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促学生自我发展_第1页
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促学生自我发展_第2页
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促学生自我发展_第3页
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促学生自我发展_第4页
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促学生自我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 促学生自我发展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朱庆芳一、情境创设的误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教师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同时,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编写具有生活情景性,图文并茂,因此,情境创设成为了品德课堂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课堂教

2、学过程中,形式超越了主题目的,存在着不少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有的教师简单的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有的教师创设情境缺乏针对性,有的教师只追求形式等等从而导致情境创设没有实效。照本宣科看图说话欢天喜地过大年教学实录片段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教师走进了课堂。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内容是“欢天喜地过大年”,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看书上画着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一组图,让学生说说这些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沉默着,过了一会儿,渐渐地有学生举手发言。学生:第一幅图上画的一些叔叔在舞龙灯;第二幅图中画着小女孩去拜年;第三幅图中画着两个小男孩在放鞭炮(整个发言过程,气氛沉闷)教师:同

3、学们看得真仔细,每年的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你家是怎样过年的?学生思考了一下,开始举手发言。教师将教材中的图画请学生一一进行讲解,这样照本宣科的课堂中,学生只能忙于看图说话,并没有将教材中的“美好的生活图景”与自身生活相联系。此时的教师只是个教材解读员,学生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解读图片。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的中介和桥梁。在教材的“美好生活图景”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教师应该设法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形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 二、对策开发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场,促进学

4、生自我发展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资源”是研究品德学科教学中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品德与生活社会是真正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是真正与儿童的生活“面对面”的课程。教材的编写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育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教材力求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突出体现在四个为主,即: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以日常生活事件为主,以当今的生活事件为主,以首属群体中的生活事件为主。遵循这样的原则选择的生活事件,极大地缩短了教材中的生活事件与儿童

5、的现实生活的距离,关注的中心移向儿童现实的、日常的、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利于塑造儿童的品性和人格。教师要从本质认识教材中的生活事件,才能在保证教材的科学性、严肃性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的创造。1. 解读留白部分创设情境场,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教材留白是新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留白使教材成为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去操作,再次创作了教材。教材中的留白是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提供了一个话题、一个范例、一种提示。每一篇课文的留白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留白处有的侧重于认知,有的侧重于体验,有的侧重于实践;有的是对自己的反思,有的是对他人的评价,有的是小组合作的结果,有的是全班公约

6、(1)教材留白:三张图片(2)留白处分析:进厨房(一下)教材的第二部分“我来试着做一做”,是“用餐前、用餐时、用餐后”的顺序,分别在教材的P27、P28、P29三页分别采用画面呈现并留白补充讨论的方式,告诉学生在用餐前后的文明习惯,并渗透环保知识和劳动教育。(3)情境场创设:进厨房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地将餐前餐时餐后的教材情景通过具体故事表演创设情境场,运用录像形式进行展示。课件录像:“妈妈烧菜时发现酱油没了,小明就去买酱油。等小明买完酱油回来,爷爷奶奶已经到了(画面定格,出示几个字,如果我是小明,我可以)吃饭了,小明到厨房去拿碗筷,在餐桌上摆放整齐,然后热情地拉着爷爷奶奶的手来到餐桌前让爷爷奶

7、奶先就座,妈妈端上了一碗小明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小明让爷爷奶奶先吃吃完了饭,小明帮收拾碗筷、扔垃圾(画面定格,出示几个字,如果我是小明,我可以);然后,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尝试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事” 情境地创设,问题空白的预留,将学生与事件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作为当事人或事件评价者,介入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在“用餐前”“、“用餐时”、“用餐后”自己能做些什么或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经过热烈地讨论,投入地表演,觉得自己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招呼爷爷奶奶,给爷爷奶奶倒茶、拿点心,陪他们聊天;用餐时不挑食,夹菜不翻盘底的菜,距离爷爷奶奶很远的菜可以帮忙夹一点到碗里;用餐后,帮忙擦桌子

