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课件2-2_第1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2-2_第2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2-2_第3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2-2_第4页
《中药鉴定学》课件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 参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不仅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的信誉。我国是发现人参植物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把人参作为药物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国家。 远在公元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人参的药用价值,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曾详细地介绍了人参的性味和作用;“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因根如人形而得名,历代的医书和药书,都将人参列为重要的药物。 一、别名:人葠、人蓡、棒槌(东北)。因产地不同分别称:别直参、高丽参(朝鲜)、美洲人参、西洋参、花旗参(美国、加拿大)、日本人参、东洋参(日本) 二、主产国

2、:中国、朝鲜(南北)、日本、美国、加拿大、前苏联:西伯利亚。 三、生长年限:野山参:深山老林,自生自灭。生长时间看芦碗第二年开始。家种品:原则种植六年以上,三年育苗,三年种植(三三制)种植三年后采挖,可以红参、生晒参,形状好则再种植,如此循环:三年,六年,九年为什么移植,因为原有土壤的肥料已耗尽,需换土壤,市面上称的六年参,大多偷工减料,二年育苗,二年移植。 四、生长条件:野山参:北纬35度38度,东经117.05度134度深山老林。要求有积雪,因人参要冬眠,生长期一年只130140天,生长期旺盛,冬眠期积累养份,所以长白山区最适宜其生长。 科属及来源:人参(野山参、园参)、红参、高丽参、西洋

3、参。 (一)人参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 1、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2、产地:主产长白山区的吉林抚松、辑安、长白、浑江、延边自治州、敦化、安图、汪清、珲春、辽宁的宽甸、恒仁、凤城、本溪、黑龙江等。 3、采收加工:野山参,小心挖取,保持支根和须根的完整,并作细致的修整形态工作,洗刷干净,硫磺熏,日晒。炭火缓缓烘干,只加工成白参、全须生晒参两种。 园参(家种品)60年代曾分为:石柱参、吉林参。现石柱参改为:边条

4、参,吉林参又叫普通参。(石柱参:辽宁省宽甸县石子村而得名。清朝时期立了碑现存在,后大量繁殖移至吉林,所以改叫边条参)鲜园参经加工后成为各种商品规格的人参。 (1)蒸、制;形态较好。(特征三长:芦头长,体长,根长):边条红参(新开河参、高丽参)新开河:吉林辑安县的一条河名。 形态稍差。(特征三短:芦头短、体短、根短):普通红参 (2)晒干:生晒参,全须生晒参(全部) (3)沸水处理后晒干:大力参(日本人称东洋参) (4)糖汁浸:形态较好:白人参。形态较差:糖参。 (5)超冷冻干燥法:活性参。 4、如何识别野山参 野山参的形态由:芦头、艼、体、纹、皮、腿、须及珍珠点组成。芦碗紧密相互生,园膀园芦枣

5、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下,具此特征野山参。 5、野山参的外观性状鉴别。野山参(生晒山参):呈淡黄白色,由芦、艼、纹、体、须五方面组成。参 芦:上端交互着生的窝状茎痕(芦碗),下端是远年的茎基,已经不呈芦碗状,而呈细圆柱形。 艼:是附芦而生的不定根,两端细中间粗形似“枣核”。 纹:参体表皮纹细腻,质地紧密,芦头以下部位具紧密的环纹,称“铁线纹”。 体:支根23根,多呈人字形分开。 须:须根细长坚韧,疏而不乱,表面疏生突起的小疙瘩点,称“珍珠点”。有浓厚的特殊香气,味微苦、甘。 野山参 园参 芦头芦头细长,呈扭曲状,坚实瘦瘪,芦碗四面紧密,下端呈圆柱形芦头短,芦碗稀疏,

