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报告书_第1页
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报告书_第2页
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报告书_第3页
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报告书_第4页
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 府谷县武家庄镇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榆林市优悦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二O二一年七月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YYHB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YYHB目 录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2397 1概述 - 69 -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YYHB - 77 -1概述1.1建设项目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腾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2、但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与工业污染叠加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74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府谷县武家庄镇人民政府努力改善本乡镇的农村生活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定投资321.26万元将乡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进行卫生填埋,建设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切实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彻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武家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府谷县武家庄镇高庄则村上杜家崖窑自然村,根据府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关于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复

3、内容为武家庄镇垃圾填埋场占地17亩,总库容为12万m3。根据中榆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现场勘察、设计,填埋库区属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不能满足批复的12万m3库容量,故根据现场天然地貌设计为:总占地面积为11041.00m3(折合16.56亩),设计总库容24556.73m3,可处理垃圾量为19645.38吨(填埋后垃圾压实度以0.8t/m3计),服务年限15年,平均日填埋垃圾量3.59t/d。项目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组分中无机物含量较高,且处理规模较小,约为3.59t/d,垃圾填埋过程中恶臭气体、渗滤液产生量均较小。针对此特点,项目场区不设生活设施,不设给排水、供电、采暖等公用设施,劳动定员依托现

4、有府谷县武家庄镇环卫工人,填埋场区仅设渗滤液收集池,经收集后回灌于填埋场区;填埋气通过导气井直接排放,填埋区定时喷洒除臭剂,当导气管排放口甲烷的体积分数达到5%以上时,采用直接燃烧方式处理填埋气体。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四十八、公共设施管理业106生活垃圾(含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21年4月,府谷县武家庄镇人民政府委托榆林市优悦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

5、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对场址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和项目工艺特点,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识别和筛选,确定了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评价重点及方法,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等,编制完成了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相符性分析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分析,项目属鼓励类(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20.城镇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农

6、村生活污水、污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2021年3月30日,府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以府发科发2020719号文同意项目备案,项目代码为2012-610822-04-01-385635,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见表1.3-1。项目与相关规划及政策符合性分析表表1.3-1名称内容本项目符合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

7、0%以上,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特殊困难地区适当放宽。本项目新建垃圾填埋场1座,占地面积16.56亩,库容24556.73m3,日处理生活垃圾3.59t/d,服务年限15年,提高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符合“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一、到2025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支持建制镇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设施短

8、板。目标如下:1.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2.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3.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二、适度规划建设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转为兜底保障填埋设施备用。省(区)的人口稀疏地区,受运输距离、垃圾产生规模等因素制约,经评估暂不具备建设焚烧设施条件的

9、,可适度规划建设符合标准的兜底保障填埋设施。本项目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总占地面积11040.00m2,总库容24556.73m3,处理生活垃圾3.59t/d,服务年限15年。武家庄镇目前整体经济水平不发达,其垃圾成份特征为有机物所占比例小,无机物所占比例大,同时可燃物少,垃圾热值偏低,故不宜考虑垃圾焚烧工艺。符合陕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4200个项目属于“十三五”期间推进的民生工程,由府谷县政府出资新建垃圾填埋场1座,属于集中环保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改善镇区、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符合因地制宜,

10、采取多种形式,处理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庄实行集中连片式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理,加快建设集中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府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到2020年,重点集镇供热、供气普及率分别达60%和70%,垃圾处理率达80%,污水处理率达70%项目是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建设的垃圾处理设施,可有效提高府谷县生活垃圾处理率符合府谷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推行城区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回用,大力开发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生活垃圾的处置利用率,加强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压缩站的管理,完善垃圾场储存、运输、中转

11、等附属工程。各乡镇要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无机物含量少的特点,积极采取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措施。项目是实现“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建设的垃圾处理设施符合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意见(府政办发201958号)意见中“三、重点任务(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继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统筹实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深入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清除沿街、巷道内各类垃圾杂物,消灭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修整坍塌房屋,使乡村主街道、背街小巷整洁通畅,全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项目位于府谷县武家庄镇高庄则村上杜家崖窑自然村,属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2、项目,建成后可彻底解决现有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建设有利于区域人居环境的改善。符合 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符合性分析生活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进行,具体见表1.3-2。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分析对照表表1.3-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选址要求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项目位于府谷县武家庄镇高庄则村上杜家崖窑自然村,占地为荒草地,属自然山谷沟壑,选址符合当地乡镇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符合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13、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项目选址距离府谷县城区20km,未与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重叠;经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经调查,项目不在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

