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_第1页
建筑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_第2页
建筑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_第3页
建筑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_第4页
建筑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jinzh)设备第二章 建筑(jinzh)给水排水工程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内容: 第一节 室外(sh wi)给水排水概述第二节 建筑给水系统常用管材第三节 建筑生活给水第四节 建筑消防给水第五节 建筑热水供应第六节 卫生器具,排水管材及附件第七节 建筑生活排水系统第八节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第九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及识图共八十九页室外(sh wi)给水排水工程概述 室外给排水工程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消防等用水需要以及将各类用水中所产生的污水(w shu)收集、处理后排放至水体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室外给排水工程是一项集城市用水的取水、净化、输送,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降水

2、的汇集、处理、排放,以及城市防洪、排涝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共八十九页城市给水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任务(rn wu)建筑设备河 流取水(q shu)净水厂生活生产消防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循环给水管网共八十九页城市给水工程(gngchng)城市给水工程的基本任务: 从天然水源取水,并将原水净化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后经输配水管网系统送至用户。组成: 取水工程、净水(jn shu)工程、输配水工程和泵站等如下图所示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大气(dq)降水(jingshu)雨雪蒸发渗流径流冰川蒸发地下水江河湖泊海洋水的自然循环共八十九页

3、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城市给水系统的内容(nirng):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取水(q shu)工程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 斗槽式;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和缆车式;任务:保证给水系统取得足够的水量并符合我国饮用水的水源标准。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江心(jin xn)桥墩式取水构筑物 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净水(jn shu)工程任务:通过对源水进行处理,使其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取水一泵站混凝沉淀清水池过滤

4、二泵站消毒剂用户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混凝沉淀池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过滤(gul)池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清水池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jshu)系统输配水工程(gngchng)组成: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增压设备、调节构筑物(清水池和水塔、高地水池)输水管二泵站管 网任务:将足够的水量输送和分配到各用水点。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管网布置(bzh)埋设(mi sh)管道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室外给水系统分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生活,生产(shngchn)和消防给水。供水体系:单用系统-即一种用水用户对应一套管网系统,适用于建筑物内共用

5、系统-一套管网系统输送两种或两种以上用水,适用于建筑物内,企事业单位或小区统一给水系统-一套管网为三种用水服务,通常的市政给水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二)室外(sh wi)给水管网及附属构筑物包括输水管线,配水管网及其附属构筑物。它的任务是将净化后的水由输水管线送到配水管网,再由配水管网送到各用水地区(dq)和街道。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管网布置(bzh)1.管网形式(xngsh):树枝状,环状和混合状环状网:树枝状网 :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管网布置(bzh)2.管道(gundo)的布置1)布置位置通常沿道路或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绿化带,人行道或慢车道下。与各种设施位置关系必须符合城市工程

6、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2)埋设深度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当地土壤冰冻线以下0.15米。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米。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管网布置(bzh)3.附属(fsh)构筑物1)阀门井室外给水管道的启闭,打压,冲洗,泄水,排气需要装设相应的设备。北方地区,为防冻把消火栓,水表,室外给水栓等给水附件也放置在阀门井内。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管网布置(bzh)3.附属(fsh)构筑物2)室外消火栓供消防车从室外给水管网取水的接口,设于靠近配水管网的路边,接口等便于发现和使用的地方。分地上式与地下式。共八十

7、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管网布置(bzh)三.管网的压力(yl)室外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在不同的供水地点处不同,离加压泵站或水塔越近,地势越低处,供水压力越大,反之越小。输送消防水的室外给水管网,管道布置及水压均按照消防管网考虑。按供水压力不同分:1)消防低压网2)常高压网3)临时高压网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方式(fngsh)1.统一供水系统:生活(shnghu)用水、生产用水等,都按生活(shnghu)饮用水水质标准,用统一的管道系统供给用户。河流城镇居民、工业企业、消防用水、市政用水等取水一泵站水处理构筑物清水池二泵站管网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方式(fngsh)2.分质供水系统当水质要求

