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件-第6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报道_第1页
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件-第6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报道_第2页
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件-第6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报道_第3页
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件-第6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报道_第4页
中国传媒大学《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课件-第6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报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报道本讲要点现场报道是即兴口语表达在广播电视当中最常见的实践样式,是对即兴口语表达的应用。即兴口语表达是超越具体的类型形态、语境、对象等的一种语言形式。而现场报道则受到所在的媒介平台、语境、对象、内容等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制约,要求更为具体、独特。第一节 报道的语境第二节 报道的主体第三节 报道的方法第四节 报道案例分析第一节 报道的语境报道的语境按事件发生的特点可以划分为突发现场和预置现场;按照报道所属的节目类型可分为新闻现场和非新闻现场。一、突发现场与可预知现场1、突发现场及其对报道的要求突发现场的主要特点如下:其一,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和动态性。其二

2、,事件本身通常具有较为严重的破坏性,在舆论上也极易引发巨大的社会影响。其三,突发现场常常面临责任是否明确、应对是否及时有效等问题。突发现场对报道有如下要求:首先,媒体要起到公共服务和信息沟通的作用,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其次,媒体应关注应急措施,做好救灾服务和公众解释。最后,突发事件发生后,报道者要做好新闻报道和公共服务工作,但不能耽误相关组织对事件的现场干预和调查取证,避免发生“地震中记者直升机抢位”等类似事件。置身突发现场,报道者应该认识到相关部门的干预和调查取证是首位的,第一节 报道的语境2、可预知现场及其对报道的要求可预知现场是报道者意料之内,可以有所策划的报道现场,比如大型

3、活动、大型赛事的报道现场等。此类现场尽管也具有动态性,可预知现场有很多惯例和常规安排在里面,程序、内容、规则、人员甚至结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等都比较清楚,因此,可以做较为充分的策划和准备。可预知现场对报道有如下要求:首先,报道者应做好任务描述,理清分工,注意计时。其次,报道者要对报道的架构了然于心。总体而言,报道要宏观把握,微观入手;面向事实,挖掘背后;纵横比较,做广做新。“宏观把握”指报道者把握宏观的传播目的和总体构思,“微观入手”指报道者抓现场,抓细节,抓生动的瞬间,抓现场的巧妙结构和联系。“面向事实”指报道者通过立体的感知用语言补全受众的信息偏缺,挖掘现场信息背后的联系和意义。“纵横比

4、较”指报道者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到新的切入点,令报道具有广度、深度和新鲜感。第一节 报道的语境二、新闻现场与非新闻现场1、新闻现场及其对报道的要求新闻现场有以下特点:其一,真实性。其二,新闻性。其三,公共性。新闻现场所牵涉的话题非生活琐事,往往带有公共性,触及公新闻现场对报道有如下要求:首先,报道者应通过语言再现真实场景,尤其要注意弥补受众难于感知的现场内容。其次,报道者须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规定长短的话语。第一节 报道的语境2、非新闻现场及其对报道的要求旅游、美食、生活服务等类型节目也重视现场元素。缺少现场报道,节目难以生动。非新闻现场指非新闻类节目中的事件现场,娱乐节目、旅游节目、美食节

5、目、生活服务类节目中所报道的现场即属于此类。此类现场一般不强调新闻时效,不是稍纵即逝也非不可复制,具有可重复性,报道也可以反复组织。具体而言,非新闻现场具有以下特点:其一,非新闻现场的场景元素真实存在而非虚构,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强调文化价值。其二,非新闻现场的构成相对稳定、静态,现场元素变化较小,非稍纵即逝,如旅游节目中的美景,一般不会立即消失。其三,非新闻现场多涉及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涵蕴,场景具有趣味性。非新闻现场对报道有如下要求:首先,非新闻现场往往需要有策划地挖掘现场的报道价值其次,主持人在非新闻现场报道中应配合镜头展示体验的过程,完成解说,起到点缀画面、烘托气氛、描述亮点等作

6、用,发掘出场景的独特意味,起到活化节目的功能。整体而言,非新闻现场报道更追求趣味性、人情味儿。第二节 报道的主体一、报道者的身份1、按媒介的身份标记划分:记者、出镜记者、主持人2、按现场关系划分:参与者、目击者、旁观者第二节 报道的主体二、报道中面临的关系1、传播者与受众、现场之间的关系2、报道者与受访者的关系3、传播者与传播团队、节目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报道的主体三、报道者的报道资格1、报道权限报道权限具体指为了保证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顺利进行,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新闻媒体报道者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的范围和程度。报道权限是报道资格的基石。2、职业心态报道者须接受职业要求,消化职业压力。报道者应激