14、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本项目位于府谷县武家庄镇高庄则村上杜家崖窑自然村,海拔高度约1180m,项目4km范围内无河流水系,不涉及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且周边无规划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符合应避开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隆起地带和断裂带,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等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填埋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简单,地质较稳定,无坍塌、断裂地带,无冲积扇、冲沟不安全地质,适宜建筑,相应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区;无活动沙丘等,项目用地避开了以上不稳定地带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与周围人群的

15、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项目场址300m范围内无居民,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符合设计、施工与验收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包括下列主要设施: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项目设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并在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防飞扬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及防火隔离带。项目在填埋库区周边设置285m防护网,防护网与填埋区之间形成防火隔离带,防护网高1.9

16、m。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根据填埋区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并经当地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选择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和其他渗滤液流经或储留设施的防渗衬层。本填埋场自身达不到防渗要求,需采用人工防渗系统。本工程所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HDPE土工膜厚度为1.5mm,渗透系数小于10-13cm/s量级。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在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环评已要求项目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导排

17、系统,该导排系统应确保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内防渗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大于30cm。为检测渗滤液深度,生活垃圾填埋场内应设置渗滤液监测井环评已要求项目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渗滤液导排系统及渗滤液监测井。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以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依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渗滤液处理应优先考虑回灌和与污水处理厂相结合。项目建设规模较小,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应设渗滤液调节池,并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止恶臭物质的排放。项目设一座容积为366.3m3的渗滤液收集池,收集池密闭加盖,定时喷洒除臭剂。符

18、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实行雨污分流并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的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项目设置永久截洪沟,截洪沟长447.57m,雨水排入附近排洪沟。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应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保持1m以上的距离。当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距离不足1m时,应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应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维持在距离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1m以下。根据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监测,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区底部与地下最高水位大于1m以上,满足

19、要求。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在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将填埋层内的气体导出后利用、焚烧或达到9.2.2的要求后直接排放。项目设置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填埋气通过导气井直接排放,填埋区定时喷洒除臭剂,当导气管排放口甲烷的体积分数达到5%以上时,采用直接燃烧方式处理填埋气体。符合设计填埋量大于250万吨且垃圾填埋厚度超过20m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小于上述规模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项目设置填埋气导排系统,垃圾填埋气通过收集进入导气井直接排放,填埋区定时

20、喷洒除臭剂,当导气管排放口甲烷的体积分数达到5%以上时,采用直接燃烧方式处理填埋气体。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10m。填埋场周围设置10m宽绿化隔离带符合在进行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施工前,应对人工合成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质量测试;在需要进行焊接之前,应进行试验焊接。环评已要求项目在进行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施工前,应对人工合成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质量测试;在需要进行焊接之前,应进行试验焊接。符合在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和渗滤液导排系统的铺设过程中与完成之后,应通过连续性和完整性检测检验施工效果,以确定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没有破损、漏洞等。环评已要求在人工合成材料防渗

21、衬层和渗滤液导排系统的铺设过程中与完成之后,应通过连续性和完整性检测检验施工效果,以确定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没有破损、漏洞等。符合填埋场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铺设完成后,未填埋的部分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止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在日光下直接暴露。本项目采用两布一膜进行防渗,防渗膜上部有土工布保护。对未填埋部分采用40cm厚袋装土进行保护。符合运行要求填埋作业应分区、分单元进行,不运行作业面应及时覆盖。不得同时进行多作业面填埋作业或者不分区全场敞开式作业。中间覆盖应形成一定的坡度。每天填埋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面进行覆盖;特殊气象条件下应加强对作业面的覆盖。项目采用分单元升层法卫生填埋工艺,不运行作业

22、面及时覆盖、压实。符合填埋作业应采取雨污分流措施,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填埋作业区四周设置截洪沟,减少雨水进入填埋区。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控制堆体的坡度,确保填埋堆体的稳定性。垃圾堆体的顶部坡度设为510%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的渗滤液。项目定期检测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时,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的渗滤液。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地下水水质。当发现地下水水质有被污染的迹象时,应及时