6、质较松软 参艼 一至二条或无,两端细,中间膨大,形如枣核 23条或无,细长呈圆柱形 参体 主根具螺旋状环纹,细密而深,上部尤甚,主根粗短,支根两条呈人字形分开或顺直而生 主根上部具稀疏环纹,下部具纵纹,主根较长,支根35条顺直而生不呈人字形分开 须根 稀疏而长,清晰不乱,质柔韧有明显的疣状疙瘩(珍珠点) 须根多,乱而不顺直,珍珠点不明显 (二)红参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 1、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习称“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 2、外观性状鉴别: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可

7、见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侧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 与高丽参区别:具单芦、流水肩。 (三)高丽参(朝鲜人参)部颁品 1、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蒸制后的干燥根。 2、采收加工:采用六年以上的根,加入药材用高温蒸汽蒸两个小时至全熟,压制成形,干燥。质较次的,用沸水烫煮熟后晒干朝鲜白参。 3、外观性状鉴别:为类方形,常具双芦“蝴蝶芦”。芦头与参体连接处平直“将军肩”,皮纹细腻,显黄色与红棕色交错的不规则细纵纹“蟋蟀纹”(黄马褂),断面平坦,红棕色呈角质状发亮,香气浓郁,味甘苦持久,嚼之不易溶化。(与红参的区别) (与老姜皮区别:越多则质差

8、,表明受虫害病毒感染,皮增厚)4、质量规格: 北朝鲜:天、地、人、翁、字 南朝鲜:天、地、良、切、字 (四)西洋参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西洋参(花旗参)是一种名贵药材,主产美国,加拿大。又以美国威斯康新辛州所产最负盛名。本品约在17世纪流入我国,并于20世纪八十年代引种成功,经北京市药检所检验: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在性状、人参总皂甙等各方面基本一致。 功效:性寒,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 1、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 2、采收加工:秋季采挖45年的参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3、外观性状鉴别:进口西洋参表面黄白色

9、或黄褐色,具细密而明显的环纹,质坚实,断面紧密无裂隙。形成层明显,具红棕色点状树脂道。木部色深,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具特有香气,味甘凉苦。(“葛凉”味)嚼之味留口持久。 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相似,但香气稍逊。 4、常见伪品及其主要性状特征。以生晒参充西洋参。生晒参:表面黄白色,断面形成层淡棕色,无细密放射状纹理,略显细裂隙。味甘,微粉性,无“葛凉”特征。 (五)人参常见的伪品及性状特征。 1、全须生晒参冒野山参 (1)家种品挖后形体好的再行培植。 (2)人为放种子在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3)山上采挖后再行栽培。但凡移植后形体均有所改变,但形状酷似山参。 2、小支人参大支人参:先蒸软,用小刀

10、剖开,胶水粘上驳口,造成人字形和珍珠点,精美包装。 3、烂皮人参上等山参:削去烂皮,包上伪造的参皮。 4、边条红参高丽参:单芦(双芦),流水肩(将军肩)。 5、山晒参西洋参 6、华山参:为茄科植物华山参的干燥根。本品有毒! 主要特征:表面黄棕色,有个残留的木质茎,断面可见放射状的维管束。 7、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干燥根。有毒! 主要特征:表面棕红色,有残留的木质短茎,断面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的数层同心环纹,中央有一圆形的木质部。 8、紫茉莉根: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干燥根。 主要特征:表面黄棕色,有不规则的点状,下陷的须根痕,断面不平坦,可见环纹。 9、野豇豆根:为豆科植物野豇豆的干燥根。

11、主要特征:表面棕红色,顶端有茎芽,有纵皱纹及横向的皮孔样疤痕,断面纤维性。 鹿 茸 鹿茸系雄性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我国名贵的动物药之一。有兴奋机体,增强脏器机能之功效。具生精补髓,益肾壮阳,强筋健骨作用。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多为家养,也有野生。 市售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又因采收方法不同,分砍茸和锯茸两种。 一、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

