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经》为例解析财经期刊市场_第1页
以《财经》为例解析财经期刊市场_第2页
以《财经》为例解析财经期刊市场_第3页
以《财经》为例解析财经期刊市场_第4页
以《财经》为例解析财经期刊市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财经为例解析财经期刊市场2004年4月8日财经板块 三次浪潮 证券市场周刊,开财经期刊先河。发行百万,日进斗金,皆因一个市场契机。十年风雨路,股市共沉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财经传媒黄埔,育才功不可没。 财经故事已成传奇。一篇基金黑幕,搅得满国风雨。品牌崛起一夜间,换来滚滚财源。刊界尖刀为双刃,声名鹊起时,官司缠身,罗湖败诉。黑幕难觅后,政经路难行。 中国企业家,系出名门,传统中人。十年沉寂,一飞冲天。研究失败铸就成功,人才难找一帅难求。从牵挂命运,到生意生活,杂志老板携手时,品牌自然立业中。堪忧是体制,说人容易说己难。 财经期刊掀起第三次浪潮。短短三、五年,蜂拥五十本。几个胜出者渐成气候,

2、多数竞争者步履艰难。资金匮乏人才匮乏已成瓶颈,主流财经百万大刊尚需时日。 案例财经(上) 财经的成功是一个传奇。它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到了极至,仅凭几篇封面文章就在证券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开股市监管时代之先河,在中国资本市场及媒体的发展史上都堪称一绝。 因为有了基金黑幕、银广夏陷阱等文章,财经杂志声名鹊起,广告源源而来,成为中国财经媒体里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因为有了勇揭黑幕的经验和股市黑猫的 称号,财经像王海一样在打假的路上走下去,为财经类媒体趟出一种独特的成功模式。财经之路,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很多同类媒体纷纷拷贝财经打假揭黑的方式,一时间“挖黑幕”、“爆猛料”成风,

3、但财经的显赫与成功再也无人能够复制。毕竟财经只有一本,它在成名后也开始转向延续原来的宏观制度经济方面理想抱负的老路,在时政新闻领域里默默探索与开拓,游走于政策的钢丝绳上。 古语曰,“福兮祸之所伏”。财经风光的背后,又潜藏着无数的危机与误区,无论财经领域的揭黑打假,还是时政方面的大胆摸索。且不论其成功经验对其他财经类媒体有多少借鉴价值,能不能移植,财经确实把诸多财经类媒体引上了歧途:让媒体承担了一份本不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一旦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不仅媒体自身的运作成本越来越高,越做越难,媒体的职能异化,并且风险越来越大。从世纪星源讼财经报道不实到“亿安科技股票操作案的核心人物”牛春林为名誉侵权索赔

4、40万,再到2003年年中因内容“触雷”一度在零售市场上被封杀。 财经可能需要的是对自己身份的重新认识。股市黑猫、布道师、时政新闻的拓荒者其实这些都不是,你仅仅也只是一本杂志。 长着胡子的孩子 财经于1998年4月创刊,最初是以证券市场周刊月末版的形式出现的。有人用“刚生下来就成熟地长着胡子”来形容当时的财经,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美誉似乎并不为过。 从其创刊号看,财经不仅以媒体的名义给出了一个比“经济”似乎更时尚、更洋气的名字,而且也确实在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及货币金融政策,如赵晓的1998:真实利率挑战宏观经济等。这种阳春白雪的方式,在当时的新闻界显得是那么的特立独行。 并且在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方

5、面,富于责任感,勇于揭露问题的批判主义色彩初露端倪,并成为日后“挖黑幕”绝招的技术基调。如封面文章“谁为琼民源负责”,就在反映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而也正是由于这篇关于琼民源的报道,让财经在创刊伊始就遭受了非常的压力。 “当时有个通知说不让报“琼民源”,但这个通知我也没见到。我想不让报有什么关系啊,我觉得他们又不能决定这么多人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是事实对,所以当时我们就写,写完了后就登,然后这期创刊号卖了5万册,特激动人心。当然,事后我向有关部门做了解释。”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说。“那次压力比较大,琼民源是 1996年停牌,到 1998年还没有消息。你说我们当时要创刊,我们一开

