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第七章脊柱骨盆四肢损伤-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培训授课课件_第1页
1007第七章脊柱骨盆四肢损伤-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培训授课课件_第2页
1007第七章脊柱骨盆四肢损伤-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培训授课课件_第3页
1007第七章脊柱骨盆四肢损伤-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培训授课课件_第4页
1007第七章脊柱骨盆四肢损伤-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培训授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宣贯脊柱、骨盆与四肢损伤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法医临床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任法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医学会 法医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法医临床学组委员夏 文 涛关于脊柱损伤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脊柱骨折后遗留30以上侧弯或者后凸畸形。二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均达1/3)。三个以上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椎管内骨性占位。一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二椎体压缩性骨折。枢椎齿状突骨折,影响功能。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达1/3)或者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四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根骨折,影响功能。2关于

2、脊柱损伤应用说明椎体粉碎性骨折系垂直暴力或联合矢状轴屈曲暴力所致,分为: 椎体两处或者两处以上骨折累及中柱,椎管仍保持完整 椎体骨折累及中柱达椎体后缘,椎管前壁破坏 椎体两处或两处以上骨折,以中柱损伤为主,累及后柱 骨折仅发生于椎体前柱,但确证两条以上骨折线并造成椎体(前柱)碎裂成3块以上 若椎体前柱虽可见两条以上骨折线,但椎体并未断裂成3块或3块以上,仍应视为压缩性骨折。3关于脊柱损伤应用说明椎体压缩程度的判定,通常根据椎体前缘压缩程度或者压缩最明显处判定。可根据同一椎体前缘与后缘比较,与相邻同节段椎体相同部位比较。参考方法 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降低,首先测量椎体上、下相邻椎体前、后缘高度并

3、各取均值,两者相比计算压缩程度 椎体实际压缩最为显著的部位作为测量点,并与相邻同节段椎体相应部位高度数值比较,计算压缩程度 因椎体前、后缘高度常并不完全一致,且中老年人因长期慢性应力性损伤,可导致椎体前缘受压呈轻度楔形变,建议在鉴定中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综合判定 4关于脊柱损伤应用说明计算椎体压缩程度时,应尽可能客观反映实际受压缩的情形。凡椎体压缩性骨折经椎体扩张术或者骨水泥等填充物注入术后,椎体压缩有所改善的,应以损伤后当时的情形确定压缩程度及致残程度等级。本标准所称的“手术治疗”,既包括跨越多个椎体的内固定植入手术,也包括为恢复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而实施的充填治疗(可以是微创手术),但不包

4、括小针刀等治疗手段。5关于脊柱损伤应用说明摄脊柱标准全长正位相确定侧弯的端椎(指侧弯中向脊柱侧弯凹侧倾斜度最大的椎体;侧弯凸侧椎间隙较宽,而在凹侧椎间隙开始变宽的第一个椎体不属于该弯曲,因此其相邻椎体被认为是该弯曲的端椎在上端椎椎体上缘划一切线,同样在下端椎椎体下缘划一切线,对两切线各做垂直线二垂直线交角就是 Cobb 角,脊柱侧弯角度由此角而得(对于侧弯较明显者,上述两切线的交角可等同于 Cobb 角) 6关于脊柱损伤应用说明脊柱后凸角度的测量在损伤椎体上、下缘分别作切线,两切线交角(一般在椎体前方)即为后凸角度注意:(1)胸7为顶点形成生理性后凸(2)颈、腰椎本身为生理性前凸,一般不会形成

5、后凸畸形外观(3)经规范系统治疗后,一般罕见脊柱后凸畸形(尤其是超过30度)的情形 7关于脊柱损伤应用说明枢椎齿突骨折应重视损伤机制:水平剪切结合轴向压缩的共同作用;屈曲型损伤,产生向前移位类似铡刀机制。X线、CT、MRI综合判定。分级标准中涉及脊柱损伤、影响功能的条款,应注意损伤对功能的影响程度,主要指颈椎与腰椎的活动功能,可检查颈部、腰部的活动度。颈、腰部活动功能丧失须达同龄正常参考值的10%以上,方属本标准所称的“影响功能”。 8关于骨盆损伤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女性骨盆骨折致骨产道变形,不能自然分娩。骨盆两处以上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严重畸形愈合。骨盆两处以上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畸形愈

