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篇汇总版_第1页
幼儿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篇汇总版_第2页
幼儿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篇汇总版_第3页
幼儿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篇汇总版_第4页
幼儿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篇汇总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PAGE 59 幼儿园科学公开课教案20篇正文(1)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让纸发出声音含反思【活动】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扔掉,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3、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2、记录纸和笔。【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二、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的才能记录。三、

3、分享实验结果。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四、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五、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探索。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教学反思:教育活动的综合性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活动融合了科学教育与音乐教学,它们之间的结合有效互补。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为幼儿探索提供了一个愉悦的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音乐节奏训练乐器制作,这三个环节促进了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并把活动引向课堂之外的区域活动,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得到个

4、别化学习的发展,将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2)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爱小动物含反思活动目标:1、喜欢和小动物做游戏,增加对小动物的情感。2、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3、知道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习性。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张开嘴巴的小动物(熊猫、小猫、小狗、兔子)头饰,动物的食物(胡萝卜、肉骨头、小竹子、小老鼠)卡片,音乐活动过程:兴趣导入: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看它们是谁?1、依次展示动物的头饰,提问它有什么特征,它喜欢吃什么?2、请幼

5、儿模仿小狗的叫声,教师再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你们猜猜这只小狗怎么了?3、提问:看小动物们都饿了,我们给它们喂食好不好(请四个幼儿上台当动物,其他的幼儿拿食物,播放谁饿了跟着音乐排队把食物放进合适的动物的嘴里,给董毫无喂食。)4、今天老师带的动物们都吃饱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结束:今天小班的小朋友都给小动物喂食了,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它们说谢谢小班的小朋友们,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教学反思: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3)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能干的小手含反思【内容分析】能干的小手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小班下学期

6、的活动内容。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课题。孩子对自己的小手充满了好奇,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让孩子感知小手的本领,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这样的课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有助于孩子拓展思维,从而达到创新课题的实验目的。【幼儿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小手所表现出的本领能够感知,但由于年龄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说出,本次活动,设计了看看、说说、做做等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从而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自己的小手。【设计思路】1.游戏导入:通过做手影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小手的的本领,激发幼儿对认识小手的兴趣,从而为开展活动

7、创设良好的开端.2.认识小手:让幼儿说出刚才的手影表现的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我们的手上有什么,从而真正认识小手,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小手上.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说出手指的本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感知体验:你的小手会做事情吗?让幼儿玩身边的物品,感受小手的本领.4.发散思维:你的小手除了这些,还会做什么事?5.操作活动:手掌手指印画,通过操作,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认识到小手的,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活

8、动准备】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活动过程】(一)、猜猜谁了?1、(室内灯熄,只剩投影),你们看看是谁了?(老师做手影:兔子、鸟、狗等等)(二)、认识小手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2.老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幼儿:5个老师: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幼儿:我喜欢大手指,我用他说:真是好宝宝。老师:这是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幼儿:我喜欢这个手指(食指),可以指东西。老师: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指)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9、。老师(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三)、小手的本领1.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幼儿:我的小手会拍球、穿衣服。2.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小铃、图书、手帕、充气玩具等物品)。3.一会儿后,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铃、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响了等等。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幼儿:再见或不要。老师:(做过的动作)这是什么意思?幼儿:。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在草地上

10、种小花(指印画)。结束部分:小手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们去洗手吧!教学反思:这节上得很成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就已经逐步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接着我用了练习法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采用游戏绘画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了这堂课。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小手很能干,本堂课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4)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太阳镜含反思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

11、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次活动正是选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现象一些问题。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选择了这节幼儿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探索,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活动目标:1运用太阳镜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2激发

12、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活动准备:各色儿童太阳镜,成人太阳镜,各色玻璃纸,纸制镜框,双面胶活动过程:(一)谈话展开,直接导入。1讲一讲太阳镜的作用。天气越越热了,很多人都戴上了太阳镜,太阳镜有什么用呀?2示范正确的戴法。(教师可以故意戴错,请幼儿纠正正确的戴法:两只弯弯的钩是挂在耳朵上的。还可以引导幼儿打开眼镜和收起时的方法,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幼儿选眼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太阳镜戴上(二)幼儿探索:戴着太阳镜去旅游。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到各

