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甘肃大水头煤矿XXXX年矿山储量年报_第1页
2.1甘肃大水头煤矿XXXX年矿山储量年报_第2页
2.1甘肃大水头煤矿XXXX年矿山储量年报_第3页
2.1甘肃大水头煤矿XXXX年矿山储量年报_第4页
2.1甘肃大水头煤矿XXXX年矿山储量年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甘肃省白银市大水头煤矿2007年矿 山 储 量 年 报采矿权人称号: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报编写单位: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水头煤矿二00八年一月十日报告提交单位: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单位担任人:毛鹏茜单位技术担任人:高小明报告编写单位: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水头煤矿单位担任人:苏鹤鸣报告编写人:郭新世报告审查人:邵彦雄报告提交日期:2021-2-18目 录第一章 概述 1第一节 年度矿山地质丈量的目的义务1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略2第三节 企业概略3地测勘查与采矿4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查任务评述4第二节 矿山开采现状6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影响要素6第三章

2、 矿床地质 11第一节 矿区地质概略 11第二节 矿体特征 19资源储量 21第一节 累计查明储量 21第二节 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22第三节 资源储量计算需阐明的问题 26第五章 结 论 27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年度地质丈量的目的和义务为了加强矿山资源储量管理,维护和合理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对矿山开采进展规范管理,根据省资源管理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及煤业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安排,现编制2007年大水头煤矿储量年度报告。2007年度储量估算详细义务是:1、查明企业主采煤层的煤炭质量,成煤时间,煤层赋存特征,构造发育程度及制约煤矿开采的其它地质要素。2、查明企业现有消费才干,期末资源的

3、可采情况,剩余资源可采效力年限。3、查明企业目前的运营现状,煤炭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4、接替资源区的预测根据,勘探方法等。报告编写概略本次报告编写任务在前人勘探及消费过程中搜集的一切地质资料的根底上,结合目前矿井的消费现状及其消费期间揭露的一切地质资料进展分析论证。参与本次报告编写任务的为大水头煤矿消费技术部门从事技术任务的有关技术人员。报告编写资料根据本报告主要参考资料:1962年133队提交的大水头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1976年提交的补充报告;1988年,在靖远煤业公司地质队补充勘探的根底上编写的甘肃省靖远煤田宝积山矿区大水头宝积山深部井田消费补充勘探地质报告;1997年以前原大水头老井消费

4、期间搜集的地质资料;1985年至1997年大水头新井区改扩建期间搜集编写的大水头煤矿建井地质报告;1997年以后大水头煤矿新井区投产后搜集的一切地质资料。本报告采用的储量数据,包括井田西部预测区预测储量均来源于1988年大水头宝积山深部井田消费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本次储量估算的范围、坐标及面积为矿山企业采矿答应证界定的矿区范围一样。第二节 自然地理概略大水头煤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国有独资企业,通讯号码:09436657939,隶属于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水头井田位于靖远煤田大宝魏矿区的中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310455,北纬36433647。间隔 兰州市200Km,白银市90

5、Km,间隔 包兰铁路白银西站105Km,铁路、公路均经过矿区,交通非常便利。大水头煤矿矿区属丘陵区,矿井位于宝积山大水头向东南倾伏的向斜自流水盆地的西南部。矿区无经常性的水流和地表水体,仅有间歇性沙河存在,暴雨季节才有水流。区内气候干旱,年降雨量为200325mm,远小于年蒸发量11741163mm。第三节 企业概略大水头煤矿1958年开场建立,1970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45万t/a。在当时“边勘探、边设计、边建立、边消费的“四边政策指引下,由于受多种要素的制约,矿井建成投产后后备条件缺乏,矿井长期达不到设计消费才干,1980年经甘肃省煤炭工业局核定只需21万t/a的消费才干。1985年,

6、由于资料情况不清,加之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低,平安情况差,经济效益亏损,矿井被迫于1986年下马扩建。1997年8月,经改扩建的大水头煤矿新井区投产,新井区设计消费才干为105万t/a,采用斜井单程度上下山方式开辟,两翼对角式抽风,任务面采用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技术开采,为“四一型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2004年,为了顺应矿井跨越式开展的需求,又配备了一个综放任务面,当年实践消费原煤达160万t, 截止2007年底矿井累计实现原煤产量到达1210.31万t,上缴利税7.04亿元。矿井利税每年大幅度递增,职工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我省经济建立做出了宏大奉献。 目前,大水头煤矿的开采程度主要

