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八讲 资本主义的生产_第1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八讲 资本主义的生产_第2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八讲 资本主义的生产_第3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八讲 资本主义的生产_第4页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八讲 资本主义的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讲 资本主义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准确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规律,明确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1,资本总公式矛盾及其解决;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资本论第1卷第783页,人民出版社1975版)1,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为新的资本

2、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城市以及法国、德国、尼德兰和英国的一些地区和城市。贸易活动加速了商业资本的积累,推动了手工业发展,从而加速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内部的缓慢萌芽和成长,不能满足十五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资本主义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伴随暴力和广大劳动阶级的苦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序幕就是资本原始积累。商品和货币一开始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转化为资本。这些情况归结为: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即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因此,创造资本关

3、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剥夺,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以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为主要过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到18世纪初期和中期逐步完成。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权。18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从技术上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并引发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资本主义农业革命采取的三

4、条道路:英国式道路、美国式道路、普鲁士式道路。(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其他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的不同。二,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 G-W-G(G+G)产业资本公式: G-W(Pm,A)PW-G(G+G)商业资本公式:G-W(W)-G借贷资本公式:G-G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看,违背价值规律关于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1)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剩余价值

5、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 价值增殖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价值增殖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2)矛盾的分析与解决。在G-W阶段的货币上,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者支付手段,其价值量没有增殖;在W-G阶段上,商品价值是既定的,不会由于出售而发生增殖;因此,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因此,要解决资本总公式中价值增殖的矛盾,必须在购买阶段买到一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这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二)劳动力的买和卖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1

6、,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必须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这两个条件在历史上是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1)含义: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力价值的构成。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生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生产需要的劳动力。(3)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一定

7、历史条件下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风俗习惯的制约。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所必需的,而且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维持正常生活需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结构,以及物质资料的内容,都会发生变化。在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劳动力价值具有一个基本的标准。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运用是价值的源泉,能够创造出大于其本身价值的价值。正是对这种特殊商品的购买和使用,才使货币转化为资本,使商品价值发生增殖。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

8、的劳动力商品的过程。特点:(1)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受资本家的监督;(2)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殖过程。(1)价值形成过程。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新价值。(2)价值增殖过程。含义: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从时间上来说就是活劳动创造劳动力本身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剩余价值 。劳动时间的构成: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工人

9、剩余劳动的凝结。(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2,不变资本:资本家垫付的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其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或改变,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量不发生改变。并因此而得名。3,可变资本:资本家垫付的资本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被工人购买生活资料而在生产过程以外被消费掉,但由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来予以补偿。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价值发生了增殖,因此这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4,区分可变资本和不

10、变资本的重要意义:(1)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2)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三)剩余价值率1,概念: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它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公式: 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或者 :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该公式表明在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有多大部分用来无偿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3,资本家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途径:(1)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增加可变资本总量。4,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量(M)= m/vV = 剩余价值率(m) 可变资本总量(V)三,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绝对剩余价

11、值生产。1,概念: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延长工作日长度的方法:(1)延长工作时间;(2)提高劳动强度,隐蔽的方法。3,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概念: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2,问题:为什么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能够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怎样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是单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吗?为什么?3,超额剩余价值。(1)概念: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其源泉来自

12、工人的剩余劳动。(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而是由于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由于竞争导致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但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其结果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都是对雇佣劳动的剥削;(2)都是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量。(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区别:(1)影响因素不同。前者是工作日长度和劳动强度,后者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生产率。(2)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前者物质技术基础不变,后者物质技术基础变化。(3)结果不同。前者获得绝对剩余价值,后者先获得超额利润,后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最后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四)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