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难句理解_第1页
出师表难句理解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出师表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愚智”是“

2、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秋”,说文:“禾穀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秋,愁也。”(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引喻失义“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

3、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性行淑均“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言:“非苟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雅释诂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

4、。“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

5、,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猥”,说文:“犬吠声也”。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猥至。”“猥”,突然。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深入不毛“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

6、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发,犹毛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开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不效则治臣之罪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效愚忠。”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

7、,上文有“恐托付不效”。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察纳雅言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说文:“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荀子儒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又,荀子儒效:“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庶竭弩钝“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觊”音义同“希”同“幸”。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文”。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书”读,“储”读。“庶”在“书(审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