23、查找原因,发现渗漏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项目设2眼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并根据场地和气象情况随时进行防蚊蝇、灭鼠和除臭工作。项目拟配备1台便携式药液喷洒机,由专人负责在填埋过程中随时喷洒药剂、防止蚊蝇孳生。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以及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应建立运行情况记录制度,如实记载有关运行管理情况,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备工艺控制参数,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非生活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填埋位置,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情况及环境监测数据等。运行情况记录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保管。环评已要求项

24、目运行期内以及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建立运行情况记录制度。符合封场后期与管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封场系统应包括气体导排层、防渗层、雨水导排层、最终覆土层、植被层。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由上至下分别为500mm绿化土层、300mm碎石排水层、300mm黏土防渗层、300mm碎石排气层。具体做法参照GB51220-2017。符合气体导排层应与导气竖管相连。导气竖管应高出最终覆土层上表面100cm以上。气体导排层应与导气竖管相连,导气井起始高度为3m。导气石笼随填埋高度的增加不断的安装,且始终高出堆体面1m以上。符合封场系统应控制坡度,以保证填埋堆体稳定,防止雨水侵蚀。垃圾堆体的顶部坡度为

25、510%符合封场后进入后期维护与管理阶段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继续处理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填埋气,并定期进行监测。封场后进入后期维护与管理阶段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继续处理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填埋气,并定期进行监测。符合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渗滤液(含调节池废水)等污水经处理并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后,可直接排放。依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渗滤液处理应优先考虑回灌和与污水处理厂相结合。项目建设规模较小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考虑到雨季连续降雨造成渗滤液不能及时回灌产生的影响,项目设置容量满足要求的渗滤液收集池。符合填埋

26、工作面上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于0.1%。垃填埋气随着导气石笼进入竖向导气井直接排放。项目所在地扩散条件好,2m以下甲烷的体积百分比不大于0.1%。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取甲烷减排措施;当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不大于5%。垃圾填埋气收集后直接排放,填埋区定时喷洒除臭剂,采用便捷式甲烷测定仪定期对垃圾产生气体进行监测。若发现填埋场导气管出口甲烷浓度达5%以上时,将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改建成填埋气体主动收集系统,将气体进行燃烧。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行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恶臭物质的扩散。恶臭气体随着导气石笼进入竖向导气井直接排放,填埋区定时

27、喷洒除臭剂,当导气管排放口甲烷的体积分数达到5%以上时,采用直接燃烧方式处理填埋气体。项目填埋区采用定期喷洒除臭剂,及时覆土等措施。符合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用密闭运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者自行处理等方式。依据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渗滤液处理应优先考虑回灌和与污水处理厂相结合。项目建设规模较小,渗滤液进行回灌处理,考虑到雨季连续降雨造成渗滤液不能及时回灌产生的影响,项目设置容量满足要求的渗滤液收集池。符合环境及污染物监测要求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时反映地下水水质变化为原则,布设地下水监测系统。项

28、目设置2眼地下水质监测井。设置原则为在防渗边界10-50m处设置2座地下水监测井;其中在填埋库区设置监测井1眼,渗滤液收集池设置监测井1眼。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对排水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周一次,对污染扩散井和污染监视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2周一次,对本底井的水质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个月。项目不设排水井,对污染监测井的水质监测频率不少于每2周一次。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应每天进行一次填埋场区和填埋气体排放口的甲烷浓度监测。项目采用便捷式甲烷测定仪每日对填埋场区和填埋气体排放口的甲烷体积分数进行监测符合 与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符合性分析项目按照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

29、标准(建标149-2010)选址方案进行分析,具体见表1.3-3。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分析对照表表1.3-3序号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选址要求本项目选址特征符合性1处理场(厂)的选址,应结合有关规划,具备基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交通方便、运距合理,远离人口密集居住区,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低。项目位于府谷县武家庄镇高庄则村上杜家崖窑自然村,有山体做天然屏障,填埋区西北侧有形成的天然坝体,占地为荒草地,具备基本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土地利用价值和征地费用低;周边300m范围内无人口居住,垃圾运输