6、合。9关于骨盆损伤应用说明骨盆骨折按照损伤部位、程度可以分为四型:(1)骨盆边缘孤立性骨折 多为外力骤然作用导致局部肌肉猛烈收缩或遭直接暴力作用所致,骨盆环不受累,骨折移位一般不明显。(2)骨盆环单处骨折 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前后冲撞或侧方挤压所致,常无明显移位,一般属稳定型骨折。(3)骶尾骨骨折 常见于滑跌坐地时,可能引起马尾神经终端的损伤,骨折端通常无显著移位。(4)骨盆环双处骨折伴骨盆环破裂 多系强大暴力作用造成,属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常伴盆腔器官受损。常见类型: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一侧耻骨上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分离;耻骨上支、下支骨折合并髂骨骨折;髂骨骨折合

7、并骶髂关节分离;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分离。 10关于骨盆损伤应用说明依据SF/Z JD0103006-2014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的规定,分级中骨盆损伤后遗畸形愈合的影像学标准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两侧闭孔形态不对称 耻骨联合分离(包括内固定术后) 骶髂关节分离(包括内固定术后) 髋臼骨折术后 其他各种类型骨折后的骨盆环明显偏斜或形态破坏,双侧坐骨结节、髂嵴或者髋臼不等高,并排除体位因素所致。 11关于骨盆损伤应用说明依据SF/Z JD0103006-2014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的规定,分级中骨盆损伤后遗严重畸形愈合的影像学标准为须同时符合以下两条: 骨盆环状结构的完整性和对称

8、性破坏 骨盆倾斜、髋关节运动受限,或者导致坐、立、行走不适等功能影响 骨盆的完整性:主要是指骨盆骨折愈合以后未显示存在骨质缺损,且能够保持联结的可靠性与整体的稳定性 骨盆的对称性:主要是指骨盆两侧骨性结构基本对称存在,不存在明显异常改变12关于骨盆损伤应用说明依据SF/Z JD0103006-2014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的规定,分级中骨盆损伤后遗女性骨产道破坏致不能自然分娩的须符合: 一般应为骨盆环多处骨折 骨盆环正常结构破坏,形状明显不规则,前后径和/或左右径显著短缩 骨盆环内缘不光滑,有骨痂向小骨盆腔内突出生长,影响胎头入盆 尾骨、坐骨、耻骨下支等处骨折畸形愈合,骨痂向骨盆出口突出生

9、长致女性骨产道出口狭窄13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三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任二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双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或者一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伴一下肢膝关节以上缺失。一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其余任二肢体各有二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双上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二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14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一肢

10、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双上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双下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一上肢与一下肢各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一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伴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或者双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双下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一上肢与一下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一上肢肘关节以上缺失。一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50%或者其余肢体任二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15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一肢缺失(上肢腕关节以上,下肢膝关

11、节以上)。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四肢任二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均达75%。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75%以上。一踝关节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0一肢体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50%。双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均达75%。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50%以上。16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0一踝关节功能丧失75%以上。1一肢体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25%。一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75%以上。1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25%以上。2一踝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17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所谓肢

12、体缺失是指: 因严重创伤致使损伤当时肢体已经缺失、毁损或者离断且无法再植(再造)成活 在诊疗过程中确因肢体创伤严重而缺血坏死、无法保留 因采取与救治生命直接相关的医疗行为而必须截除肢体18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 肢体关节强直固定 因骨与关节损伤累及肢体大关节面,致使关节面软骨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关节间隙狭窄,最终纤维化、关节融合或接近融合,从而使肢体大关节活动功能丧失或明显受限损伤后因治疗需要所实施的关节融合手术致使关节活动功能丧失或明显受限19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 肩关节:在前屈、后伸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前屈2040,在外展、内收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外展2050,在内旋、外

