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_第1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_第2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_第3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_第4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 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 1 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 2 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实验现象:1 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 2 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实验结论

2、: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渗水比赛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实验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 、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实验报告 3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实验材

3、料: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 3 株绿豆苗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实验现象、 :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结论:实验报告 4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猜想假设: 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实验材料:黑色纸袋、线绳、 8 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 2 两组, 1 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 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4、2、将绿豆苗分成1、 2 两组, 1 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 2 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1、在实验 1 中第 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2、在实验 2 中第 1 组绿豆苗生长得好。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实验报告 5实验名称:研究根的作用提出问题:根的作用有哪些? 猜想假设: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材料:集气瓶、水、滴管、植物油、胶塞、带根的植物实验过程: 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小瓶里滴上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

5、置放在向阳处。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报告 6实验名称:研究茎的作用提出问题:茎的作用有哪些?猜想假设:茎有输导和支撑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红水、一段新鲜芹菜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红墨水的水瓶中。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报告 7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是否会受到光的影响猜想假设:植物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实验材料:两株生长情况基本

6、一致的绿豆苗、纸盒、剪刀实验过程: 1、将两株绿豆苗分成 1、 2 两组,并且把两组绿豆苗都用纸盒罩住。1 组绿豆苗不作处理,将罩住 2 组绿豆苗的纸盒右侧上方剪开一个洞,使阳光能照射进去。3、一周后,观察两组豆苗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 1 组豆苗正常生长, 2 组豆苗偏向有阳光的洞口方向生长。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实验报告 8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有哪些特性?猜想假设:植物可能有向水性。实验材料:两种不同根的根系的植物标本、植物向水性实验装置实验过程:1、把筷子穿过纸盒,绿豆苗固定在筷子上,把一个盛水的盘子放入纸盒中,观察植物的根有什么现象2、把一株绿豆苗种在一个盛

7、土的纸盒中,把一段海绵的一端与烧杯里的水连接,把海绵的另一端埋入盛土的纸盒,一周后,观察植物的根有什么现象?实验 现象:在实验一中,绿豆苗的根都向着盛水的盘子方向生长,在实验二中,绿 豆苗向着有水的土壤方向生长。结论:植物具有向水性。实验报告 9实验名称:仙人掌莲提出问题:仙人掌莲与的区别有哪些?猜想假设:两种植物的叶子蒸发水分的能力有所不同。实验材料:仙人掌、莲、大塑料袋。实验过程: 将仙人掌、莲分别用大塑料袋套上,观察塑料袋内壁的变化。实验 现象:仙人掌的大塑料袋内壁水少,天莲的大塑料袋内壁水多。结论:仙人掌属旱生植物,自身蒸发水分能力弱。莲属水生植物,自身蒸发水分能力强。实验报告 10实

8、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提出问题:冷水在热水中温度会不会变化呢?猜想假设:冷水在热水中温度会上升。实验材料:锥形瓶、烧杯、温度计两支、铁架台、热水、纸板、冷水实验过程: 1、向烧杯中加入 280 毫升热水(温度在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 毫升冷水。2、将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将打有两个孔的纸板盖在烧杯上。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4、观察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隔 1 分钟的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冷水和热水的初始温度分别为 12和78,一分钟后两种水的温度分别为18和75,两分钟后两种水的温度分别为25和71,三分钟后两种水的温度分别为29和70,四分钟后两种水的

9、温度分别为39和65, 五分钟后两种水的温度分别为 50和 61, 六分钟后两种水的温度都变成了 57。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实验报告 11实验名称:勺柄的冷热变化提出问题: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猜想假设:热在同一个物体中是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实验材料:烧杯、铝勺、金属杯、金属锅、凡士林、酒精、蜡烛、热水、小棒、金属片、豆子实验过程: 1、把铝勺放进热水中,用手捏住柄的一端,一分钟后有什么感觉?2、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3、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豆子,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另一端加热。4、在金属杯的杯壁上粘上豆子,用蜡烛给金属杯加热。实验现象:

10、1、勺柄的另一端在一分钟之后就变热了。 2、用炉火加热铁锅时,金属把上的豆子一会儿就掉下来了。3、金属片上粘的豆子一会儿也掉了下来。4、金属杯壁上的豆子一会儿掉了下来。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个物体中,热能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实验报告 12实验名称:传热比赛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物体传热能力比较强一些?猜想假设:金属传热能力可能要强一些。实验材料:铝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凡士林、豆子、热水、烧杯实验过程: 将不同材料的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的一端用凡士林粘上豆子,另一端浸入盛有热水的杯子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金属棒上粘的豆子很快掉了下来,而其它材