13、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戴上太阳镜后不同的变化。探索过程中和幼儿个别指导交流。(三)交流。一起休息:你带上眼镜后有什么发现?师生总结:原太阳眼镜可以把周围的东西变成和它一样的颜色呀。(诗歌出示)我带上了红色的太阳镜,小草变成了红色,小亭子变成了红色,老师的脸变成了红色,一切都变成了红色,太阳镜呀真好玩。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表述自己戴上太阳镜的发现。(四)交换太阳镜再探索。1.呀!怎么你的太阳镜和我们的不一样呀?引导孩子和同伴交流太阳镜的不同。(颜色多样:红、黄、蓝、绿、紫、咖啡等;款式不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小动物造型;大小不同:成人的和儿童的)2.交换太阳镜再探索,和好朋友交换

14、不一样的太阳镜,我们再去旅游了!延伸活动:自制太阳镜。教师做好的框架,请幼儿用透明彩色玻璃制粘贴镜片。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5)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静电宝宝,你好含反思目标: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静电钓起小鱼。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的快乐。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5.

1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1.谜语导入: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喵喵叫)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了钓鱼竿却没有带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幼儿:-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钓鱼哦。(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了!师:你们想不想试试

16、看?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3.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二、延伸活动:防静电1.拓展环节

17、-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2.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活动反思幼儿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学会归类、排序、判断和推理。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随着冬日的临,天气逐渐干燥,静电将会经常出现在在幼儿的生活之中。而这个现象具有趣味性,熟悉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是验证性实验。设计这个活动,意在通过幼儿的猜测、观察、实践、总结,

18、让幼儿正确感受静电这个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意识。(一)导入环节优点: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在认识静电宝宝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猫咪这个幼儿熟悉的形象作为导入引出后面的内容。幼儿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教师以后的教学作了不错的铺垫。随后引出了一个矛盾点钓鱼竿没有钓鱼线,让幼儿进行积极的思考。思考之后,教师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咒语劈哩啪啦轰,边说边摩擦衣服产生静电。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教师边说边做还让幼儿跟随着老师一起做,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二)现象导入环节教师边说咒语边把这个现象呈现给幼儿。幼儿明显表示出了积极的兴趣,教师于是成热打铁地指

19、出了这个是静电宝宝的威力,进而继续介绍静电的产生的原因等。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三)幼儿操作环节优点:让幼儿亲身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将幼儿分为三组,自行地进行实践观察。在幼儿的操作之中,教师边指导边观察,途中发现部分幼儿成功了,部分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1.摩擦衣服的力量不够2.衣服潮湿3.部分幼儿开始用嘴巴吹小鱼4.管子的方向不对,用戳而不是平行吸上。(四)教师反思环节优点:及时总结并且让做的好的幼儿上演示在第一轮的幼儿自行观察了之后,教师结合自己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要用力气2.不要用嘴巴吹3.不要戳而是平行4.请部分成功的幼儿演示一下,其中也邀请了一位

20、幼儿用了不同的方法吸小鱼(摩擦头发)随后教师重点介绍了摩擦头发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再次去尝试一下。有待改进:对于关系-摩擦的力度和粗糙程度没有很明白的点明,幼儿并不能很明白失败的原因我只是把一些问题进行说明了,但是对于孩子说这个说明显得过于抽象了,我应该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为关系,然后对于幼儿进行说明。比如,我可以点明是不是摩擦的力气是不是我们摩擦的衣服有差别呢?成功的是怎么样的,失败的怎么样?(五)幼儿再次操作环节幼儿在听取了教师的提醒之后,再次进行自主尝试。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应该把关系指出:1.粗糙程度:鼓励幼儿去摩擦一些光滑的物体。2.力度大小:鼓励幼儿去观察不同的力度的摩擦。(六)教师最后

21、总结以及延伸教师根据幼儿在实践操作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且再次提出了静电宝宝这个概念,此外进行了一些延伸比如:静电宝宝在生活中的其他体现以及如何消除静电宝宝等。二.得失总结本次活动虽然整个流程都进行了下,但是仔细反思还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以下主要从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角度分析。(一)优点:1.激发兴趣,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共使用了2次激发兴趣法。(1)教师在开头引用了谜语,导入了幼儿所熟知的小花猫形象,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2)教师在展示静电宝宝产生现象的同时配合咒语劈哩啪啦轰,让幼儿产生一种神奇神秘的感觉,这样就牢牢地吸引住幼儿的兴趣,也拟补了幼儿在等待时间里面的无聊

