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与水文学试题_第1页
地貌与水文学试题_第2页
地貌与水文学试题_第3页
地貌与水文学试题_第4页
地貌与水文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貌与水文学试题论述流水对地貌的作用过程流水作用地表流水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大类。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 成的薄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没有固定的流路,因而面状而均匀地冲刷地表松 散物质。如果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形态有利于加快径流流速 和增多流水,那么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坡面流水冲刷下来的物质或汇入沟谷与河流,是 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或在缓坡、坡麓和洼地堆积,成为坡积物。当坡面流水和细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汇集为线状集流,再进一步汇集成沟谷水 流。沟谷流水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能力比坡面流水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 貌的主要营

2、力。沟谷进一步发展,或得到地下水补给,就形成有常流水的河谷,河谷中的常 流水就是河流。沟谷流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线状的,表现为下蚀(下切)、旁蚀(侧蚀) 与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三种。下蚀是指流水及其夹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结果使谷底 加深。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结构是谷坡后退,谷底展宽。溯源侵蚀系指向源头的侵蚀, 结果使谷地伸长。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是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的,在塑造陆地地貌形态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2)坡面流水地貌与沟谷流水地貌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直接在地表形成的薄层片流和细流,它们在流动过程中比较 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这种侵蚀方式称为片状侵蚀。片状侵蚀强度主要受降水

3、性质、地 形、坡面组成物质和植被等的影响。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如果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疏、 降水量多且强度大,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被冲剧下来的物质,成为江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在坡地上植树种草,既可防治水土流失,又可减少河流淤积。坡面细流顺坡而下时,流速、流量加大,并转变为线状集流,形成冲刷能力增强的沟谷 流水。沟流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能力较坡面流水有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 貌的主要营力。沟谷的发生、发展,也与岩性、气候、植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黄土地区,由于植 被稀疏,土质松散,降雨强度大,沟谷发展很快;我国南方在植被受到破坏的厚层红土风化 壳上,沟谷也很发育。基岩山区沟谷的发

4、育主要受岩性、构造的影响。沟谷规模短小,纵剖面上陡下缓,多陡坎、壶穴,横剖面多呈V形。但在水平岩层分 布的地区,由于产状水平井富有垂直节理,常形成直立或阶梯状的沟坡。规模较大的沟谷, 在沟头有汇水盆(集水盆),沟口往往具有冲出锥(冲积锥)。沟谷发育的初期,谷底不断下蚀加深,沟头不断溯源侵蚀后退,使沟谷伸长。沟谷进一步 发展时,在其下段则下蚀减弱,旁蚀加强。由于沟流的不断下蚀和旁蚀,又有沟坡物质的崩 塌和滑坡,再加上坡面流水的作用,可使沟谷不断展宽。后来由于流域面积的不断扩大,或 因有地下水的补给,沟谷进一步发展为常流水的河谷。在沟谷发育过程中,间歇性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到沟口,由于那里坡度骤

5、减,流速 降低,水流分散,于是发生大量堆积,形成一种半圆锥形的堆积体,称冲出锥。冲出锥的规 模不大,面积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锥顶与沟口相连的地段,坡度较大,锥体逐渐向外倾斜, 坡度亦变缓。在山区突然爆发、历时短暂、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并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 洪流,这就是泥石流,有些地方称之为“山洪”、“龙扒”。(3)河流地貌河流作用塑造的地貌多种多样。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谷底包括 河床和河漫滩,谷坡上常发育阶地。从河流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常见瀑布;中游河谷 较宽,多河漫滩和阶地;下游多曲流和汊河,河口有三角洲和三角湾。河床与河漫滩 河床与河漫滩都位于河谷的谷底。

6、河床是指河流平水期河水占据的河 槽;而河漫滩是指洪水时期为洪水淹没的河床侧旁的谷底部分。广阔的河漫滩平原是一种冲 积平原或泛滥平原。在平原冲积性河床上,由于河床水流能量的集中与分散是沿河更替进行的,因此,水流 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也是交替进行的。这样,沿河就交替分布着深槽与浅滩。如在弯曲河床上, 深槽位于弯段,浅滩位于过渡段。山区河流中深槽与浅滩的分布,还受岩性和构造的影响。 如岩石软弱或破碎处,可发育深槽,反之,可形成浅滩。浅滩进一步发育,在位于弯曲河床的凸岸形成边滩,边滩在枯水期常露水面。边滩可发 育成为河漫滩,随着河谷不断加宽,河漫滩也将不断扩大。在有松散堆积物的平原或河漫滩 上,由于河流在

