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_第1页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_第2页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_第3页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_第4页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一一论语先秦诸子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看, 还是从历史资料的角度看, 都具有重要地位。 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造就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即使是今天来阅读先秦诸子 的文章,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和先秦诸子及其作品。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 ,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 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 族。新士

2、人有独立的人格, 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文化财富。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 法四家的著作。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 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 年体历史著

3、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相传为 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4、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 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 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 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 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殛子,而彭祖为天”。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个“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 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法家的

5、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他的法治主张,符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企图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要求,从历史发展来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如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先秦的诸多经典,如论语 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都 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 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

6、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 后的。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 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 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论l S:编纂。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

7、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 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 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内容分析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先阅读该单元前面的概说,以及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前面的说明。在阅读正 文之前,首先应该通过自己动手,来了解儒家及其代表人物。二、请同学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长沮()桀溺()耦而耕()恍然()慢()辍()荷族()食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封人:镇守边界的官。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无道:没有德政。耦而耕:两人并耕。津:渡口。易:改变。恍然:怅然若失的样子。谏:挽回。趋:快步走。荷:背负。食:

8、拿东西给别人吃。3、掌握下列通假字。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桀溺:“桀”通“杰”。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植其杖而芸:“芸”通“耘”。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4、做课后第三大题。三、能够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1、仪封人请见,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日:“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 他说:“君子到了这里, 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 “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9、,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日:“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日: “为孔丘。”日:“是鲁孔丘与?”日:“是也。”日:“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日:“子 为谁?”日:“为仲由。”日:“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日:“然。”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榻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恍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译文】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 “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 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

10、学生吗?” “是。”“坏人坏事象洪水 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 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4、

1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族。子路问日: “子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日:“隐者也。”使子路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日: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 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 子路问:“您 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扶着拐杖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让两个儿

12、子跟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一行,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 孔子说:“是隐士。” 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 君子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日: “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与?”【译文】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四、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

13、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 “礼”。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族丈人有什么不同?长沮、桀溺、荷族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 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 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五、问题探索。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 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4、2、如何看待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二、当仁,不让于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相传他有

15、弟子三千,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 的呢,孔子的弟子对是如何评价他的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来了解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也可以让同学们对于孔子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一、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喟然()莞尔()饥僮()哂笑()沂()牖()2、掌握如下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道之斯行“道”通“导”夫子矢之日“矢”通“誓”毋吾以也“以”通“已”豉必、命“希”通“稀”莫春者“莫”通“暮”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仰之弥高:更加循循然善

16、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当仁:遇到,面对子之武城:往、去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予所否者:我饥僮:灾荒、荒年由也为之:治理比及三年:等到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以俟君子:等到舍瑟而作:站起来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为国以礼:用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因此4、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博我以文:使动用法。是丘也:判断句。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 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17、,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 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2、陈子禽谓子贡日:“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日:“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 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 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18、。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 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 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 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 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4、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

19、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日:“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 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5、子日:“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6、子日:“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 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

20、使也。”子日:“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 ”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8、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 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

21、其 中。颜回真贤德!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日: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师旅,因之以饥僮,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对日:“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日: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日:“何伤乎?亦各言 其志也。”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22、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日:“夫子何哂由也?”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 :“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 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 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 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

23、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 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 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 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 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 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 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 仲由呢?”“治

24、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 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译文】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12、颜渊死,子日:“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日:“子恸矣!”日:“有恸

25、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译文】颜渊死,孔子痛哭。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 ”孔子说:“过于悲痛 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三、思考问题。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他人之贤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通过比喻说明了孔丘是他人无法超越的。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略。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

26、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四、词语积累。循循善诱、莞尔一笑、杀鸡焉用牛刀五、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并选择其中一两条,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字数不少于500字。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 “小不忍则乱大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其实这些都出自几千 年前的孔子之口。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 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

27、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莒父() BM () 即()(提示:j u f u n 1 yu e di do)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诲女知之乎(2)是智也(3)更也(4)小人之过也必文(5)人能弘道(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7)子在川上日(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示:(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 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TOC o 1-5 h z (1)诲女知之乎通。(2)如日月之食焉通。(3)无欲速通。(4)然后知松柏之后即也 通。(提