8、不高的工业生产用水或其他用水(海水冲厕)所占的比例较大时,为了节约水处理(chl)费用或节省水资源,可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另外,部分地区为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质,也可采用分质供水系统。一般分质供水系统可采用同一水源也可用不同水源,不同的处理系统,不同的管网系统。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方式(fngsh)河泵站生活(shnghu)用水取水生产用水净化处理厂工厂分质供水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方式3.分区供水系统当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或城市供水范围很大、或自然地形分割成若干(rugn)部分的大、中城市,可采用分区供水。 分区的类型: 串联分区 并联分区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

9、xtng)方式高区低区水厂取水河流高区低区并联(bnglin)分区串联分区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方式区域供水系统,特点:可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分散的、小规模的独立供水系统供水连成一体后,通过统一(tngy)管理、统一(tngy)调度,可以提高供水系统技术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供水安全可靠性。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城市给水系统(xtng)方式河A市B市C市取水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二 室外(sh wi)排水系统概述 城市排水工程是用来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和排放城市污水和降水(jingshu)的综合设施 任务: 选择污水和降水的出路,收集、输送污水和降水,合理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10、,保护城市水环境共八十九页污水(w shu)受水体共八十九页城市排水共八十九页城市排水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城市(chngsh)雨水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一)污水的分类及排水体制选择: 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水) 工业废水(各种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废水(fishu)) 降水(雨雪水)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组成: 室内管网系统和设备、室外管网系统、污水泵站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排水系统的体制: 1、合流制:将生活(shnghu)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2、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线内排除的系统该种排水方式又可分

11、为: 完全分流制 :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系统 不完全分流制:只设污水排水系统不设雨水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河流截流式溢流井河流直排式检查井排水制度(zhd)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水支管污水总干管城市排水系统(分流制)示意图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河流污水干管分流(fn li)制排水体制排水制度(zhd)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二)室外(sh wi)排水管网与附属构筑物1.管道布置布置位置,要求(yoqi)基本同给水。由于水流靠重力流动,水流只能从高处流向低处,布置时应尽量使管线最短,充分利用地形坡度,以使管道埋深尽量减小。室外排水管道管底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米,

12、行车道下的管顶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米。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2.附属构筑物建筑排水在进入市政管网前,常设置局部处理构筑物对污水进行简单处理,如化粪池,隔油井,沉沙池,降温(jing wn)池等。为使排水通畅并考虑堵塞后检修需要,在室外排水管网上设有很多检查井。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1)检查井设置场所(chn su):在转弯,变径,水流交汇,高程改变及直线管段每隔一定距离处,都要设置排水检查井。上下游管道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流槽连接,上下游管道管顶标高一致。建筑排出(pi ch)管的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的管顶标高。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2)化粪池化粪池是对粪便污水进行截流沉淀(chndin),并

13、对沉淀(chndin)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的构筑物。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第二节 建筑给水系统(xtng)常用管材,附件,设备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一 管材及连接配件 常用建筑给水管材有钢管及衬塑钢管,铸铁管,铜管,不锈钢管,塑料管,铝塑复合管等。生活给水系统(xtng):塑料管,衬塑钢管消火栓给水系统:非镀锌钢管,铸铁管自动喷淋系统:镀锌钢管热水系统:铜管,塑料管直饮水系统:不锈钢管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1.塑料管优点:管道耐腐蚀,卫生水力条件好缺点:刚性差,易受温度(wnd)影响连接方式有:热熔连接,承插连接,胶圈连接,铜接头夹紧连接。刚性好的管道可明装,柔性管道宜暗装。塑料管常用外径De表示

14、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2.钢管按构造可分为无缝钢管,焊接钢管两类。承压能力不同,按表面(biomin)防腐处理情况分镀锌钢管,非镀锌钢管焊接钢管规格用公称直径表示。钢管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沟槽式卡箍连接,焊接和法兰连接。镀锌钢管不能焊接。缺点是不耐腐蚀,易生水锈。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二 建筑给水附件(一)配水附件指把水分配出去的装置,生活给水系统中主要指卫生器具的给水配件(pijin)。如水龙头等。(二)控制附件指管道系统中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和启闭水流的设备。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1.常用阀门及功能介绍(1)闸阀宜在管径50mm的不经常启闭的双向流管道(gundo)上。(2)截止阀适用于管径

