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测及其中的磁探测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生物探测及其中的磁探测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生物探测及其中的磁探测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生物探测及其中的磁探测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生物探测及其中的磁探测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探测及其中的磁探测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贺勇_华中科技大学2013主要内容生物探测方法简介阻抗成像技术分类及原理经络的客观性论证及性质阻抗成像在经络定位中的应用生物探测方法激光生物探测红外生物探测无线电生物雷达探测超声波生物探测磁探测美国研究人员表示,无痛的拉曼激光束可能很快取代X射线,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疾病诊断方式。这种名叫拉曼光谱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尽早发现乳腺癌、蛀牙以及骨质疏松的迹象,使疾病诊断变得更快、更便宜、更精确。拉曼光谱学主要用于测量分子发出的散射光的密度和波长。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制药学领域,比如,研究人员使用拉曼激光测量炎症的性质 。原理:生物大分子的拉

2、曼光谱拉曼效应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 统称为拉曼效应。 激光生物探测红外视频生命探测仪利用现在的红外夜视技术,结合视频显示等给使用者提供看不到区域的物体影像,其中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红外摄像技术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 。被动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一273)以上都有红外光发射的原理。由于人的身体和发热物体发出的红外光较强,其它非发热物体发出的红光很微弱,因此,利用特殊的红外摄像机就可以实现夜间监控 。主动原理:利用特制的“红外灯”人为产生红外辐射,产生人眼看不见而普通摄像机能捕捉到的红外

3、光,辐射“照明”景物和环境,从而得到目标物的情况。红外生物探测红外生物探测磁探测磁探测生物体本身磁场 外加激励所产生的磁场研究磁场的性质从而得出生物本体的相关性质1978年,Webster等利用圆形电极阵列的断层电阻率测量技术显示了人体的肺和心脏图像开启了医学上电阻抗成像的开端。基本原理:根据人体内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电阻/电导率,采用各种方法给人体施加小的安全电流或者电压,通过驱动电流或电压在人体测量相应信息,重建人体的电阻率分布及其变化图像。优势:无创伤,无电离,无辐射,结构简单,测量简便阻抗成像技术 接触式:注入电流电阻抗成像,磁共振电阻抗成像, 电磁阻抗成像 不完全接触式:

4、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磁探测电阻抗 成像 非接触式:包括磁感应成像和电场电阻率成像 电阻抗成像方法按照激励器和测量器是否与成像目标体接触来划分,可以分为接触式、不完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三类。磁探测电阻抗成像发展 1992年,Ahlfors等人首先提出通过贴在成像目标体的电极,向成像 目标体注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然后用磁场传感器测量注入电流 在成像目标体外产生的磁场,根据表面磁场重构出电导率分布图像 的方法。 1999年,Tozer等人验证了由磁场重建二维电流密度分布的可行性, 迈出了将MDEIT发展成为新的医学成像方法的第一步。 2007 年,Ireland 等将约束图像重建应用于 MDEIT,

5、采用了网格迭代 优化算法,图像获得更佳的清析效果。磁探测电阻抗成像 基本原理:磁探测电阻抗成像(MDEIT)通过贴在成像目标体的成对电极,向成像目标体注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然后用某种形式的接收装置,例如感应线圈、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测量注入电流在成像目标体外产生的磁场,根据表面磁场的反问题求解获得产生磁场的电流分布,进而从电流分布重构出电导率分布图像。磁探测电阻抗成像 MDEIT成像的过程实质就是求解反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反演待重建的电参数。正问题:已知模型的几何结构、阻抗分布、激励信号的源参数,求解模型内部的电流分布,进而获得磁场分布。逆问题:根据实测成像体外周的磁感应强度信息重

6、建成像体的电导率分布。重构步骤两个步骤进行:一、根据磁感应强度信息重构出电流密度分布 (BJ) 毕奥-萨伐尔定律 二、从电流密度分布重建电导率分布(J )成像特点:磁场与电流密度是线性的,从磁场重建电流密度是线性的 病态的,相应的电阻抗重建是非线性的,但是是良性的。经络的存在性证明 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它贯穿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方面,涉及针灸、推拿、气功诸领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医学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离不开三维结构,唯物主义者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论者,世界上绝对没有只有功能而没有结构的事物,因此经络必然存在。经

7、络的存在性证明 实验分析: 徐瑞民等- 测定手三阴经皮部经脉线的生物物理学全息特征 结果 表明20例受试者均能测出与经典手三阴经相符合的实验经脉线 。胡翔龙等人利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 显示出了300名健康志愿者十四 经的红外辐射轨迹 并认为其分布与皮肤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朱兵等人的实验运用生物磁测量方法,对中医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的循行路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发现各经脉伴随有磁振动线出现 其循行线与经脉大致相同。 经络的电学特性经络穴位具有低电阻特性: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中古义雄用干电池测得人体表有良导点, 且穴位与良导点是一致的。并进一步发现在良导络中存在着 可以代表整条良导络的良导点,

8、且与十二经中原穴相对应。 20世纪70年代,国内杨威生等人用四电极法测量人体皮表电阻, 揭示出经络具有较低电阻率的客观物性。本质根源:间液的相对含量较高是经络低组特性的根源。阻抗成像在经络定位中的应用经络定位的研究是经络研究中的突破口,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以经络的低电阻抗特性为切入点,利用磁探测电阻抗成像在功能层面对经络的位置进行探测为经络探测提供了理论上的突破口。 阻抗成像在经络定位中的应用MDEIT 系统由数据测量系统及图像重构两大部分组成。数据测量系统主要由用于激励的电极、稳定的交流激励源、感应线圈、 高精度的测量电路、相应控制电路及计算机系统组成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单元图像重建在计算机执行,图像重建的本质就是求解逆问题。逆问题求解方法:(1)确定性方法拟牛顿法,最速下降法等。 (2)随机性方法(蒙特卡罗方法)搜索方向 和步长具有随机性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等。阻抗成像在经络定位中的应用磁探测测量系统:仿真结果用其仿真导体棒,二维图如下: 谢谢!参考资料:1、Gabr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