8、,为父母、爷爷奶奶送上水果教材中的留白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教材中的学生和教室里的学生在对话中共同成长,是教材成为对话的文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可供讨论、思考的主题。教师依据教材中的留白,拓展教学空间,创设教学情境场,完善教材,使得教师、学生、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是指下雨学生2. 挖掘同类事件创设情境场,满足学生个体发展教材中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来呈现。但是教材由于篇幅和呈现方式的制约,不能穷尽生活,往往只能从生活时间开始,点到为止。教师可以由点到面,挖掘教材中同类话题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件,这一类事件就可以成为“同类事件”。同时,社会生活纷繁复沓,同类事

9、件的发生具体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势必使行为处理出现多元的层面。教材中的同类事件,有的引发道德问题,有的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有的激励探究学习方法,有的着力提高生活技能;有的是对已有经验的唤起,有的是对未来行动的计划,有的是对行动结果的再分析、再展示(1)教材中的同类事件:(2)同类事件分析: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品德学科时,存在好奇又陌生,因此在第一课你好,新学校这一话题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校园全景图引入,展现了校园基本标志及周边环境特征。一群小学生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有的向父母说再见,有的在校门空向老师问好。还有两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洋溢着热情期盼的笑脸的特写。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到

10、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后,自身的生活有了变化。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变化,帮助树立角色意识:我是小学生了。一年级刚进校门的小朋友在生活中能感受到“我是小学生”这一角色意识的实践还有哪些呢?哪些有时他们较感兴趣、更为生动的呢?(3)情境场创设:教学前,教师了解到新校服是最让孩子们感到骄傲的,于是,老师从“看我多像小学生”谈起,让孩子们进行“校服秀、新朋友的名字”: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来玩 “击鼓传花秀校服、记名字“。鼓声一停,接到花的小朋友,就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或者进行校服秀,表演“坐、立、行”随着“击鼓传花”的开始,同学们积极投入。生:我叫徐雨,今年7岁了,我喜欢画画;师:你们记住他了吗?自己也

11、可以想想怎样介绍才能让别人很快记住自己;生:我叫马冬雪,我妈说我出生那天下雪了,我喜欢玩一些活泼开朗的女生走着模特步,秀着自己的新校服脸上洋溢着做为小学生的光荣和兴奋。儿童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同的儿童又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学习方式、家庭背景、成长类型。当儿童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时候,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要让别人认识自己,更要认识新老师、新同学。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个别差异,引发同类事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3. 拓展同类主题单元创设情境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采用

12、主题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教学内容的综合和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级可能出现,但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重复,随着年级的提升,儿童思维的不断发展,不断拓广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1)教材中的同类主题单元: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及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目录(2)主题单元教材分析:三、四两个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都是围绕着“社区”这个话题螺旋式地上升展开。四年级“这是我们的社区”的教学内容是对三年级的“话说社区”热爱家乡主题教育地延伸和深化,更为立体化地呈现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例如四

13、年级的第一单元第三课精彩的社区生活是在三年级 “了解并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关注社区生活的精彩,知道精彩的社区生化能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社区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量。三年级“社区”教学主题的学习是以“面”为主,四年级的教学主题就是在这个“面”上找到“点”,精彩的“点”、富有自己社区特色的“点”。(3)情境场创设:通过三年级的教学,学生对社区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在四年级的精彩的社区生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又有了更多的精彩体验。教师通过谈话,创设情境:三八节刚过,居住的社区面向妇女开展了哪些活动?(生: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师:我们班有位同学的妈妈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厨艺大比拼”活动。他采访了妈妈,我们一起听听(出示照片:妈妈最拿手的特色菜。播放录音:社区在三八妇女节那天举行了“厨艺大比拼”活动。那天的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啊。我妈妈做了自己最拿手的菜“糖醋鱼”,拿了个二等奖。我比获奖的妈妈还高兴,因为妈妈不但获了奖,还认识了几个厨艺高手,又学了几道新菜,这下,我和爸爸就有口福了)在学生兴奋地描述中,班中的学生也被深深地吸引了,纷纷讲述自己社区社区的特色活动。不同的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