7、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使河流愈来愈弯曲而形成能自由摆动的河曲 (曲流)。在自由河曲的发展过程中,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被河流旁蚀而变窄,曲流颈 一旦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被裁去的河湾与河流隔绝,形成牛轭湖。原来的河曲由于地壳上升,河流切入基岩,而变为深切河曲。曲流颈除河流的旁蚀使其 宽度逐渐变窄外,同时还受两侧沟谷的侵蚀,使其高度不断降低,形成一个明显的垭口。在 洪水期间水位上涨,河水漫过垭口,将曲流颈切通,使原来的河曲变为废弃河曲。被废弃河 曲所环绕的山嘴,称离堆山。在河心形成心滩,心滩的进一步发展便成为江心洲。边滩与心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 相转化的。边滩被水流切割后可形

8、成心滩;心滩侧移并与河岸相连,则成为边滩。河床中出 现心滩或江心洲时,河床水流分汊汉成两股或多股,即形成分汊河床。若分汊河床消亡,江 心洲则与河岸或与河漫滩相连接,成为河漫滩的一部分。由于河流的不断作用,在河床和河流两岸常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岸边的崩塌和堆积,深 糟和浅滩的移动,心滩和江心洲的变迁,汊河的衰亡和新生,河曲的发育等等。这些变化常 给沿岸的港口、码头、堤防、耕地和城镇,以及航运等带来一定的影响。三角洲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常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三角洲。河口 三角洲是在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下,以河流挟带的丰富泥沙为主,并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 相邻的水下形成的堆积体。快速沉积作

9、用是三角洲沉积的基本特征。因此,三角洲沉积体向 海方向延伸,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沉积从平面上和剖面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带。从平面上 看,由陆向海依次出现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前三角洲带。在强潮海岸,潮汐起侵蚀和破坏作用,其河口一般无三角洲发育,我国浙江和福建沿海, 潮差很大,一些河流如钱塘江、闽江等,河口都形成三角港(角湾)。洪积扇洪积扇是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洪流在山谷出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主要发 育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往往由多次洪流过程形成。洪流流出谷口后,因比降显著减小,水 流分散、下渗和蒸发,于是流量大减,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在扇体 的边缘,常形成沼泽,这里出露的

10、泉水,可用以灌溉,成为干旱区的绿洲。洪积扇与冲积扇 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有人把上述扇形地均称为冲积扇或冲积一洪积扇。一系列扇形 地经不断扩大和相互联结,可形成山前(或山麓)冲积一洪积平原、冲积平原等堆积体。扇 形地形成后,若地壳上升或气候变化而使河流发生下切,扇形地可被切割成为各种扇形地阶 地。我国在很多山麓地带,分布着不同规模的扇形地。在扇形地之间,水源比较丰富,常成 为良好的农业生产地区。上述的大河流中下游广阔的河漫滩平原、湖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和山间盆 地的冲积一洪积平原等,均可统称为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形态与物质结构主要取决于河流 的特性。由于河流不断泛滥,粗粒物质首

11、先在沿河地带堆积,而较细物质被带至较远的地方 堆积下来,使沿河两岸往往形成由砂、粉砂质构成的略为高起的天然堤,而河间地带地势相 对低下,常有湖沼分布。若河床不断加积,天然堤逐渐增高,同时由于人类不断筑堤防水, 这样堤内河床进一步堆积抬高,于是河床显著高出两岸,形成地上河”,如我国黄河郑州以 下河段。一旦洪水冲决人工堤防或天然堤,就形成决口扇,使河流改道,原来的河间低地为 河流所占据,形成新的河床和天然堤,并逐渐堆积加高,使废弃河道和老的天然堤相形低下, 或逐渐埋没于粘土、亚粘土和湖沼堆积之下。平原中往往粗细物质相间成层,其中古河床的 砂层或砂砾层为丰富的含水层,河漫滩沉积的粘土层为相对的隔水层

