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_第1页
幼儿园: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_第2页
幼儿园: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是由着名作家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合着的一本书,书中摘录 了一位母亲与她的儿子通过信件来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岁时,龙应 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于是这对母子暂时的分开了。等到卸任再回儿子身 边,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龙应台发现,四年间儿子长大了,母子间却多 了一堵无形的墙,如往往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双方屡次出现分歧,龙应台感 到儿子变了,他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 用了三年的时间,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 己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妈妈,你

2、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还是把我 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 由,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予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书中 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明了安德烈不希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 他己经长大了,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难理解,1478岁 是快速成长期,这个阶段,成长的不仅是个头,更重要的是思想,当两人的交往 布了四年的距离时,你再想进入对方的世界,就必须想方法打破阻隔两人的坚冰, 即使你们是母子。为了 了解安德烈,龙应台决定和安德烈互通书信,在征得安 德烈的同意下,两人一坚持就是三年。在35封来来回回的信件中,母亲慢慢走

3、 近了儿子的世界;在35次来来回回的争论中,儿子逐渐了解了母亲。作为读者 的我也在这35封你问我答、我争你论的信件中,逐渐澄清了两代人的人生观以 及东西方的文化区别、思维区别,因为这不仅是两代人在对话,更是是两种文化 在对话。作为母子关系的两代人来说,两人之间在生活、学习与工作等方面存都 存在着差异。例如,母亲拒绝奢华、崇尚简单生活,在生活上从不浪费、不奢侈, 对于这样简单的生活,儿子怎么看待呢?儿子的评价是“你的衣服就是披上一个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或者盖上一条地毯”,儿子非常疑惑:”为什么不花点时间买 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为什么不偶尔去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自己从来没有 听过的音乐? ”再例

4、如,对待写作,龙应台总是在好多天前就准备稿子,而安德 烈非要等到交稿那一天才写稿子;龙应台写作时是“吹毛求疵,注重细节”,安 德烈写作时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和朋友上网一边写信给妈妈;龙应台把写作当做“事”,安德烈把写作当做“玩”,他希望写的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愉快的过 程,而不是工作压力这就是妈妈,这也是孩子,很多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不 同于家长的看法。家长要想培养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允许 孩子对自己说“不”。对于作为中西方代表的两个人来说,两人的对话又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 别,这种差异表达在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上。龙应台很惊奇欧洲青年为什么没有 任何畏惧,背起背包就敢千里闯荡;为什

5、么满脑子都是玩;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不 要求他们努力读书,出人头地;为什么他们的学校对他们没有期待,期待他们回 馈社会,报效国家其实,这一系列的疑惑背后,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崇尚“个人思维”,东方人崇尚“集体思维”。也就是说,在西方人意识 里,一个人背起背包就可以走天下;而在东方人的意识里,即使玩,也应该是一 群人围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大风吹或者躲猫猫,也要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要从群体中寻找平安和快乐。而安德烈呢,他享受的那么是更为闲适的生活方式: 三两个朋友,坐在咖啡馆里,就为了友情而来相聚,就为了聊天而聊天,就为了 喝咖啡而喝咖啡,为了感受一下微风习习的下午这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区

6、别, 东方人习惯于集体主义思维模式,西方人习惯于个人思维模式。很难说,是“集 体思维”高于“个人思维”,还是“个人思维”优于“集体思维”,但有一点不 能否认,在西方个人思维模式下,他们变得愈加的独立和自尊,而我们的盲从和 随大流意识,跟我们的集体思维也应该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龙应台的文字,我再次审视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到底 是什么关系?子女是父母的附属品吗?是父母的私有产品吗?父母有权利对子 女的一生做出规划吗?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一向采取的是“放养”态度。但, 看看龙应台的文字,我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父母仅仅是 子女来到世界的一个通道,父母仅仅是子女生命最初

7、的守护者以及成人后的守望 者。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奔向他的人生的愿景,而父母只 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龙应台有一个 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她说:“父母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 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平安,但是房子 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父母啊,只是子 女完全视假设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而已父母和子女的缘分,就是在一生中, 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是啊父母能做的,就 是在子女年幼时给他以守护,长大后给他以守望,并且,这守护和守望,还都是

8、 一厢情愿、自愿付出,仅此而已。对于长大的孩子,父母到底有多少权利参与他 的生活,或者帮他做出决定呢?我们再看看龙应台的做法。当二十一岁的安德烈 开始抽烟时,龙应台也很生气,恨不得把他嘴里的香烟拔出来,“扔进大海”。 但,龙应台没有这样做,她在内心对自己说:“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就得对 他像对待天下所有成人一样,你不会把你朋友或一个陌生人嘴里的烟拔走,你就 不能把安德烈嘴里的烟拔走。他早已不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个人,是一个别 人。二十一岁,已经到了独立自主的年龄,是成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也为自己的错误承当后果。一旦接受了这个逻辑,他决定抽烟,做父母的就没有 权力或权威约束他。龙应台只

9、能说的一句是:“你得尊重你共处一室的人,所以, 请你不在室内抽烟。”关于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看法,龙应台的文字也给人很大的启示。当安德烈 对妈妈说,他也许会很平庸时,龙应台这样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 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什么样的工作能够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 它给你时间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你快乐的核心元素呢?是的,人生过程 本无意义,而我们就是要赋予它意义,我们赋予它意义的唯一方式就是表达自己 的价值,感受生活的快乐。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时,你就有成就感;当 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除了对工作的看法,龙应台对朋友关系的思考也很精辟。她又打了一个比方: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 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拦路,情形就变了,各 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 忧无虑无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