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课堂教学改革2_第1页
增强课堂教学改革2_第2页
增强课堂教学改革2_第3页
增强课堂教学改革2_第4页
增强课堂教学改革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晋师附小 王末林 Email: 1730040619 博 客: /u/2096804144 Tel: 13593339288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这块主阵地,教师就必须具有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使学生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结合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2 一、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想拿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深入研究

2、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内涵,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筛选、调整、重组或补充。设计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发展,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优质教案。要选准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解决好六个问题。3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导入过程要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导入语言要力求引人入胜,简洁、生动、富有情趣、扣人心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的导语、

3、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使知识点和能力点,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要起到承上启下、巩固贯通前后知识,开拓数学视野的作用。 2.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力求准确、有序。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调控作用,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二要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及认知规律;三要准确、有序,突出教学重点;四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五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和全体性;六要有可操作性。4 3.吃透教材、立足学情,注重教法改革、学法指导。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确定要点、重点、难点、着力点,还要明白知识的结构联系,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依据学习内容,采

4、取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新的生成灵活调整教学思路。要改变单一的信息传递手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手、脑、口、眼并用。制作课件要根据教材知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需要,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 4.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务实高效。突出重点,必须注意切入方法恰当自然,把重点内容放在突出的地位。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方向性、有思维价值,使学生切实掌握。分散难点,要预作准备,把难点分散在不同的教学进程中,做到化难为易。对重难点的讲授一要科学、准确、多举实例,并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二要融入课外知识、联系现实生活,适当拓宽延伸;三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

5、进;四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过程,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5 5.巩固练习,提高学生能力。练习的内容针对性要强,设计的练习题,一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二要与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吻合;三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适当增加变式练习,避免学生不动脑子简单、模仿、套用,做到练会一题,会做多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把握好作业与辅导关。严格控制作业量,精选练习题,严把质量关和数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练习题要富有启发性和代表性,作业不能是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要充分体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题目,提出

6、不同的要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要及时批阅,写好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做好批改记录,并及时把作业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面批、集体讲评和个别辅导相结合。6 二、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的第二部分的第三条的内容是: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

7、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7 方法重于知识,积极在于调动;习惯在于养成,创新重在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8、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常规抓起,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是要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完成自己能学会的,勾画出自己不会的。二是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学进程集中精力思考,并用不同的方式记住自己不懂的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合作交流,质疑思辨,完成当堂新知识的学习任务。三是抓好学生的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审清题目表述,理清题目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注意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作业,点评辅导,不断增强

9、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发展。8 教师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处理好讲授学习和开放式学习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不断矫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将多种教学模式巧妙结合和运用,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 三、数学课堂夯实“四基”培养“四能”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是: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

10、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10 由此我们看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版在总体目标上的变化。 1.由原来的“双基”变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现在的“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指: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指: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基本思想指: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

11、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在后续的认识过程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基本活动经验指:经历思考、探究、实践等数学活动后所获得的过程性知识,最终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11 新标准(2011年版)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一是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二是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要创新,就需要具备知识技能、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这几方面缺一不可。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

12、为本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去发现、去总结归纳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让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合理体验,在方法思考中加强探究,在问题解决中精心挖掘,在练习运用中及时提炼。12 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演绎思想、归纳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量代换思想、数学模型思想、类比方法、举反例的方法、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基本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经验。 13 演绎思想: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

13、称为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三段论” MP(M是P) (大前提) SM(S是M) (小前提) SP(S是P) (结论) 14 案例1: 计算115+36+385+164的和 115+36+385+164 =115+385+36+164(依据:加法交换律) =(115+385)+(36+164) (依据:加法结合律) =500+200 =700 15 案例2: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 BEAC,D,E是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证明: (1)因为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 在ABC中,ADBC, 故 ADB=90小前提 所以ABD是