30、交通方便,运距合理,符合武家庄镇整体发展要求符合2场(厂)址不应设在下列地区:地震断裂带、活动的坍塌地带、灰岩坑及溶岩洞区;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洪泛区和泄洪道;填埋库区和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拆迁量大或基本农田地区。本项目选址不在以上五类禁止建垃圾填埋场的地区内符合3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填埋库区与渗沥液收集池边界距人畜居住栖息地400m以上,但山区、丘陵地区如有天然屏障阻隔,距离可减少到300m;填埋库区与渗沥液收集池边界距河流、湖泊50m以上;山区、丘陵地区中的填埋库区上游汇水面积不宜超过0.3km2;场(厂)区防洪不低于城镇或附近地区防洪

31、标准;处置场(厂)服务年限(尤其是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不宜低于10年。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山区沟壑,四周有天然山体作屏障阻隔,西北侧有天然土坝体,所在地夏季盛行西北风;最近居民区位于东北侧516米处的甘草渠,周边300m范围内无人口居住,填埋区50m范围内无地表河流;填埋区距离道路80m,汇水面积小于0.3km2;本项目选址标高位于武家庄镇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周边无规划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填埋场设置使用年限15年符合 与榆林市2021年铁腕治污三十七项攻坚行动方案符合性分析项目将按照方案中各项扬尘控制措施进行施工,与榆林市2021年铁腕治污三十七项攻坚行动方案(榆办字20217 号)相

32、关要求符合性分析见表1.3-4。项目与榆林市 2021 年铁腕治污三十七项攻坚行动方案符合性分析表表1.3-4榆林市2021年铁腕治污三十七项攻坚行动方案要求本项目符合性深化施工扬尘污染整治。榆林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及周边所有建筑(道路、商砼站)施工工地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裸土覆盖、土方挖(拆迁)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百”; 地基开挖、桩基施工、渣土运输等施工阶段,洒水、覆盖、冲洗等防尘措施持续进行; 建筑工地四周建设喷淋设施,严控扬尘污染; 视频监控、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联网管理。2021年起,建立扬尘治理“红黄绿”联席管理制度,纳入“黄牌”的限期整改,

33、纳入“红牌”的依法停工整改;一年内两次纳入“红牌”的建筑工地取消评选文明工地资格。拟按照方案中各项扬尘控制措施进行施工,减缓施工期扬尘污染符合 项目与榆林市“多规合一”符合性分析项目与榆林市“多规合一”符合性分析见表1.3-5,“多规合一”控制线检测报告见附件。项目与榆林市“多规合一”符合性分析表表1.3-5控制线名称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一张图”控制线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备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项目涉及限制建设区,建议与国土部门对接根据武家庄镇人民政府关于上报拟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的报告(武镇发202159号),正在办理国土文件城镇总体规划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现状2018】分析,其中

34、占用草地1.0499公顷、占用林地0.0085公顷、占用耕地0.0439公顷。本项目属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使用林地符合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四款的规定“县(市、区)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建设项目,可以使用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根据现场勘察,项目占地类型为荒草地,不占用耕地。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林地占用手续生态红线符合/文物保护紫线(县级以上保护单位)符合/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电力类)符合/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长输管线类)符合/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交通类)符合/由表1.3-5可知,本项目建设范围内无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区,不涉及生态

35、保护红线,项目土地及林业手续正在办理中。综上,项目符合榆林市“多规合一”要求,满足生态红线管控要求,不属于禁止建设类别。 = 6 * GB2 * MERGEFORMAT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见表1.3-6。项目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表表1.3-6“三线一单”本项目相符性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榆林市“多规合一”检测报告,本项目用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于2021年1月26日公开发布的2020年年度环境质量公告,评价区SO2、NO2、CO、O3这4项指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PM2.5这2项

36、指标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据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NH3、H2S浓度值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的要求。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项目区昼夜等效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通过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采取环评要求的措施能够合理处置各项污染物,各项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不触及环境质量底线。符合资源利用上线项目属于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因此项目不涉及资源利用问题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布局选址符合生活垃圾填

37、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和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的要求;项目不在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陕发改规划2018213号)内。符合 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垃圾填埋场选址初期,府谷县武家庄镇人民政府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等工作,数次组织多部门进行实地勘察,通过甄选,确定本项目选址。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类型均为荒草地,选址符合建设要求,故最终确定了武家庄镇高庄则村上杜家崖窑自然村一自然山谷沟壑为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场址:该场址西南和东北侧为山体,西北侧有一天然坝体,南侧为进场道路,场址属天然屏障,防护距离可减少到300m,

