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_第1页
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_第2页
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_第3页
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_第4页
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卷 第1期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 2010年2月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Feb.2010文章编号:167127041(20100120042203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李秉祥,丁宁,吕铮(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中国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特点,认为产业园区内 企业多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有利于产品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会导致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资金配置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园区内企业的

2、发 展策略。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S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inindustrial zon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under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L I Bing2xiang,DIN G Ning,LV Zheng(College of Finance,Dongbei Univ.of Finance and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

3、cs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zon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It held that the enterprises are more hi2tech firms which can com2 pete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promote product innovation.Furthermore,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may lead to disequilibrium of funds

4、 allocation among them.On this basis,it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zone.K ey w ords:industrial cluster;industry zone;regional economies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园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区、物流产业园区以及最近的创意产业园区等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园区内 企业的发展以及其融资状况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以辽宁省大连市的高新技术园 区为例,它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建立

5、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园区坐落 在大连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区域,区内汇集了 11所高等院校和40余所 科研机构,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截至2008年,园区累 计注册企业2700家,围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制造等高 新技术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园区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已成为大连市新 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很有必要从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其发 展特点和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一、主要理论基础产业集群理论自经济学家马歇尔最初探讨产业集聚现象以来,产业集聚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 发展。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解释,产业集群(

6、industrial cluster1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 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 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与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 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 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其特征主要包括:其一,专业化,即其成员企 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 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 关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其二,地理集聚,包括关联产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 支撑

7、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波特产业集群理论核心内容认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是产业集群在市场经济中 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3个方面影响竞争力和竞争优 势。首先,提高该区域成员企业或产业的(静态生产率。具体表现为集群增强了对专 业化投入品的需求和供给,空间的临近性、供给技术联系和人际关系使市场、技术 和其他专业化知识在集旬收稿日期:2009210229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2007T029作者简介:李秉祥(1958-,男,山西大同人,博士研究生,教授;E2m ail: HYPERLINK mailto: 群更好地传播和积累。

8、其次,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增强了创新能力,并 因此提升了竞争力。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创 新中心。集群不仅使创新的机会更为可视化,同时近距离的观察模仿,使新知识、新 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式得到迅速扩散,增强了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灵活 性。最后,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集群提供了更丰富的资 产、技术、投入和员工配置,从而能够降低新企业的进入门槛,一旦在产业集群中形 成优势,利润就可以在前向、后向之间水平流动。二、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并结合实践,认为产业园区正是各种关联产业通过产业集群 的方式,以地区为单位形成的区域产

9、业组织。产业园区内企业则是基于微观层面的 单个组织,即构成产业园区的个体。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业园 区整体运行状态的好坏,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联性是决定产业园区存在与否的 必要条件,同时,产业园区运行环境的好坏也决定了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融资、发展及 创新。1984年以来,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而后上海浦东、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一系列开发区纷纷建立。产业园 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国工业化的重要载体、科技进步 的动力源、经济结构转换的着力点、对外开放的示范区。一种更大规模的新型产业 园区发展模式正以蓬勃发展的势头

10、在中国各省市县出现,使县域经济、城市经济日 趋显现出产业园区化特征,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为快速的增长点 之一。有关产业园区呈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多以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企业为主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集约型发展模 式。在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园区已经成为承接区际、国际产业协调,调整和升 级区域产业结构,集约发展工业的最佳载体。因此,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属于产业 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创立之初,园区内企业规模较小,园区内企业生产的集约性较高, 以电子、软件、医药、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为主。例如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科技 园区、大连软件园等产业园区

11、,区域范围相对较小,但是企业生产密集性较强。而且 产业园区存在的基础就是拥有不断创新的产业作为支撑,而不断创新的产业是促进 产业园区高科技、高成长的源泉。随着各国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业园区 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数量也在连年增加。截至2008年,产 业园区中高技术企业数量达52632个,并且在1998 2008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充分说 明我国产业园区内企业是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可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园区促进企业创新,源于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创新,企业的创新常常来源于企 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首先,在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新工艺、新技术能 够迅速传播。由于产业园