7、集中在1180程度。2007年末,矿井期末可采储量为9333.8万t,按照矿井今后开展的180万t/a,按照1.5的调整系数计算,矿井尚有效力年限34.6年。大水头井田位于靖远煤田大宝魏矿区的中部,中侏罗窑街组J2y为主要的含煤岩系。井田含煤一层,即一层煤,厚0.5333.38m,平均10.34m。一层煤厚度变化较大,但层位稳定。控制一层煤厚度变化的主要缘由有两个:一是煤层原始的堆积环境;二是后期构造作用的改造。从区域构造来看,井田由于长期受压扭性地应力的作用,煤层上部在部分范围内出现了大面积的塑性流动,上部煤层揉搓变化剧烈,光泽暗淡构造煤;下部煤层内、外生裂隙发育,煤层整体形状较好。在断层地

8、域,经错动煤层的塑性流动更加剧烈。据矿井曾经开采的中一采区102任务面回风顺槽揭露,该面煤层厚度在不到20m的范围内由1620m急剧变薄至0.41.5m,导致该面开采长度减少了200m。第二章 地质勘查与采矿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查任务评述一、以往地质任务程度大水头井田1959年由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普查一队进展了煤田普查任务。1958年贺兰山煤炭地质勘探分公司一三三队对该区域进展勘探,1959年12月提交了,由于勘探程度不高,质量低劣,经1962年复审后降为普查地质报告。1962年,一三三队对本区进展勘探,1965年11月提交了含大水头井田,同年12月经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以65贺煤发664号文审查

9、批复。1966年,一三三队根据65贺煤发664号文中关于进一步控制2、3煤层赋存情况的精神补打了钻孔,于4月提交了补充资料。1976年,一三三队对本区结合靖远矿区地质队的钻探成果进展补充勘探,1976年12月提交了,1977年经甘肃省燃料化学工业局以甘燃化基1977296号文同意。1976年以来,靖远矿务局地质队在本区不断地进展着以钻探为主要手段的消费补充勘探,1988年7月提交了。二、矿山地质任务大水头煤矿新井区1989年10月由甘肃省煤炭第一工程公司承建,1995年5月完成全部矿建工程,1995年8月提交了。1998年8月矿井投产后,主要从事矿井日常消费中的地质任务。由于地质条件复杂,20

10、00年,为了彻底处理矿井地质条件严重制约矿井正常平安消费的实践情况,煤业公司决议在大水头煤矿东一采区由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开展高分辨率地质勘探,同年提交了。2007年11月提交了。大水头井田含煤一层,即一层煤。一层煤在井田范围内均有分布,且对比清楚,本身为一良好的标志层。第二节 矿山开采现状大水头煤矿主采煤层为“一层煤。 主井井口座标:X=4066343.088m,Y=486899.647m,Z=+1574.711m,井底标高+1180m;副井井口座标:X=4066434.550m,Y=487019.587m,Z=+1576.610m,井底1180m;东风井井口座标:X=4065437.3

11、61m,Y=487809.700m,Z=+1565.410m;北风井井口坐标:X=4067012.555m,Y=486884.719m,Z=+1652.790m。消费程度标高:一程度+0m,二程度+1260m现消费程度,三程度为1180m(现消费程度),四程度+1140 m(正开辟),同意开采深度+1600+930m。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跨落法顶板管理,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矿井采用皮带斜井提升。第三节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影响要素一、水文地质情况大水头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一类简单型。一类简单型的水文地质条件意味着矿井不存在水害要挟或受水害的要挟程度较小。但是,近年来随着大水头煤矿开采规模的逐

12、年加大,任务面布置方式的逐渐改良及周围小煤窑的开采影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2004年发生在红会四矿的透水事故再一次向我们这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矿井敲响了平安的警钟。与瓦斯矿井的评价相类似,低瓦斯矿井能够发生艰苦的瓦斯事故,同样,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井也能够发生艰苦的水害事故。一、矿井自然水文地质条件大水头煤矿井位于宝积山大水头向东南倾伏的向斜自流水盆地的西南部。区内气候干旱,年降雨量为200325mm,远小于年蒸发量11741163mm。矿区无经常性的水流和地表水体,仅有间歇性沙河存在,暴雨季节才有水流。矿井有四个含水层,煤层之下为含水层,煤层之上为、含水层及第四系

13、含水层。其中、含水层均为富水性极弱的孔隙性含水层,正常情况下对矿井的平安消费根本不存在要挟。而第四系含水层由于间隔 煤层较远,同时受补给条件的制约,对矿井的正常平安消费影响也不会很大。经综合评价,大水头煤矿自然水文地质条件排除大矿、小窑开采等一系列非自然要素后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一类简单型。二、矿井充水来源如前所述,大水头煤矿如今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在原自然水文地质条件的根底上经过大矿、小煤窑的开采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矿井充水来源从井下到地面趋于多元化,水害对矿井正常平安消费的要挟也愈来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矿井主要的充水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顶板淋水积聚如前所述,煤层顶板之上有、两个含水层