6、始就想写一篇批评证券市场的不公平现象,当然觉得这个案子是最好的嘛,就准备好写这个。” 我们可以从这些话语中,想象出胡舒立当时所受到的压力。至于创刊号卖了5万册的说法,我们无从考证,但业内人士都清楚在中国杂志发行量有掺水的惯例。 财经定位于做一本“富于新意的财经新闻刊物”;从其受众看,“财经杂志读者为活跃在各个行业的企业主管、职业经理人、政府官员和经济界学者。”因此,从创刊那一天开始,财经就面对着理论色彩浓厚的高档财经杂志市场,尽管是孤独的领跑者,尽管曲高和寡,它依然在苦心经营,依然孜孜以求之。 证券市场做为财经的一个领域,自然是所有财经记者眼中的风景;而它之所以成为财经杂志的发祥地,无疑跟投资

7、方的背景紧密相关。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联办无与伦比的独特地位为财经提供了人力(专家)和信息两方面的资源优势,这也符合经济学上讲的“要素禀赋理论”。而这种优势慢慢演化成财经日后成功的支点。 股市黑幕前的危险女人 2000年10月,是一个非常平常的月份,我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前进着,一如既往;但又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月份,我们都难以遗忘,因为它将写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和媒体研究的历史。 “股不在好,有庄则灵”,是中国股市秘而不宣、却又妇孺皆知的法则。十年间,靠内部消息发财的人有多少,而通过勾结蒙蔽、违规操作致富的人又有多少?对此,那些庄家不想说,一些管理者不愿说,而广大股民则不敢说、没地儿说。财经杂志象安

8、徒生童话里那个勇敢的孩子,以一篇题为基金黑幕的文章指出皇帝原来没穿衣服。 如果说在股市十年中容许泡沫、黑幕的存在,是为了加快发展速度,那么今后加强监管、惩治舞弊行为,则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证券市场即将进入一个有序、规范的新时代,而这一时代正是从财经杂志的封面文章开始的。胡舒立也因此被商业周刊称为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 基金黑幕发表后,10家基金公司在三大证券报联合发表严正声明,一时间山雨欲来。 胡舒立说,“那次受到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应该承认这个,因为至少我们发表之前,它是一个研究性文章,发现基金这个新生事物两年当中在市场里有违规操作,而且认为它并没有起到所谓稳定市场的作用等等,

9、有很多黑幕。然后我们有记者配合采访,发现基金里头,因为它们的名字实际上都是过去国有的证券公司,发现管理上出现许多问题,包括许多腐败现象。比如说在桑拿浴间里头接庄,接庄家的庄,一块钱一股,然后浑身什么都不穿,因此没有录音机,当然这个我们不可能直接指证。但这都很确切的,我们都是反复调查确认的,我们只是保护消息提供者,不能说出是谁,但是我们这个很确定的。” 证券界的朋友也打来电话给胡舒立说,基金是新生事物,我们一贯支持中国就是要培养机会证券投资者,说你批评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批评一家公司可以,你怎么能打击这样一个行业。当时,报纸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批评就是说,你说的这些事不稀奇,再说

10、他们比这严重的多的是呢;再者,对基金这样的新生事物,需要小心呵护,而不是打击压制。 “我最听不惯的就是这种观点,”胡舒立回忆说。“我回答他们:第一,你告诉我更黑的事,我也愿意登;第二,世界上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证券市场最高的道理就是公开、公正、公平,第一就是公开。” 作为回应,胡舒立发表了批评权、知情权和新基金使命一文。她写道:“媒体的批评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公开性的保证,其重要地位必然地优于某一利益集团自赋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到2001年,财经已经成为相当多精英人士、尤其是金融证券界精英人士的必读刊物。当年7月,胡舒立当选商业周刊评出的50位“亚洲之星”。共有6位中国大陆

11、人士获得这项专门授予改革前沿领导者的荣誉称号,他们当中包括当时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和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 来源:期刊中国补充日期: 2004-04-08 10:38:20 案例财经(中) 打假“专业户” 在基金黑幕一炮打响后,财经更为娴熟地运用这种揭露问题的批判主义手法,并且俨然一幅股市王海的形象,坚持要把打假进行到底。 2000年10月以后的20期杂志中,股市题材的封面文章占了11期,揭内幕手法占7期。 也就是说,“基金黑幕”式封面文章已经成为财经杂志的内容特色和运作绝招。非但如此,与其他类型的文章(如棉改突破、中国变法等)相比,这类文章更显得万山丛中一点红,成为吸引读者的金字招牌。在经过