11、料小棒上粘的豆子好长时间都不掉下来。结论:不同材料的传热能力不同,其中金属传热能力最强。实验报告13实验名称:观察上升的空气提出问题:空气受热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猜想假设:空气受热以后会上升实验材料:画螺纹线的纸片、细线、蜡烛、火柴实验过程: 用纸剪一个螺旋圈,把一条细线固定在螺旋圈中心,并悬挂起来,在螺旋圈的下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螺旋圈的变化。实验现象 :螺旋圈受空气推动旋转了起来结论:空气受热以后会上升实验报告 14实验名称:风的形成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猜想假设: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实验材料:实验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实验过程: 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2、把毛巾用

12、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左侧。3、点燃蚊香放到实验箱左侧小口处,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4、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此时再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实验现象:进了实验箱内又从实验箱内蜡烛上方的口处飘出。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此时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形成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实验报告 15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提出问题:物体的吸热能力与颜色有关系 吗?猜想假设: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不同实验材料:三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纸各一块、三支温度计、台灯。实验过程: 1、分别用黑、白、红颜色的纸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分别向三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 并同时将三个小瓶放在灯光下照射

13、。3、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包黑色纸的小瓶内温度为 19,包红色纸小瓶内的温度为16,包白色纸小瓶内的温度为10。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不相同,黑色材料吸热能力最强。实验报告16实验名称:热水变凉提出问题:怎样让热水变凉猜想假设:与冰冷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可以使热水变凉。器材试剂:一杯热水、冷水、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金属管、温度计实验过程: 1、把一个盛有热水的容器放入冷水里,观察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2、将热水放入大口的容器中,观察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3、向热水吹风,观察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4、把热水从一个杯子里倒入另一个杯子,再从另一个杯子里倒回来,反复如此

14、。5、把热水放入金属容器中,看热水是否要凉得快些实验现象:热水很快凉了结论: 用热的良导体,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加快水的流动或者风吹等方法可以使热水变凉。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把重物抬起来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猜想假设:借助于杠杆来实现。实验材料: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近的位置,先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再把两个钩码挂在阻力点上, 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 2、 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远的位置(如下图) ,在动力点

15、上用测力计测量出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并用尺子测量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移动的距离。结论: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费力,但省距离。实验名称: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线绳、钩码提出问题:怎样使杠杆平衡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时杠杆平衡。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三步,做三

16、次实验结论: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X阻力点所挂钩码数二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X动力点所挂钩码数这时杠杆平衡。课 题12和谐相处年 级五年级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积极参加辩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归纳出辩论双方的观点。.在辩论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充足论据,5、能举出两个以上人类努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能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教学重点能举出两个以上人类努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教学难点能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网络资料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学法指导操作讨论交流月日星期 第 节课教学过程活动过程一:.在概括了前两课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命题,

17、这是本活动的起点。.活动提供的资料来源于网络。教材仅是将其作为两个人与自然关系的特例来供学生研究讨论。. “为了一棵树,花费那么多的钱值得吗 ?”这是辩论的主题。正式 辩论前可对学生的实际观点进行初步调查, 如果两种观点的支持率差不多, 就让学生自动分为两方; 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可用随机方式产生两组。.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多地为己方观点寻找理由。告诉 学生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活动的记录分两步完成,首先是在准备阶段将支持己方观点的理由 记录下来,然后是在辩论过程中记录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补充己方的新 理由。.小鼠标的话“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全

18、面”点明了 本次辩论活动的真正意义。经过辩论,学生可能会改变最初的想法,观点 越辩越明,将新的想法与下来。当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有些损失或影 响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活动2:它们需要我们.后/活动1中双方辩论的基础, 小鼠标的话自然地将学生的话题扩 展为列举更多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教材的几幅插图意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中一衍要局限于图中的内容。.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当地的人们是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的。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力杀实施建议并想办.生活中随处可发现与保护环境不和谐的现象,针对这些多数人不以为然

19、的现象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方案,首先是对学生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因此,教师要切实掌握一些当地的环境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 指导。在活动前,可以让学生亲自调查搜集当地破坏环境的情况和材料。.教材中提供的三组资料有较强的代表性。如果学生收集资料确有国难,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宣传。.设计宣传方案时,可鼓励各小组选择不向的宣传主题。方案的设计 方式要求不要太高,也不要搞统一的模式,最好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采 取生动形象的宣传方式,力求宣传效果达到最佳。.方案的设计只要能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即可:宣传的主题是什么?准备用什么方式去宣传 ?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宣传?.活动最后,切实使学生认识到要使

20、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努力做 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三:畅想未来城市.续写对未来城市畅想的散文,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五 年级的小学生,不可能要求太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要求,不要限制学 生的思路。.在学生动手写作前,可先进行一些讨论。通过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明确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设计未来的城市部分,更要放开学生手脚。学生设计出的图稿会很 舌L只要能据此说明自己的想法即可。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发挥自己的创造 力和想像力,通过评比选出优秀的散文和设计图,可以寄给当地政府或环 保部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参与决策的意识。教材中的提示也是对此课的 总结。.鼓励学生将自己完成的散文和设计