13、旋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外旋3050 肘关节:在屈曲、伸展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屈曲7090 腕关节:在掌屈、背屈轴向上的功能位为掌屈10背屈10,在尺偏、桡偏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尺偏10桡偏5 髋关节:在前屈、后伸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屈曲2540,在外展、内收轴向的功能位为外展5内收5,在外旋、内旋轴向上的功能位为外旋10内旋5 膝关节:在屈曲、伸展轴向上的功能位为伸直0屈曲30 踝关节:在背屈、跖屈轴向上的功能位为背屈0跖屈20 以上功能位包含区间的上限与下限,在上述规定的功能位范围以外的位置均为非功能位本标准中关节强直固定于非功能位是指关节强直固定的状态下在某一轴向上处于非功能位(在该轴向上关节不能到达功能

14、位范围以内)20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分级附录C.7 肢体关节功能评定 注:(1)表C-4表C-9仅适用于四肢大关节骨关节损伤后遗关节运动活动度受限合并周围神经损伤后遗相关肌群肌力下降所致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形。单纯中枢神经或者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关节功能障碍的情形应适用专门性条款。 查表法适用于肢体骨性损伤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形。当采用查表法获得的肢体关节功能丧失程度不如采用关节运动活动度计算法时,按照高者定级单纯肢体骨性损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采用关节运动活动度计算法单纯中枢神经或者周围神经根性损伤(如臂丛神经等)后遗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的,可参照本标准“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中相应条

15、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21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关节功能计算方向均分法(以肩关节为例)左侧前屈上举 (160-80) 160= 0.5 后伸 (40-20) 40 = 0.5外展上举 (150-85) 150= 0.433内收 (40-25) 40 = 0.375内旋 (70-30) 70 = 0.571外旋 (45-20) 45 = 0.556左肩关节丧失功能: (0.5+ 0.5+ 0.433+ 0.375+ 0.571+ 0.556)6100 =49%22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因骨性损伤为主后遗肢体大关节功能障碍,评残时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

16、累及关节面,形成关节内骨折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虽未直接累及关节面,但邻近关节,且伴随的软组织损伤跨越该关节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虽未直接累及关节面,但因治疗需要实施肢体制动,与该骨折相邻的大关节僵硬继而丧失部分活动功能23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因软组织损伤为主后遗肢体大关节功能障碍,评残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皮肤软组织损伤达皮下组织形成块状增生性瘢痕或者瘢痕疙瘩,范围大且跨越该肢体大关节确因瘢痕挛缩导致关节在相关方向的活动受到限制经临床实施瘢痕松解术至少一次或者实施其他相应治疗,仍难以改善肢体大关节功能的24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因周围神经损伤为主后遗肢体大关节功能障

17、碍,评残时需满足以下条件:当时病历明确记载存在周围神经损伤,虽经手术治疗或者 适当的非手术治疗,终遗留相应肌群肌力下降当时病历虽未明确记载发现周围神经损伤,但根据损伤部 位、类型、性质、成伤机制综合分析,具有引起周围神经 损伤的可能性,经手术治疗或者适当的非手术治疗,终遗 留相应肌群肌力下降原则上均应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加以明确,尤其上述后一种 情形25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 因关节附属结构损伤为主后遗肢体大关节功能障碍,评残时需满足以下条件:当时病历明确记载存在关节附属结构(如关节囊、韧带、 半月板等)损伤,虽经手术治疗或者非手术治疗,终遗留相应肢体大 关节运动活动度受限当时病历虽未

18、明确记载发现上述损伤,但损伤后经过一定时期行医学影像学检验发现,且根据损伤部位、类型、性质、成伤机制综合分析,具有引起上述损伤的基础,经采取适当的治疗,终遗留相应肢体大关节运动活动度受限满足上述条件之一,且有证据显示(手术探查或医学影像学检验发 现),关节附属结构损伤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确认该损伤具有引起 肢体大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并排除关节自身病变的影响26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四肢长骨骨折功能复位的标准:1. 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2. 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3. 在对位良好的情况下,成人成角不能超过10,儿童不能超过154.

