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_第1页
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_第2页
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_第3页
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_第4页
21 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泉中心小学教学设计表(语文)课题21古诗词三首课时第2课时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娄安娜教学目标.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并背诵古诗.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式 表达。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愁眠”的心情。教学过程预设修改建议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古诗山居秋暝吗? 谁能把它背诵给大家听?生背诵。.有首诗,让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个城市名扬天下, 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

2、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 游人向往的胜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生:枫桥夜泊。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没错,这首诗就是 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 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 一起去感受感受。(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 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代表作有枫桥夜泊。. 了解枫桥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 桥。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汇,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 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

3、后因张继的诗易名“枫桥”, 并沿袭至今。三、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初读古诗,诵读要求:(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2)大声朗读古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读)读得还不错。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 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 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朗读指导,给古诗划分节奏。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用消沉、绵长的语气来读,语速稍缓,读出忧愁 的情绪。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小结:吟诵

4、,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 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 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生个别读)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 请同学们慢慢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 走进他的内心世界。5理解词语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交B。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诗人寒山曾住于此。四、再读诗歌,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朗读诗歌,思考:(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2)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3)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题。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题

5、目叫枫 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其实枫桥原名为“封桥”,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才更名为 “枫桥”的,并且从此与寒山寺一起著名天下。枫桥,是苏 州一座很有名的桥,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 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 b6 ”,那它还有 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o) 停泊(b6 )(板书)夜泊又是什么意思?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一一枫 桥夜泊。3.诗意解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 “江枫

6、”指江边的枫树,“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生: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 落、乌啼、霜满天。生: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 的感受。“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 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生:秋天(3)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霜满天师: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 生:清冷、凄凉(4) “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 心?生:愁(5)

7、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6)带着作者的这种思乡、孤独、寂寞之情读一读这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又听到了什么?生:乌啼、钟声。这句诗的意思是?生: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 船。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诗僧寒山曾住于此, 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 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 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 尽在不言中了。4.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思考:(1)看看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并没有睡觉的消息?(2)这些词语各

8、是从那个角度写的呢?(3)哪里是动景,哪里是静景呢?生1: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等词语 中透露出作者没有睡觉。生2: “月落、渔火”是从视觉上来写的,而“乌啼、钟声” 是从听觉上来写的,“霜满天”是从感觉上来写的。生3:其中“月落、霜、江枫”是静景,“乌啼、渔火、钟声” 是动景。旅途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生:因为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更加激起 了他的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想一想:“霜”是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 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可作者为什么说“霜满天”呢?生:“霜满天”,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但是却符合 诗人

9、的感受一一茫茫的江面上,愁苦的诗人感到冰凉的霜气 从四面八方而来,包围了自己,也好像弥漫了整个天空。.寒霜满天的秋夜,诗人看着茫茫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听 到了半夜的钟声,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此时,诗人的 心情除了愁苦之外,更添寂寞、孤独。.当你心中有愁闷的时候你用什么方法表达?漫漫长夜,漂泊他乡,没有亲朋好友的相陪作伴,没有 妻儿的嘘寒问暖,张继只能用诗来诉说自己的失意落寞。此 时此刻,我们都是这失意落寞,身在他乡的张继,让我们一起 吟诵出内心的忧愁。.小练笔: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 么呢?请拿起笔,写一写。.感悟诗情:这这首诗围绕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夜 半时分所见之景

10、,表达了诗人愁苦孤独的心情。诗人不仅用 “月落”“乌啼” “霜天” “江枫” “渔火”这几种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是直接用“愁”字表达出自己愁苦孤 独的心情,借景物来抒发感情就叫做-借景抒情。10.概括诗的主旨。枫桥夜泊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 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 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之情。 五、体会诵读,情感升华.同学们,在张继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过钟声;在张继 之后,尽管有很多人写过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写得像张 继这样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正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 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走进这首

11、千 古绝唱。.今天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相信 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 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 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 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 气自华”。是的,诗是跳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 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爱诗歌吧。 课后完成以下练习:(1)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收集写“愁”的名句。(2)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板书设计枫桥夜泊所见所闻秋夜优美愁苦寂寞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诗 人夜泊枫桥的所

12、见所闻。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 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愁眠”是枫桥夜泊的诗眼,因 为愁眠,诗人才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 钟声。月落后,天地之间一片昏暗,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江中渔火星 星点点,霜气袭人、乌啼凄厉,景中无不带着作者的愁思。诗人与愁 思相伴,难以入眠。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 诗人相伴。在教学时,我从诗题入手,引出“愁眠”,在反复品读中 感受诗人内心的“愁”。遵循“一课一得”的教法,这节课仅仅围绕“愁”来讲。我紧紧 地抓住了课文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 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初读古诗,并让学生评

13、价。之后学习了一个生 字“愁,通过反复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又结 合图画来说诗句意思。紧扣诗眼,抓住“从哪看出诗人张继很愁? ” 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 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月亮落山了,乌鸦在哇哇地叫着,整个大地都 被大雾笼罩着。江边的枫树映衬着点点渔火,诗人张继单独站在船头, 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萦绕,感受到诗人此 时的孤独、凄凉、寂寞。重点讲解了关于“霜满天”和“对愁眠”的 几种说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答案不止一种,面对同一事 物,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好,自己的见解来会更 好。最后体会诗人的“借景抒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