28、示:(1) “女”通“汝”“食”通“蚀”(3) “无”通“毋”(4) “歌通凋”)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为 为 而 而(提示:(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知之为知之子夏为莒父宰(2)过而不改人而无信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 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 人人都会敬仰。5、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TOC o 1-5 h z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

30、免怨恨。”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耕,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 么能启动?”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 何先?”曰:“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译文】子贡问政。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

31、、人民信任。”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 掉?” “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三、问题思考。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 ,并且力图去解决它。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

32、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 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提示: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在与人相处的时候, 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同学们在读了 “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 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答案略)6、孔

33、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就,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 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四、思维拓展。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 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即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仁者无敌”。那么在这儿所指的“仁”是什么

34、呢,仁者为什么能够无敌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是有关孔子的“仁”的阐述。耶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又说:“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穆罕默德曾宣布:“最高贵的宗教是这样的一一你 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什么; 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中华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阐述过类似的思想。 今天通过具体的课文, 让我们领会儒家“仁”的思想吧。一、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掌握如下重点词语。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樊迟() 皋陶() 弘毅() 枉()(提示:f 3、gB、y co hcng w3g)2、解

35、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1)天下归仁(2)为仁由己(3)请问其目(4)回虽不敏(5)请事斯语矣(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7)尧舜其犹病诸(8)能近取譬(9) 士不可以不弘毅(10)死而后已(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2)克己复礼为仁(提示:(1)赞许(2)靠(3)详情(4)资质愚钝(5)实行(6)字(7)担忧(8) 比方(9)抱负远大,意志坚强(10)停止(11)贫困(12)实现)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问知。子曰:“知人。” 通 TOC o 1-5 h z (2)举直错诸枉通(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4) “知”通“智”)(4)知者利仁通(提示:(1) “知”通

36、“智” “错”通“措”(3) “乡”通“向”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诸、其二、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 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 崇高

37、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 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

38、 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日:“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 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4、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39、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5、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 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6、子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

40、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译文】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 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8、子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9、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译文】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

41、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三、阅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1、文章中有几个人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 看法?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 孔子和曾子。2、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和语录的形式,来阐述有关“仁”的问题。这两种文体形式也是 论语中最常用的形式,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论语的这个特点。3、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 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

42、”就是对他人 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4、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四、问题探索。1、“仁”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把自己有 关仁”的体会用文字写出来,与其它同学们交流。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才能够实现“仁”。3、孔子在谈到“仁”的时候,说道:“克己复礼为人。”为什么要用一个“复”字呢,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本课的内容主

43、要围绕着一个“义”字。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崇德尚义的传统。我们在 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与“义”有关的词语,如义不容辞、义愤、义举、义士、义师这些“义”在孔子那里又是怎么说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一点。请同学们先根据上几课学习的思路,结合注释来阅读课文。一、为下列加红字注音。肱() 枕() 颠沛() 臧() 忿()(提示:gmg、zh 的、di m、pd、zmg、f en)二、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1、虽执鞭之士2、从吾所好3、以告者过也4、夫子时然后言5、饭疏食饮水6、于我如浮云7、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8、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0、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1、造

44、次必于是12、颠沛必于是13、文之以礼乐14、见危授命15、君子尚勇乎(提示:1、即使2、顺从3、犯错误4、在适当的时候5、粗糙的饭6、对于7、接受8、 厌恶9、离开10、吃完一顿饭的工夫 11、慌忙12、受挫折13、修饰14、付出15、尊崇)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指明通什么字。1、富而可求也通意思是2、若臧武仲之知通意思是3、久要不忘平生之后通意思是(提示:1、“而”通“如”,如果;2、“知”通“智”,明智;3、“要”通“约”,贫困)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1、饭疏食饮水2、曲肱而枕之(提示: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动词)五、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古今义,注意其区别

45、。1、虽执鞭之士 虽,今义是 ,在句子中指 2、子路问成人 成人,今义是 ,在句子中指 (提示:1、虽然,即使;2、大人,完美无缺的人)六、注意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一词多义现象。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提示:1、厌恶2、何、哪)七、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1、君子义以为上2、见义不为,无勇也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4、他人之贤者,丘陵也5、子曰:“隐者也。”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提示:1、宾语前置句2-6均为判断句)八、了解内容,疏通文意。 TOC o 1-5 h z 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译文】孔子说:“