19、骨干部位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部位对位至少达3/427关于肢体缺失与关节功能丧失应用说明骨折后骨不连接 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已采取恰当治疗;骨折已满12个月仍不能愈合,影像学发现骨折端硬化,难以自愈;针对骨折不连接已行至少一次手术,难以手术的也已采取适当治疗,仍不愈;经评估并确认为可告医疗终结。 确认为骨折后骨不连接的,骨折以远相邻肢体大关节功能视为丧失75%以上。骨折内固定术后 如骨折后内固定物跨越或者邻近肢体大关节,考虑该内固定物在位可能对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结果带来一定影响的,原则上应在内固定物取出且再经适当功能锻炼后(建议内固定物取出术后2个月以上)方可实施鉴定。如内固定物并不跨越肢体

20、大关节,其是否取出一般对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结果影响不大,可按前述骨折愈合标准选择适宜的鉴定时机。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须有明确的损伤基础,包括骨关节损伤,例如桡尺近侧关节损伤或(和)桡尺远侧关节损伤,尺-桡骨间骨桥形成,或者尺-桡骨间骨间膜等组织损伤,也可包括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例如严重的前臂软组织损伤遗留广泛的皮肤瘢痕挛缩牵拉、严重的肌肉损伤等。28关于肢体长度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双下肢长度相差8.0cm以上。双上肢长度相差8.0cm以上。双下肢长度相差6.0cm以上。双上肢长度相差6.0cm以上。双下肢长度相差4.0cm以上。双上肢长度相差4.0cm以上。0双下肢长度相差2.0cm以上

21、。29关于肢体长度应用说明四肢长度测量上肢长度自肩峰端经肘横纹桡侧缘桡骨茎突的距离下肢长度自髂前上棘经骨中心内踝尖的距离骨盆结构破坏倾斜等因素取髂骨后,测量自脐正中经骨中心内踝尖的距离30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难以行关节假体置换术。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大块死骨形成,长期不愈(1年以上)。 青少年四肢长骨骨骺粉碎性或者压缩性骨折。四肢任一大关节行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一侧髌骨切除。一侧膝关节交叉韧带、半月板伴侧副韧带撕裂伤经手术治疗后,影响功能。青少年四肢长骨骨折累及骨骺。3下肢任一大关节骨折后遗创伤性关节炎。4肢体重要血管循环障碍,影响功能。3

22、1 骨骺损伤按Salter-Harris分型分为五型:型,单纯骺分离;型,骺分离伴有干骺端骨折;型,骺骨折;型,骺骨折伴干骺端骨折;型,骺生长板纵向压缩性损伤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应用说明32本标准中“四肢长骨骨折累及骨骺”包括:Salter-Harris分型中任何一型骨骺损伤;四肢长骨骨折线到达骺板;四肢长骨骨折线虽未到达骨骺,但因治疗需要,手术使用的内固定物经过骺板;小儿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时四肢长骨骨折线累及骨骺始发部位。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应用说明33本标准中“四肢长骨骨骺粉碎性骨折 ”包括:四肢长骨骨骺可见两条以上骨折线,碎裂成三块以上;四肢长骨两条以上骨折线累及骺板;小儿骨骺(骨

23、化中心)尚未出现时四肢长骨两条以上骨折线累及骨骺始发部位。本标准中“四肢长骨骨骺压缩性骨折 ”包括:Salter-Harris分型中的型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应用说明34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应用说明创伤性骨关节炎是指由关节内骨折引起关节面破 坏骨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且长期磨损使关 节活动时出现疼痛等主诉X线检查可见关节面不 平整,局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赘 形成,关节内可能有游离体产生本标准中下肢任一大关节骨折后遗创伤性关节 炎是指骨折线累及关节面,经影像学检查证实 一侧膝或者踝关节遗留创伤性关节炎表现35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应用说明慢性骨髓炎多指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常由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4、演变而来。多为创伤(如开放性骨折)后继发急性骨髓炎未彻底控制迁延不愈而致。Cierny-Mader分型:I型-骨髓型骨髓炎,感染源位于骨膜下;II型-表浅型骨髓炎,有原发软组织病变,受累骨组织表面暴露;III型-局限型骨髓炎,边缘有皮质死骨形成,兼有I、II型特点;型-弥漫性骨髓炎,累及整个骨结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急性发作时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可形成窦道,窦道口有脓,偶有小死骨流出,窦道处皮肤长期不愈,伴有肢体增粗及变形、组织变厚、周围肌萎缩等。X线显示有虫蛀状骨破坏与骨质稀疏,并逐渐出现硬化区,表现为浓白致密,边缘不规则,完全孤立的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骨

