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_第1页
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_第2页
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_第3页
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_第4页
第9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主要内容本章考虑若干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区域、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与前两章相比,理论相似,地域范围扩大。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和“增长极理论”中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类似。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认为,在区

2、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原因是北方的发展长期来看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的区域发展,并不能产生扩散效应或涓滴效应,带动中西部的发展 二、梯度推移学说 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与产品周期相对应,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兴旺部门: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停滞部门: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衰退部门: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高梯度区域:兴旺部门为主导部门低梯度区域衰退部门为主导部门创新活动就近推移(接触扩散)推移方式等级推移(等级扩散)认为经济布局

3、的重点选择应该根据区域之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东部),然后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西部)推移。随着高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推移的速度将加快,从而带动低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步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均衡。梯度推移理论在我国国土布局中的应用与发展反梯度推移论认为,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应该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条件又具备,那么,不论区域处于哪个梯度上,都可以直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优先开发。并存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

4、它们的作用大小有别。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时期,梯度推移作用最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时期,跳跃式推移比较多见。 主导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区域之间的梯度推移从不同的层次观察确实存在多种形式。但是,从总体看,起主导作用的是梯度推移,其它推移形式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域、个别区域或特殊的时期。 对梯度推移论的争论:三、中心-外围理论也称之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第五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中提到)其中,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R. Friedman)在1966年出版的区域发展政策

5、一书中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较具代表性。弗里德曼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总体上,中心居于统治地位,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核心-边缘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变化都具有较高的解释价值,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许许多多的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师和区域经济学者都力图把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现在来看,在处理如下几个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四、区域相互依

6、赖理论(一)依赖理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 弗兰克提出了“不发达模式”:处于外围的国家在其殖民地初期就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导致他们陷入困境。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存在着一条“宗主卫星”链,外围国家创造的剩余价值正是通过这条链流入中心国。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学者对第三世界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激进主义经济发展学派。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宗主国,它们在向第三世界国家扩张和渗透时使后者成为卫星国,造成卫星国经济的贫穷和对宗主国的依赖。依赖是不发达的根源,所以,必须打破造成宗主-卫星链,第三世界国家才能政治上独立,经济上走

7、向发达。(二)相互依赖理论布鲁克菲尔德相互依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如跨国公司全球扩张、国际工厂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积极引进外资、技术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Japan日本的原料进口俄罗斯中国西亚各国欧洲各国非洲各国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拉美各国美国加拿大木材棉花 石油 煤炭石油机械铜矿 石油 煤炭木材羊毛 铁矿 煤炭棉花、 煤炭 大豆、玉米木材、煤炭、机械小麦 煤炭铜矿Japan日本的商品输出俄罗斯中国西亚各国欧洲各国非洲各国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拉美各国美

8、国加拿大钢铁钢铁 电器汽车.钢铁轮船汽车.钢铁钢铁汽车.轮船 钢铁 化纤汽车 汽车轮船.汽车.钢铁 摩托.汽车电器.钢铁汽车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二是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三是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即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所发生的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 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区域相互依赖理论(重点) 小 结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外部环境依赖理论相互依赖理论中心-外围理论思考题:1.概念:极化效应,涓滴效应;经济梯度

9、2、试论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3、试述梯度转移学说4、试论述相互依赖理论。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区际经济联系 一、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合作理论 一、空间相互作用(一)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 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可达性主要取决于: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干扰机会。

10、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它区域的干扰。干扰机会C 惠斯勒 (国际滑雪场)B橡树湾A温哥华高速公路(二)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 区域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可以通过实地对商品、人口、技术、信息等的传输量进行调查而进行测算。另外,也可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式来估算。空间相互作用的一般模式如下:Qij=Ai Wi Bj Wj f(dij)式中:Qij为i与j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 Wi,Wj分别是i,j区域产生作用力的因子(如 人口、经济规模等); dij是i,j区域之间的距离; f(dij)是距离摩擦函数; Ai和Bj分别是Wi和Wj的权重。 二、区域分工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

11、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成本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一)成本学说运用生产成本的比较来解释国际分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亚当斯密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适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使成本绝对降低。然后,彼此进行产品交换,则对有关国家都有利。如果各个国