14、,当煤层经开采破坏了其下部的隔离层后,含水层水要经过裂隙淋入采空区。顶板淋水积聚区主要容易在老井分层开采过的地域、原矿劳动效力公司残采区及小煤窑开采过的地域发生。老井任务面、原矿劳动效力公司残采区及小煤窑开采终了后,煤层顶板要自然垮落,、含水层水要自流进入采空区,但由于积水位置不明,当后期开采进入该区域时易于发生透水事故。红会四矿的透水事故就属于该种类型。另外,原矿劳动效力公司残采区及小煤窑开采的地域大矿均进展了不同程度的灌浆处置,但由于原矿劳动效力公司残采区及小煤窑开采地域具有开采范围的不明确性,后期灌浆的数量也具有许多不确定的特点,添加了对采空区积水的详细位置、积水量的预测难度,相应添加了

15、如今探放水任务的难度。2、灌浆水积聚大水头煤矿目前任务面均采用窄小煤柱的方式布置煤柱净宽57m,煤层又易于自燃发火,任务面在开采终了后普通都要进展灌浆处置。这样一来,由于隔离煤柱也为防水煤柱的减小,任务面采空区内积水的地域及水量不明,相邻任务面在开采时就留下了平安隐患。如东一采区103任务面本身西高东低,东西间高差达100m,任务面东部采空区内聚集有大量的积水,这样一来,相邻的101、105任务面,特别是在东部掘进预备及开采期间就存在着艰苦的平安隐患。由于井田煤层为单斜构造,在井田浅部开采时,这种要挟也是相当严重的。目前已回采终了的东二采区206、207任务面,中一采区106任务面、中202任

16、务面,正在回采的中201任务面、东115任务面都存在这一问题。同时,这类问题在以后的消费中将长期存在。所以加强采空区探放水任务面是我矿防治水任务的主要任务。3、地表水进入目前,大水头煤矿采用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方式,对煤层顶板的破坏极大,可以导致顶板塌陷直接延伸至地表。如已开采终了的中一采区101、102、103、104、106任务面;中202任务面;东201、202、203、204、205、206、207轻放任务面;东103等任务面对地表就呵斥了极大的破坏,地表裂痕宽度普通为达10100mm,延伸长度达数百米。前面曾经谈到,大水头地表无永久性的地表水体,但暴雨季节常呵斥洪水泛滥。这些暴雨洪水易于

17、沿地表裂痕进入采空区,由于采空区曾经经过了封锁处置,暴雨流水进入采空区后不宜被人们发现,容易导致发生透水事故。九十年代发生在王家山煤矿的透水事故就属于该种类型。二、工程地质大水头煤矿地表大部分地域为基岩裸露的荒山,部分地域为砂石、黄土、碎石堆积区。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大水头井田一层煤之上有0.51.2m厚的炭质泥岩伪顶,松软破碎,为典型的复合顶板;其上为3.86m地铝质泥岩,该岩石遇空气后易于风化破碎。一层煤顶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孔号样品厚度(m)岩石称号比重(t/m3)普氏系数单向抗压强度(kg/cm3)单向抗拉强度(kg/cm3)单向抗剪强度(kg/cm3)61395412砂质泥岩2.75

18、4427.792.286243.15252.21砂质泥岩2.635477.370.591572577.66砂质泥岩2.734399.7P93509粗砂岩67117P93515炭质泥岩19P102308.5粗砂岩21322P102327铝质泥岩19520P102352.4细砂岩269P102373.08砂砾岩488P115300含砾粗砂岩47236P115326炭质泥岩46三、环境地质大水头煤矿是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大型煤矿,由于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开采,开采强度大,对煤层顶板及其地表的破坏程度较大。但从矿区地表环境来看,矿井地面建立,生态环境良好。大水头煤矿为设计年产105万t的“四一型高

19、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厚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历年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1985年以前曾发生过3次瓦斯爆炸及熄灭事故,消费中卡钻、顶钻、煤与瓦斯倾出等瓦斯动力异常景象时有发生,瓦斯是制约矿井平安消费最为关键的地质要素。根据,为了保证矿井的平安消费,矿井建立有瓦斯抽放系统。煤层气运移释放的关键是煤层中各类裂隙及其连通性。大水头井田在不同部位裂隙的差别性导致煤层气的释放方式极不一样。经过井下掘进巷道揭露证明,在煤层上部施工顶板巷道时,由于煤层呈粉末状构造构造煤,吸附瓦斯的才干强,瓦斯涌出量高6m/min,瓦斯释放的主要方式是掘进破坏瓦斯的平衡形状后构成裂隙,再沿裂隙缓慢溢出