25、膜反应为层状,部分呈三角状,状如骨肿瘤。CT扫描可显示脓腔与小型死骨。“四肢长骨开放性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大块死骨形成,长期不愈(1年以上)”,是指四肢长骨骨折处伴有皮肤开放性损伤致骨折断端或深部骨组织与外界相通,因骨与软组织愈合环境差,并发慢性骨髓炎(上述各型),影像见肉眼可辨的大块死骨形成,且病程迁延不愈超过一年的情形。 36 本标准中四肢重要血管循环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四肢重要血管血栓形成并阻塞血管,使肢体血液供应减少或血液回流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进行此类残情的鉴定时,须经血管超声和/或血管造影检验证实。 若遗留肢体肿胀或者动脉搏动减弱、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或体征者,均可视为标

26、准条款所规定的“影响功能”。 关于四肢损伤其它类型应用说明3738关于手损伤特别规定标准条款分级条款序号条款内容一手除拇指外,余四指完全缺失。1一手拇指缺失达近节指骨1/2以上并相应掌指关节强直固定。5一手小指完全缺失并第5掌骨部分缺损。工残级条款内容二级双手功能完全缺失三级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四级双拇指完全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四级一侧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部分功能丧失五级一手功能完全丧失五级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六级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六级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七级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八级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

27、节离断九级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九级一手食指23节缺失九级一拇指指间关节僵直于功能位十级一手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39手、足损伤标准条款设计理念两类情形:结构缺失;功能障碍两种规则:特殊规定;评分制度两侧兼顾:一侧为主;兼顾双侧两个目的:尽量简洁;相对合理40关于手损伤特别规定应用说明“特别规定优先”原则;“就高”原则与工标设计理念不同,工标未将分值评定列入具体条款,而多数特别规定是对分值评定方法的列举分级一般适用评分法,特殊情形下遵从特别规定41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标准条款道标残级条款内容四级肢体损伤致双手完全缺失或丧失功能五级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90%以上六级双手缺

28、失(或丧失功能)70%以上七级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50%以上七级双手感觉完全缺失八级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30%以上八级双手感觉缺失75%以上九级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10%以上九级双手感觉缺失50%以上十级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5%以上十级双手感觉缺失25%以上分级条款序号条款内容手功能丧失分值达150分。手功能丧失分值120分。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90分。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60分。3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40分。5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25分。9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10分。42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残级分值残级分值一级-六级51-80二级150七级31-50三级126-150八级21-

29、30四级101-125九级11-20五级81-100十级10GB/T16180-2014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条款序号条款内容手功能丧失分值达150分。手功能丧失分值120分。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90分。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60分。3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40分。5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25分。9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10分。43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 缺失平面44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四条基本原则手结构缺失,系指因外伤伤情严重或者临床治疗需要所导致的手部分或者全部解剖结构的永久缺失,且难以再植(再造)成活的情形。一手多个手指损伤造成缺失的,可按照图示方法分别评定各指缺

30、失的分值,再简单相加。原则上以骨性标志的缺失为准双手多个手指损伤造成缺失的,应首先分别评定各手缺失分值,再依据本标准附录C.8.2中注2的方法进行加权累计计算,不得简单相加。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评分:5分评分:5分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评分:10分评分:10分评分:10分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评分:15分评分:20分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评分:20分评分:20分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评分:45分评分:50分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评分:55分评分:65分51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双手结构缺失的评分一手功能为100分,双手功能为200分。设分值较高一手分值为A,分值较

31、低一手分值为B最终双手计分为:A+B(200-A)/200。 52关于手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左手:25+20+15=60分右手:25+20+10=55分双手缺失=60+50(200-60)/200=95分53关于手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受累部位功能障碍程度与分值定级非功能位强直功能位强直或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但3/4参考值拇指第1掌腕/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402515掌指、指间关节同时受累302010掌指、指间单一关节受累20155食指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20155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受累15100远侧指间关节受累550中指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1555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受

32、累1050远侧指间关节受累500环指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1055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受累550远侧指间关节受累500小指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550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受累550远侧指间关节受累000腕手功能大部分丧失时的腕关节受累10501.掌指关节合并任一指间关节即可2.活动不能达到功能位3.以功能障碍程度高的关节为准4.以评分高者为准54关于手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 【案例】第1掌指关节:屈曲1030(健侧: 070),拇指指间关节:屈曲015(健侧: 080)受累部位功能障碍程度与分值定级非功能位强直功能位强直或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但3/4参考值拇指第1掌腕/掌指/指