12、家都能够利用优势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部门,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使各国的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正确的分配和最有效的利用。 酒产量所需劳动人数毛呢产量所需劳动人数分工前英国1120170葡萄牙1801110分工后英国2.7190葡萄牙2.375190交换后英国1.7(+0.7)葡萄牙11.375(0.375)例: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生产两种产品:酒和毛呢。两国都具有各自绝对有利的条件分工后,两国都按1:1的比例交换两国产品。从英国和葡萄牙发生国际贸易的结果来看,两国在酒、毛呢两种产品的数量上都有所增加。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好处,这就是国际分

13、工、国际贸易所以发生的原因。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在国家间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和转移,所以,不应该以绝对成本的大小来作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则,而是要依据比较成本来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酒产量所需劳动人数毛呢产量所需劳动人数分工前英国11201100葡萄牙180190分工后英国2.2220葡萄牙2.125170交换后英国11.2 (0.2) 葡萄牙1.125 (0.125) 1例: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生产两种产品:酒和毛呢。一国具有生产两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分工后,两国都按1:1的比例交换两国产品。从英国和葡萄牙发生国际贸易的结果来看,两国在酒、毛呢两种产品的数量上都有所

14、增加。在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都处于劣势或优势的情况下,各国仍然可以按有利最大、不利较小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获得比较利益。但是前提必须是自由贸易。 (二)要素禀赋学说由赫克歇尔(E.Heckscher)和俄林(B.C.Ohlin)提出,也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基本思想是:第一、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其原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丰缺程度不同;第二、为获得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各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相对稀少的产品。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 资

15、本丰富的国家可以较便宜地生产需要大量资本的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较便宜地生产需要大量劳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 在国际贸易中它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例子: 汇率1美元100日元国家产品技术系数要素价格P=WA + IC劳动(A)资本(C)(工资W)利息(I)单位价格日本纺织品0.750.2540(日元)200(日元)P=80(日元)机器0.250.7540(日元)200(日元)P=160(日元)美国纺织品0.750.251(美元)1(美元)P=1(美元)机器0.250.751(美元)1(美元)P=1(美元)H-O理论的缺陷H-

16、O学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该理论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资源禀赋产品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我国目前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基本上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较低。因此外向战略基本上还是定位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潮中,各地特别重视扩大出口,由于目前许多地区能够出口的大部分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各地竞相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7、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引进外资也是缺乏产业选择,外商进入的产业大部分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新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的贸易比重越来越大,故提出了产业内贸易说。1、产品差异论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构成了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比方说,美国轿车豪华舒适,日本轿车轻便省油。2、规模经济论 内部规模经济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外部规模经济带来产业成本的降低。少数企业控制市场并成为出口商。3、需求偏好相似。 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四)竞争优势理论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

18、构和竞争机遇和政府作用三、区域合作理论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区域合作有两种形式:一是区域之间存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关联而形成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二是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或扩大同种优势,形成竞争力的合力(一)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二)区域合作的类型从形式上看,区域合作主要有行业合作和区域全面合作。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包括了区域性的生产合作、商业合作、运输合作、物资合作、金融合作和综合的行业合作。区

19、域全面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相互之间开展多方面或全面的经济合作。主要功能:其一,建立区域市场。其二,联合开发资源。其三,联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其四,开展资金横向融通。其五,建立信息网络。其六,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如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简称欧贸联,有小自由贸易区之称,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1960年成立,以实现成员间工业品自由贸易和扩大农产品贸易从而促进世界贸易为宗旨,迄今仍有3个成员国(挪威、瑞士、列支敦士登) 。“中欧自由贸易协区” 1992年12月成立的中欧4国经济合作并集体努力以尽快加入欧

20、盟的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 在欧共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上述一体化组织中对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影响最深远、作用最直接的一个。欧盟推动欧洲一体化进展的次序是以内环(目前欧共体15国)为核心,中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作依据,外环(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欧)作基础逐渐向外圈层扩大:首先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余下的成员)纳入,然后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中欧东部国家、最后将东欧国家囊括在内,从而形成统一的“欧洲合众国”。欧盟是完善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其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是“欧洲合众国”类似于联邦制的完全的区域经济政治体。 从区域的层次看,我国的区域全面合作有三种类型: 若干省(区)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 省(区)比邻地区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 省(区)内部部分地区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 一、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区域经济差异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异,在区域分析中,它一般被理解为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区域经济差异包括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还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