20、。当卸压不充分时,巷旁煤层在瓦斯压力的作用下被整体倾出。而在煤层下部施工底板巷道时,由于煤层裂隙发育,施工方向正前经常出现宏大的瓦斯卸压声煤爆声,裂隙的连通性能大大加强,瓦斯渐渐溢出,流量也比较稳定。一层煤具有自燃发火特点,发火期36个月,最短也有21天的发火历史。井田地温属正常地域。矿井没有岩浆岩活动的痕迹。大水头井田范围内曾经有11处小煤窑消费,经过清理整顿后目前有2家消费。小煤窑的开采范围及对大矿的影响程度不明。矿井瓦斯地质情况大水头煤矿历年鉴定的结果为高瓦斯矿井。2002年经省局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3.27m/ta,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5.05m/min。第三章 矿床地质第一节

21、矿区地质概略一、井田地层井田发育着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自老而新简述如下:三迭系T:仅上统南营儿群T3n在本区发育,为灰绿、黄绿色细至粗粒砂岩,部分含砾,夹绿灰、灰绿、灰色粉砂岩,部分为砂质泥岩及炭质泥岩,其中夹薄煤层或煤线,厚度不详,区域最厚可达1076m,为本区煤系地层的基底,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侏罗系J:下统大西沟群J1d:黄绿、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砂砾岩,夹灰色细粒砂岩、深灰色砂岩,在东南部较厚,向西、向北逐渐变薄,平均厚17.66m,区域最厚可达200 m,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中统窑街组J2y:灰、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中上部普遍含煤一层,东南部在主要

22、煤层之下尚含薄煤一层,在勘探线附近魏家地井田变为可采煤层,在本区中、南部可采煤层之上为一层紫红、杂色泥岩,多含铝质,在接近煤层时变为灰绿色、灰黑色铝质泥岩,在东北部本层变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这套地层在西北部较厚,东南部较薄,平均厚58.43m,区域厚可达154 m,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中统新河组J2x: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草黄色砂岩段J12x,该段在王家山地域发育较好,本区下部主要为灰白、灰绿色中粒至粗粒砂岩与紫红色、杂色含铝土质砂质泥岩及灰绿、深灰色粉砂岩互层,最底部为一层灰白色、灰白微绿色中粒至粗粒砂岩,部分为砂砾岩,多含长石,钙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含煤碎块及黄铁矿晶体,为区内一

23、重要标志层通称K3。上部为紫色及杂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部为一层灰白、灰色中至粗粒砂岩。这套地层东部厚,西部薄,平均厚76.73 m,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上为油页岩段J22x:在区外王家山发育较好,在本区无油页岩生成,而主要为灰绿、浅灰绿、灰褐、灰白色的各种粒度的砂岩呈互层状产出,并夹一些薄层紫红色泥岩等。这套地层普通是西部厚,东部薄,平均厚148.16 m。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上统苦水峡组J3k:下部为灰、灰绿、黄绿色中粒砂岩,夹紫红色、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上部为紫、紫红色、暗紫红色厚层状砂质泥岩,平均厚237 m。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白垩系下统河口群K1h:以桔红色砂

24、岩为主,紫红、砖红砂岩次之,夹泥岩及砂质泥岩,区内无堆积,在东南部以F1F2号断层与煤系地层相接,区域为不整合接触。厚400800 m。第四系Q:更新统Qp:分上下两层:下部:为钙质胶结的砾石层拉牌层,砾石成分复杂,分选性差,平均厚2.75m。上部:其上为黄土,下部为砂砾石、碎石与黄土互层,平均厚6.53m。第四系地层不整合于一切地层之上。二、井田构造大水头井田位于大宝向斜的南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形状。浅部煤层倾角大3055,深部倾角小025。井田内存在宽缓的次一级凹陷和隆起,断层构造比较发育,特别是在井田主要断层之间存在有大量的中小型正断层,它们的走向与大宝向斜轴、煤层的走向等区域构造线呈小