12、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二、鹿的种类:东北梅花鹿、台湾梅花鹿、东北马鹿、新疆马鹿(叶尔羌马鹿)、西藏马鹿、天山马鹿、白唇鹿、水鹿、白鹿、台湾黑鹿、马来亚黑鹿、糜鹿、驼鹿、驯鹿、豚鹿、赤麂、狍、海南乌坡鹿等。近年,有不少的进口鹿茸进入国内市场,主要是从新西兰、俄罗斯等地流入。 三、主产地:梅花鹿:主要是东北长白山区,吉林通化,长春,辽宁西丰,盖县,营口及北京,天津,广东也有饲养。 马鹿:主产东北长白山区,大兴安岭,内蒙古大青山区,甘肃祁连山,甘南自治区及西藏,青海,新疆伊犁等地。 国外:俄罗斯、蒙古、朝鲜也产。 四、采收加工: 1、锯茸:多选36年的鹿。 2、砍茸:多选610年的老鹿、病鹿

13、或猎取的死鹿。 3、加工方法:排血洗茸煮烫排血(马鹿则不要求排血)60至80摄氏度干燥。 4、鹿茸片的加工:按中国药典的方法。因所切部位不同,其形状与质量也不同。 生切法:是将原枝茸经适当的蒸制软化后刨切成片。 薄庄鹿茸片:先将茸皮剥去,将茸枝蒸软后,用粗绳缠紧勒压使其直径变小,断面质地变致密,反复多次后,包上茸皮,再刨成极薄片。非法分子利用此作伪。 一些名称: 蜡片(咀片):指原枝鹿茸顶尖一小部分,最嫩的刨成薄片,一枝鹿茸约35片,表面黄色半透明,光滑,不具蜂窝状小孔,柔润如蜡。 砂片: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一等砂片约占原枝鹿茸5 二等砂片约占原枝鹿茸10 三等砂片约占原枝鹿茸20 四

14、等砂片:除骨化部分外,几乎全部 红砂片:(血茸片)中上部呈红黄色或棕色,主要用于出口,因海外华人认为茸血的色素和茸血是茸的优质品。 加工方法:锯鹿茸时,茸的锯口向上,马上用面粉堵住锯口,并用烙铁烫之,不让血流出,起到止血作用。 白砂片:(白茸片)与上相反,锯口向下,让血流出,并用沸水烫洗清除余血。 蛋黄片:(风片)茸的下部是黄色或洁白。 骨片:(茸兜)茸的最下端,多已骨化。 如骨化超过40以上,茸体脱皮者,不是鹿茸,只做鹿角。 老师傅认为:白茸片质优于血茸片,因为血茸片存在血增加了重量,不好管理。 五、外观形状鉴别:花鹿茸:外皮红棕色至黄棕色,密生黄棕色或淡灰色细毛茸,皮茸紧贴,断面淡褐色至黄

15、白色,具蜂窝状细孔,气微腥,味微咸。马鹿茸:外皮红棕色至灰褐色,密生灰色或灰白色毛茸,毛茸细长,灰色或灰黑色,断面蜂窝眼比花茸粗,气微腥,味微咸。 六、贮存方法:本品易生虫,应密闭,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为防虫,需用木箱或硬纸箱包装,最好用樟木箱,可在箱内放些樟脑丸,樟脑丸需先用纸包好,再放于箱内。不但可防虫蛀,还有利保持药材色泽,也可喷洒白酒防虫。 七、常见的伪品及主要性状特征: 据中央所专家在清平市场考察:认为市场的鹿茸片大多不是药典品,去年荔湾分局抽检20批,一半不符合规定。(放宽标准) 1、驼鹿茸:为鹿科动物驼鹿的幼角。 主要性状特征:外皮灰黑色,毛长厚,手摸有粗糙感,灰棕色或灰黄色,断面