12、区企业之间自身形成的空间特点,产业园区企业大多具有 专业性、关联性、集中性、技术性较强的特点。这就必然使技术创新在企业之间迅 速传播、转化,形成较强的创新体系,从而有利于更进一步创新。园区内企业的空间 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可以加强专业化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园区内领先的企 业会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园区内各专业细分 的企业很快会协同创新、相互支持,共同参与这种网络化的创新模式。其次,园区内 企业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发现市场机会,研发新的产品。通过产业集聚建立 起来的产业园区,由于其呈现的各种高技术水平的特点,往往处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各 技术上的前沿。再次,

13、由于产业集聚,不同公司员工之间接触沟通的机会增多,有助于 相互间的思想碰撞而产生创新思维。产业园区并不是只生存一家企业,根据韦伯的 集聚理论中第二阶段的描述,集聚会促使同类企业的大量出现,并且由于员工技术的 一致性,会促使同一园区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定期交流,从而会为各个企业带 来创新灵感。这也是知识技术外溢性的体现。最后,创新也是园区内企业生存发展 的必要条件。园区内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 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园区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 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资金配

14、置不均衡各产业园区由于竞争和创新能力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必然造 成投入产业园区的资金配置不均衡。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其一,产业园区内企 业大多属于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企业初建时自有资金很少,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方34第1期李秉祥,等:产业集群理论下产业园区内企业特点和发展策略式是创业风险投资,大体上属于一种依靠技术产权去寻找投资者的方式。对高 科技企业的投资属于高风险投资,科技水平含量的高低、市场发展前景的好坏是投 资者选择是否注资的标准。其二,建立产业园区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国家科技统 计网站数据显示,中国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呈现地区分布差异,东部地区增加值占很大 比重,西部地区

15、则较小,说明东部地区发展较迅速,对外资更具吸引力,从而决定了资金 投向的地区差异性。由于产业园区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过小,资本结构单一,抗风 险能力差。三、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策略综上所述,根据产业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特点,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一方 面,可通过政策扶持提高高科技企业的比重,同时为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政 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内高新企业的创业具有高风险、 高收益的特点,要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从而促进产业园区内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最终 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第一,加强产业园区内集群

16、文化的传播。首先,通过地理集中增加研发机构的联 系程度。在研发机构等创新源的辐射下,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还可 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 流动与扩散。集群内企业空间接近的特点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可以使园区内高 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强化产业与创 新源主体的目标互动。创新源一方面可以提供及时、前沿的发展动向,另一方面可 以强化和产业发展互动。最后,加强科研投入,包括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人才培养上的 持续投入,注重企业创新基金向创新源的流动,使企业和产业之间的“隐性墙”消失,形 成共赢互利的局面。第二

17、,提高产业园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增加高科技企业 的比重,同时为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高 新创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能否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环境。在硅 谷,完善和丰富的风险投资基金成为众多高科技企业集群资金的源泉,与之相匹配的 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的文化助长了高科技企业衍生的速度。另一方面,注重 经济规模企业的引进。规模企业是产业集群构建、创新、营销等功能平台的主力。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在每个产业集群中应着力培养一两个旗舰型企业,以其为龙头 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提升集群企业的规模和等级。同时要加强高科技产品 投入额度,

18、重点研究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外, 要注重培育产业园区的创新精神与文化。硅谷成功公认的经验是创新的游戏规则和 创业文化、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鼓励风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与工业界密切 结合的研究型大学和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等。第三,强化园区内企业之间及其与外界的互动,重点加强企业间的合理分工。目 前集群创新体系的企业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工,可引导现有园区内企业基于集 群主导产业形成合理分工定位,有选择地引导相关产业的企业入区投资。并且通过 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在本集群扩散流动,促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生产扩散 和应用,实现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另外,合理引进外资可以缓解目前企业发展资金 紧张的局面,对防止创新体系陷入自我强化的封闭系统有很大的功效,而且可以在很 大程度上改善高新集群的产业结构。第四,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 面临快速转轨和更新问题。高端人才的结构和数量是高新园区持续发展的基石。具 体措施包括设立办事处、设计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的全套服务方案、制定进 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系列新政策、组织知名专家和管理者对园区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