46、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日: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 厌其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

47、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 于是。”【译文】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 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5、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 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 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子路

48、问怎样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 ”又说:“现在 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长期贫穷也不忘平 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 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 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 TOC o 1-5 h z 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

49、、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一切按道义行事。”8、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 而无义为盗。”【译文】子路说:“君子提倡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上,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颠覆国家,小人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强盗。”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 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10、子曰:“非其鬼

50、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译文】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九、问题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论述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论述的核心是孔子的义利观。义主要是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规范。 对物质利益 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 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 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会把奉 行仁义道德放在追求富贵之上。2、孔子在第三则内容中,是如何突出自己对于仁义的重视的?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强调了快乐。快乐不一定非要有丰足的物质来保证, 有时候粗茶淡饭未必不快乐。然后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缺少仁义的富贵, 就如同天下的浮云。3、孔子在第

51、四则内容中提到的“道”是指什么?这儿所提到的“道”是指仁爱、仁义。4、读罢本文,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孔子那义薄云天的人格,孔子在物质利益面前,仍 然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摘出一些 能够体现孔子这种思想的语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以为上、闻义能徙、见义勇为。十、问题探索。1、孔子对于“富贵”的看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十一、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参差之中蕴含整齐。请同学们自己找出一些语句加中体会和理解。六、有教无类同学们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是首开私人教学的人, 因 此他的门生很

52、多,相传有三千多人。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 甚至可以是 空前绝后的。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他为 “至圣先师”,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尊他为 “万世师表”。孔子长期从事教育, 有一套相当科学完整的教材, 即“六艺”一一诗书礼乐 易春秋。论语中就比较完整地记叙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孔子有关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虽然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是他们对于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一、为下列加红字注音。1、可以语上也2、无愠色3、崔子弑齐君4、陈文子有马十乘5、不俳不发6、学而不思则罔7、思不而不学而殆(提示:y u y fn sh i sh eng f d、w3g、d

53、 d )二、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1、闻斯行诸2、由也兼人3、三已之4、无愠色5、弃而违之6、不愤不启7、不俳不发8、学而不思则罔9、思不而不学而殆10、贫而无谄(提示:1、就;2、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 3、罢免;4、生气、怨恨的脸色; 5、离 开;6、有疑难问题而想弄明白;开导、启发; 7、想说而说不出来;8、迷惑;9、危险;10、 讨好、奉承别人)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指明通什么字。1、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四、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和用法。1、闻斯行之2、三已之3、之一邦(提示:1、代词2、代词3、动词)五、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1、求也退,

54、故进之2、由也兼人,故退之(提示:1、2均为使动用法)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 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 之。”【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 ”孔子说:“有父兄

55、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 ”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 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 ”孔子 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 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译文】子张问:“子

56、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 这 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来仁?”5、子曰:“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 TOC o 1-5 h z 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6、子曰:“吾尝终日不

57、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结果没好处,还不如学习。”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译文】孔子说:“颜回对我没帮助,我所说的一切他都洗耳恭听。”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

58、TOC o 1-5 h z 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 ”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 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日:“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文】子夏问:“笑脸真灿烂啊,美目真妩媚啊,天生丽质打扮得真高雅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宣纸,然后才能绘画。”子夏问:“先有仁义,后有礼法吗?”孔 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诗了!”七、问题探索。1、如何理解“有教无类”?这种思想有什么意义?“有

59、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孔子的这种思想,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这对教育和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第二三则内容体现了什么思想?教育要因材施教。3、从四五两则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时非常注重什么方法?自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4、孔子非常注重“学”与“思”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经历,谈 一谈自己的体会。略。5、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 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同学们是如

60、何看到“教学相长”这个问题的?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庄子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师长常常教导我们: “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但是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呢: 什么是学习呢?学习的内容很多,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所学的内容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 对这些问题作一些了解。一、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蕙() 绞()(提示:x i、ji do)二、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通什么字。1、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 意思是2、好知不好学通 意思是3、今也则亡通 意思是4、出则弟通 意思是(提示:1、“女”通“汝”,你;2、“知”通“智”,聪明;3、“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