12、时光洗礼后,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的,恐怕也只有庄家吕梁、谁在操纵亿安科技?以及银广夏陷阱从媒体发展史上看,一本杂志、一篇文章能有如此大的威力也并不多见。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基金黑幕一文后,沪深股市大跌;而2001年8月份的银广夏陷阱,则使银广夏停牌,买进大把0557的上海金陵、基金景宏、轻纺城、和光商务等瞬间缩水几十亿。 把银广夏陷阱比喻成重磅炸弹并不为过,因为该文一经刊出的第二天早上,银广夏就被迫紧急申请停牌。这次是媒体披露事实在先,监管部门查处在后,或者说是媒体的揭露直接导致了政府的行动。这次不同与往,银广夏没有琼民源“幸运”,可以经过无限期停牌,等到一个可操作的重组方案,然后咸鱼

13、翻身。银广夏的造假事实被官方确认之后,它如期复牌了,随后股价出现了大跳水,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银广夏市值缩水78.6%。 胡舒立说:“银广夏的海关报关单都在造假,生产线有,但根本没有生产出足够的东西,我们厦门的记者都跟踪一年多了。我们觉得打蛇要打七寸,中国证券市场相比较是个透明的市场,就是说你去采访他,他要接受你采访,还是要跟你说的,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话,它财务毕竟还是有报表的,还是可以查的,可以通过公开文件研究的。其实过去对这些公司的批评就有,但是为什么批评完了没有作用呢?所以我觉得关键不是批或者不批,关键是能不能打到七寸上,能不能打到关键。我觉得如果我们做证券市场这些揭露性的东西,我们可能更

14、追求的还是确切、确实,可能没有功夫想苍蝇和老虎,坏的都想打。” 因为有了一系列揭黑打假的文章,财经在同类媒体中声名鹊起,同时也迎来赢利的春天。广告收入源源而来,财经则象蚕一样慢慢蜕去裹在身上两年多的茧,羽化成美丽的蝴蝶。 官司缠身 财经以揭黑打假、维护社会公平作为自己的使命,其实也就注定了可能会遭到诉讼,因为新闻工作者毕竟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毕竟不是侦探,在报道尺度、准确性上也就难免有可能出现偏差。 2002年3月5日,财经杂志刊发了特约作者蒲少平的文章世纪星源症候: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操纵。该文从世纪星源的复牌开始,以“华乐的创新销售”、“车港工程演绎死魂灵”及“肇庆项目纸上富贵”等案例进

15、行分析,最终做出了“在世纪星源平凡、稳健的外表下,是一个狂热的财务报表操纵者的真面目”的结论。 第二天,世纪星源公司即向深圳市罗湖区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指称财经杂志、作者蒲少平及财经杂志主办单位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侵害其名誉权。 一个月后,胡舒立发表了题为报道权、批评权与公司名誉权的文章,提出“媒体究竟有没有权利以事实为依据,对上市公司做出批评”,并表明了财经杂志的相关立场。 4月10日,世纪星源再次向罗湖区人民法院提出追加诉讼请求,认为财经杂志“利用新闻媒体继续歪曲事实”,对其名誉“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并追加赔偿请求200万元。 6月4日,深圳罗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财经败诉。 从以上整

16、个事件的进程看,原告、被告及审判方聚焦的重点,都是财经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按照深圳罗湖区人民法院一审时的侵权事实认定,“华乐大厦创新(销售)”部分,没有失实;报道权、批评权和公司名誉权一文没有捏造事实,也没有对原告进行恶意诽谤;而“车港工程”部分,则与事实不符;肇庆项目的部分权益与龙港第二通道部分权益的转让,是企业的正常行为,被告基于自行认定的事实做出描述,没有侮辱原告的故意。 关于“车港工程”,蒲少平的资料来源主要是世纪星源年报、配股说明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源及实地考察及对工作人员的询问,显然没有深入调查和取证。但从该部分结尾看,作者也仅是对1.8亿元巨款的去向提出质疑,并未做出任何绝对