38、又因场址属天然山谷沟壑地形,且场址上游汇水面积小,可减少截洪、排洪费用,可避免二次污染,从经济角度考虑可减少施工费用;场址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满足较长使用年限,故此选址合理。经报府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批复同意该项目建设。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和项目“多规合一”红线检测结果等有关规定。本项目建设场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场址远离县城和水源区,不饮用地下水。新建场址区无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及生物学研究考察区;无军事要地;无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39、;不属于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填埋库区与渗滤液处理区边界300m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区,卫生防护距离大于300m,距河流大于5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填埋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简单,场地内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度。项目所在地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根据气象资料,项目所在地夏季盛行西北风。f. 项目选址标高位于武家庄镇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周边无规划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填埋场底部标高高于场地地下水水位。g. 项目垃圾卫生填埋场使用年限为15年。h. 项目建设范围内无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区,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项目符合榆林市“多规合一”要求,满足生态红线管控要求,不属于禁

40、止建设类别。综上所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相关要求;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符合榆林市“多规合一”要求;符合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要求;故本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可行。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区产生的H2S、NH3等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 填埋场区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 推土机、挖掘机、自卸车等移动噪声源以及提升泵等噪声源对声环境的影响; 渗滤液泄漏、防渗系统失效,垃圾气爆炸风险、溃坝风险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影响。1.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

41、填埋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在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措施后,可有效减缓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项目投入运营后对改善区域农村环境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分析,项目建设可行。报告书编制工作中,得到了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府谷分局和府谷县武家庄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YYHB府谷县城乡垃圾综合治理项目武家庄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YYHB2总则2.1编制依据2.1.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

42、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2020年4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2012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2011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订并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

43、10月26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8年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2.1.2国家与行业政策、规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2017年;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国务院国发201517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国务院国发201337号;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国务院国发201631号; 关于进一步加

44、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保部(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2012年8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162号),2015年12月10日;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环评2016150号),2016年10月26日。2.1.3地方法规、政策 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陕政发201560号); 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9年修订);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15年11月19日; 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5

45、年11月19日; 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2013年7月26日;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0年本)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陕政发2004115号,2004年11月; 行业用水定额(DB61/T943-2020),2020年9月12日; 榆林市2021年铁腕治污三十七项攻坚行动方案(榆办字20217号),2021年2月8日。2.1.4导则及技术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

46、-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 -2018);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2.1.5项目依据 委托书; 备案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 府谷县武家庄镇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资料。2.2评价因子与评

47、价标准2.2.1环境影响识别项目施工期主要影响为施工过程地表平整、场地建设等对土壤、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过程的扬尘、噪声、废水排放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产生的影响。项目运营期主要影响为生活垃圾填埋区产生的H2S、NH3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填埋区渗滤液如果处理不当或发生泄漏会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运输车辆、设备噪声可能对区域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识别见表2.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表2.2-1时期影响因素环境要素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振动生物土壤放射性电磁施工期占地-2地面开挖-1=-1=-1=-1=-2施工扬尘-2=-1=施工废水

48、-1=-1=施工噪声-2=-1=施工固废-1=-1=-2=营运期废气-1=-1=渗滤液-1=-1=噪声-1=备注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 表示有利影响,- 表示不利影响;表示短期影响,表示长期影响;=表示可逆影响,表示不可逆影响。2.2.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本项目实施过程及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污染因素及污染因子的分析,筛选确定出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的识别和筛选依据工程分析,本项目运营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垃圾填埋区产生的恶臭等。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和O3,共6项;其他污染物:H2S、NH3、臭气浓度,共3

49、项; 环境空气预测因子选择:H2S、NH3。 水环境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筛选项目渗滤液收集后回灌于填埋场区。本次评价仅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简单分析。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为:pH值、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汞、镉、六价铬、铅、砷、铜、锌、总硬度、氰化物、挥发酚、氟化物、总大肠菌群、K+、Na+、Ca2+、Mg2+、CO32-、HCO3-、Cl-、SO42-,共24项。 地下水预测因子选择:NH3-N。 噪声评价因子识别和筛选项目噪声源主要为推土机、挖掘机、垃圾自卸车以及提升泵等产生的设备噪声。因此,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均为等效连续A声级。 生态环境评价因子识别和筛选植被覆盖、水土流

50、失等作为生态环境现状及分析评价因子。 土壤环境评价因子识别和筛选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因子为: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