25、角度存在,有些与主断层的走向根本一致。A、褶曲构造a、胶泥汤凹陷:位于西至号勘探线之间的胶泥汤一带,其中心位置在新100和新52号钻孔附近,为本区煤层埋藏最深处937.45m,自北向东南逐渐抬起,往西被F5号断层所截。b、前汤山隆起:位于至号勘探线附近的前汤山一带,在该区宝积山向斜轴线不清楚,轴部宽缓,近似箱状,表现为煤层底板等高线间距很宽,自该部向东西两端逐渐降低。c、花尖子短轴向斜:位于花尖子一带,西起于加号勘探线,东至加2号勘探线之间,西端翘起,向东逐渐倾伏,轴向在加2至号线间为正东西向,线以西转向北东、西南方向,该向斜位于刀楞山、F12和F40号三断层之间,在各种地应力相互作用下,呈向

26、南西方向突出的弧形。在线以东本向斜轴交于宝积山复向斜轴,除向斜西南翼的西段岩层倾角较陡1833外,其他岩层倾角平缓721,最大波幅30m。据东一采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由于受断层的构造作用,向斜轴已不太明显。d、腰水背斜:位于腰水村附近,西起于线,为一轴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并向南东倾覆的宽缓背斜,止于加2线,轴由南70东转为北10西,两翼倾角平缓普通在1627左右,延伸2Km左右,最大波幅60m。据东一采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在F46号断层附近由于断层的构造作用,煤层底板标高变化较大,出现了多个小褶曲。B、断层构造a、刀楞山断层:位于刀楞山北側,东起于号勘探线以东,呈北4661西纵贯于井田

27、南西浅部,并继续向西延伸。该断层在井田范围内长约4.3Km,地表沿断层线表现为地层明显反复,断层面沿倾斜方向呈一向南西突出的弧形,并逐渐转向北东倾,倾角往深部逐渐变缓。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刀楞山断层落差为西大东小,其中:线为120m,线为119m,线为103m,加线为37m,线为53 m,至加线无明显落差。刀楞山断层地表形迹明显,在地貌上那么在刀楞山中间构成一条北西南东向的峡谷。在钻孔里所见挤压带非常明显,宽250 m,挤压带往往由碎裂岩、糜棱岩组成,岩芯杂乱,岩芯倾角普通较大,为5060,部分直立。刀楞山断层在大水头煤矿皮带斜井、四、五采区井巷亦多处见到,在皮斜1260零石门附近走向忽然

28、转为北70西,并经P115、P116、新70等钻孔所控制。大水头煤矿1306岩石运输大巷西二石门上山探巷曾见到一个落差约10 m的逆断层。但其断裂面却有大型断层擦痕,擦痕台阶高810 mm,宽1020 mm,擦痕沟长100150 mm,痕沟在断层面上与程度线的夹角为1015。断层面在该处直立,走向N10W,与刀楞山断层以锐角相交,夹角约30,为刀楞山断层的一派生小断层,此种小断层在井巷所见尚有多处,分布于主干断层的两侧。次处擦痕指示断层北东盘向北西,南西盘向南东方向发生过程度方向为主的挪动,故可推断刀楞山断层的北东盘相对往东南方向,南西盘相对往西北方向发生过程度运动。b、F40断层:位于本区中

29、部,东起于勘探线附近,大致呈北2538西向西北延伸,与F5断层相交,纵贯全区。井田内长约5.8Km,断层地表形迹不明显,大多被第四系黄土层掩盖,只在与线间显有迹象,如红色岩层产状异常,并有破碎景象,有4个钻孔新65、新89、新108、新107穿过断层,在钻孔中见有断层带宽18m,地层缺失。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7388。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垂直落差西大东小,在西线为90m,加线为53m,线为29m,线为40m,加线为46m,线为35m,线为40m,线为35m,线为23m。F40断层为一张扭性断层,以张性为主,扭性表现较弱,平面上其北东盘往南东方向挪动,南西盘向北西方向挪动。c、F5号断层:位

30、于本区西部黄水沟一带,横贯井田深部,其南端与刀楞山断层相交,北端那么延伸至含煤区之外,井田内长约2 Km,走向近于南北,倾向东,倾角65左右。地表形迹比较明显,经新83、新97两钻孔控制,垂直落差5583 m,北大南小。为一张扭性断层,在平面上其东盘相对往东南挪动,西盘相对往北挪动。d、F46号断层:为魏家地井田F46号断层向西延伸部分。该断层走向北4050西,中部向北东方向稍有突出。倾向南西,倾角7075,垂直落差向东逐渐变小,约865 m,向西逐渐变大。e、F12断层:为一区域性盖层滑动性质的断层组合,自打拉池以东,以北5060西走向往西延伸,至大水头忽折向北78西,转至刀楞山南側,然后坚