21、图展示给大家,在展示过程中可发挥、训练学生的语百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力。板书设计作 业教学反思月 日星期 第 节课课 题13、冷水和热水年 级五年级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教学重点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教学难点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教具学具准备玻璃杯、热水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学法指导操作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活动过程1:此活动以2人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引入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中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

22、什么是冷与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猜想,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更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激发学生探究冷热问题的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试着分析其原因。然后组织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可能共同得出:有时用手指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 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关于温度和温度计还知道什么, 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可采用小组形式,按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提出问题:把盛有冷水的容器 放

23、人盛热水的容器中, 提示学生思考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猜想与预测。让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猜想。学生一般能根据自己 的生活经验推测出冷水的温度会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但准 确的变化结果是什么样的,学生不一定会得出。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实验、观察、记录。该环节分三步进行:(1)教师利用图片或实验仪器,讲解实验的方法,强调热水和冷水的量及初始温度;(2)学生分组组装实验仪器,教师提示学生往烧杯中加热水和用工具给纸板打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3)引导学生观察水温的变化,并用图表记录。.整理信息。(1)教师讲解并演示绘制曲线图的方法,即描点

24、和连线 的方法;(2)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曲线图;(3)根据曲线图描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结果怎样.(4)小组讨论: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利用评价表对各组的实验 进行评价。板书设计作 业教学反思月 日星期 第 节课课 题14、传热比赛年 级五年级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热传导的实验。.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能对/、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止确。.能举例说明哪些

25、是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解释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炯烧锅的发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重点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教学难点能解释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教具学具准备木棒、玻璃棒、铁棒、铜棒、热水、凡士林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实验学法指导操作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活动过程1:此活动可采用小组形式,按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活动。.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将铝勺放进热水中,用手指捏住勺柄的一端, 体验热传导现象。再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要研究的 问题。实验观察。该实验可分三步进行:(1)组织学生阅

26、读教材中的实验案例,并结合案例讲解实验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2)提示学生选择2-3种方法,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组装实验模型,当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其他的实验;(3)给金属物品加热,推测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做热 传导实验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粘火柴棍的凡士林用量要相同,火柴棍(或小木棒)粗细、长短也要相同,否则火柴棍不能依次落下;二是铁片或铁容器 被加热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烫伤。分析现象。组织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对看到的实验现 象进行分析,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及初步结论。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热在铝勺中是怎样传递的”,抽象出

27、热传递 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教材中的方框内,帮助学生理解热传 递三种主要方式之一的热传导的含义,对于“热传导”这一概念,教师可 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是否介绍。实践运用。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 象。活动2:传热比赛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几种炊具或炊具的图片或课件,如铝 锅、不锈钢勺子、不锈钢铲子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 ?提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2、指导学生分四步设计实验方案:(1)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与前面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确实验的目的,为设计实

28、验奠定基础;(2)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将自己的方案与同桌进行交流;(3)通过小组交流与评价, 取长补短,修改完善,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评价,确定出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 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提示学生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试着得出结论。做“传热比赛”实验时,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大小、长短、豆子粘的位置要尽可能的相同;可以将勺子放在同一杯热水中,各勺子之间不要碰到;烧杯里的水面距豆子 6厘米左右。4、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指导学生分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29、在实际生活 中有什么用途。(1)观察教材第55页插图,分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解释其中的道理。(2)举出生活中更多的例子,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做到学以致用。(3)比一比哪个小组或哪位同学从生活中找到的实例多,分析准确。教师可引领学生联系在三年级时学到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内容。5、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回答下面的问题:(1)说一说炯烧锅的构造和性能。(2)炯烧锅的性能与材料有什么关系 ?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板书设计作 业教学过程随笔教学反思月 日星期 第 节课课 题15、黑手套和白手套年 级五年级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实验,用

30、手感觉到黑手套比白手套吸热多。.能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颜色与吸热的关系。.能认真观测、记录温度变化等实验现象。.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能运用得出的结论解释生活中利用不同颜色材料的例子。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用手感觉到黑手套比白手套吸热多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黑手套和白手套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学法指导操作讨论交流活动过程1:.教师提出“为什么冬季人们穿深色衣服,夏季穿浅色衣服”的问题,让 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人新课。.指导学生进行“黑手套和白手套”的实验。课前让学生准备材料、大小、 式样相同的黑、白两只手套。实验时分别戴在左右两只手上,在阳光下照 射一段时间,体会有什么感觉。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做这一类的对比实验 时,应尽量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颜色),其他因素(如材料、大小、厚薄等) 尽量要相同,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或体验意识到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觉,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黑色比白色的手套吸热多。 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其他颜色的材料比黑色材料吸热多还是吸热少 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活动2:颜色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