15、=50mm的单向流管道上及启闭频繁处。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1.常用阀门及功能介绍(3)蝶阀阀板在90度范围内翻转,可起调节,节流和关闭作用(zuyng),体积小,启闭方便。多用水泵房和消防系统(4)止回阀控制水的单向流动,靠水压启动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1.常用阀门及功能介绍(jisho)(5)浮球阀当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使浮球浮起关闭进水口,水位下降时,浮球下落开启进水口。(6)液压水位控制阀控制水池水位的阀门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1.常用阀门及功能介绍(7)安全阀也称限压阀,是为控制系统超压破坏而设的装置(zhungzh)。(8)延时自闭冲洗阀用于大小便器的冲洗管上,延时冲洗2-15秒自动关闭。建筑设

16、备共八十九页(三)水表(shubio)用来衡量通过管段的水量的设备。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2.水表的设置 建筑物的引入管,住宅的入户管及公用建筑物内需计量水量的分支管上均应装设水表。水表前后均应装设阀门(f mn),以便维修。住宅的分户水表可省去表后阀。水表前设过滤去,表后设止回阀以阻止水倒流。引入管上水表与表后阀之间设泄水装置,以便系统排空。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3.水表的安装应在土建工程完工和管道通水清洗后再安装,安装时应使水表外壳上的箭头(jintu)方向和水流方向一致。水表应安装在查看及管理方便,不冻,不受污染和不易损坏的地方。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三.给水设备(一)贮水设备建筑物的贮水设备有水箱

17、和贮水池。1.水箱水箱设在建筑物给水系统的最高处,它具有贮备水量,稳定压力和调节(tioji)水量的作用,外形有圆形和矩形。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1.水箱材质:搪瓷,不锈钢板,热镀锌钢板,玻璃钢板等水箱间的净高不得低于2.2米。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水箱距地面不得小于800mm的净距,以便安装管道和检修(jinxi)。当水箱有结冻,结露危险时要采取保卫措施。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水箱的配管进水管:装设浮球阀等阀门出水管:可与进水管共用溢流管:是发生进水事故时,把超出(choch)设计水位的水及时排除,因而溢流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泄水管:从箱底接出,用以检修或清洗水箱时泄水。应设阀门。此外还有通气管与信

18、号管。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2.贮水池可设于室外,也可设于室内(sh ni)。生活饮用水水池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箱的结构使用。贮水池配有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水位信号装置,人孔和通气管。生活饮用水与其他用水水池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不得共用一堵分隔墙,隔墙与隔墙之间应有排水措施。生活饮用水水池应有防范污染,保证卫生的措施。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二)增压设备-水泵水泵是提升和输送水的设备。1.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安装可布置在地下室,吸水池的侧面或下方,也可设置在设备层或屋顶水箱间。按充水方式有吸入式和灌入式。建筑给水常采用灌入式方式。水泵一般安装在混凝

19、土基础上,高不应小于0.1米,基础侧边之间和至墙面(qin min)距离不得小于0.7米。噪声控制要求严的建筑物应考虑减振措施。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2.水泵房水泵房应有排水措施,光线和通风良好,并不冻结。开窗总面积应不小于泵房地板(dbn)面积的1/6,靠近配电箱处不得开窗。不得设置在对安静要求高的房间相邻泵房门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设备的运入方便。消防水泵房,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靠近安全出口。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三).气压(qy)给水罐气压给水管是在罐内充有一定质量的压缩空气,利用一定温度下,空气的体积随压力变化成反比的特点,使气压罐具有调节水量和贮水的功能。气压罐宜设置在室内,可在建筑物