12、。所以冲积平原的形态 特征与物质结构的研究,对农业生产和地下水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河流阶地原先河谷的谷底,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 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河流阶地,简称阶地。阶地由阶地面和阶地坡组成,前者是原 先河谷谷底的遗留部分,后者是后期河流下切而成。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馒滩 的最低一级阶地,称第一级阶地,或可简称为一阶地;向上的另一级阶地称第二级阶地,或 二阶地;依次类椎。阶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新构造运动、海面变化和气候变迁等。由于地壳上升,原河谷相对 抬升,河流比降增大,河流发生强烈下切,原先的谷底被河流切开,并相对抬升而成阶地。 地壳上升往往是间

13、歇性的,在稳定时期,河流以旁蚀和堆积为主,上升时则以下蚀为主,这 样就形成多级阶地。同样,海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溯源侵蚀,也能形成阶地;相反,如果 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则形成堆积平原,并埋藏原先的河谷或阶地。这种河谷和阶地,分别 称为埋藏河谷和埋藏阶地。气候变迁主要反映在河流水量与含沙量的变化上,从而影响到河 流的侵蚀与堆积过程。当气候变得干旱时,河流水量减少、搬运能力就减弱,同时由于植被 减少、物理风化增强,易于冲刷,从而增加了河流的流域来沙量,使河流产生大量堆积。当 气候转为湿润时,河流水量增大,同时,流域内植物繁茂,含沙量相对降低,河流下蚀,形 成阶地。这种由于气候变迁形成的阶地,称为气

14、候阶地。论述戴维斯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是美国学者戴维斯在1899年创立了地貌侵蚀循环模型.在这个模型 中,戴维斯第一次把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变概括为简单的模式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如果一个地区经过一段时间迅速抬升后,地壳长期保持稳定, 流域地貌的演化可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阶段.幼年期:顺向河沿着原始地面倾斜发育.某流域地壳抬升后的初期,地貌景观如同有轻度河流 作用的高原,水系尚未充分发育,只有很稀疏的水文网,河谷不深,谷底狭窄,与坡顶和分水岭地 面有一明显的坡折.地面比较完整,河流之间有开阔平坦的分水岭,分水岭顶部保存有大片平 坦的原始地面,地面排水不畅,常有沼泽,湖泊.这

15、是地貌发育处于早期阶段的标志.以后,由于地 壳迅速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剧烈.随着河流下切侵蚀,河网密度增大,河谷加深,地面被强烈切割, 此时河床纵比降最大,河谷横剖面呈V”形,谷底狭窄,谷坡陡峻,原先河谷的开阔高地被切割成 起伏很大的山岭.与此相应的是,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于大河流的下切速度,谷坡不断展宽.由 于谷坡不断剥蚀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渐渐接近,终于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地面终于变 成尖锐的岭脊.此时地势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地貌发育到这个时期,标志着幼年期的 结束,壮年期的开始.壮年期:一个地势起伏很大,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崎岖不平的山地地貌,在河流的侧蚀,滑坡, 蠕动,泥石流

16、,坡面冲刷等长期作用下,谷坡渐渐变得缓平,山脊变得浑圆,整个谷坡逐渐为连续 的岩屑,土被所覆盖.此后,谷坡上部主要以土溜与蠕动的方式搬运风化物,与此相应的在该处 呈现为凸形坡段;在谷坡的下部主要以坡面冲刷与沟壑侵蚀使物质得到输送坡面多呈凹形. 该阶段流域内的河流纵剖面先后达到平衡剖面.首先是干流趋于平衡状态,干流垂直侵蚀停止. 河流的侧蚀作用较强,经河流侧蚀拓宽,谷底逐渐展宽,开始发育自由曲流和河漫滩,到了壮年 期后期,各条支流也相继趋于平衡.在壮年期,经块体运动与坡面冲刷,山脊高度降低,地形起伏 趋于和缓,并广泛出现风化壳.地面由原来的峭峰深谷,演变为低丘宽谷.老年期:这个时期的河流作用主要

17、为侧蚀和堆积,下切侵蚀作用已经十分微弱,河谷更加宽阔, 河流曲流十分发育,形成宽广的谷底平原.分水岭因坡面冲刷和缓慢的风化碎屑物蠕动,变得 更加和缓,坡麓堆积与谷底连成一片.最后形成波状起伏,略高于侵蚀基准面的准平原.在准平 原上仅有一些抗蚀性能强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孤立残丘称为蚀余山.准平原主要为基岩构成的 波状起伏地面,上部可以覆盖厚度不大的松散堆积物或风化壳.因此,准平原与地壳长期下沉 堆积发育的堆积平原不同.至此,地貌发育完成了一个旋回.一个地貌发展旋回,将有一个地势迅速增加的短促的幼年期,一个地势起伏最大和地貌类型最 复杂的壮年期,一个地势逐渐变缓的过渡期,和一个地势平缓,变化特别缓慢的