22、感,可以让大家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2.坚持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幼儿观察所学事物,或由教师用语言形象描述,引导幼儿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印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次课堂之中使用了现场演示法,通过了直观的道具或实物(图1)进行示范实验,使得幼儿获得了理性的认识。并且教师进行了两次演示,一次是全班观看,一次是让男孩子和女孩子进行了分组观看。3.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参加是进行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其与课堂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幼儿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题教学应该与幼儿的实践操作相结合。本次实验,教师安排了

23、两次幼儿亲自操作的机会,并且还邀请了部分做的不错的孩子上在全班面前演示。4.延伸经验,联系了生活幼儿的经验最终都需要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教师列举了一些静电宝宝出现在生活中的现象,给幼儿一个铺垫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于这个现象不会陌生并且会用心地去观察它。培养了他们热爱观察和生活的习惯。(二)不足之处:1.材料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是需要通过对比让幼儿发现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材料的多样性和对比性则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次课程,教师只准备了一种材质类型的小鱼。并且制作小鱼的材料也应该考虑一下,应该选择一些容易吸引上的材质,提高实验的可见性。比如电光纸等。2.幼儿操作实验的梯度性不够,对

24、于关系的展现不够明显两次的幼儿的观察都基本集中在了一个纬度之上,而没有很好地体现一个梯度的提升。科学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发现观察,而我对于关系的点播还不够明显。3.对于幼儿的回应和其他反映没有积极回应在幼儿自己亲身操作的过程之中,有的幼儿利用吸管的吸力把小鱼给吸了上,但是对于这个现象教师没有在集体总结中好好的回应而是忽略了。(一)丰富材料,增加对比量在第二次的幼儿操作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摩擦面对于静电产生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到静电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摩擦物体表面不光滑需要粗糙。通过了投放不同的材料也可以让整个活动的梯度性增加。(二)积极回应幼儿的发现面对幼儿在自己的发现,虽然有

25、时候因为课程的时间和安排上面不能完全的解释和解决,但是教师应该给与情感上的积极回应,在课后也要好好的解释给孩子听。面对瑞瑞的新发现,教师应该在总结环节给与回应并且给与大致的介绍这个是吸力宝宝的威力,但是今天我们介绍的是静电宝宝,我们下次和吸力宝宝一起玩。让幼儿得到被重视的感觉,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三)把握实验类课程的指导要点1.各种前概念的有效呈现:儿童在生活之中积累了很多的前概念,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课程要建立在儿童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概念。2.实验收、放权的正确把握:3.提高实验结果的可见性修改后的教案(黄色背景代表修改的新内容)目标:1.认识静电这个自

26、然现象。静电钓起小鱼。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的快乐。活动准备:4.光滑的物体(瓶子)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1.谜语导入: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喵喵叫)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了钓鱼竿却没有带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幼儿:-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3.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钓鱼哦。(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了!师:

27、你们想不想试试看?4.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要注意力气的大小哦。不同的力气会产生不同魔法效果哦。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在过程之中重点关注大小的区别)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发现当我们用大大的力气的时候小鱼儿就容易吸引上,当我们用小小的力气的时候小鱼儿就不太容易吸引上。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进而引出另外一个关系,摩擦的表面。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的衣服是光滑的羽绒服,有的衣服是毛毛糙糙的,提供

28、光滑的物品比如塑料瓶等)教师在根据实际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三、静电的其他现象1.教师总结影响静电的两组关系:摩擦的大小和摩擦的表面对于吸引小鱼的区别。2.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5.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6.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3.延伸活动:防静电1.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2.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

29、造成的影响。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6)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认识颜色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2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能在活动中感受色彩的美。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

30、,体验成功快乐。活动准备:1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卡片若干,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盒子。2自制PPT。活动过程1教师导入2放映PPT:各种颜色的图片。(包括水果,植物,动物)3游戏活动买车票。老师解说游戏规则,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根据颜色放进盒子里。4作业:根据今天学习的颜色,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画一幅画。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7)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宝宝找朋友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看看、找找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同(大小、

31、形状、颜色),提高观察、分类的能力。2.能用简单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四种图形、房子背景图、音乐活动过程:一、引入:1.找一个朋友碰一碰:跟着音乐找朋友,碰一碰。2.选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宝宝。刚刚我们玩了什么游戏?跟谁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有四个图形宝宝看了也想玩这个游戏,可是它们都不能动,能不能请小朋友帮帮它们?(能)那好,图形宝宝已经在桌子上等着你们了,等会儿请小朋友们都去看一看,选一选,记住每个小朋友只能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宝宝,音乐