20、的任何部位。气压给水罐的布置应:罐顶与建筑结构最低梁底距离不宜小于1.0米。罐与罐之间及罐与墙壁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米,罐体应置于混凝土底座上,底座应高出地面不小于0.1米。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三).气压(qy)给水罐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第三节 建筑(jinzh)生活给水建筑设备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建筑给水系统的任是:将室外给水引入室内,并在保证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yoqi)的情况下,把水送到各个配水点如图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一 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管网-引入管,干管,立管,支管给水附件-配水附件,控制附件给水设备-水池水箱,水泵,气压罐二 给水压力(yl)给水系统所需压力是引入管入

21、口到最不利点的供水高度,配水出口要求的流出水头和从引入管入口到最不利点的管路水头损失及水表损失之和。建筑物层数 12345678910最小压力值(自地面算起)mH2O 10121620242832364044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三 给水方式 考虑(kol)了室外供水情况,建筑物所需水压及供水安全确定的供水方案。1.直接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的水量(shu lin)水压总能满足要求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2.设水箱的给水(jshu)方式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bz)时采用。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3.设水泵(shubng)的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yl)经常不足时采用。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4.设水箱

22、水泵联合运行的给水(jshu)方式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经常不足且室内(sh ni)用水不均匀时采用。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5.气压(qy)给水方式室外(sh wi)给水管网供水压力经常不足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时采用。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6.分区(fn q)给水方式当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yl)只能满足建筑下层供水要求时,可采用分区供水。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四 给水管道的布置(bzh),敷设与安装1.布置形式室内管道有枝状管网与环状管网水平环状垂直环状给水管道布置的管路形式按水平干管的位置:1)下行上给式2)上行下给式3)中分式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2.管道布置位置及敷设要求分为明装和暗装

23、两种:明装:管道一般在室内沿墙,梁,柱,顶棚下,地板旁暴露敷设。暗装:敷设在地下室顶棚下,吊顶内,管道井,管槽,管道设备层和公共(gnggng)管沟内隐蔽敷设。1)引入管的布置宜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和不允许断水处引入。不允许间断供水或室内消防要求时,需设置两条引入管。给水管与污水管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米。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者基础时,管顶部预留0.1米,同时做好防水处理。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2)给水干管的布置尽量靠近用水量大的设备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处。不允许把管道布置在遇水可能引起事故的原料或设备的上面。埋地敷设防止被压坏。不允许穿过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措施。不允许敷设在排水沟,烟

24、道和风道(fn do)内不允许穿过大小便槽,橱柜,壁柜,木装修处尽量避免穿过建筑三缝穿基础时应预留空洞,尺寸见表埋地敷设给水管与排水管的最小净距,平行时0.5米,交叉时0.15米。同沟敷设时布置原则。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3)立管的布置(bzh)可沿墙角,贴墙,或柱明装;也可暗敷给水管不宜穿橱柜,壁柜不能穿烟道,风道,污水槽和大小便槽穿楼板及墙面须设套管有阀门及排水检查口的管道井应设检修口(门)4)支管的布置贴墙水平明装或暗装在地面,楼面的找平层内,或嵌埋在墙槽内3.敷设坡度 管道坡度是支管坡向立管,立管坡向干管,干管坡向引入管,引入管坡向泄水装置。横管坡度一般0.002-0.005共八十九页建筑

25、设备五 管道固定及防护1.管道固定为防止管道在自重,温度和外力影响下产生弯曲,拽伸等位移。 管道用支架,托架(tu ji),管卡来支撑,固定。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2.管道防护1)防腐除镀锌钢管,塑料管,铜管外需做防腐处理。2)防冻(fn dn),防结露在寒冷地区的各类设备和管道须防冻。在温暖潮湿的地区,须防结露。3)防振,防噪声流速过大,启闭水龙头,阀门,易产生噪声与振动。还会损坏管道附件。减少措施包括控制流速,合理的选择阀门。进户管后装设橡胶接头,支架,吊架处内衬减振材料等措施。水泵等安装减振基础及安装隔振垫,减弱或防止噪声的传播。共八十九页建筑设备六 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目的:求出各管段设计秒流量后,经济合理(hl)地确定出给水管网中各管段的管径,水头损失,确定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和给水方式。1.根据初定的给水方式,绘制给水系统的管道平面图及系统图。2.选择最不利配水点,确定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