31、持北5060西的方向继续向西延伸,全长约35 Km,断距约在1000 m以上。有约2 Km经过本区的南側,切割向斜西南翼煤层并构成井田的自然边境。在线以东走向北59西。F12由F1 、F2两条断层组成,成“y字形构造,向深部合并成一条断层。在线以西转为北78西。主要为一条断层,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浅部较大,为3060,深部平缓,普通在15左右。断层带明显,钻孔揭露在10m左右,常由一些碎裂岩和糜棱岩组成,部分地域还夹有断层煤。东一采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控制断层:DF2断层:正断层,走向N30W,倾向东,倾角约50,落差78m。该断层在中一采区104任务面瓦斯排放巷掘进期间已控制,其中断层走

32、向150180,为3条断层组成的断层组,累计落差达18.6 m。DF3断层:逆断层,走向N2040W,倾向SW,倾角32,落差811 m。东一采区回风下山掘进中揭露,该断层二维地震勘探资料控制较准确。实践上,该断层由4条正断层组成,其中前3条为台阶式正断层,第4条与其它各条组成了地堑构造。DF4断层:逆断层,走向近NW,倾向W,倾角80,落差330 m。DF5断层:逆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7,落差524 m。DF6断层:逆断层,走向NW,倾向NE,倾角70,落差68 m。DF7断层:正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8,落差1721 m。DF8断层:逆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7

33、5,落差222 m。北部交于F46断层,中间与F14断层相交。DF9断层:逆断层,走向NW,倾向NE,倾角7081,落差1443m。DF10断层:正断层,走向SN,倾向W,倾角40,落差23 m。DF11断层:逆断层,走向NWNE,倾向由S向NSW转NW,倾角60,落差7m。DF12断层:逆断层,走向SN,倾向W,倾角55,落差8m。DF13断层:逆断层,位于DF12断层南端,走向NW,倾向由SW,倾角50,落差8m。DF14断层:逆断层,位于F46与DF8断层之间,走向SN,倾向W,倾角6080,落差1031m。DF15断层:逆断层,位于DF8断层的东端,与DF8断层相交。走向NE,倾NW,

34、倾角50,落差03m。消费揭露断层:F中101-1断层、F中101-2断层、F中101-3断层、F中101-4断层、F中101-5断层:为中一采区101任务面掘进期间揭露的中小断层组,F中101-1、F中101-2断层为主杆断层,断层走向N2030W,落差221 m,向西逐渐增大,其中中103任务面瓦斯排放巷在掘进期间揭露F中101-1在该位置落差为21 m。平面上,5条断层呈平行形状,剖面上那么构成了明显的阶梯状构造。F东101-1断层、F东101-2断层、F东101-3断层、F东101-4断层、F东101-5断层:为东一采区103任务面掘进期间揭露断层,全为正断层,断层走向N2030W,落

35、差39.6 m,平面上平行陈列。呈地堑、地垒式分布。另外,在中一采区102、103、104、106,中二采区运输大巷、202、201等任务面还揭露有大量的中小型断层。大水头井田东一、中一采区为原新井设计的首选采区,勘探中虽然仅以钻探为主要勘探手段,但思索到为首采地域,钻孔布置密度较大,即使如此,东一、中一采区在开采的过程中依然发现存在有大量的中小型断层,对矿井的正常平安消费影响极大。而对于其它地域,虽然也进展过以钻探为主要内容的勘探任务,但由于勘探密度小,对断层及其煤层变化的控制程度极差。第二节 矿体特征一、煤层特征大水头井田位于靖远煤田的中部,中侏罗窑街组J2y为主要的含煤岩系。井田含煤一层

36、, 一层煤为主采煤层,厚0.5333.38m,平均10.34m。1层煤厚度变化较大,但层位稳定。控制一层煤厚度变化的主要缘由有两个:一是煤层原始的堆积环境;二是后期构造作用的改造。1层煤堆积环境:三叠记晚期,本区古构造形迹为一北西、南东向延伸的山间谷地,山间河流发育,河道聚集了厚层状杂色粗碎屑岩J1d,并不断向河道两侧側向侵蚀,地形逐渐夷平,盆地不断扩展,聚煤盆地基地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中侏罗窑街组湖沼相聚集物逐渐向南北两側扩展超覆。实践上,本区聚煤盆地在由山间谷地向山间湖盆转化的过程中阅历了34个堆积旋廻,每个旋廻以河流相开场,沼泽相终了。前一个旋廻中构成的煤层被后一个旋廻开场时的河流相冲刷殆