32、停止的时候就要回到座位上。记住,选几个?(一个)好了,请去吧!(幼儿自主选取图形,老师帮忙。)二、感知图形的特征-找朋友。1.引导幼儿介绍自己选的图形。师:回到座位的小朋友可以和边上小朋友说说你选了什么样的图形宝宝?我们介绍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谁说?2.引导幼儿感知图形特征,根据图形特征分类。(1)根据形状分类。师:小朋友看得真仔细,把图形上上好多秘密都发现了,有的图形是方形的,有的图形是圆形的,那哪些宝宝找的图形是方形的,把你们的图形宝宝举起给我们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看看,他们的图形宝宝是不是方形的啊?方形宝宝和方形宝宝是好朋友呢,好朋友碰一碰,我们都是方形的好朋友。师:哎呀,我的图形宝宝不

33、高兴了,我是圆形的,那我有没有好朋友呢?谁跟我的圆形是好朋友?!我们圆形的朋友也碰一碰!我们都是好朋友。(2)根据大小分类。师:咦?刚才图形宝宝说了,它们不只形状一样的是好朋友,还有其它一样的好朋友呢?有吗?我都没发现,你们有发现吗?幼:有的图形大,有的图形小。幼:哎呀,我怎么不懂呢?能不能请你们的图形宝宝找到一样的朋友碰一碰,让我看看,也许我就懂了。(能)好的,请站起!准备,开始。师:老师还是不太明白,你们能说一说你给图形宝宝找的是哪个朋友?它们哪里一样?那我的图形是大是小,(大的)还有谁是大的图形宝宝,举起手看一下。哇,这么多啊,大图形跟大图形是好朋友,那除了大的图形还有什么图形宝宝呢?(

34、3)根据颜色分类师:我们刚刚找了形状一样的图形朋友和大小一样的图形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还能发现图形宝宝其它的朋友吗?幼:我的图形是蓝色(黄)颜色的师:哇,他真厉害,他发现蓝颜色的图形和蓝颜色的图形也可以做好朋友,那蓝颜色的图形碰一碰,做好朋友。哪还有什么颜色的图形宝宝?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帮图形宝宝找了好多好朋友,颜色一样的图形是好朋友,形状一样的图形是好朋友,大小一样的图形是好朋友。哇!图形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啊!三、根据特征分类-图形宝宝去做客。1.观看图形家,认识标识图形宝宝想邀请它的朋友们去做客,看看宝宝们的家这是谁的家啊?你怎么知道的?2.提出要求每个图形宝宝都有自己的家,图形宝宝说啦:我

35、只邀请身上有跟我一样特征的朋友,进的时候要说清楚你哪里跟我一样,我才能放你进!啊?这么难的,让我试试!我的图形宝宝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是大的还是小的?那我可以去哪个图形宝宝家里?四、结束活动:图形宝宝已经在家里等你们了,你想带它到哪里做客呢?它们哪里是一样的?请小朋友们带上你的图形宝宝去朋友家做客吧!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8)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蚂蚁过河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36、。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活动准备: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幼:造一座桥二、认识沉与浮现象。1教师做沉浮实验。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三、

37、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的就把这种材料的图片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集体纠正。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9)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五官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五官,初步了解五官的主要作用。2.知道要爱护五官,学习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重点:认识五官的主要作用。活

38、动难点:知道怎样爱护自己的五官。活动准备:人手一面小镜子、教学PPT活动过程:1、照镜子找五官:幼儿人手一面镜子,玩照镜子的游戏:-你的脸上有什么?它们在哪儿呢?。2、向幼儿介绍我们的五官的名称及位置?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3、游戏:找一找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还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找一找。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一对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4、听口令指五官:(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幼儿用手指点,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2)教师不断的变换口令,速度不断加快5、观看视频

39、,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1)教师告诉幼儿,眼睛、嘴唇、鼻子、耳朵、眉毛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官。(2)想想说说五官的作用。-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吃、说)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闻、呼吸)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6.如何保护我们的五官:(1)请幼儿想想说说:-眼睛、耳朵都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2)教师小结: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掏耳朵,不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耳中教学反思:在此教学中,大部分幼儿能迅速地找到五官的位置。对于五官的作用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但是这个教学活动活动气氛还不够热烈,在表演中,幼儿的团队意识还很

40、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10)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吃的水果含反思活动目标:1.喜欢不同的水果,喜欢吃水果。2.通过看、摸、闻感知不同的水果颜色、大小、味道不一样。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活动准备:每位幼儿一个不同的水果、篮子、垫子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果园丰收了,我们去摘果子吧。(创设果园情境)二、认知水果:你摘到的是什麽水果?看看你的是什莫水果是什莫颜色的?摸摸它感觉怎样?(粗糙和光滑)闻闻你的水果有什么味道?三、分类:老师拿起一个橙子就吃,引发幼儿问题:要拨皮吃的。你的