17、的结论,没有超出新闻评论的范围。 财经在世纪星源的案件中“栽跟头”,至少说明新闻媒体不仅要遵循职业道德,而且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而企业,也开始学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我们在此对财经与世纪星源之间到底谁是谁非不予置评。 时隔半年多时间,被财经杂志称为“亿安科技股票操作案的核心人物”的牛春林在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和财经杂志及记者李菁对簿公堂,状告该杂志和记者名誉侵权,索赔40万。 牛春林是广东万燕集团前总经理。牛春林称:“本人曾于亿安集团下属企业广东万燕集团公司工作,2001年4月因公司经营方式调整而与公司协议离职,本人在广东万燕供职期间仅是一个管理人员,对本人所主管的生产经营业

18、务负责,未参与任何有关亿安科技股票的交易工作。然而,2001年7月份的财经杂志出版的第七期的继续寻找亿安科技幕后之手一文竟公开报道本人即是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的核心人物、真正的掌舵人等等,自从此文刊登以来,令本人有口难辩,使本人在身心上、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经济上亦造成了极大损失,至今仍赋闲在家而无法出去应聘谋职,不敢面对许许多多的质询和指责。”牛春林认为财经的报道是“严重失实”。 财经中该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是一个圈子,其核心人物是一名叫牛春林的东北人”,“牛身份很特殊,他是亿安集团董事局主席罗成的侄女罗冬梅的丈夫,而罗冬梅恰恰是中国证监会查处的四家违规公司之一的广东百源投资

19、顾问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至于幕后的操盘手郑伟只是站在最外边的马仔,“真正的掌舵人牛春林直到现在还没有露出丝毫马脚。” 时政情结与社会关怀 财经从创刊开始,就显示出其宏观经济政策与制度题材上的选择偏好。在2000、2001年财经用“揭黑”引领风骚之后,制度方面的倾向又一次显露出来,时政领域内容的比重不断加大,财经也开始向政经类杂志转型。 而这种转型,显然与胡舒立的时政情结与社会关怀意识密切相关。胡舒立最初是从事社会新闻报道,而非财经报道。她的第一篇有影响力的报道是1985年在工人日报时写的那篇关于河北省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 从2002年开始,财经增加了时政报道、社会新闻的比重;很多期封面文

20、章,如新土地革命、失业之忧等,表现出来的社会人文关怀让人记忆犹新。有一次,当我们问某本著名财经杂志的负责人怎样看待财经杂志的时候,他翻开最新一期的财经,指着其中的栏目及文章题目跟我们说,你看他们做了那么多制度和政府改革等时政方面的内容,还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财经杂志吗?所以不会跟我们有竞争关系。 谈到财经杂志的转型,就不能不提及胡舒立2002年10月20日发表的那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品味“意外”人选。后来有人评论,她为中国的时政新闻报道开辟了一条新路。胡舒立成为一位时政新闻领域的拓荒者,而她的贡献就在于,全部运用公开发表的文章、数据,尤其是引用新华社的新闻报道,用一种客观的分析方式写出敢说而不敢写的

21、文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突破了新闻业时政评论的“禁区”。 2003年上半年,SARS疫灾席卷中国。当很多人不敢说或不能说的时候,财经杂志再一次以敢于说真话的勇气站在了中国新闻媒体的最前列。 国内媒体大规模报道SARS疫情是从4月20日之后开始的。但是,作为一家财经类媒体的财经,早在2月20日出版的杂志中就以9个页码的篇幅报道了广东疫情的全过程。 “这不是直接的商业新闻,但传染病爆发是关系公众利益、公众健康的大事件。” 胡舒立说。3月份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SARS疫情不但不像某些官员所说的那样已经得到控制,反而是越来越厉害。 当时,国内媒体上很少能看到关于SARS疫情的报道,而胡舒立非常具有