16、皮较厚,骨质白色,具蜂窝状小孔。 2、驯鹿茸:为鹿科动物驯鹿的角。 主要性状特征:外皮灰黑色,毛灰棕色,毛厚,致密,较长而软,手摸柔和,断面外皮棕色或灰黑色,中央淡棕色。具蜂窝状小孔。 3、进口鹿茸(红鹿)因其价格较平,因而市场上大量存在。 主要性状特征:外皮灰褐色或红棕色,毛厚较长,致密且略向内卷,断面棕褐色,具蜂窝状小孔。 4、掺伪品:主要性状特征:为类圆形片状,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蜂窝状细孔中填满了白色物质、染料系将白蜡熔化,用高压压进,也有填充蛋清或漂白后用化工染料染色的。 5、伪鹿茸片:系用动物的皮毛包裹其它动物骨胶伪造。 主要性状特征:为类圆形片状,大小不等,体较重,不易折断,切断

17、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凹点,外皮毛可剥离,气味特异。 淀粉染色倒模而成。为类圆形片状,断面色泽不均匀,可见白色点点,易碎,气微淡。 6、伪鹿茸:系用塑料胶模制成,外面包裹老鼠皮等动物的毛皮,形状类似鹿茸的头骨架。 主要性状特征:外形与鹿茸相似,但体大,质重,剖开可见骨头或混有锯木末的棕紫色胶状物等。 鹿角: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 来源: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为常用药材,较多是

18、作加工熬制鹿角胶。 伪品:为鹿科动物白唇鹿、水鹿等的角作鹿角使用。 鹿角胶: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 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 主要性状特征:为扁方片状,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断面光滑,玻璃状,气微,味微甜。 伪品:其它杂皮胶为皮革厂的废皮,经煎熬仿制而成。 主要性状特征:棕褐色不透明,质硬,不易打碎,断面无光泽,气腥,微带臭味。 猪骨、牛骨经煎熬仿制而成。 鹿角霜:(鹿角白霜)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 为鹿角煎熬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 主要性状特征:为圆柱形或劈成半圆柱形的块,大小粗细不一,外层灰白色,质较致密,内层色较深,质较疏松,多细孔,有粘舌感。 伪品:用非鹿科动

19、物的枯骨来冒充。如:牛、羊、猪骨等。 主要性状特征:不规则的块状,表面灰白色,断面无骨密质与骨松质之分,均成蜂窝状小孔,无粘舌感。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为名贵的滋补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均有收载,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明代中叶已出口日本,现在畅销国际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 均为野生,因冬季为虫,夏季为草而得名。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均为野生。多生于海拔30004000米高山草甸区的土层中。冬季幼虫在土中,被菌类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养分,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并在虫体头部长出约一厘米高的子座,在冻土中越冬,第二年5月表土化冻,随着温度

20、逐渐升高,子座部分露出地面,故取 名冬虫夏草。药农必须在农历4,5月间的高山积雪草坪上细致找寻,此时积雪初融,冬虫草苗长出不超过一寸。如到6月,子座逐渐肥大,地下的虫体逐渐变空腐烂,虫草的子座如遇大风吹倒则难以找到,所以产地有:先采虫草,后采贝母之说。 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现在由于冬虫夏草还未能人工栽培,货紧价扬,价格逐年上涨。 功效: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一、别名:冬虫草、虫草、夏草冬虫。 二、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

21、,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志,晒干或低温干燥。 三、产地:主产于四川西北部,青海,甘肃,西藏和云南。 冬虫夏草是以虫体饱满肥大,色黄,断面充实,白色,菌座短壮,气香浓者为佳。西藏虫草和青海虫草的特点是虫体粗,子座短,色泽黄净,特别是青海虫草的色泽金黄,故质量好。四川虫草虫体细,色泽较暗,子座长,质稍逊。 四、采收加工:农历4,5月间,积雪初融寻找,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五、外观性状鉴别:由虫体及头部长出的子座实体相连而成。虫体形如蚕,长45.5厘米,粗0.30.8厘米,表面黄色至黄棕色,粗糙环纹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2030条环纹,腹部有足八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尾部1对,以中部4对较明显,虫体轻,质略松而硬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充实,微有弹性,可见黑褐色“V”字型的裂隙。子座从虫体头部长出长47厘米,一般比虫体长,基部常被虫头包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