41、水果怎麽吃?(带皮的和洗干净直接可以吃的。)将拨皮吃的和可以直接吃的放入两个不同篮内。水果有很多的维生素营养,我们要多吃水果。四、探索:把一只苹果、和一只香蕉从中间切开,比较有什麽不同。有核的和没有核的水果。五、运用PPT课件进一步感知水果六、延伸:给水果涂色教学反思: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42、11)小班科学公开课活动教案美丽的蝴蝶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蜕变过程。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活动准备1.将幼儿收集的蝴蝶标本、图片布置成展览台。2.幼儿用书、挂图。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和蝴蝶的趣事。2.阅读幼儿用书美丽的蝴蝶,引导幼儿用简单饿语言描述自己饿观察结果阅读幼儿用书美丽的蝴蝶,引导幼儿自由描述观察到的蝴蝶的外形特征和翅膀上的花纹特点,了解有关蝴蝶的生活习性。教师小结:蝴蝶是一种昆虫。蝴蝶的种类繁多,爱吸食花蜜。蝴蝶的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于背

43、部。蝴蝶的腹部瘦长,翅膀和身体上有各种花纹。3.初步了解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阅读幼儿用书毛毛虫变蝴蝶。教师: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幼儿尝试讲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教师提升幼儿的认识结果。幼儿用图片排序,了解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活动延伸阅读幼儿用书美丽的蝴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云南大理蝴蝶泉的风景。资料包云南大理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镜。每年一到蝴蝶会,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在泉边漫天飞舞,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下俩直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最大的蝴蝶展翅是可达24厘米,最小的蝴蝶展翅是只有1.6厘米。大型蝴蝶

44、更引人注目,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的标本。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不仅能使蝴蝶艳丽无比,还像蝴蝶的一件雨衣。因为蝴蝶翅膀上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保护蝴蝶,所以,即使下小雨是,蝴蝶也能自由的飞行。教学反思: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活动中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美,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12)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汽车开了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车辆,知道它们明显的特征

45、和主要功能。2、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活动准备:PPT课件汽车开了、汽车喇叭音、红绿灯标志牌活动过程:一、导入师:老师今天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汽车喇叭音后,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声音。师:说说你们都看见过什么车?它有什么用途?鼓励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各种功能的车。二、观看PPT课件汽车开了师:小朋友们看见过这么多车,也知道车的用途。那我们一起玩个猜谜语游戏,请你猜猜我说的是什么车?你只要上车,告诉开车的人你到哪里,他就会送你去。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车?(电脑

46、画面出现出租车)教师介绍出租车的外形特征(重点讲解出租车标志灯)和它的功能。要排队等,车到站后,一个一个上车,要买票或投币才能坐的车。(电脑画面出现公共汽车)教师讲解公共汽车的外形特征(长长的身体,里面有许多座位)和功能。有一个长长的车斗,可以装上好多的货物,猜猜这是什么车?(电脑画面出现卡车)教师讲解卡车的外形特征(长长的车斗)和用途。幼儿初步了解出租车、公共汽车、卡车的用途和外部特征。三、观察比较让幼儿看图片观察这三种车,说说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名字不同,外形不同,用途也不一样。相同的地方都有圆圆的车轮,车灯,车窗,驾驶室,方向盘,座椅。四、游戏

47、扩展师:这些车都跑在路上到十字路口时要注意什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我们学做小司机,开着车子到马路上去吧。教师带领幼儿踩线,边唱开开我的小汽车边开车,提示:注意行车线,到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停,遇到绿灯行。教学反思: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13)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吃的菠菜含反思【活

48、动目标】1、初步了解菠菜的外形特征。2、知道多吃菠菜身体好,有爱吃蔬菜的习惯。3、体验与他人分享的情感。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1、将洗尽的青菜、菠菜、萝卜等分别装入一次性餐盘,用保鲜膜封好。放在货架上。2、电磁炉,鸡蛋、盐、味精。3、小切菜板、塑料小刀、小筐。【活动过程】一、以游戏的口吻引发。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菠菜炒鸡蛋的兴趣。二、观察菠菜的外形特征1、先请幼儿洗净手,然后,撕开保鲜膜取出菠菜,大家一起看看说说菠菜的样子。2、菠菜的叶子是绿色的,根是红色或粉白色的。三、讨论菠菜的吃法。油炒、凉