33、间关节均受累402515掌指、指间关节同时受累302010掌指、指间单一关节受累20155掌指、指间关节同时受累,评分20分【案例】环指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伸直-40 ,屈曲60(健侧: 070);环指近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伸直-10 ,屈曲20(健侧: 0100)环指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1055掌指或近侧指间关节受累550远侧指间关节受累500关于手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受累部位功能障碍程度与分值定级非功能位强直功能位强直或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但3/4参考值两指间关节同时受累,以高分为准,评分5分56关于手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基本原则手功能障碍,系指手解剖结构虽然完整存

34、在,但因损伤后遗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功能活动功能障碍,致不能全部或者部分实现手或手指的生理功能,且功能障碍难以进一步康复改善。各手指掌指关节或者指间关节损伤后遗留功能障碍,不能活动至功能位范围的,属非功能位强直。一手多个手指损伤造成功能障碍的,可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评定各指功能障碍的分值,再简单相加。双手多个手指损伤造成功能障碍的,应首先分别评定各手功能障碍所对应的分值,再依据本标准附录C.8.2中注2的方法进行加权累计计算,不得简单相加。 57关于手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特别说明功能位强直或关节活动度1/2参考值 第一种情形:该指关节在功能位范围内强直固定,不能伸屈活动 第二种情形:该指关节能够到达

35、功能位范围,但伸屈活动的幅度明显减小,仅为参考值(如健侧)的1/2或更小关节活动度1/2、但3/4参考值 该指关节能够到达功能位范围,但伸屈活动的幅度减小,刚超过参考值(如健侧)的1/2,但小于、等于3/4注:能够到达功能位范围,且伸屈活动超过参考值3/4的,不属于本表评分的范围。注:凡规定“掌指、指间关节均受累”的,是指只要有掌指关节与任一指间关节受累,且仅需上述两个关节中任一关节达到更高的规定,即可按该分值评估。58关于手损伤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各手指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主要拥有屈曲与伸展等两个方向的活动能力,功能位为: 第1掌指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1030 第2至第5掌指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

36、节屈曲015 拇指指间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015 示、中、环、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1030,远侧指间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015。 59关于手损伤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各手指关节运动活动度正常范围参考值: 第1掌指关节过伸515,伸展0,屈曲7080; 第2至第5掌指关节伸展0,屈曲7085; 拇指指间关节伸展0,屈曲7085; 示、中、环、小指近侧指间关节伸展0,屈曲90100,相应远侧指间关节伸展0,屈曲7085。注意:鉴定中尽可能参照对侧(健侧)运动活动度。 60左手拇指近节近1/3处离断,食指连同第二掌骨头离断,中指僵直于非功能位右手仅残留中指,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均受限

37、约30% 。关于手损伤功能丧失应用说明左手缺失:45+20=65左手功能丧失:15左手评分:65+15=80右手缺失:45+20+15+5=85右手功能丧失:5右手评分:85+5=90双手评分=90+80X(200-90)/200=总计134分61关于足损伤结构缺失标准条款分级条款序号条款内容双足跖跗关节以上缺失。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90分。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60分。3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40分。5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25分。9手或者足功能丧失分值10分。62关于足损伤结构缺失应用说明缺失平面自远至近分五处: 第一处是拇趾远节趾骨1/2水平 第二处是第15近节趾骨1/2水平 第三处是第15跖

38、趾关节水平 第四处是第15跖骨近1/3水平 第五处是跖附关节水平。 63关于足损伤功能障碍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2双足拇趾功能丧失均达75%;一足5趾功能均完全丧失。6一足拇趾功能丧失75%以上;一足5趾功能丧失均达50%;双足拇趾功能丧失均达50%;双足除拇趾外任何4趾功能均完全丧失。64关于足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足趾功能丧失程度评价足趾功能丧失程度的条款仅指足趾关节活动功能丧失的程度,不包括足趾缺失。足趾关节活动功能仅考虑拇趾的趾间关节屈曲、跖趾关节背伸以及其余第2至第5趾的跖趾关节背伸,即拇趾功能包括趾间关节屈曲和跖趾关节背伸,其余各趾功能主要是指各趾的跖趾关节背伸。拇趾的趾间关节屈曲

