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4页
归园田居(其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来感悟陶渊明在经历作为仕者、农夫、隐士之后,所追求的返璞归真的性情。 2、学习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领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1、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2、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学习难点 学习诗中白描、比喻、以动衬静、远近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直抒胸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一、朗读诗歌 结合注解,有感请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感情基调。(“拙”(zhu)、荫(yn)二、知人论世青少年时期“佐君立业” (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

2、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学仕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 (29-41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晋代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

3、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归田时期五柳先生(42-63岁) 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诗人仙逝靖节先生 享年63岁 陶渊明辞官回乡后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

4、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鉴于他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人称之为“靖节先生”。(靖,在古代有“ 报”的意思。靖节,是保守节操,显身立志的意思。 这是后人的敬称。)合作 探究1、为何而归?2、归来生活?3、归来心情?请你按照以下思路划分层次,并进行小组讨论为何而归? 诗人在官场已经三十年了,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放弃官场而回归田园呢?在诗中有没有体现到呢?归来生活1、写了哪些景物?特点?2、运用了哪些技巧写景?艺术效果?(可从空间、色彩、感官等方面思考)3、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归来心情 诗人

5、归来以后,文中哪个句子能够直接体现他的心情呢?合作 探究请按照以下思路划分层次,并思考以下问题1 为何而归 诗人在官场已经三十年了,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放弃官场而回归田园呢?在诗中有没有体现到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画面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技巧去写景?取得怎样的艺术效果?(提示:可从空间、色彩、感官 动静等方面思考)作者借景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归来以后,文中哪个句子能够直接体现他的心情呢?2 归来生活3 归来心情 近景远景高景低景色彩方宅草屋榆柳一切景语皆情语桃李村落 炊烟鸡狗桃红 柳绿视觉听觉狗吠、鸡鸣静声衬景语和谐自然 安谧闲适情语向往田园厌恶官场白描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1、背诵、并默写全诗2、人总是在不断地舍和得,舍得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舍弃了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更一种境界!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面对“舍”,你又想“得”到什么呢? 请以“舍和得”为话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