18、老年期.在分析上述旋回图式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第一,图式中的旋回是以地壳上升开始的,在地壳迅速上升的同时,必然伴随有河流的下切和 地面剥蚀作用的加强.上升的速率远远大于下切的速率.第二,由于地壳升降运动在时间上的多变性,不可能与侵蚀旋回的周期相符.因此,地壳运动中 会中断旋回的发展,使之发育不完全,只到壮年期,甚至只在幼年期即停止,而进入一个新的旋 回.一个新的旋回也不总是从前一个旋回的老年期开始.如果一个地区地壳持续缓慢上升,则 会使地貌长期保持在幼年期或壮年期.当地壳下降也会使旋回中断,形成埋藏地貌,例如河谷 中的埋藏阶地.只有在地壳迅速上升继以长期相对稳定的情形下,才能完成侵蚀循环的三个

19、阶 段.因此在研究一个地区地貌成因类型时,要注意前期旋回留下的痕迹.第三,在地貌旋回中,既要看到侵蚀发展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由侵蚀而来的物质的堆积作用. 侵蚀和堆积是对立统一的,有侵蚀必有堆积.第四,侵蚀旋回的模式过于简化,不能用来解释地貌在短期内的变化.戴维斯的地貌侵蚀循环模型简明,实用,在说明地貌发育问题时,考虑到了地壳运动和外力主 导因素一一流水作用,指出地貌发展的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具有地貌发育的相对年代含义, 并指出了地貌发育的阶段性.他不仅回答了当时地貌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而且也满足了整个科 学界对一般地貌学原理的要求.但这一学说运用了极为漫长而又不确定的地质时间尺度和演 绎推理方法

20、,因此在分析流域地貌发育时,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地壳上升或下降幅度与速度也具有多变性,地壳运动 不可能同侵蚀循环周期完全相符.在地貌的长期发展总趋势中,短期发展变化可能有偏离长期发展趋势,用简单图示不能反映 短期内地貌发育过程的实际.在长期的地貌发育过程中,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是变化的,因此流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 尤其是外力组合状况都要发生相应变化,地貌也不一定循着同一方向演化.在地壳上升的同时,河流就开始下切等等论述径流的形成过程从降雨到达地面至水流汇集、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为了在概念上有一定

21、的认识,可把它概化为两个阶段, 即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产流阶段。当降雨满足了植物截留、洼地蓄水和表层土壤储存后,后续降雨强度又 超过下渗强度,其超过下渗强度的雨量,降到地面以后,开始沿地表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 流,是产流的开始。如果雨量继续增大,漫流的范围也就增大,形成全面漫流,这种超渗雨 沿坡面流动注入河槽,称为坡面径流。地面漫流的过程,即为产流阶段。汇流阶段。降雨产生的径流,汇集到附近河网后,又从上游流向下游,最后全部流 经流域出口断面,叫做河网汇流,这种河网汇流过程,即为汇流阶段。在流域中从降水到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它由降水、流域蓄渗、坡地汇 流和河网汇流等环节组成。降

22、水是大气向流域空间的供水过程。它为径流形成提供主要水源,是流域生成径流 的必要条件。降水不仅有雨、雪等形态上的不同,而且时间和空间分布也不均匀。降水的这 些特点使径流形成极为复杂。流域蓄渗 指雨水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和填洼等综合过程。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 象称截留。水分从地面渗入土壤的过程称下渗。坡地汇流指水流沿坡地向河网的流动和汇集过程,它包括坡面汇流、表层汇流和地 下汇流。坡面汇流首先在降雨满足了蓄渗的那部分面积上开始,然后,产生汇流现象的面积逐 渐扩大。坡面汇流的流动形式往往是许多时分时合的沟流。河网汇流 指水流沿河网中各级河槽向出口断面的汇集过程。水流注入河槽在重力作 用下,向河流下游

