、管。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 2)模板安装 a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b模板的接缝不应露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c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的间距和步距,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3 50mm,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大于700mm。 d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部和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大于4,8m。 e模板支撑架立杆间距小于1.5m,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剪刀撑,中间纵、

46、横向间距小于4.5m。 f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g固定在模板土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留设位置符合规范要求。h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2.1.1的规定。表2.1.l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棍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2,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 i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

47、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2.1.2钢筋工程 1)在浇筑混凝土前,钢筋应进行隐蔽验收,内容包括: a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b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c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d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原材料 a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b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的抗拉强度

48、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l.3。 3)钢筋加工 a.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b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0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d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

49、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钢筋连接 a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 GB/T14370)等的规定;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c预应力混凝土用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 2)制作与安装 a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

50、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b金属波纹管或塑料波纹管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箍筋上标出预应力筋的曲线坐标位置,点焊钢筋支托。支托间距:对圆形金属波纹管宜为1.0-1.2m,对扁形金属波纹管和塑料波纹管宜为0.8-l.0m,对弧线区域的波纹管宜为0.4-0.5m。波纹管安装后,应与钢筋支托可靠固定。 c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

51、位和变形;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孔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d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对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3)张拉 a预应

52、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b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士5%。 c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对,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档对允许偏差为士6%。 d,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53、。 e张拉的时间、顺序等应符合设计工况要求。 4)灌浆及封锚 a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孔道压浆宜采用真空压浆法进行施工。 b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c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2。 d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2.

54、2钢结构工程2.2.1原材料要求1)钢材 a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b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试:国外进口钢材;钢材混批;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焊接材料: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3)连接用紧固标准件: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出厂时应分别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

55、力)的检验报告。2.2.2钢结构制作 1)切割: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 2)矫正和成型 a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佥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b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 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3)制孔 A、B级螺栓孔(I类孔)应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不应该大于12.5um。2.2.3钢结构预拼装及安装 1)钢构件在运输、堆放和吊装等过程中采取切实可

56、靠措施,防止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 2)预拼装所用的支承凳或平台应测量找平,检查时应拆除全部临时固定和拉紧装置。 3)高强度螺栓和普通螺栓连接的多层板叠,应采用试孔器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采用比孔公称直径小l.0mm的试孔器检查时,每组孔的通过率不应小于85%。 b当采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3mm的试孔器检查时,通过率应为100%。 4)安装的测量校正、高强度螺栓安装、负温度下施工及焊接工艺等,应在安装前进行工艺试验或评定,并应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或方案。 5)安装偏差的检测,应在结构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并连接固定后进行。 6)大跨度、大体量钢结构的安装应考虑焊接应力与变形、温

57、度的影响、起拱等问题,并应充分考虑与土建等其他专业施工的穿插,进行施工工况的验算分析。相关施工方案应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专家论证。2.2.4焊接工程 1)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试合格项目及其认可范围内施焊。 3)对于需要进行焊前预热或焊后热处理的焊缝,其预热温度或后热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或通过工艺试验确定。预热区在焊道两侧,每侧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1.5倍以上,且不应小于l00mm;后热处理应在焊后立即进行,保温时间应根据板厚按每25m

58、m板厚1h确定。 4)焊接作业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a焊接作业区风速当手工电弧焊超过8m/s、气体保护电弧焊及药芯焊丝电弧焊超过2m/s时,应设防风棚或采取其它防风措施。制作车间内焊接作业区有穿堂风或鼓风机时,也应按以上规定设挡风装置。 b焊接作业区的相对湿度不得大于90%。 c当焊件表面潮湿或有冰雪覆盖时,应采取加热去湿除潮措施。 d焊接作业区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由施工企业制订出具体方案连同低温焊接工艺参数措施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实施。 5)焊缝外观质量标准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

59、缺陷。 6)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2.2.5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1)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拴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磨擦面应单独进行磨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前应对大六角头螺拴的扭矩系数、扭剪型螺栓的紧固轴力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进行复核,并对使用的扭矩扳手应按规定进行校准,班前应对标定的扭矩扳手校核,合格后方能使用。 3)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1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4)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梅花头者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

60、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头进行终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进行终拧并用标记。 5)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82)的规定。 6)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7)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摩擦面不应涂漆。 8)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