37、尽。盆地总的趋势是下沉与堆积长期一致,待最后一个旋回堆积后,堆积了厚层状泥类岩层,一层煤得到了较好的保管。后期构造作用的改造:靖远煤田位于陇西旋卷构造体系乌鞘岭六盘山主褶带的中段,长期蒙受压扭性地应力的作用。大水头井田位于靖远煤田的中部,大宝向斜的南翼。井田有5条大型断层及4条向背斜构造,次一级小型断层分布非常广泛。据现正在开采的东一、中一采区开采揭露,每平方公里范围内断层的数量达815条,落差普遍在321m之间。另外,井田由于长期受压扭性地应力的作用,煤层上部在区域范围内出现了大面积的塑性流动,上部煤层揉搓变化剧烈,光泽暗淡构造煤;下部煤层内、外生裂隙发育,煤层整体形状较好。在断层地域,经错

38、动煤层的塑性流动更加剧烈。据矿井曾经开采的中一采区102任务面回风顺槽揭露,该面煤层厚度在不到20m的范围内由1620m急剧变薄至0.41.5m,导致该面开采长度减少了200m。二、煤质特征井田只需一层可采煤层,即一层煤,厚0.533.4m,平均10.3m,赋存较稳定。煤层之上有1.22.5m厚的炭质泥岩伪顶;直接顶为铝质泥岩,厚3.6m;其上为砂质泥岩、细砂岩。井田煤层以不粘煤为主,部分地域有弱粘结煤存在,为低中灰、低硫、低中磷,具有较高发热量的动力用煤。煤层有机组分以凝胶化为主,占50.4%;半凝胶化占19.9%;丝炭化组分含量较高,占28.7%,稳定组分仅占2.4%。剖面上煤层自下而上由

39、半亮型为主过渡为半暗型为主,凝胶化组分减少,丝炭化组分增多。一层煤在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地域有分布,详细煤质目的如下:煤质情况WfAgVrQgDTPgSgqY工业牌号158%1638%323%6857卡/克0019%087%26mm弱粘结煤综合评价煤层为低中灰,低硫,低中磷,具有较高发热量的动力用煤。第四章 资源储量第一节 累计查明储量大水头煤矿累计探煤储量15214.6万t含2002年注销3万t截止2007年底,矿井期末工业储量90.43万t,扣除0程度以上小煤窑开采破坏储量310.2万t,永久煤柱压煤653.92万t,实践保有储量9333.8万t。在矿井期末90.43万t的根底上,其中:0程度

40、以上有310.2万t的小窑破坏储量;0至1300程度之间181.5万t;中一采区729.8万t;中二采区594.22万t;东一采区4101.68万t;东二采区397.81万t;深部综合采区6621.3万t;653.92万t的矿井永久煤柱摊销剩余储量。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2007年全矿井共动用了中二采区、东一采区的201、115两个任务面。1、矿井矿井动用储量213.97万t,统计产量150万t,采出煤量矫正后的井口统计产量149.8万t,其中:掘进煤7.7万t,损失煤量为64.17万t,其中:井界永久煤柱摊销14.97万t,与采煤方法有关的12.63万t ,落煤损失36.57万t,矿井回采率70

41、%。2、采区采区动用储量为199.0万吨,统计产量150.3万吨,采出煤量矫正后的井口统计产量149.8万吨其中:掘进煤7.7万t,损失煤量为49.2万t,其中:与采煤方法有关的12.63万t ,落煤损失36.57万t,采区平均回采率75.3%。按采区分述如下:1中二采区:动用储量78.4万吨,统计产量59.3万吨,采出煤量矫正后的井口统计产量59万吨其中:掘进煤3.7万t,损失煤量为19.4万t,其中:与采煤方法有关的6.03万t ,落煤损失13.37万t,采区回采率75.3%。2东一采区:动用储量120.6万吨,统计产量91万吨,采出煤量矫正后的井口统计产量90.8万吨其中:掘进煤3.9万

42、t,损失煤量为29.8万t,其中:与采煤方法有关的6.6万t ,落煤损失23.2万t,采区回采率75.3%。3、任务面全矿井回采任务面合计动用储量177.8万吨,统计产量 181.3万吨,采出煤量142.31万吨,损失煤量35.51万吨,落煤损失任务面平均回采率80% 按任务面分述如下:1中201任务面回采时间2007.1.112.30:开采推进334.9m、280m,倾斜长108m、75m,平均煤厚9.0m,动用储量71.37万吨,统计产量57.5万吨,采出煤量57.36万吨,落煤损失14.01万吨,任务面回采率80.4%。2东115任务面回采时间2007.1.112.30:开采推进537.