51、1,2,3-cd芘、萘,共45项。 风险评价因子识别和筛选项目涉及的主要风险源有防渗系统破损、垃圾气(甲烷)爆炸、强降雨风险、溃坝等,对项目发生风险事故进行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和以上分析,本项目各专题、各环境要素的污染因子筛选结果列于表2.2-2。项目评价因子表表2.2-2序号环境要素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SO2、NO2、PM10、PM2.5、CO、O3、H2S、NH3、臭气浓度预测分析H2S、NH3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影响评价/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pH值、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汞、镉、六价铬、铅、砷、铜、锌、总硬度、氰化物、挥发酚、氟化物、总大肠菌群、K+、Na+、Ca2

52、+、Mg2+、CO32-、HCO3-、Cl-、SO42-等24项预测分析NH3-N4声环境现状评价等效A声级影响评价等效A声级5生态环境分析评价植被、土壤、水土流失等6土壤环境现状评价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

53、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共45项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及建成后对所在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7风险评价分析评价防渗系统失效、垃圾气(甲烷)爆炸、强降雨风险、溃坝等。2.2.3评价标准2.2.3.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H2S、NH3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浓度限值,臭气浓度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值(表2.2-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2.2-3污染物平均时间标准值

54、单位备注SO2年平均6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O2年平均40PM10年平均70PM2.5年平均35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CO24小时平均4mg/m3H2S1小时平均10g/m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标准限值NH31小时平均200臭气浓度日均值20无量纲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值 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表2.2-4);地下水质量标准表2.2-4

55、单位:mg/L(pH、总大肠菌群除外)污染物pH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汞镉六价铬铅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6.5-8.53.00.51.000.0010.0050.050.01污染物砷铜锌总硬度氰化物挥发性酚类氟化物总大肠菌群MPN/100mL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0.011.01.04500.050.0021.003.0 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2.2-5); 声环境质量标准表2.2-5 单位:dB(A)类 别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 间60夜 间50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执

56、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相关标准(见表2.2-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2.2-6 单位:mg/kg序号污染物项目筛选值第二类用地重金属和无机物1砷602镉653铬(六价)5.74铜180005铅8006汞387镍900挥发性有机物8四氯化碳2.89氯仿0.910氯甲烷37111,1-二氯乙烷9121,2-二氯乙烷5131,1-二氯乙烯6614顺-1,2-二氯乙烯59615反-1,2-二氯乙烯5416二氯甲烷616171,2-二氯丙烷5181,1,1,2-四氯乙烷10191,1,2,2-四氯乙烷

57、6.820四氯乙烯53211,1,1-三氯乙烷840221,1,2-三氯乙烷2.823三氯乙烯2.8241,2,3-三氯丙烷0.525氯乙烯0.4326苯427氯苯270281,2-二氯苯560291,4-二氯苯2030乙苯2831苯乙烯129032甲苯120033间二甲苯+对二甲苯57034邻二甲苯640半挥发性有机物35硝基苯7636苯胺260372-氯酚225638苯并a蒽1539苯并a芘1.540苯并b荧蒽1541苯并k荧苯并a,h蒽1.544茚并1,2,3-cd芘1545萘70注:具体地块土壤中污染物检测含量超过筛选值,但等于或者低于土壤环境背景值水平的,不

58、纳入污染物地块管理。2.2.3.2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扬尘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表2.2-7);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2.2-8);恶臭气体场界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值(表2.2-9);运营期甲烷排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相关规定。(见表2.2-10)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表2.2-7序号污染物监控点施工阶段小时平均浓度限值(mg/m3)1施工扬尘(即总悬浮颗粒物TSP)周界外浓度最高点a

59、拆除、土方及地基处理工程0.82基础、主体结构及装饰工程0.7a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超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附近。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2-8 单位:mg/m3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2-9 单位:mg/m3污染物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无量纲)标准1.50.0620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表2.2-10 单位:mg/m3污染物标准值甲烷0.1%(工作面2m以下高度)5%(导气管排放口) 渗滤液收集处理后回灌于填埋区,项目污(废)水

60、禁止外排。 = 3 * GB2 施工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2.2-11);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见表2.2-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2.2-11 单位:dB(A)时段声环境级别昼间夜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05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表2.2-12 单位:dB(A)时段声环境级别昼间夜间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6050 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