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分解课件_第1页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分解课件_第2页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分解课件_第3页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分解课件_第4页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分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组员:23号-33号主讲人:目录概述定义形成原因影响探究一.简介 1.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 2.厄尔尼诺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厄

2、尔尼诺现象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二.定义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图解。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El Ni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

3、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圣诞节前后,所以当地人称为“圣婴”(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水温高、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将死亡或迁徒。三.形成原因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

4、产物。四.特征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至1997年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四个时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

5、,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从中国6-8月主要雨带位置来看,在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雨带位置在江、淮流域,也就是常说的“南涝北旱”现象。形象一点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可比作是热带地区的心脏跳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好象是热带地区得了一个心脏病,使得规律性的低频振荡出现了异常现象。当上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 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因海面温度上升,海面常漂浮着大量死鱼),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这样的厄尔尼诺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温连续三个月正

6、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起因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南赤道暖流向西移动,此时,东南信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

7、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现象 影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全球各地导致破坏性干旱、暴风雨和洪水的罪魁祸首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活动周期为200年。气象专家预言,目前这股不太剧烈的厄尔尼诺可能致使冬天延长,增加美国南部的暴风雨,并使中西部地区比较干旱。但是,美国国家

8、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表示,这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将比1997至1998年的弱一些;那一次的厄尔尼诺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并造成世界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频繁“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每隔27年出现一次。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现象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不仅如此,随周期缩短而来的,是“厄

9、尔尼诺现象”滞留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虽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探索还在进行中,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与地球温暖化有关,其变化的迹象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并不仅仅是天灾。 淮河洪涝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异常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中国厄尔尼诺评判标准为海温距平指数0.5且至少持续6个月,则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要想得知今年是不是厄尔尼诺年,那就要等到11月份。任福民在采访中提到,目前中国江淮已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并且部分地区的大雨仍在持续, 防汛形势严峻,厄尔尼诺现象的征兆似乎已经开始显现。如果是厄尔尼诺现象

10、,那么它对这次降水是有利的。威力 肆虐威力不可挡,封称年际气候异常信号,在气候预测领域,厄尔尼诺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强的年际气候异常信号之一。它常常会使北美地区当年出现暖冬,南美沿海持续多雨,还可能使得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出现旱情。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洪涝就与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气象部门正是主要依据这一因子很好地提供了预测服务。此外,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中国的夏季风会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天;厄尔尼诺可能会使冬季出现暖冬的几率增大;夏季东北地区出现低温的几率增大;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产生个数及在中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偏少。由此可见,中国的气候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范围之内。探究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