49、拌、做汤、包饺子。让幼儿说说菠菜的营养。四、拣菠菜。让幼儿将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数一数自己拣的这棵菠菜有几片叶子。五、切菠菜。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六、鸡蛋炒菠菜。1.老师先介绍炒菜的用具和调味品,然后打鸡蛋。2.观察刚磕开倒进盘中的鸡蛋是什么样,用力搅拌后的鸡蛋又是什么样,听一听鸡蛋入油锅的声音,看一看炒完的鸡蛋变成什么样,闻一闻葱花入锅的味道及炒熟的菠菜鸡蛋的味道。七、品尝与分享。教学反思: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14)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叮叮当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日常生

50、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儿人数(会发声的乐器如小铃、铃鼓等,铁罐若干,内装米粒、黄豆、纸团)。2、空铁罐若干,黄豆、米粒、报纸若干。3、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活动过程】1、感知声音。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的方向。小结:耳

51、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的声音。3、讨论怎样保扩耳朵。没有耳朵会怎样?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怎样保扩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活动建议1、活动后可带幼儿到产外散步,听一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2、除了游戏谁的耳朵灵外,还可带幼儿到产外空地上进行听辨音源的游戏。方法:幼儿戴上头饰遮住眼睛,教师敲击铃鼓或小铃,幼儿根据声音的朝相对应的方向前进。延伸活动:1、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搬椅子、收拾玩具、脱衣服、脱鞋等。2、体育游戏:滚大球。准备各种大球1软性材料制成,直径为100厘米)。玩法:双手推滚大球,边推边跑。用力把球推出,

52、球向前滚动时,幼儿快跑,追上后继续滚。两名幼儿距离2米左右,相对推滚大球。幼儿推滚大球比赛。朝同一方向,同时推滚。3、游戏:挠痒痒。准备小草、羽毛等轻柔物品。玩法:幼儿自选一种物品在脖子、脸、手臂等部位轻轻拂过,说说自己的感觉。在空地上(最好铺有地毯或地板)相互挠痒痒,感受肌肤接触的乐趣。4、建筑游戏。提供插塑积木若干,引导幼儿拼搭成花、房子、枪等各种形象,互相介绍、展示。5、美术活动:美丽的泡泡。6、在日常喝水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清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7、欣赏故事六个朋友回家,参见附录。知道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还有小手、小脚是六个好朋友,虽然它们各自的本领都很大,但离开了谁

53、都会觉得非常不便。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明白了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活动中,每一名幼儿都表现的积极,能充分与老师互动,在分享交流环节、在体验游戏环节、在讨论等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并及时给予表扬,保证了每一名幼儿都能快乐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足之处:有几个幼儿不够大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太强,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15)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指纹含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活动准

54、备】1、图片:指纹;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二、展开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

55、有: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教师小结: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

56、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三、结束,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种图案。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

57、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

58、加强对时间的控制。(16)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木耳等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实验。2.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透明杯幼儿人手一个,盛有热水的水壶若干,木耳、银耳、紫菜等易泡发的食物,小盆若干。活动过程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了一份礼物,看,是什么?(木耳)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干湿木耳长得什么样子?你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湿湿的、软软的)小结:干木耳摸起干干的、硬硬的,闻起还有股香味呢。湿

59、木耳湿湿的、软软的。2.教师:这两块木耳原是一样大的木耳,可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使其中一个变的大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木耳泡水变大)老师现在验证到底是不是泡水后变大的。木耳现在需要一定的时间,老师今天带了其他一些和木耳一样的食物(银耳、紫菜、腐竹、木耳),小朋友们自己选择一种试一试他们是不是会泡水变大。分三组,每组4人,幼儿动手泡发食物,进一步感知验证。(注意:水很热注意安全,水不用很满,要注意观察食物的变化)过程中让老师出示自己验证的木耳泡发的变化(变大了、变胖了),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泡的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像木耳、银耳这种泡水后变大的食物叫做泡发食物。3.师:还有哪些常见的食物泡发

60、后会发生变化呢?(胖大海、海参、干鱼翅,等等)师:恩,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不常见的泡发食物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下有谁吧!4.幼儿再次进行泡发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师:小朋友,还有一些我们爱吃的食品也是可以泡发了之后吃的,比如方便面、饼干等。5.好吃的东西要和别人分享,现在我们带着这些好吃的去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吧!【活动反思】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说掌握起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