39、占一拇趾功能40%,拇趾的跖趾关节背伸占一拇趾功能60%。在测量拇趾趾间关节屈曲、跖趾关节背伸及其余各趾跖趾关节背伸时需以对侧(健侧)为参照,若双侧均存在功能障碍时可以正常值为参照。拇趾趾间关节屈曲的正常值范围020,拇趾跖趾关节背伸的正常值范围030,其余各趾跖趾关节背伸的正常值范围010。65关于足损伤功能障碍应用说明足趾功能丧失程度评价例如,经测量伤侧拇趾趾间关节屈曲05,跖趾关节背伸010;而测量对侧(健侧)拇趾趾间关节屈曲030,跖趾关节背伸040。伤侧拇趾功能丧失百分比的计算为: (30-5)/3040%+(40-10)/4060% =78.3% 应评定为十级伤残。 66关于足损伤

40、功能障碍应用说明足趾功能丧失程度评价进行足损伤的致残程度等级法医学鉴定时,需区分足结构缺失与功能障碍的情形,原则上两者应引用不同条款分别评定致残程度等级。若遇有特殊情况,按上述原则分别鉴定确实不能反映实际残情时,可根据附则6.1之规定,比照相应条款按“就高”原则进行鉴定,但需特别慎重。例如,一足拇趾缺失达近侧趾节1/2处伴相应跖趾关节功能丧失,同时合并第2至第5足趾跖趾关节背伸不能,此时可依照2“一足5趾功能均完全丧失”的规定,鉴定为九级伤残。67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标准条款条款序号条款内容双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2一足足弓结构完全破坏,另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4双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一足足弓结构

41、完全破坏。8一足足弓结构部分破坏。68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足弓破坏足损伤致跟、跗、跖骨等足弓结构组成骨的骨折愈合后,足弓X线测量值异常(不在临床医学足弓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且与健侧存在明显差异)或/和维持足弓功能作用的肌肉、韧带严重损伤(挛缩、毁损、缺失),为本标准所称的足弓结构破坏。足弓结构包括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通过半负重位足侧位X线摄片可测量内侧纵弓角、外侧纵弓角、前弓角、后弓角。69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足弓破坏鉴定实践中可重点关注内侧纵弓角、外侧纵弓角和前弓角,用内侧纵弓角反映内侧纵弓,用外侧纵弓角反映外侧纵弓,用前弓角部分反映横弓。内侧纵弓角、外侧纵弓角和前弓角中任一

42、角度不在相应临床医学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均视为足弓相应结构部分破坏;内侧纵弓角、外侧纵弓角和前弓角均不在各自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则视为足弓结构完全破坏。事实上,鉴于纵弓和横弓的解剖结构特点,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均破坏时,横弓结构也必然破坏,故理论上当内侧纵弓与外侧纵弓均破坏时,可视为足弓结构完全破坏。 70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X 线 测 量 特 点人体解剖学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及横弓 X线解剖学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前弓及后弓前弓反映跖骨横弓前份下降程度后弓反映跟骨下降程度适宜人群双足诸跗、跖骨发育成熟足损伤致跗、跖骨骨折愈合后足弓X线测量值不在临床医学足弓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且与健侧有显著差异

43、,和/或维持足弓功能作用的韧带、肌肉严重损伤(挛缩、毁损、 缺失),为足弓破坏足弓静态构架测量足弓骨性结构完整性足弓动态功能判断韧带、肌肉支撑强度71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足弓X线测量(内侧纵弓):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距骨头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距骨头的最低点至第一跖骨远端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内弓角正常值:113130 72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足弓X线测量(外侧纵弓):由跟骨最低点至跟骰关节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第5跖骨远端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外弓角正常值:130150 73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足弓X线测量(前弓) :由第一跖跗关节最低点至第一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第一跖骨头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前弓角正常值:13以上 74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应用说明足弓X线测量(后弓):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骨最低点至第五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后弓角正常值:16以上 75关于足损伤足弓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