7、发职业动力,坚持职业理想。报道者对于传播的愿景应有积3、报道能力观察力:观察力体现报道者睿智、谨严的品质。判断力:报道者应及时通过筛选、重组等手段赋予信息以意义。决策力:报道者须善于察觉报道的机遇,能够及时地结合现场信息发展出有效的报道策略,注意时限要求,注意把握报道标准但也不苛求报道完美。交流能力:除了报道所要求的叙事、描述、议论等方面能力,报道者应善于快速地与周围人建立关系,捕捉外界信息,准确判断氛围、情绪、状态等情态信息。第三节 报道的方法一、认识现场1、观察歌德曾说过,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知识和兴趣往往决定了报道者能从现场捕捉到什么。2、采访报道者采访首要是找准对象,快速地了解情

8、况,提高采访的效率。3、倾听对于报道者而言,倾听的关键在于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受访者的感受,关注受访者如何梳理信息、如何判断信息、如何界定其中的利害关系,注意受访者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所呈现出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4、比较现场观察不是肤浅地看到或发现事物,更主要在于发现事物的传播价值。报道者在现场观察中可以通过比较提高观察的锐度。报道者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现场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路径,其一,真假比较其二,价值比较其三,视角比较第三节 报道的方法二、现场信息的处理1、现场时空的处理,报道中的时空重置。时空重置是指将真实世界中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按照广播电视的规

9、律和言语叙事的线性逻辑,重新整理和安排。,叙事的时空逻辑与非时空逻辑。时空逻辑是指报道者按照事情发生的时空顺序做蒙太奇式地处理,择其要点而谈之。非时空逻辑一般将报道重点放在叙事逻辑的补充、现场气氛的解说、报道价值的再强调等方面,不顺着时空逻辑走。,以话语补足场景。2、结构化、动态化、立体化地报道,对报道的结构化处理。,对报道的动态化处理。,对报道的立体化处理。3、报道中多样化地呈现现场信息,报道者独立成段的言语讲述,报道者伴随镜头与体态语完成解说。,报道者有设计地改变受众的注意力方式。第三节 报道的方法三、报道的言语形态1、情景叙事从叙事功能上看,情景叙事首先要明确传播目的,确定现场报道作为节

10、目段落所需起到的作用。从叙述者来看,个人清晰自身的社会角色,其言语也更有分寸,更能把握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一定要说、什么一定不说,会形成更为自觉有效的言语行为规范。从叙述视点来看,没有视点或者视点泛化,报道者看到什么说什么,现场报道就成了缺乏判断的肤浅的陈列。从叙事线索与逻辑来看,叙事的线索既是报道者编码的依据,也是受众解码的依据。从叙事的边界来看,报道者的情景叙事需要考虑现有信息能支撑事实证实到什么程度、哪些信息符合传播伦理(比如不可过度展现暴力和残忍的场面)、二手信息表达到什么程度,对于细节、场景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关系判断到什么程度等。报道者应该有边界意识,避免报道中的非理性。2、

11、安排结构报道者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看到报道在整个节目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次,报道者需要大致设计报道段落具体落在片子的头、尾还是中间。3、要点解说报道者对现场的解说应起到说明和解释关键信息的作用,建立现场细节与报道主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现场细节对于受众认识整件事情或整个事物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细节描述报道者描述现场细节较为常见的方法有:,白描:让位于事件或现场本身的冲击力。白描指的是在叙述和描写事物的过程中,朴素、简练又传神的表达手法。,渲染:赋予报道对象以个性化的色彩。在非新闻现场,报道者的报道基础是从现场发现内容并且赋予其以独特的意义。,取舍:不淹没于细节,“进得去,出得来”。第四节

12、 报道案例分析报道案例一节 目: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滚动直播报道者:张泉灵时 间:2008-5-14地 点:汶川第四节 报道案例分析报道案例二节 目: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滚动直播报道者:某男记者(视频未标记记者姓名)时 间:2008-5-13地 点:通往汶川的震区道路上第四节 报道案例分析报道案例三节 目: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滚动直播报道者:张泉灵时 间:2008-5-13地 点:汶川道路抢险现场第四节 报道案例分析报道案例四节 目: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江河万里行”渭河:渭河边的古味儿节目报道者:谭文颖时 间:2015-1-16地 点:咸阳第四节 报道案

13、例分析报道案例五节 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走进秘鲁馆不能覆盖的秘鲁印象报道者:胡蝶时 间:2010-7-28地 点:上海世博会秘鲁馆进一步阅读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第二版)第八章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艺术(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张洁、吴征:调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应天常、王婷: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第四章即兴描述、第五章即兴解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任贤良:新形势下如何做一个出色的新闻记者,清华新闻传播学前言讲座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郑连凯:如何当好出镜记者,传媒,2013年第4期。潘新:全时化下广播记者的表达方式,中国记者,2012年第2期。刘佳: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声屏世界,2008年第10期。高晶:浅析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新闻传播,2014年5月。思考题1、报道的语境如何分类?将报道语境分类对于现场报道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