23、流动,在运行中不断接纳各级支流的来水和旁侧入流的补给,使水量不断 增加,最终在出口断面形成流量变化过程。当一次降雨形成的水流全部流出流域出口断面时, 一次径流形成过程即告结束。河网汇流是三种径流成分在时间上的第二次再分配。简述水文信息收集的基本途径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驻测: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称驻测。这是我国收集水文信息的 最基本方式,但存在着用人多、站点不足、效益低等缺点。-巡测:观测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地区或流域内各观测点进行流量等水 文要素的观测。-间测:中小河流水文站有10年以上资料分析证明其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

24、误差范围内,对其中一要素(如流量)停测一时期再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自动测报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器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不同形式的水文自动测报 系统,该系统通常由传感器、编码器、传输系统和资料接收设备等部分组成。-水文调查:为弥补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的不足或其他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调查、考证等手段进 行收集水文信息的工作。水文信息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情况下实际观测的信息;二是对水文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查所得的信息。内容包括水文测站与站网,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河流泥沙测验与计算,水 文调查,水文数据处理等。收集途径包括:驻测,巡测,间测,自动测报系统,水

25、文调查等。水文测站: 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及时观测信息 的地点。水位记的特点: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不遗漏任何突然的变化和转折,有的还能 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及其适线法步骤(1)统计参数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1)均值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当Cv=0时,说明随机变量的取值都等于均值,故频率曲线即为K=1的一条水平线。 Cv越大,随机变量相对于均值越离散,因而频率曲线将越偏离K=1的水平线。随着Cv的增大,频率曲线的偏离程度也随之增大,显得越来越陡

26、。3)变差系数Cs对频率曲线形状的影响1.5141.31.21.00. 90. 80. 70. 1 0. 5 121030507090 95 9899,9频率PW)Cv=1.0时,各种Cs对频率曲线的影响正偏情况下,Cs愈大时,均值和Cv不变时,Cs增大,频率曲线会上部陡、下部缓、中 间弯。(2)适线步骤:将原始资料按大小次序排列,列人中(4)栏。用公式P = m X100%算经验频率,列人表(8)栏,并将x与P对应点绘与概率格纸上。n +1平 均 降 水 量,记入表(5)栏,其总和应等于n。K =工/工计 算 系 列=15993.5/24= 666.4mm。计算各项的模比系数计算各项的(Ki

27、 -1),列入表(6)栏,其总和应为零。 计算(Ki -1)2,列入表(7)栏,可求得Cv:选定Cv=0.30,并假定Cs=2Cv=0.60,直接查模比系表Kp值,得出相应于各种频率的xp值,见表中(3)栏。根据表(1)、(3)两栏的对应数值点绘曲线齐:=芸 =0.26 改变参数,重新配线,直到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即取为最后采用的频率曲线。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在洪水研究中的意义古洪水平流沉积物是洪水漫上平缓的岸坡平台或古漫滩之后,水流流速趋近于零状态下的细颗粒沉积,也就是 死水断面内的洪水平流沉积物。该平缓的岸坡平台或古漫滩必定曾被洪水漫淹并留下平流沉积,只有该平流沉积很 快被其它碎屑物堆积掩埋起

28、来,才能得以长久地保存。因此,确定和取得古洪水平流沉积物,是古洪水研究中的关 键问题。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形成过程:河道中当大流量通过时,水位剧烈增加,水流紊动,在水流表面挟带大量由 上游流域进入河中的漂浮物,如抱子花粉、枝叶、根茎、泥沙等;但当河流上某些处所流速锐减时,所挟带的漂浮 物和泥沙会迅速沉积下来。径流: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沿地面流动的水流为地表径流;沿土壤、岩石孔隙流动的水流为地下径流;在重力作用下沿河床流动水流为河川径流。概念:净雨: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损失量:降雨量不能产生径流的部分降水量称为损失量。产流计算:由降雨过程扣除各种损失推求净雨过程的计算。径流形成过程:是指流域表面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川,并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过程。(1)产流阶段 当降雨开始时,一部分水量将会落在植物表面而被截留;当植物截留水量得到满足后,到达地面上的雨水将会下渗;当降雨强度超过其下渗能力时,将产生超渗水量,这些水在重力作用下会由 高向低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若遇地形坑洼处,将填满坑洼后继续流动,形成地表径流。当表层土壤达到饱和后,将以其稳定下渗率下渗。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