22、前瞻性地说:“公众有权知道真相,这件事迟早都要公开,财经责无旁贷,必须对事实予以报道。” 财经杂志10个页码的报道“SARS肆虐”情况,4月2日送往印厂,详细介绍了香港的严重疫情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在中国大陆的调查情况。当晚,卫生部长张文康走上电视,SARS在中国流行得到官方公开承认。编辑部连夜取回胶片,补充了个别最新消息。这组“特别报道”4月5日面世。 那时,SARS正在迅速扩散,而疫情公开度并不高。4月20日出版的财经刊出了24个页码的封面文章非典型肺炎:危险来自何方?,这组4月16日截稿的报道详尽叙述了确认SARS病原体的曲折之途,全景式的反映了SARS在北京的蔓延经过和政府官员的反应,

23、并且在一篇题为SARS催促行政透明的文章中对疫情蔓延做出了初步的反思。 案例财经(下) 不可复制的成功 财经能够在众多财经类媒体中脱颖而出,并且在股市上掀起轩然大波,不能不说是一个叹为观止的奇迹。 造就这个奇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投资方的半官方背景;胡舒立的新闻理念,领 导能力及人际关系网;内容与经营分离,没有资金方面的担忧;以编辑为重,注重策划等等。对局外人来说,却无法读懂财经成功的奥秘。成名之路充满许多问号:为什么赵瑜纲的报告能够“辗转”被财经杂志获得?为什么别的媒体不敢把潘多拉的盖子揭开?为什么财经能够拿到证明银广夏造假的证据? 这些谜一般的问题,我们都回答不了,也不想去研究。在这里,只

24、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对其他媒体来说,财经模式的成功经验到底又有多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或者说,走财经的老路能否通往成功? 无庸置疑,财经的成功是由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结果,但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却不同,有的是非常关键的,离开它根本无法获得成功。可以说,投资方的资源优势是财经崛起的主动力。试想,如果没有联办这样一个非常硬的后台,财经在资本市场揭黑、打假甚而在时政评论的路上越走越远,可能早就被灭了;如果没有联办在资金上的支持,财经的新闻独立性可能只是空谈。 然而,问题在于很多财经媒体看不到财经杂志成功的特殊性。在揭黑英雄的感召下,一窝蜂似的跟进,“猛料”满天飞,不惜成本地投下巨资,成立一支财经狗仔队,将打

25、假进行到底。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方面,黑幕越来越少,很难再创一篇文章导致股市大跌的壮举,并且代价越来越大,投资血本无归;另一方面,一味地制造内幕新闻,不实报道会越来越多,就连财经自己都一度官司缠身。 我们向财经学习,是要学其神而非仿其形;借鉴胡舒立等人的新闻理念、做事风格,而不是套用或照搬其运作模式。 财经的明天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财经杂志无论在以下哪个方面都已经是国内同类刊物中名副其实的翘楚。首先,财经杂志的月发行量在4万份左右,如果不算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低端财经杂志的话,它的发行量在同类刊物中是最大的;其次,财经杂志的广告收入,在国内财经类杂志中排在首位(不包括商业周刊、财富等外刊的中文版

26、);最后,从市场影响力看,财经在国内财经类媒体中是绝对的主流强势媒体,拥有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主导性的公众话语权。 从未来看,一定时间内财经杂志的这种地位是没有人能够撼动的,很多竞争对手都与之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在它转型做一本政经类刊物之后,更是在时政评论这样一个新闻“禁区”里闯出一条新路,把很多同行者都远远甩在身后。 如果对财经杂志的未来做出预测或类比的话,它有可能会更接近于英国的经济学家一本政经类综合刊物,从财经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生活的很多层面,以客观分析、对经济趋势的预测、社会人文关怀、全球化的新闻视野来赢得读者。 由于定位于一本思想性很强的高端杂志,所以财经今后的发行量不会太大;广

27、告收入会继续增长,但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相对稳定下来,很难再次出现刚成名时的跳跃式增长;至于市场影响力,财经将一直站在国内财经类媒体的最前列,引领着舆论的走向,以媒体的方式为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贡献一分力量。 但是,在看到这些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威胁的存在。甚而,我们并不排除财经也会有败走麦城的可能性,或自杀,或他杀。总之,这里也估计出财经未来可能的几种“死”法作为提醒,尽管谁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 第一,被封杀或者从良,先驱变先烈。 在中国,但凡激进一点的媒体最终无非是两条出路:要么被封杀,像2003年上半年停刊的21世纪环球报道;要么被招安,把现在的南方周末与上世纪末的报纸比较一下,

