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重点名校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1下列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她的眼神澄澈透明,让欺骗她的人心生愧疚之感。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安路,大路平顺。C网友戏虐地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舌尖上的博览会”。D纽约证券交易所隆重推出中国乳业概念股。2请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又到深秋时

2、节,校门口的那棵枫树远看就像一团红云,美不胜收。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C少年时总是讨厌父母的强聒不舍,长大后才明白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D老师发现他因考试失利丧失学习信心,上课走神溜号,于是对他不断鼓励,求全责备,终于让他重拾信心,专注于学习。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逞能 撮弄 盘缠 三顾茅芦B恪守 尴尬 盲从 附庸风雅C拮据 应酬 戮破 前仆后继D秘决 尴尬 困厄 李代桃僵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B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3、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C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属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柳宗元、欧阳修,两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5填空。念此私自愧,_。(白居易观刈麦)所以动心忍性,_。(孟子两章)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云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可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_,_”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的“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是指农历_日。阅读名著选段

4、,回答问题。“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上面文段选自_ 写的_二、阅读7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 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 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 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

5、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释少容:不肯容忍。小谨:谨小慎微。谕德:教育太子的官。亟:紧急。即: 如果。第:只管。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使者及门( ) (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C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D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 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6、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注: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

7、堂名。樾树荫。兰荡湖名。明瑟明净新鲜。破塘绍兴地名。轻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桨。1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同是“更加”的意思。B“人鸟声俱绝”和“字俱碧鲜”的“俱”同是“都”的意思。C“余拏一小舟”的“拏”和“鼓枻飞去”的“鼓”同是“划”的意思。D“类若乘空”的“若”和“形如象牙”的“如”同是“好像”的意思。2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淡,情却浓”。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B莫说相公痴,

8、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字,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情操。C高槐深竹,樾暗千层。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理解:此句中的“高”“深”“暗”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D无可名言,但有惭愧。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惭愧。3(甲)(乙)两文皆出自陶庵梦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

9、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句子中,

10、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鸣珮环,心乐之/多助之至B伐竹取道/十年春,齐师伐我C以其境过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乃记之而去/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2把“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向小丘的西面走大约一百二十米,便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这样写既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B潭中鱼“似与游者相乐”,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内心愤懑。来到此地,这里的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C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两岸,用狗的牙齿来形

11、容小溪的形状,其实有暗指自己人生坎坷、前途黯淡之意。D本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气氛。这里的风景如此优美,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假如人生没有磨难贺铭华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

12、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

13、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

14、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

15、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1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的含义?3本文文题采用假设的表达形式,请结合本文的主要观点,用肯定的表达形式改换题目。1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蜜蜂消失,人类只

16、能再活四年?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

17、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一旦某种生物绝种

18、,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

19、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1文章说明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第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将2012年定

20、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B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有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5读完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三、应用12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旅行,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游泉城)趵突泉居泉城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赵孟頫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有同学对这幅名帖作了如下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A作品用笔清晰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B作品筋骨劲挺周正,情感奔放,喷薄而出。C作品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典雅。D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温厚疏朗。(登泰山)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感受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意的一项是(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心齐,泰山移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D仰之如泰山北斗(访曲阜)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家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

22、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C子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亲爱的同学们,现在你正坐在考场里进行着语文学科的考试,相信你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

23、实,我们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考试”,倘若能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那么,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欢畅,更坚实。请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析】C.有误。“戏虐”应为“戏谑”。2、C【解析】试题分析:A.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只写一棵树,不是好多东西。使

24、用不当。B.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褒贬误用。C.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据此,答案为C。3、B【解析】试题分析:A.三顾茅芦三顾茅庐; B.正确; C.戮破戳破; D.秘决秘诀。故答案为B。4、C【解析】试题分析: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不是欧阳修。故答案为C。5、 尽日不能忘; 曾益其所不能;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

25、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尽”“曾”“庇”“俱”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6、1)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十六 法布尔 昆虫记 【解析】试题分析:(1)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纪日法。“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既望”表示过了十五,即农历的十六。(3)本段文字详细的描述了蟑螂捕食蝗虫的过程。出自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昆虫记

26、。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二、阅读7、1 (1)到,到达(2)全部,详细地( 2 A 3 因饮酒误了皇帝召见,却能以实情相告 诚实正直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及”:到,到达。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A对文