43、3m,倾斜长120m,平均煤厚11.7m,动用储量106.43万吨,统计产量85.1万吨,采出煤量84.95万吨,落煤损失21.5万吨,任务面回采率80%。4、回采率分析 2007年末采区平均回采率 75.3 %同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任务面平均回采率80 %,同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主要缘由有:按照的要求,结合我矿实践,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管理方法,并严厉执行储量管理制度,更进一步加强了储量管理任务。其主要措施:一是部室人员现场跟班加强采放工艺及地质构造区域回采过程中的技术指点任务,二是为了防止掘进任务面不沿底板掘进,留底煤,制定每班探底煤制度;三是充分发扬经济杠杆作用,调动采掘一线员工进

44、一步提高煤炭回收率的积极性,经过任务面回采率规定目的的日考核及每旬和月末的兑现奖罚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制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确保了任务面及采区回采率规定目的的实现。 总之,2007年度我矿仔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部加强了矿井储量管理任务,经过合理规划,优化设计,制定措施,加强指点,落实责任,严厉奖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实施,使煤炭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得到了有力保证。同时,经过积极推行留设窄小煤柱开采技术和任务面采放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及放煤工艺过程中的监视管理,使我矿资源开采利用程度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虽然矿井储量任务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许多缺乏之处,如:回采任务

45、面部分地段受地质构造影响,其巩固顶煤无法预先综合弱化,顶煤冒落块度大,回收率较低等问题,在今后的采掘设计、回采工艺过程和储量管理任务中,需进一步研讨和改良,最大化提高煤炭采出率,减少资源浪费,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平安有保证,资源利用高,经济效益好的矿业开展新路子。2007年动用的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重算和勘查增减资源储量、保有储量。见附表5、资源储量计算工业目的、计算方法及参数确定1储量计算的各项参数计算边境:东南部:以勘探线及可采边境限北部为界;东北部:以宝积山井田的1175米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可采边境限为界;西部:以可采边境限为界;西南部:南部以F12断层断煤交线为界,西南部以大水头

46、井田原老井采空区0程度及可采边境限为界。工业目的:最低可采厚度:根据规程规定,非炼焦用煤煤层倾角小于25为0.8m、2545为0.7m、大于45为0.6m 。最高灰分:根据规程规定,小于40%的参与储量计算,对于48、65、69等钻孔灰分超越40%的部分不参与储量计算。容重:采用钻孔容重的算数平均值,取保1.41t/m3;煤层平均厚度:采用各块段相邻钻孔参与储量计算纯煤真厚的算数平均值。煤层平均倾角:多数块段根据平面图上等高线的程度宽度确定。接近背、向斜轴和断层上、下盘只需一根等高线的少数块段是在相邻勘探线剖面上直接量得。2储量计算方法采用煤层底板等高线法。以煤层底板等高线与勘探线、级别线、断

47、层线、可采边境限划分成小块段,用算数平均法求得。然后分程度统计储量。储量计算范围内的煤层倾角除少数块段外,普通小于45,故未作立面投影图。本区地质构造类型属二类中等,煤层属二类中等。同时思索到井田有高沼和超高沼带的复杂开采技术条件,且有相当范围的地域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根据,井田煤层厚度变异系数超越了50%,属不稳定类型,故采用勘探线距375m圈定A级储量,750m圈定B级储量,1500m圈定C级储量。大断层垂直落差大于30m两側各留设50 m的保安煤柱,中型断层垂直落差大于10m而小于30 m两側各留设30 m的保安煤柱,保安煤柱划为C级储量。F12断层一侧划出50100m的构造影响

48、带为保安煤柱,划为C级储量。第三节 资源储量计算需阐明的问题据目前曾经开采的中一、中二及东一采区揭露的地质资料,大水头煤矿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特别是断层构造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矿井的正常平安消费。对于小型断层消费中只需经过调整的方法掘进和开采,而对于遇到的落差较大的断层,任务面在遇到后就无法掘进与开采,严重限制了任务面的开采布置长度。但对于矿井的大部地域来说,由于没有采用其它先进的勘探方式,以往的勘探手段勘探程度低,许多构造目前还没有查明,故无法详细计算出因构造复杂呵斥无法正规开采的储量。部分未开采区域的储量仍以1988年中计算的储量数据为准,不在反复计算。第五章 结论一、储量计算结果一、矿井期末储量大水头煤矿累计探煤储量15214.6万t含2002年注销3万t截止2007年底,矿井期末工业储量90.43万t,扣除0程度以上小煤窑开采破坏储量310.2万t,永久煤柱压煤653.92万t,实践保有储量9333.8万t。在矿井期末90.43万t的根底上,其中:0程度以上有310.2万t的小窑破坏储量;0至1300程度之间181.5万t;中一采区729.8万t;中二采区594.22万t;东一采区4101.68万t;东二采区397.81万t;深部综合采区6621.3万t;653.92万t的矿井永久煤柱摊销剩余储量。二、矿井不宜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