28、已经不再是记者“泪流满面”,而是读者“泪流满面”。(注:南方周末一篇非常有名的新年贺词,题目为“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至于财经杂志,既然选择了时政评论这样一条荆棘密布的羊肠小路,再高明的操盘手也有可能“触雷”,或被劝说改行。这样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在防范政策风险方面,有时候联办的金字招牌可能也派不上用场。我们以下面两个例子为证。 一件发生在财经自己身上,就在前不久,一期杂志被中宣部点名批评并勒令全部收回。据说是因为一篇报道广州市商业银行原汇商支行、穗丰支行高息揽储案的文章150亿吸储巨案。 另一件是联办旗下的证券市场周刊杂志,因刊登一封涉及到华能国际的读者来信而被停刊整顿。原本以为财

29、经报道根本不会惹事,那知道管理上一时疏忽却酿成大祸。 第二,有可能因不实报道而身败名裂。 我们只是强调存在此种可能性,当然也并非空穴来风,信口雌黄。前面已经提到过世纪星源和牛春林的案子,以后会不会发生更大的案子,现在可是说不清。因为对记者而言,再怎么进行实地考察,小心求证,由于受自身资源及能力所限,依然有可能跟事实出入较大(尽管我们十分钦佩财经杂志的新闻原则与洞察力)。 到那时,不光是败诉赔钱的问题,可能会有损于媒体的公信度,会是致命一击。当然,我们所说的不过是一种可能性。 第三,在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 我们知道,财经之所以能够在国内财经类媒体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资源禀赋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30、;单独从技术角度看,可能彼此间相差并不多。鉴于此,如果资源优势被打破的话,是不是财经在长期竞争中自然会面临地位相对下降的无奈。 随着媒体业的逐步放开,民营资本和外资将会拥进来。而那时,像财富、福布斯等国外名刊拥有资本和媒体运作经验两方面的优势,通过本地化的人才招募,做本地化的内容,那财经的发行和广告会不会受到威胁?另外,港澳两地的时政、政经类杂志进入内地,拥有比内地媒体更大的新闻话语权,那财经的影响力会不会相对下降?市场地位会不会受到挑战? 第四,内部机制的缺陷有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 综观大多数财经类媒体的成长历程,媒体从业人员与投资方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有的并演变成败亡的导火索。而财经杂志,

31、也不排除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成长初期,财经把内容与经营分开的模式确实是有利的,很好地保证了新闻的独立性;但随着媒体的不断壮大,这种模式就有可能成为发展的桎梏。一方面,是两个部门如何衔接的问题;另一方面,内容部门其实是塑造杂志品牌的生力军,但由于以上模式的存在,当杂志经营状况越来越好的时候,投资方可以较少地考虑内容部门的利益,而把绝大部分利润全拿走。 非常明显的就是,联办在香港上市后,财经杂志的新闻工作人员就拿不到多少股份,或是微乎其微。 再有就是,联办旗下现在有几个需要资金扶持的新媒体,那会不会把财经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去分给别人?牵扯到内部利益的协调与再分配问题,出现矛盾或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而

32、这些东西所形成的“内耗”,又将成为财经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第五,后胡舒立时代财经有可能走上下坡路。 财经成长的每一步都跟胡舒立息息相关,因此也就深深烙上了胡氏个人风格的印记。并且从一定角度看,“最危险的女人”的称号甚而大过了财经杂志本身。 但是,如果今后有一天胡舒立离开了财经,那这本杂志会沿着以前的道路继续前进吗?我看没有人会出来打保票。另外,继任者会超过胡舒立的业绩吗? 中外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国外,总编会提出一些新的策略方针,会有不同的特色,但媒体很少会掺上他个人的风格,也不会把总编塑造成了一个明星(当然,也有例外,如福布斯杂志);国内媒体很多都笼罩上了一些个人的光环,融入了很多英雄主义色彩在里面,那一旦这个人离开,媒体虽依然会正常运转,但在名望、资源等很多方面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再过几十年,财经还会是国内财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