27、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如“对”:回答。即可立即排除BCD三项。3一问,文言文中心事件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文中记叙的事件可概括为鲁宗道因饮酒误了皇帝召见,却能以实情相告。二问,如从“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直言相告的直接描写和“帝以为忠实可大用”的间接描写,都说明鲁宗道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28、【点睛】翻译: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鲁宗道家的)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认为他忠诚诚实可以重用。8、1A2A3示例:虽然遭逢改朝换

29、代之乱,心怀国破家亡之悲,但作者仍然留存着天镜园一草一木的美好记忆,仍然有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致,由此可见他高雅的生活情趣。【解析】1A词语理解不正确。“更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分别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与“还”的意思。2A能体现“笔墨淡,情却浓”这一特色。“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好符合“笔墨淡,情却浓”的要求。B为语言描写,为评判之语。C写景之语,有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具有烘托渲染作用。D生发感慨,直抒胸臆。后三项都不符合“笔墨淡,情却浓”的特色。

30、3考查对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的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同时要把握好题干所给材料的意思,特别是分析好“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广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等句。由此,再通过结合两文的描写内容,即可归纳出虽然作者心怀国破家亡之悲,但仍然有着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致与对天镜园一草一木的美好记忆,由此可见作者生活情趣高

31、雅。【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32、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

33、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二)译文:天镜园浴凫堂,高耸的槐树,幽深的竹篁,林荫层层叠叠,坐落面对着兰荡湖,一泓湖水荡漾,湖水林木明净新鲜,瑟瑟多姿,游鱼、飞鸟、水藻、荇菜,大致类似像大乘空灵境界一样。我坐在浴凫堂里读书,扑面而来,满眼的全是绿色,推开窗子,打开书卷,所有的文字,全是青碧鲜绿的颜色。每年春末,破塘笋必定经过这里。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逝而离。园丁划小舟拾起大笋,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煮着吃着,妙不可言,只有惭愧。9、1C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3

34、B【解析】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代词,水声/动词,到;B:砍伐/讨伐,攻打;C:因为/因为;D:表顺承/表转折。故选C。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凄”“寒”“悄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35、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A项有误,应该是走“百二十步”,而不是“一百二十米”;C项有误,应为“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且文中没有“暗指自己人生坎坷、前途黯淡之意”;D项有误,这里风景幽静,表现的不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而是作者被贬后

36、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故选B。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

37、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10、1比喻论证法,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的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反面有力的证明论点。2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3人生需要磨难【解析】

38、1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文章第4段的语句“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把“富贵温柔”比作“无形利剑”,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的作用,其作用是形象生动的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反面有力地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6段在内容上是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的“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

39、不会向前发展”“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来概括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标题的拟写。依据文章中“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可把文题采用的假设的表达形式,用“人生需要磨难”“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等肯定的表达形式来更换。据此理解作答。11、1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2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3不能删去。或许是也许,表示估计和推测,说明某种生

40、物灭绝有导致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发生,去掉后过于绝对,这一词的使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C5示例:启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做出贡献。【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文章题目中体现的是蜜蜂的灭绝,但是根据全文内容,以及第七段的内容,“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因此本文介绍的是物种

41、灭绝的现状,原因是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分析:“1000倍、100万倍”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比以前快了、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综述: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3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2、“或许”是也许,表示估计和推测,说明某种生物灭绝有导致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的可能,但这种情况并非一定发生,去掉后过于绝对,所以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A项错误。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B项内容意思太绝对与“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不相符;C项正确;D项,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球上的生物,是由生物之蜜蜂说起,顺序是由个别到一般,所以与D项说法不相符。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保护环境,关爱动物”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即可。【点睛】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43、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引用是一种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引用指的是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

44、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三、应用12、(1)B (2)C (3)B【解析】(1)从字体上看,这幅名帖是行书。筋骨劲挺周正,是楷书的特点,不符合行书书法作品字体的风格。故B项不正确。(2)C项,运用了“泰山”的本义,ABD三项运用了“泰山”的比喻义。故选C。(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与上文的“侃侃而谈”不符。故选B。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一份满意的答卷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是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是用行动来书写。人生中的第一道题是选择题。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来到这世界时,我们就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当我们面对行凶的歹徒时,我们是选择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还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悄悄地溜走;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慷慨相助,伸出援助之手,还是置之不理呢;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我们是不依不饶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