14、直角三角形结论 (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大前提 因为 DM是直角ABD斜边上的中线,小前提 所以 DM= 12 AB结论 同理 EM= 12 AB 所以 DM=EM BC ADEM16 归纳思想 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和类比法一样,能帮助我们去发现新的结果。因此,它在数学发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是靠归纳法去发现定理的。17 案例1: 求凸n边形的内角和(n3) 分析 由于凸n边形中的n不具体,因此其内角和难于想象。所以,我们首先计算一些特殊多边形(如:n=3,4,5等多边形)的内角和,总结出规律,然后推广到n边形。 先作如下多边形,用

15、Sn代表其内角和: (1)n=3,S3=180 (2)n=4,S4=2180 (3)n=5,S5=3180 由此归纳总结,得出猜想: Sn =(n-2)180经证明它是成立的。18 案例2:计算并观察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92500502 归纳得出: 1357n(n-1)212 (n为奇数) 19不完全归纳法:案例1:加法交换律案例2:观察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4155 344377 2772994664110 3883121 结果都是11的倍数。设任意一个两位数 (A,B是19的自然数)那么 : (10 AB

16、)(10 BA)11 A11 B 20 转化思想: 案例(平面图形的面积)ahahbaahrab21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22 2.由原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发展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呈现的是显性的问题,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隐性的问题。因此,发现和提出问题比分析和解决问题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一般指发现了书本上或老师没有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以前不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学生需要深度的思考,需要有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先从自身做起,与学生一起思考,告诉学生自己思考的路径,教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供大家思考,根据情境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后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 解决了这些问题又可23 以提出哪些新的问

18、题等。起点要低,步子要小,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经验和反思,养成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积累创新和创造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理论抽象,需要精确的概括。问题的提出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语言组织,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这与跟着教师去验证、推断既有的结论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只有多次在这样的思维方式训练中,才能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24 四、课堂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已应用到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

19、各个领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功能,可以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怎样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注重教学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25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0、,在课的起始阶段,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是一节成功课的基础。常用的导入方法可以是:以旧引新,巧妙衔接。即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进行导入。巧设疑点,引导探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积极思考、探究解疑。引导观察,建立表象。实物、模型、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地揭示客观事

21、物的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充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总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关键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有效实施。26 2.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

22、展现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使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探索,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27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饼,一块蛋糕,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分数是分什么的,怎样分得到的?并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各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图片色彩鲜艳,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回答积极主动。再用多媒体出示把8个圆,4个苹果,6只熊猫,平均分。让学生思考,是把什么平均分的,怎样分?再用分数表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去平均分。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23、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得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分的数,叫做分数。这样做不仅充分展示了分数的意义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28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不易把握,难点不易理解。即使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学生心理内化,加深学

24、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点是正确分析和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相遇时间为什么相等,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中有这样一道题:张叔叔在天桥乘坐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王阿姨在遗址公园乘坐面包车,每小时行40千米。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相对而行。已知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求他们出发后几小时相遇?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一是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遗址公园、天桥两个地点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

25、的响声后,张叔叔、王阿姨分别从遗址公园和天桥坐车29 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相遇时,再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叔叔坐车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王阿姨坐车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这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两辆车是同时出发的,又是同时相遇的。然后教师追问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小轿车走过的蓝色路程和面包车走过的红色路程虽然不相等,但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这样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到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感悟,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两个物体的运动、发展、变化和结果,学生深刻理解了相遇问题的

26、结构特点。二是学生可以从情境图中直观地看出相遇时两车行驶的全部路程是50千米,这样学生很快地找出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凸显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0 新世纪以来,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板书始终是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巧用多媒体技术适时辅助,创设丰富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

27、学活动中去。31 五、数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源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信心主动地去学好数学,课堂上才能注意力集中,专注倾听、动脑动手、与人合作、交流探究、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怎样培养,责任在教师。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敬业精神、情感投入、数学语言、肢体语言、激励评价和亲和力等,都是影响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多动脑筋,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多种方法,如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多媒体课件、生动的教学情境、数学游戏、启发式教学、愉快式教学等等。下面谈两点自己的想法。32 1.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经常听家长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数学老师,放学回家后总是先做数学作业。”这就是说学生愿意听数学老师的话,喜欢上数学课。教师与学生有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